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50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名人成长故事系列之孔融让梨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孔融让梨的故事50字

类似孔融让梨的故事有哪些

  破瓮救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砸缸”的儿童故事,在当时的东京、洛阳一带就有人把这个故事画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

  司马光砸缸故事说的就是: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传为千古佳话。

类似于孔融让梨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孔融让梨小故事

  有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名字叫《孔融让梨》,一直讲到现在。

  古时候,有个男孩,名叫孔融,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在孔融四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爸爸买来了许多梨,妈妈端来了一盆洗干净的梨。哥哥们让孔融先挑。孔融看了看,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爸爸看了觉得很奇怪,就问孔融:“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而是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应该给爸爸妈妈、哥哥吃。”

  爸爸又问:“你还有一个小弟弟哩,最小的可以给小弟弟吃啊?”孔融说:“我比小弟弟大,我是哥哥嘛,大的应该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了高兴得直点头:“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大的留给爸爸妈妈、哥哥弟弟,最小的留给自己。

  从故事中我们认识到:我们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尊长的习惯.

孔融让梨的故事剪短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大家都夸他是奇童。孔融很懂礼貌,父母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最小的小弟挑,小弟挑走了一个最大的。父亲让孔融挑,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中国。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国学小故事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拓展阅读:《孔融让梨》英文版

  Kong Rong gave a bigger pears

  孔融让梨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re a person called Kong Rong. He very s ever since he a little boy. He had five older brothers and one younger brother.

  东汉时候,有个叫孔融的人。他小时候很聪明,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One day his father bought so pears, picking one of the largest and giving it to Kong Rongdeliberately. But Kong Rong shook his head and picked up the s one.

  一天爸爸买了一些梨子,特意捡了一个最大的给孔融,孔融却摇头不要,拿了一个最小的梨。

  His dad very curious, and asked: “Why?”

  爸爸很好奇,就问:“为什么呢?”

  Kong Rong said: “I a, so I should eat the s pear, and brothers should eat the bigger ones.”

  孔融说:“我年纪小,我吃小梨,大的给哥哥吃。”

  His dad very glad after hearing his , but asked further: “What about your younger brother is younger than you are?”

  爸爸听后很高兴,又问:“那弟弟比你还小呀?”

  Kong Rong said: “I a than hi so I should leave the bigger one to little brother.”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Later, Kong Rong beca a great scholar.

  后来,孔融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孔融让梨的故事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re a person called Kong Rong. He very s ever since he a little boy. He had five older brothers and one younger brother。东汉时候,有个叫孔融的人。他小时候很聪明,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One day his father bought so pears, picking one of the largest and giving it to Kong Rong deliberately. But Kong Rong shook his head and picked up the s one。一天爸爸买了一些梨子,特意捡了一个最大的给孔融,孔融却摇头不要,拿了一个最小的梨。

  His dad very curious, and asked: “Why?”爸爸很好奇,就问:“为什么呢?”

  Kong Rong said: “I a, so I should eat the s pear, and brothers should eat the bigger ones。”孔融说:“我年纪小,我吃小梨,大的给哥哥吃。”

  His dad very glad after hearing his , but asked further: “What about your younger brother is younger than you are?”爸爸听后很高兴,又问:“那弟弟比你还小呀?”

  Kong Rong said: “I a than hi so I should leave the bigger one to little brother。”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Later, Kong Rong beca a great scholar。后来,孔融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拓展阅读:《孔融让梨》作文

  三字经里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的妈妈就没给我生出个和孔融一样的弟弟,孔融四岁能让梨、我弟四岁能抢吃!别看我弟才四岁,话也说不全,但调皮的没话说,唉!

