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花诗十二首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菊花》诗歌

  秋风拂去绿叶的色泽

  翩然飘离

  季节逝去百花的容颜

  无从寻觅

  你却在此时

  绽开灿烂的笑魇

  无畏苦霜寒意

  不屑冷雨洗礼

  种类行行色色

  色彩斑斓靓丽

  花香芬芳扑鼻

  点燃萧瑟秋意的激情

  增添人间的诗情画意

咏菊花诗十二首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这首《咏菊》写出了菊花高洁的品质,令人赞叹。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百花凋零,可还有一种高洁的花没有随丛花沉睡,在这个深秋才绽放花朵,今天我们三口之家就去唐闸公园欣赏这一美景。

  你瞧,那些菊花千姿百态,品种繁多,有白莲、天玉流星、粉女皇、向日的朝阳……数不胜数。

  菊花的颜色丰富多彩,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看得我眼花缭乱。

  菊花大大小小错落有致。大的如绣球,小的似繁星点点。虽小,和绿叶相衬,绽放出更多的美,人们不会忘记你;虽大,在寒风中傲然,让人们看出你不屈不挠的精神,人们也不会忘记你。

  人们喜爱菊花,不仅仅因为它高洁,雅致,色彩纷呈,更是欣赏它“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不屈不挠精神,它那凌寒不凋、傲霜挺立的可贵品质,鼓舞着我们。

  我喜欢香气扑鼻的桂花,国色天香的牡丹,可我更喜欢坚贞不屈的菊花。

咏菊花

  数茎香叶嫩春芽,羞与群芳斗丽华。

  笑向东篱夸寂寞,廖听胡月说琵琶。

  心经秋点生欢爱,肤被霜侵染霭霞。

  脉脉此情为令守,一团痴恋一团花。

咏菊 诗歌

  不是桃花

  开尽粉黛 让那天之骄子

  在你面前承欢

  胭脂过美妆

  不是青菏

  脱俗淡雅 让那清莲居士

  在你足下驻家

  清茶度烈酒

  你只是菊

  只有深秋 与你共度言欢

  只有陶潜 采尔东篱边

  此时开尽 更无它花

  你只是菊

  不求富贵 不爱官场权力

  遗世独立 自在飞渡

  凌霜傲雪 不落凡尘

  不是青竹

  虚心有节 让那板桥敬畏

  在你面前沉默

  令人唏嘘

  不是牡丹

  富贵芳华 让世人爱憎会

  在你面前叹息

  勒马赶追

  你只是菊

  思绪淡然 诗仙惜你内心如水

  万花丛中 偏爱你唯美清香

  优雅空灵 含香怒放

  你只是菊

  秋日芳华 子美怜你独活寒秋

  花之君子 唯爱你忠贞不渝

  纯洁清透 脱俗离世

  你只是菊

  风雨凄凄 清照与你把酒黄昏

  世间挚友 共诉黄昏断肠事

  云水禅心 度尽悲欢

  你只是菊

  文人爱你不凭牡丹富贵

  墨客念你不似桃李争艳

  迁客赞你不与清菏比美

  而我

  唯独爱你

  不落俗世的丹心

咏菊诗歌

  一)

  黄花过雨更无埃,独坐东篱含笑开。

  若是人间常采摘,不须花脑费来猜。

  (二)

  秋月金风别有天,东葛黄菊必争先。

  天生傲骨经霜冻,惯顶寒流遍大干。

  (三)

  发出芬香独自横,秋高气爽早登程。

  西坡北寒看谁艳,独占熬头好气清。

  (四)

  群芳纷谢纵横斜,惟有黄花望眼赊。

  尽管偕同秋竹伴,香名鼎鼎乐天涯。

  (五)

  人间独爱不稀奇,一段温馨钟叩扉。

  喜看婆娑春色艳,霜天总是笑徽微。

  (六)

  花开篱菊沐朝阳,遍地芳菲扑鼻香。

  舞动秋风添雅趣,满天馨气化时妆。

  (七)

  杯斟菊酒品尝早,勃发吟情登上台。

  十里金风云外送,花蕾甸甸乐开怀。

  (八)

  冰霜何惧足频看,惯长篱笆不畏寒。

  坎坷途中闻菊馥,含苞待放逐开颜。

  (九)

