磨杵成针的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介绍

  导读: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白读书未成,弃去。过小溪,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笑其出。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李白大为感动,遂还读卒业,卒成名士。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求学的时候,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他渡过了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棍。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铁棍做什么呀?”

  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

  李白吃惊的说:“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铁棍,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您怎么还偏偏找了根鸭蛋粗的铁棍,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磨一辈子也未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

  老婆婆笑呵呵的说道:“哈哈哈,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里的这一根铁棍啦,这还是我当年风华正茂之时,一直没有用过,留下来没打磨过的,原打算作为厨房做饭之需的烧火棍呢。而且,我并不担心自己会空耗岁月,也没有什么到头来白忙一场的无聊杂念,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会坚持不懈一天,把自己这根铁棍磨的比昨天更细那么一点,最后自然就磨成绣花针了嘛。”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实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苦来弥补的,如此一把年纪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来希望渺茫的事情,我怎么可以因一时的挫折就随便半途而废,放弃所追求的理想呢,于是马上返身回到学院继续读书。

  一年之后,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谢对自己指点的同时,也看到那根铁棍真的细了很多。

  若干年后,李白终不负天赋才华,写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诗篇。

  出自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点击展开全文#art_sho;z-index:900;botto;;padding:0;%;height:50px;border-botto solid #f9f9f9;background-i-gradient(hsla(0,0%,100%,0),#f9f9f9);color:#1c6bcc;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170px}#art_sho{position:relative;font-size:14px}#art_sho,#art_sho{position:absolute;top:-20px;left:50%;display:inline-block;-left:-4px;;height:8px;border-botto solid #1c6bcc;border-left:1px solid #1c6bcc;content:' ';transfor(-45deg)}#art_sho{top:-15px}

磨杵成针的故事

磨杵成针成语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别人学十遍才会的东西,他只要两三遍就会了。他觉得自己这么聪明,根本不需要像其他人那样努力,于是就不好好学习了,成天东游西荡,到处玩耍。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老奶奶。老奶奶呢,手里拿着一根铁棒,在磨石上不停地磨着。

  李白觉得很奇怪,问老奶奶:“奶奶,您磨铁棒干什么呢?”

  老奶奶告诉李白:“我呀,想把这根铁棒磨成一根针。”

  李白更奇怪了,这根铁棒这么大,要磨成一根细细小小的针,这要磨到什么时候呢

  老奶奶却说:“我呀,只要不停地磨它,不停地磨它,终有一日它就被我磨成针了。虽然是笨功夫,但只要努力,也会成功的。”

  聪明的李白一下子警醒了,他深受感动,从此以后认认真真地读起书来,最后成了举世闻名的大诗人。

  要把一根又粗又大的铁棒磨成细细小小的针,谈何容易!但凡事不管多难,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没有做不成的。“磨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磨杵成针

  据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肯用功,十分贪玩,成绩很差。有一天,他又趁老师不注意,溜出去玩。途中他看见有个老妇人正在溪边魔铁杵。李白觉得很奇怪,便上去问:“您磨它干啥?”老妇人说:“用它做一根针。”李白更加惊异。老妇人看他的样子,便解释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李白听了,深受触动,后来就专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大诗人。

  读了这篇成语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有恒心和毅力,肯下功夫,任何难事都能做成。

李白的铁杵磨成针名人故事

  励志人物配图

  李白中国的著名诗人,不过,其实李白年幼时是非常贪玩的。不仅读书不用功,而且还会逃学,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偷偷溜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名白发苍苍的奶奶,手中拿着一根铁杵,正在一块大石头上来回地磨。李白觉得非常奇怪,就上前去询问:“奶奶,你为什么要磨这个啊?”老奶奶回答说:“我想要将它磨成一根针啊!”李白又问:“这么大的铁杵,得需要多少时间才可以磨成针呢?”老奶奶说:“只要坚持不断地磨,就会越来越细。只要下了功夫,那么铁棒也可以磨成针啊!”

  李白听后恍然大悟,觉得老奶奶的话非常有道理。学习不正是这样吗?只要天天认真学习,就会不断地进步。自那以后,他再也不逃课了。不管老师留多少功课,他总是很认真地按时完成它。

  最终,李白成为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

历史典故:磨杵成针

  磨杵成针:天才出于勤奋

  【出处】《潜确类书·卷六十》。

  【释义】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事,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作出成绩。

  【历史典故】

  李白虽然自幼聪明过人,但并不是个能持之以恒做完一件事的孩子,每次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有一次,他觉得手中的书枯燥无味并且深奥难懂,于是便跑出去闲逛。在河边,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手拿一根粗大的铁棒在磨刀石上不停地磨,神情专注,他就奇怪地问:“您磨大铁棒干什么?”

  “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把脸上的汗水擦了擦,依然认真地磨着铁棒。

  李白一听哈哈笑起来,说:“这么粗的一根铁棒,你哪年哪月才能把它磨成一根针呢?”

