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内容摘抄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红色经典小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户外。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红色经典内容摘抄

红色经典

  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和爸爸妈妈看关于党的电视剧。《小兵张嘎》、《英雄王二小》《鸡毛信》……那时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每当看到这些感人的场面,就急忙问妈妈,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每当听到:“冲啊,同志们,把日本人赶回老家去。”我就知道,他们一定是共产党,一定是好人。看着共产党打赢了一场场的战争,我就兴奋的跳起来。看着日本人把共产党残忍的杀害,我就禁不住哇哇大哭。

  转眼间,党成立至今已有90年了。这个时间,就好像一眨眼的功夫。但这一眨眼的功夫,却埋藏着很多很多的感人事迹。有人人知晓的“刘胡兰”,她在威逼和利诱面前纹丝不动,在刑场上,还大声喊道:“怕死的不是共产党员。”

  有机智勇敢的战士。为保证整个战斗的胜利,他用自己的手托起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自我的。有不顾自己的生死,把日本鬼子引到八路军埋伏圈的“王小二”……看到这些感人的一幕幕,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平息。

  回首现在,我在想,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不正是这些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么?为何我们还不好好的珍惜?想想90年前的那辈的英雄们,吃的都是野菜,要是能吃上一口肉,不知有多兴奋。穿的是满身补丁的衣服,用草绳编制的草鞋。用的是油灯。没有自行车、小轿车,出门都是靠步行。条件虽然那么艰苦,可他们什么也没有抱怨。在看看我们,有好吃的还要说难吃,时不时还要挑食。穿的衣服、鞋子只要破了个小口就嚷嚷着大人们买新的。时而开着个灯就是一开不关,出门没有小轿车、自行车接送就发脾气。

  党在我心里是伟大的,是我们人民崇拜的对象。在党的90岁生日来临之际,我衷心的祝愿党生日快乐!

简短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1941年5月下旬,800余日伪军在长清县黄河以西地区扫荡,长清县抗日武装击毙日军少将土屋兵驻,这是山东抗日战场上击毙的4名日军将级军官之一,也是最早击毙的一个将级军官。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特电通令嘉奖。 6月29日上午,山东抗日战争纪念地寻访团来到了位于济南市长清区的大峰山齐长城风景名胜区。

  当年战火纷飞的抗日根据地,如今已成为景色宜人的国家森林公园。 大峰山位于长清区西南部,距离济南市区47公里,景区内海拔最高点为446.9米,总面积128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比城市高2-3倍,夏日里的漫山滴翠、潺潺流水让人感受到“天然氧吧”中的心旷神怡。

  大峰山景区内保存有始建于2500年前的齐长城和阵容庞大的齐国屯兵营,还有道教圣地峰云观、青云瀑、天麻峪等,无声的美丽景色共同见证了当年抗战岁月中,长清军民同敌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国民党官员南逃共产党组织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大举向南进犯。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部南逃,长清县的国民党政府官员也纷纷随之向南逃窜。 在日军即将鲸吞山东的危急关头,长清县各界人士纷纷要求抗日。

  中共党员魏金三、万晓塘、冯乐进、袁振、夏页文等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在长清县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拉起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久,这支武装改编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四大队。

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

  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浙南游击根据地遭到敌人数次大规模武装进攻。洪汝兰带领武工队的同志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与敌人周旋,坚持斗争。白天隐藏在深山荒林之中,没有吃、没有喝;晚上摸黑下到平原敌占区,大家也不管水田的水有多脏,伏下身就灌满一肚子,解渴充饥。

  一次,正是过年的光景,洪汝兰带领同志来到家乡吴小垟附近活动。他的父亲闻讯赶到武工队驻地,对儿子诉说着家乡遭受敌人摧残破坏的情景:“几个月前,敌人派兵包围吴小垟、包垟两个村,想抓可夫(刘英)、龙跃、老海(郑海啸)等省委、浙南特委、平阳县委的领导,结果扑了空。

  恼羞成怒,烧毁房屋57间,捕去58人,杀害8人,自家11间房子全部烧毁,捕去的乡亲中有7位是自家人……,现在流离失所,东分西散,年都没法过了……”洪汝兰却安慰父亲:“现在中国是富人过年,穷人过关,要想有好年过,就是一条路,团结穷人,坚持斗争,革命成功就好了。”

