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月亮的古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描写月亮诗歌

  漫天淡墨色的云层

  遮住了月亮

  星星点点的灯亮了

  映照着夜空

  我静静等月儿升起

  邀你赏圆月

  月儿未曾迷路云涛

  悄悄探出头

  月光如水洒向大地

  照亮绵绵情

  我们遥望皓月苍窘

  将相思传递

  月照亮微凉的秋意

  叶轻轻飘落

  中秋月亮如瑶台镜

  光温柔荡漾

  我们对月深情呼唤

  想一起白头

  月儿圆圆相思圆圆

  轻辉盈盈照

  天上月亮心中月亮

  停泊在枕边

  思念太浓泪移眼眶

  停泊在心间

  托十五明亮的月亮

  寄一份牵挂

  让皓洁无暇的月光

  稍一段相思

  约同一星空下的你

  天涯共此时

  幸福

  象花一样开放

有关于月亮的古诗

月亮的诗歌

  描写月亮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塞下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春江花月夜》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苕溪酬梁耿别后》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寄韦南陵冰》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日夜对月》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漫成一首》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春题湖上》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山石》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寓意》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西江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秋思赠远》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自河南经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江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闻王昌龄》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听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关于月亮的诗歌

  月夜何去何从,

  始终穿上新郎的面纱,

  夜雨倾城,

  无数个月,无数个梦。

  随风漂白在这无尽的黑夜。

  那遥远的启明星,

  正照着月,

  月夜洒向大地,

  净化着世界的心灵,

  这一夜的月,

  为何这么弯。

  【月夜圆圆】

  枯藤外,望月盘。

  谁能知悉是何年,

  月也挂罥长空外,

  我内心中如盘旋。

  夜已晚,心已烦。

  空看落月孤缠绵。

  却笑伊人不等闲,

  而我不失其连心。

  月夜繁华凭紫曦,

  而今我已二十一。

  努力考取功名路,

  再次充当状元兮。

  【月亦弯弯】

  早已不知何处,

  身受其人屈辱。

  令人无所不是,

  至于月伴我身。

  月亦弯弯,

  如紫曦谈起云烟。

  月亦弯弯,

  如红梅朱唇轻启。

  月亦弯弯,

  如绿柳悲痛断弦。

  月亦弯弯无所思,

  只愿得一人心。

关于写月亮的诗歌

  月亮爱上地球,

  分分秒秒,

  月月年年,

  日夜不停地时刻绕着地球旋转。

  这一份痴情啊!

  惊了天,动了地。

  地球也渐渐爱上了月亮,

  心中的激情

  像岩浆在地球的核心里汹涌澎湃,

  月亮感应到了地球的颤动,

  无奈,

  矜持的心再也不敢表白,

  因为天上有千万只眨着眼睛的星星

  在窥视着,

  在不停的窥视着

  这一场伟大的恋爱。

  月亮爱着地球,

  地球爱着月亮,

  这一爱成就了亿万万年,

  这一爱相思成灾,

  压抑的地球脊背膨胀成山川丛林,

  急涌的血液汇成江河湖海。

  疯长的思念不停的延伸,

  桂树遮盖了半个月亮,

  澎湃的江河时常泛滥成灾。

  这一对深情的爱人啊!

  受到了天庭的制裁,

  他们被规定永远不能相互靠近,

  只能在预设的轨道中默默的轮回。

  这繾绻的情丝啊!

  幻化成西湖岸边站立的垂柳,

  西湖的柔波啊!