  老婆婆慈祥地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很困难。可我每天不停地磨,总有一天,会把它磨成针。孩子,只要工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听完这番话,一下子明白过来,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成,读书也一样。

  天才出于勤奋。李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他能否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这就是“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牛顿曾告诉我们: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夫;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夫;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夫,因为劳动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今天我们学了李白的《静夜思》,回家我又翻开《和好孩子交朋友》这本书,我就找到了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学习很不用功,他看见别人出去玩,就也想出去。父亲看他学习不好还要出去玩,就不让他出去玩,让他在家里学习。李白在父亲的督促下,就去读书了。但是李白读了一会儿书,就觉得枯燥无味。他趁父亲不在,就偷偷地溜出去了。他跑到小溪边,看见鱼儿很活泼地在水里游来游去,他想:“它们多么自由啊!我每天读那么多的书,一点自由都没有。”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杵,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问老奶奶:“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磨这么粗的铁杵呢?”老奶奶就说:“我这是在磨绣花针呢!”李白说:“老奶奶!

  你可真会哄小孩!”老奶奶说:“你可别看这个铁杵粗,只要我每天都磨,肯定会被我磨成绣花针的!”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想:“是啊,只要我努力读书,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代文章大师的!”从此以后,李白发奋读书,最后李白成了一个大诗人,人们都叫他“诗仙”。李白的诗流传到现在,有900多首呢!李白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李白磨杵成针的故事

  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处:《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示例:没有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故事: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

  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在一块大石头上磨。

  李白问:"你磨铁杵作干什么?"

  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

  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铁杵成针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李白的小男孩。他非常不爱学习,于是决定辍学,再也不读书了。

  有一天,李白在玩耍时碰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吃力地磨着一根铁棍。李白看到老奶奶十分辛苦,便问:“老奶奶,请问您是在干什么呀?”老奶奶没有抬头,而是眉头紧皱,手滚动着,把铁棍磨地越来越细。过了一会,老奶奶才慢慢地说:“我在磨针啊!”“磨针?”李白大吃一惊。“一根这么粗的铁棍,何时能磨完啊?”老奶奶微微笑,摸着李白的头说:“孩子,铁棍虽然粗,但是我一日复一日地磨,难道铁棍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完后,十分惭愧,便马上准备回学堂学习,立志长大之后要成为一名大诗人。

  可是,就在回去的路上,他遇到了“宝葫芦”,宝葫芦对李白说:“李白,我可以帮你解决一切的问题和实现一切的愿望,我可以帮你赚钱,帮你找工作.”李白挠了挠头,托着脑袋说:“是真的吗?你可以帮我不上学就能找到好工作吗?”宝葫芦大声地喊到:“当然是真的啦!”这么一说,李白心里痒痒的,说:“好啊,不用学习多轻松呀!”便把老奶奶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马上把宝葫芦带回了家。

  有了宝葫芦后,李白每天都玩得不亦乐乎,又是吃又是喝,把之前学的知识通通忘掉了。当李白觉得玩够了,想要找宝葫芦要工作时,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宝葫芦了。李白一下子一无所有了,后悔都来不及。 这个故事告诉了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心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和收获。

铁棒磨成针寓言故事

  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太认真,还没有完成学业就跑了。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小河边,用劲磨一根碗口粗细的铁棒。他很奇怪,就走上去问:"老婆婆,你这是在干什么呢?"

  老婆婆把脸上的汗水擦了擦,说:"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感到很好笑,说:"这么粗一根铁棒,你哪年哪月才能把它磨成一枚针呢?"

  老婆婆信心十足地说:"只要功夫到家了,自然就可以成功了。"

  李白听后,非常感动。于是,他马上回去继续学习,终于完成了学业,成了有名的大诗人。

  寓意:要干成一件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铁杵磨成针

  《铁杵磨成针》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经常逃课出去玩。有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溜出学堂去玩耍。在一条小河边,他看到以为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棒,而且老婆婆告诉李白她打算把铁棒磨成一根针。李白满脸狐疑的看着老婆婆,老婆婆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笑着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之后很感动,从此开始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铁杵一天天磨,就能磨成绣花针;水滴一遍遍滴,就能把石头凿穿。这说明持之以恒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如果我们也具有这样的精神,那学习生活中的一点点小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作业写累了,就稍稍休息一下,继续把剩下的做完;钢琴练烦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再坚持把曲子弹熟;跑步跑累了也决不能放弃,坚持过临界点你就会觉得剩下的距离其实很轻松……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却挡不住诱惑,忍不住想停下来。比如,我上个星期做了一个学习计划,可没执行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再比如,我跟老师约定每天都去练琴,可连续去了几次之后就开始找借口放松自己,这使我学琴的进度变得很慢。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伟大的人物都是通过勤奋学习才会取得伟大的成就。我只有控制好自己,挡住那些诱惑,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坚持不懈、刻苦努力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100句优美短句

铁棒磨成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