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旧物品做小手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废品—装点着生活之美

  有人认为在豪华的艺术殿堂上,用价值连城的物品制成的东西是不能与一个鸡蛋壳,一个易拉罐相提并论的。

  但是,经过我们细致的雕琢,一个鸡蛋壳,一个易拉罐……将成为最美丽的艺术品。若想知美不美,做了才知道噢!

  下面,我们用一个易拉罐来做一个卡通娃娃头,做这个娃娃头,不但制作简单而且制作用具也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即,一把剪刀、一把小刀、一个易拉罐、一个圆珠笔。首先,将一个易拉罐放倒,然后从中间剪开,使他们成为两半,在剪的时候,不要用剪刀直接去剪,这样容易损坏易拉罐,要用小刀先在上面划一个小口,再用剪刀沿着小口剪一圈。这样,一个易拉罐就变成了两半,我们就要用有豁口的那一半就好了,为什么用这一半呢?一会儿便知道了。按剪下的边竖着剪成一条条的,然后我们又用圆柱形笔把条形剪成一圈一圈的,圈的大小可由直接的喜好决定,但是卷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别被易拉罐扎了手。再给外表上来点装饰就这样一个卡通娃娃的脸就做好了。有豁口的那是娃娃的嘴;刚刚卷的那是给卡通娃娃烫的头发,这样,一个卡通娃娃头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生活中的装饰品,不仅仅是金银珠宝,像这些废品,也同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炫丽的色彩,不信那你试试看!

利用废旧物品做小手工

自己动手 变废为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用具以及日常用品瞬间就更新换代,因此而产生了大量的生活,生产垃圾,为了减少和科学地处理垃圾的污染。我们开创系列废旧物品再生利用的小发明、小制作科技发明创造活动。

  通过这项活动是使少年儿童从小就养成学科学 、爱科学、用科学的品质;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活动的主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能力,即在生活、生产中,总想把使用的工具改一改、变一变,达到更加方便于人。善于收集生活、生产中的废旧物品,把生活、生产中的废旧物品通过动手加工,再创造、再利用或对环境的美化。

  “自己动手,变废为宝”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我们采取一年一个周期,参与实践活动的对象主要是3—6年级学生。

  每年下半年,利用综合劳技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理论培训,让学生掌握创新技法。然后根据其特长进行人员分组、分工:

  “金点子”组:本组主要是集中富于创新思维、有新观点、新想法、能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能想法解法问题的学生,提供创新活动的思路(部分“金点子”见附件2)。

  “金眼睛”组:本组主要是集中在平时生活之中,有一双慧眼的学生,组织他们能在人们报废的日常用品中发现有价值、可利用的东西。为学生在发明创造过程提供必要的材料保障。

  “金手指”组:本组主要是集中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能将“金点子”通过自己的一双手,利用“金手指”提供的素材进行实物化操作过程。

  每年上半年结合青少年科技发明活动契机,进行学年初期学生创新发明的“金点子”收集。精心组织科技小组成员对“金点子”的可能性、可行性进行考究。然后组织学生动手采集材料,并动手制作,形成成果。然后把成果在当地推广使用,并不断地改进,学期中结合青少年科技发明活动进行校级的展评,然后把优秀作品向上一级申报,学期结束时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并布置下一年任务。

  在新一轮课改中利用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在形成一套优秀校本教材。用科学地处理部分垃圾的良好效应,提高育人质量。

  我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优势:我校多年来,在历届青少年科技发明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有一批扎根学校的且具备该素质的老师。特别是我校的刘凯老师近几年中,经他辅导的学生创作的科技作品曾送市一级展评。他们课余时间收集学生的“金点子”使学生提供了创作的素材,他长期任我校高年级科学课。利用科学课激励学生创新发明的潜能。

  我校开展“自己动手,变废为宝”科技实践活动是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再生利用的创新实践活动,所以需要的材料随处可取,需要的设备极其简单。

  其参与研究的人员分工明确,各有所长。开展的效果较好,全校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此次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生活、生产的实践中产生“灵感”,我们的老师主要在于收集学生“灵感”,进而辅导学生制作成品。动员学生把成品在实际运用中加以改进,所以对于参与辅导的教师也是有时间保障的。

自己动手·变废为宝·我能行

  掐指一算,外公的生日马上就要来了,弟弟妹妹都开始准备生日礼物了,我自然不能落后。可是做什么呢?要不,做一张贺卡,不行!每年都做贺卡,今年得有点儿创意,让弟弟妹妹对我刮目相看。

  做什么呢?正想着,妈妈开始大扫除了,让我帮忙,我只好将礼物的事先放一边,帮忙去了。在整理客厅的时候,发现电视柜的抽屉里有一些名片,我眼睛一转,有了!就送外公一个糖果盒子吧!

  说干就干,我便开始翻箱倒柜的找材料。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名片十二张、透明宽胶带、彩色装饰硬纸2张。

  之后,我便开工了!