我最爱的红色经典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时期,古代是幼稚的,经过几百年的长进,才慢慢进化到现代。这其中一代代的经典都留在我们心中。其中,让我最为震撼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的上游和下游,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

  祖国的山川是这样的壮丽,令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豪杰为此倾倒。只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勇武的帝王,却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天之骄子成吉思汗,却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而轻视了思想文化的建立。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人,还要看现在的人们。

  作者把这首诗写得荡气回肠。快人心口。并运用了比喻显得本文更加生动形象。加上环境描写,渲染出词人的美好理想和词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其中的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让人不禁心生感慨。短短一句话,道尽了江山的魅力与吸引。

  《沁园春雪》是一首豪迈之歌。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远大的政治理想。在那个时期,拥有这种精神是难得可贵的。

  而这首堪称红色经典的词,也牢牢种在了我的心田上。

红色经典书籍

  夜读红色家书,感受革命之艰。国民党的监狱,素有人间地狱之称,不只卫生居住条件差,还要接受各种酷刑的考验。但我们的烈士一个个视死如归,受尽鞭打、踩蹦、大炙等酷刑,始终宁死不屈。如年仅25岁就牺牲的江诗咏还在忏悔书书上写下“怕老子,捉老子,杀了老子,还有老子”14个字。普通共产党员如此,作为闽浙皖赣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的方__在横峰县葛源镇的故居,不过是赣地普通农夫的住处。一间阴暗简陋的屋子,所有家当就是一张挂着土蚊帐的老式架子硬板床、一张破旧办公桌和一把破损木椅。为策应中央红军主力大转移,他带领部队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二十多天。“不顾雨雪和饥饿(七天没有吃什么东西),不分昼夜,绕过敌人之封锁线。”方__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信中,对被捕前后的艰难处境作了详细记录。1935年,方__在南昌下沙窝为国捐躯。“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能够生活中安定幸福的和平年代,是千千万万的方__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当前,我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重温方__革命事迹,弘扬方__精神,对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夜读红色家书,感受信仰之力。“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微时代而牺牲”。这是1934年12月24日,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在北平陆军监狱殉难前夕给妻子的绝笔家书。身为国民党军队重要将领的吉鸿昌,面对蒋介石金钱、美女等收买人心的伎俩岿然不动,毅然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身为旧军人的他,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他会走上这样一条亡命别妻的道路?“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是陈觉临死前写给妻子赵云霞的一封信,他们夫妻俩都是苏联留学回来后从事革命活动时被捕的。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和拷打诱降,他俩矢志不移,最后都被判了死刑,英勇就义于长沙,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他们20余岁就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他们坚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坚信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生活,坚信有人能够继承他们的遗志。是的,他们未竟的事业,之后一代代共产党员都在努力接棒中。今天,我们号召党员干部“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不仅是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信仰力量,坚定跟党走

红色经典精神

  我没经历过战火,但我特喜欢战争片;我的家乡穷得连战争贩子都不屑一顾,但我特憎恨战争;我的祖祖辈辈都没有被日本人蹂躏过,但我特恨日本人;我没有一点音乐细胞,但我特喜欢听革命歌曲,也特喜欢哼几声;我没上过井冈山,也没上过延安,更无缘认识革命老前辈,但我一直崇拜着他们。究其原因,无疑是缘于我心灵深处的红色情结。

  打小起,我看的是《地道战》,听的是《打靶归来》;看的是《平原游击队》,听的是《团结就是力量》,看的是《铁道游击队》听的是《微山湖之歌》;看的是《长征》,听的是《十送红军》在耳濡目染中,我幼的心灵里便培植了一粒粒红色的种子。长大成人后,生活变了,环境变了,但那一粒粒红色的种子却在心灵深处发了芽,长成了一棵棵红色的大树。

  说来也许别人不信,人虽不到半辈,但吃尽的苦水却如海深。可我却岿然不动,心如泰山。何以能如此,有一句话可以为证: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

