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蒹葭》原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诗经关雎蒹葭考点

  【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捞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服】思念。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那一边,指对岸。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她。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之,代“伊人”。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道阻且跻】路又险又高。阻,险。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采采】茂盛,众多。

  【未已】还没有完。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知识点归纳:

  1、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关雎和蒹葭各表现主题以及写法上的异同

  ①《关雎》一诗重在叙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后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后面两章是前面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情感韵味更浓郁.

  ②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关雎》《蒹葭》原文

诗经 关雎 蒹葭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等内容,现在来学习关雎与蒹葭。

  《关雎》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7.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8.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兴手法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 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4、 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 《诗经》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凄清而苍凉的秋景 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3、 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4、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D )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 。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 。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 。

  答案及解析:

  (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2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2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参考答案:

  23.B 24.D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áo)好逑(hǎo)(qiú)

  寤寐溯洄(sù )(huí)坻(chí)荇菜(xìng)

  2、填空题:

  ⑴《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 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⑵《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⑶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简答

  1、《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这首诗还描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执著的追求。

  3、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诗经关雎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扩展:

  一、作品概述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蒹葭》为《秦风》中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这里表现的是一个寻求友谊(或者爱情)过程中最终失望的心理活动,深情抒发了寻求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形象地描绘了此时此地的凄怆处境。

  二、《关雎》简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然后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然后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三、《蒹葭》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诗中写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秋露给霜,芦荻扬花,诗人来到迂曲的河岸上,寻找他(她)眷恋的情人。他(她)伫立河畔,面对萧索凄清、然后露华霜重的暮秋景色,禁不住发出了与“所谓伊人”已远隔的浩叹。接着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是那样的崎岖而遥远;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他)又仿佛在水的中央。伊人似近而远,忽隐忽视。但他(她)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升起,把秋露晒干。至此,一个为寻找意中人而执著不舍的青年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全诗感情真挚热烈,写得哀婉清丽,情调缠绵,然后既有对意中人深情的寻访,又有未遇的惆怅。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有志者事竟成全文翻译

六一手抄报简单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