  我先取六张名片,把名片一字型排开。然后用宽胶带粘在一起,留头出来。粘好后,把名片围起来,转成一个六边形,再用刚才留出的胶带头把名片两头粘起来。

  再取一张装饰纸,把六边形的外框放在纸上,用笔沿着框的外围画出线来。再沿着纸上的六边形平行3厘米,再画一个大的六边形框。

  然后,用剪刀沿外框剪出六边形。沿内线折印,把多余的部分折起来,做成一个盒子底。放在刚才做好的盒子外围底部,用胶带粘起来。

  我再取两张名片,一字排开,用胶带粘起来,做成中间的隔断,放在盒子中间。

  最后,再取四张名片,分别插在各个角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一番细致的修改后,一个糖果盒子就大功告成了。我高兴地举着糖果盒子,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太棒了,完成了!”我高兴极了,立刻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也竖起大拇指。

小小巧手家—变废为宝

  星期天的早上,小明看见妈妈正拿着一些易拉罐,瓶子出去,好像是要去卖掉。小明急忙跑出去,跑到门口对妈妈说:“妈妈,请不要卖掉,我要做成生活中有用的日常用品。”妈妈有点不相信,但还是给了小明废物品。小明拿着废物品去打电话,喊了手工组的小芳和小龙。

  小芳和小龙到了小明家,看小明已经准备好了剪刀,胶水,废物品放在了桌子上。他们每人先分了工,就开始制造了,小芳剪,小龙粘,最后的工作交给了小明。经过他们的努力,易拉罐,瓶子变成了烟灰缸,彩灯等,一些装饰品。妈妈看了他们的制作,高兴地拍着手对他们三个人说:“你们做得真精细,真漂亮。使我们家变成了装饰品世界了。你们真不愦是小小巧手家呀!”他们三个人听了小明妈妈的夸奖话,害羞地笑了。

“变废为宝”小制作小发明

  变 废 为 宝

  文:张昊天

  今天美术课上,老师教我们做节节虫。我看了看别人做的节节虫,有的是把纸杯一个接一个地粘在一起,有的是用毛线把纸杯串在一起。老师说:“还可以做上一课的物品。”我拿出纸盒剪啊剪。终于,我做成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能快速变回盒子。我还用卡纸装饰了一下。我给它取名叫潘多拉,我爱不释手。

  放学了,我给爸爸展示了潘多拉,爸爸说:“自己动手,会更有趣!”

变废为宝的做法—制作绣球花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为了能更好的、更长久的美好生活延续下去,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珍惜眼前的低碳生活,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只要用心的去观察,身边有好多废品是可以进行二次利用的。美术课上完了,但是还剩下了好多漂亮的彩纸没有用完,扔掉其不是太可惜了,于是就我决定做一个绣球花。这样既环保又煅炼动手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呀,先听我描述下做绣球花的步骤吧!

  1、先将彩纸上用圆规画一个个的同样大的圆,沿线用剪刀给剪下来(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准备20个圆板就够了;2、纸的背面朝上,将圆片向外折,20个全部折成三角形;3、球的制作分三段::上部,中间段和底部。上部和底部的制作方法相同。拿五个圆片,三角的顶点均朝上放置。将相邻顶点两侧折起的部分用胶粘在一起,最后将首尾粘在一起,成半球形如右图;做两个半球形,分别是上部和底部;4、接下来是中间段的制作:三角形的顶点上下交替放置,将相邻顶点两侧折起部分粘在一起,最后将首尾也粘在一起,形成环形,中间段完成了;5、最后将上部、中间、底部粘在一起,做成球形,再选择一根漂亮颜色的线将做好的绣球穿起来,在线的一端加一个千千结就完成了。瞧我做的绣球花漂亮吧!如果喜欢不妨也试着做下哦。

变废为宝简单小制作 废物巧变宝

  这个星期,我们班的热点活动,就是令人厌恶的“垃圾”,同学们积极地准备着,都想在星期五下午的五小实践活动课上大显身手,让这些被人们视为废品的物件变成实用又美观的生活小宝物。

  盼呀盼呀,同学们终于盼到了实践活动课,我们排着队来到“E”区,开始了有关“垃圾知识”的介绍。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介绍得头头是道,但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动手实践了。介绍完知识之后,只待老师又一声令下,我们便热火朝天地做起了手工。我的大塑料瓶老早就被我剪开了,已经是半成品,我将瓶底的那一小部分剪下来,稍一加工,它便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了一朵五个花瓣的花儿,大塑料瓶中间的那处被我剪下来做了笔筒的“筒”,再用绿色海绵纸封底,像极了一片草地,我又把“花儿”装饰了一下,替它梳了个“小卷发”,把它插到了笔筒的“筒”上,又用小木棒穿过花瓣儿,两头夹上小卡子,啊哈!“花朵”一下子变成了留言板,神奇吧!我又用粉红色的糖纸剪出了一些图案,贴在了“筒”的下方,粉红色的糖纸就变成了粉红色的花儿。就在此时已经有同学做好了,李文玉的小桔灯,那三只桔子挤在一块儿,越看越美观;何心宇的灯笼也十分有创意,易拉罐被他剪成条状,压扁,就摇身一变,变成了灯笼。还有许多作品相继亮相,我赶紧做我的笔筒,我借了朱丽丽一小块铁皮,借了李煜三颗星星,那一小块铁皮被我剪成了六份,卷一卷,便贴在了“筒上”,三颗星星贴在它的上方,寓意是六(3)班,加上绿色的不老,便是六(3)班的不老回忆,哈哈,很特别吧!