  就拿吃来说吧!我家夏天爸爸买了许多雪糕回来放在冰箱里,我和弟弟都喜欢吃冰杨梅。一天,我从冰箱里拿出一包冰杨梅,坐在电脑前拆开包装,拿起一粒,喜滋滋的吃起来,正准备玩游戏。弟弟看着我,那眼神……真让人受不了,意思就是让我把冰杨梅让给他!哼!凭啥要我让给你,再说冰箱里多的是自己去拿嘛!我偏不给你!我想。我又拿起一粒来吃,还故意说“:好吃、好吃,真好吃!”弟弟见我没按他的意思做,便开始叫“:杨梅,杨梅,快还给我。”我还是若无其事,弟弟便开始用杀手锏——哭,“呜呜呜呜,我要吃杨梅我要吃杨梅!”我还是假装没听见,弟弟只好去搬救兵——妈妈,弟弟跑到妈妈那哭了起来,“妈妈,呜呜,姐姐拿我杨梅,我要吃杨梅,呜呜呜呜~~~”“叶子,快把杨梅还给弟弟!”妈妈说。我无奈的把冰杨梅给了弟弟。冤枉哪!这是我的冰杨梅呀,为啥吃到一半还要给他呀

  唉!话说那次,可真被他害惨了!那一回,是个周末,我正在哼着小曲写阅读笔记,“咕噜咕噜”肚子痛起来,不行了,要去厕所,我也顾不上那么多,把作业摊在桌上,上厕所去了。“呼——舒服。”我上完厕所后,说。我走进房间,眼前一幕让我愤怒不已:弟弟手上抓着我的阅读笔记本,床上是被弟弟撕下来的两页纸,再把本子夺回来,一看阅读笔记本上,画满了线条。“熠熠。”我对他吼道。爸爸妈妈闻声过来,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你自己补起来就行了,谁叫你乱放。”妈妈说。呜呜呜~~~那要我写多少篇呀!我只好补了一下午。

  “看米奇妙妙屋。”“玩游戏”“看米奇妙妙屋”“玩游戏”我和弟弟又在争电脑了,我们意见不同,我要玩游戏,他就要看那幼稚死的米奇妙妙屋。我仗着自己比他大,坐在电脑前,玩起了游戏。弟弟哭,我当没听见,弟弟叫,我也当没听见。他见一点效果也没有直接把电脑开关给关了,我一见屏幕黑了就知道是他干的好事。“嘻嘻”弟弟坏笑。“熠熠!”我又吼他。弟弟又大哭起来“叶子,不许欺负弟弟!快到我这来”妈妈说。我无奈只好到妈妈那,弟弟打开了电脑,妈妈给他放起了米奇妙妙屋。结局为什么会是这样

  唉!有了这个弟弟,好吃的,归他!好玩的,归他!吃苦的、受累的全归我。为什么我弟就没一点“孔融让梨”的精神呢

关于儿童成语故事精选:孔融让梨

  [古文]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四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现代文]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给小弟弟吃。”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故事意义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也告诉人们,要互相忍让,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别人。

孔融让梨的故事50字

类似孔融让梨的故事有哪些

  12岁为丞相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十二岁时,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那时年仅十二岁的甘罗,就对国事了如指掌,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 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由此可见甘罗的才智,不但同龄人不可比,就连一般成人也不如,神童也!

关于礼让的作文:孔融让梨的故事

  以前,我听妈妈讲过《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吧。今天,我又在书中读到了这个故事,也对孔融让梨有了新的见解。

  这个故事讲的是孔融四岁时,有一天,他父亲的学生来看望老师,带来了一筐好吃的梨。孔融和他的几个哥哥一直盯着那筐梨。妈妈知道了他们的心思,妈妈说:“让孔融分梨。”

  爸爸让分梨时,应该先洗手。他们洗完手之后,来到了爸爸那里,妈妈说:“在吃梨之前,是不是应该谢谢客人呀?”孩子们向客人作揖道谢。

  孔融开始分梨了,他先拿了一个最大的梨送到父亲手里,又拿了一个大的梨送给了他的母亲,又拿了一个大梨送给了客人,又拿了几个大梨分给了几个哥哥。

  最后,筐里只有两个梨了,一个大梨,一个小梨。可是还有一个哥哥没有梨,孔融毫不犹豫地把大梨给了哥哥,他拿起了最小的梨吃了起来。

  爸爸问他:“为什么你拿最小的梨,大的都给别人呀?”孔融回答说:“因为我最小,理应吃最小的。”爸爸笑了。

  爸爸的学生说:“小学弟才四岁,就懂得了谦让,以后必成大器。”

  我们也要像孔融一样,从小要学会谦让、礼让。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画龙点睛的故事

愚公移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