  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对,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我想,这应该是他对自己人生最精彩的概括。精神就是力量,就是发酵元素,就是前进的动力。推而广之,就大处说,讲的就是一个民族要有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图腾,一个国家有自己的精神信仰,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主流旋律。日本人的国旗图案是太阳,这里藏着小日本大的野心,地球是圆的,他们希望他们能够一统全球;太阳是红的、圆的,他们希望自己民族是就是那永不落的太阳。就是这个可恶的日本小太阳,曾用自己的铁蹄践踏着别人尊严,染指了别人的信仰,荼毒了别人的心灵,饕餮了别的民族的鲜血。这在我们看来,日本人的精神是邪恶的精神,是妖魔化了的变态精神。但从其本民族来说,它却振奋着其民族的心灵,成了其民族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柱。从小处说,说的就是一个人要有一种精神元素滋润。司马迁遭受腐刑而没有自戕,是为了“将以有所为”,欲能完成其未完的恢弘巨著《史记》;革命前辈之所以能在白色恐怖下临危不惧,是因其心里装着一个信念;无数的芸芸众生之所以在油米柴盐的人生里活得心宽体胖,是因其心里有着“将苦难吞进,然后吐出”的精神准备。

  可在如今这个物质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的时代,在如今这个流行色盛嚣尘上的社会,在这个快乐旋风漫卷一切的日子里,许多人何以天天喊着“老子正烦着,别惹我!“活着真没意思”“我空虚着,你空虚吗?”等等郁积于胸的苦水,无疑是与其内心没有精神信仰有关的。可见,物质是铁,精神是钢,要想活得人生自在,精神元素是少不了的。

红色经典内容摘抄

红色经典

  我们回味着《映山红》,高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聆听着《春天的故事》,意气风发的《走进新时代》。然而,回首眺望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

  难忘记上世纪20年代的那个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南湖从此成为党的诞生地,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时光飞驰,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个年头,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成长、壮大中国就像一头威武的雄狮,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背叛。近期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当我看到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的时候,我不禁热泪盈眶。面对这惨无人道的摧残,江姐表现出的革命意志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她们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面对困难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要做一个坚强的人。

  作为新世纪的少先队员,应该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努力学习。虽然我们现在做不了什么,我们就更应该学好每一门功课,为将来做好铺垫。90年来的风雨洗礼了中国,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祖国虽然强大了,但是和先进国家比,差距还很大。所以我们应记住历史的教训,时刻牢记历史,努力学习,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红色经典内容摘抄

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见证着那段时过境迁的腥风血雨。

  ——题记

  一棵棵参天大树的成长,源于不屈不挠的精神;一颗颗闪烁发光的钻石,源于坚持不懈地打磨,一段段艰苦卓绝的时光,源于对生命的向往与坚持。

  把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

  普希金说过,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

  十月一日,迎来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在天安门广场上,随着一缕夕阳从祖国广袤无垠的地平线升起时,激情回荡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我们的耳畔响起,迎风飞扬的五星红旗

  徐徐上升,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怎么能不感到自豪

  展望历史的斑斑血迹,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曾经为我们现在幸福安定的生活,打下基础的英勇牺牲的军人,更离不开,一大批像鲁迅那样用笔作为思想解放的武器,批判当时愚昧无知的人们。罗广斌,杨益言笔下的江姐是无数顽强不屈的代名词,她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无私奉献。

  大仲马曾说过,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我国着名文学家朱自清就是这样一个“倔强”的人。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而由于当时,人民不满国民党的统治,美国便向人民投来诱惑——运来“面粉”救济中国一贫如洗的老百姓。朱自清,看穿了美国和国民党的用心,坚决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在当时,已经身无长物的他,还患上严重的胃病,但他还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拒不接受,两个月以后,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了。他用行动证明,扞卫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

  把珍贵的生命献给祖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是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段话,他是故事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拥有钢铁般的意志,他将他珍贵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最后用生命最后的力量完成了伟大的着作。何塞·马蒂说,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保尔就是一个可以不顾自己安危,只顾祖国伟大事业的人,因为,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祖国的人民。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定和谐的年代,但红色经典不仅记载的是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还是传承优秀精神的物质载体。我们的时代精神,仍需要爱国主义精神,它像是一盏明灯将会继续照亮祖国的未来。

红色经典内容摘抄

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 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精神。

  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党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而且都是豁出命来干。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他爱丽达,但受“牛虻”的影响,要“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来了个不告而别。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正像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更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宁死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

  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保尔又是一个于平凡见伟大的英雄人物。在他的履历表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他总是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他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而且就是在他与病魔抗争的英雄主义激情中,他包含有“左派”幼稚病的危险。

  保尔后来也终于认识到他不爱惜身体的行为不能称之为英雄行为,而是一种任性和不负责任。因此,保尔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渐历炼成熟起来的钢铁战士,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让人感到亲切的榜样式人物。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科技发展带来的弊端

小学生读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