  霜凝万重逞豪雄,叶绿花黄度季冬。

  九有山崖辉菊洁,颜如香习永恒中。

  隔篱疏雨照常开,寒气忧心盆圃栽。

  不等来年新叶发,花苞先绽喷香来。

咏菊 优秀诗歌

  西风飘落了树叶

  荡在你的脚下

  褪去最后的金光

  在幽冷里你默然绽放

  在墙角 在篱边

  瓣瓣贞洁开出你心底颜色

  无视西风的凌掠

  不拘无人的枯巷

  你走过千古的诗词

  走进我的眼里

  漫进我的心里

  傲骨迎霜是你

  不与群芳争艳是你

  百花凋零你傲然开放

  千姿百态

  素雅胜白雪清绝

  红艳胜朝阳印红

  菊啊

  你是我眼中的清绝

  是我心中的贞洁

  孤芳自赏不婉媚世人

  春秋冬夏你开在我心里

  是花 亦不是花

诗歌:咏菊

  出自清代诗人曹雪芹的《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这次吟诗比赛中,“蘅芜君”薛宝钗选了《忆菊》、《画菊》之后,“怡红公子”贾宝玉选了《访菊》和《种菊》两道诗题。“潇湘妃子”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其余五题分别由湘云和探春选得。只“有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这首诗是在蘅芜君的《忆菊》、怡红公子的《访菊》和《种菊》,枕霞旧友史湘云的《对菊》、《供菊》之后,由潇湘妃子林黛玉写出的三首诗中的第一首。“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林黛玉可谓是囊括金、银、铜牌。“ 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交代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潇湘妃子咏菊的时候跟一般人不同:“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象神魔附体似的,使得她从早到晚激动不已,欲罢不能。创作灵感来了,她甚至不能静坐于闺房,只好绕过篱笆,来到假山旁边,斜靠在山石上,面对着菊花,专心致志地去构思、低吟。诗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真实情感。这一句道尽了所有诗人的创作经验。不仅如此,还把诗人的兴奋、专心致志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潇湘妃子仅此一联就可足以技压群芳了。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诵。可见,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诗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接着,笔锋一转,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又回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绪之中:借颂扬菊花来抒发我愁怨的诗篇,又有谁能够理解我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今。”这在诗词创作中叫“合”,于是又回到了咏菊的主题。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

  在这首诗中,直接写到菊花的字句并不多。但意在诗外,功夫在诗外。这才是诗词创作中的佳品。在这里,不能不回顾曹雪芹自题《红楼梦》的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绝句与林妹妹的这首诗,无论从语气上还是内容上,是何等的相似!这是巧合,还是曹雪芹故意为之,谁能读得懂?林黛玉的《咏菊》及其它诗词又有谁能读得懂它的真正含义?洋洋百余万言的《红楼梦》,两百余年来,多少人孜孜不倦地探讨和研究,又有谁能真正地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都会承认,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只有林妹妹的品质与菊花最为相符。在评选过程中,包括社长李纨在内的众姐妹们交口称赞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本也不错。因为这一联体现了林黛玉的才气与潇洒。但是,细细品来,窃以为末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更具魅力,更意味深长!

  余不禁叹曰:千行妃子悲凄泪,一块石头说到今!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绕篱欹石地推敲。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与,口角噙香对月吟”,俏丽、秀美,只有锦心秀口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又不被一些人理解。

  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结,可谓奇思妙想的神来之笔。

  林黛玉出生在一个世袭侯爵、支庶不盛的书香门第、"清贵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和封建礼教的教育,由于家庭的熏陶和不幸遭遇以及成长环境的影响,林黛玉有着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封建道德的修养,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思想基础。她酷爱写诗,兴趣浓厚,以诗为乐,借诗抒怀。她经常挂霜披露,陪星伴月,吟诗填词,有时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从中寻求生活的乐趣,弥补空虚的心灵。她的愁苦无人理解和倾诉,只有寄予诗中,加以宣泄。

  林黛玉少年就失去了父母,她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对她的性格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使她养成了多愁善感,孤独忧寞,傲世妒恶的性格,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曹公安排的菊花诗,也正符合她的这一性格特点。

  林黛玉十分喜爱菊花,喜欢菊花的情怀,喜欢菊花的高洁,喜欢菊花的孤寞,喜菊花的傲世,喜欢菊花的清香,喜欢菊花的淡雅。她把菊花作为自己挚友,经常与菊花轻轻地诉说心中的积郁、哀怨。有时她也在赏菊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畅想,但是,只不过是梦中的期盼。

  曹公的这些诗篇,进一步突出了林黛玉这个孤苦伶仃、寄人篱下而又孤标傲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与那些市侩之人为伍的贵族少女的艺术形象和处世心态。林黛玉不满封建礼教的重压和奴役,但又只身单薄,无力反抗,遂与宝玉成为志同道合的一对情人。曹公安排她的诗,风格别致而又满含哀怨,极其符合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其中,《咏菊》、《问菊》、《菊梦》,都非常有代表性。这些清丽而带有明显个性的诗句,就是在前人的咏菊诗里也是不多见的。对刻画林黛玉这个悲情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唐诗《菊花》

  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菊花诗

  潇湘焚稿痴梦藏

  独重陶令冷易安

  谁人深颦空望月

  半天白霞枕长烟

  为人孤高标末世

  郁郁自斟红楼前

  问菊花飞花不发

  霜打千红始争艳

红楼梦咏菊花诗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宝钗(蘅芜君)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探春(蕉下客)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湘云(枕霞旧友)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探春(蕉下客)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咏菊诗十首最好的诗

花的诗句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