  是那一汪深不可测的清眸。

  月色如洗,月华如练,

  圆圆的月儿像白玉盘

  倒映在西湖柔柔的波心里,

  晕出圈圈涟漪,

  交融着,欢呼着,

  连周围的一切

  都融化在这浓浓的月色里,

  沉醉,沉醉……

月亮的诗句:正月十五日的夜

  《正月十五日的夜》原文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日的夜》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表现了初唐时期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繁荣景像。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读者不难想象,这是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正月十五日夜》作者简介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 ,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赞美月亮的唐诗

  1,徐徐东海出,渐渐上天衢。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2,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3,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

  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

  4,狡兔顽蟾死复生,度云经汉澹还明。

  夜长虽耐对君坐,年少不禁随尔行。

  玉桂影摇乌鹊动,金波寒注鬼神惊。

  人间半被虚抛掷,唯向孤吟客有情。

  5,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海上风云摇皓影,

  空中露气湿流光。斜临户牖通宵烛,回照阶墀到晓霜。

  庾亮恃才高更逸,方闻墨翰已成章。

  6,嫦娥窃药出人间,藏在蟾宫不放还。

  后羿遍寻无觅处,谁知天上却容奸。

  7,寥寥天地内,夜魄爽何轻。

  频见此轮满,即应华发生。

  不圆争得破,才正又须倾。

  人事还如此,因知倚伏情。

  8,碧落谁分造化权,结霜凝雪作婵娟。

  寒蝉若不开三穴,狡兔何从上九天。

  莫见团圆明处远,须看湾曲鉴时偏。

  郄诜树老尧蓂换,惆怅今年似去年。

  9,月,月。暂盈,还缺。上虚空,生溟渤。散彩无际,

  移轮不歇。桂殿入西秦,菱歌映南越。正看云雾秋卷,

  莫待关山晓没。天涯地角不可寻,清光永夜何超忽。

  10,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清辉飞鹊鉴,新影学蛾眉。

  皎洁临疏牖,玲珑鉴薄帷。愿言从爱客,清夜幸同嬉。

描写月亮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明月松涧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亮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三种。

  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描写月亮的诗歌

  一、《心中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

  静静地照着美丽村庄

  山林笼上了薄雾啊

  小河里的水轻轻流淌

  我在月光底下惝佯

  想起了那心爱的姑娘

  你就是天上的月亮啊

  没有你黑夜将如何漫长

  二、《皓月》

  皓月闪烁在树林

  枝干上树叶下

  发出一种声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镜

  倒映着黑色的柳影

  风在柳梢啜泣嘤嘤

  梦幻吧,是时候了

  辽阔,温馨的宁静

  似乎走下

  星光闪烁的苍穹

  这正是美满的时刻

  三、《月亮》

  有两个月亮

  一个挂在天上

  一个挂在心上

  天上的月亮清澈明亮

  心上的月亮聪明漂亮

  天上的月亮时隐时现

  心上的月亮总在身旁

  我喜欢天上的月亮

  更喜欢心上上的月亮

  月亮的名字

  叫起来很响

  听起来很棒

  四、《温顺的月亮作者》

  白天,头也不回的走了

  只剩下月光

  温暖而驯服

  不会在音乐里哭泣

  不会在屏前发呆

  成为唯一可以占为已有的秘密

  她安静的守着一池的清辉

  守着属于我们的幸福

  从忧伤的旋律中

  打捞正在下沉的影子

  让灵魂沿着

  蓝色的期待行走

  她引领着阅读的声音

  微尘一样,蹑手蹑脚

  向着月光里

  尽情的曼舞者靠近

  五、《快乐的月亮》

  那优雅的快乐女神

  拒绝了太阳的盛情

  翘首等待夜幕降临

  携手风云繁星

  共度爱的良辰

  在风轻云淡中漫步

  是她最惬意的时刻

  品尝风脉脉温情的拂爱

  体会云绵绵千般的柔情

  她早已似醉如痴

  她早就心花怒放

  那爱的激流呀

  让她仙姿佚貌

  生辉熠熠

  瞧!今夜

  她披着若隐若现的风裙

  驾着连绵起伏的祥云

  在众星的呵护下

  续写浪漫旅程

描写月亮的诗歌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描写月亮的诗句

写月亮的古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