  谁说废品没用的,经过同学们的巧手创造,不照样实用又美观吗?大家快行动起来,让废物巧变宝,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吧!

变废为宝-台灯小制作

  为了寒假的变废为宝小制作,从寒假第一天开始我,我就开始忙活起来。

  绞尽脑汁,可还是什么头绪也没有。没办法,百度一下吧,有人用旧的玩具做成了笔袋;有人用废旧扑克做成了孔雀开屏;还有人居然用酒瓶子做成了吊灯。我灵光一闪,如果做出一个美观又实用的台灯,不是很妙

  说做就做!可是,怎么做?用什么做?我又陷入苦思冥想,幸好我有爸爸这一员

  我先找来爸爸工作时剩下的铁丝,在爸爸的帮助下,用钳子制作出俩个一大一小的圆圈,再用铁丝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就变成了灯罩的骨架。

  我开始四处搜索,要为骨架做一套漂亮的“外衣”。正当我苦苦寻觅时,只见奶奶拿着一个包装袋,准备扔掉,我赶忙一把“夺过”。有办法了,“嘁哩喀喳”几声,一个包装袋被我剪的四分五裂,裹在了骨架上,再经过我几番“修枝剪叶”,终于粘贴裁剪出一件合适的衣服。

  现在,我要找一个粗细合适的台灯支架。又是一番翻箱倒柜,装羽毛球的筒子?可个太矮,腰太粗,不行。最后还是爸爸用过剩下的水管,解决了问题。

  有了灯罩和支架,用什么当底座,我开始了“搬家式”的搜索。我先是找来了我的杯子,可它“年龄太小”,太矮了。第二次,我找到了奶奶的蜂蜜瓶,有着精致雕刻的花纹,非常漂亮,可惜还有大半罐蜂蜜,·····经过一番苦苦寻觅,终于锁定一个细长高挑透明的杨梅酒瓶,做台灯底座最合适。

  该爸爸出场了, 爸爸拿来废弃的帐篷灯,电池盒,开关都摔坏了,爸爸将电池用电线焊成一串,连上灯盘里的灯珠和一个从旧电筒上拆下的开关,装入支架管内固定好,并在支架上开了个小孔安装上开关,而我用去年剩下的包书纸,给支架管“穿上漂亮的衣服”,最后爸爸将水管,灯盘,灯罩骨架安装到一起,插入装入砂石,彩色玻璃球,水和小金鱼瓶子里。

  轻轻一按开关,一束柔和的灯光撒上桌面, “ye!大功造成啦!” 我欣喜若狂!

利用废旧物制作“摩天轮”

  劳动课后,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作业:利用废旧物,做出新玩意儿。

  这该怎么做呢?星期天,我来到公园,看着摩天轮,心里构思着。对,就做一个摩天轮模型!我回到家,在妈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大堆“零件”:空香脆面碗、空易拉罐、木棍、铃铛、胶带、绳子、筷子等等,就开始制作了。我先把收集到的12个易拉罐,每6个用胶带首尾相接连在一起,再把连接好的两个易拉罐圆柱,竖直放在桌子上,在最上面的两个易拉罐上凿两个洞。

  然后用筷子穿过两个香脆面碗底中心,并使两个面碗口相对。筷子两边各穿过一个圆铁片。筷子的两端插入做好的易拉罐的洞中。最后,把小木棍均匀插入两个空香脆面碗两侧,中间拴一条绳子,在绳子上挂个铃铛。这样摩天轮模型就做好了。这个摩天轮模型,不仅轻便、美观,而且拉动绳子就可以带动以香脆面碗为主体的转动。

  转动起来宛若飞轮飞转一般,而且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清脆铃铛声,多有趣啊!

我们都有一双巧手-废物利用小制作

  现在,我们城市的垃圾分类管得可严了,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呢?因为我们的垃圾都是埋起来的,如果什么垃圾都埋在地下,那我们的花草树木都会被有害化学物质伤害!

  听说了这些,我和我的几个小伙伴决定把可回收的垃圾收集起来,变成有用的东西。我们几个商量好了,决定收集垃圾,做成纸房子、沙漏、纸巾和贴纸。

  首先,我们先收集材料、纸箱子、瓶子和没用的纸……,把房子做好;再把一块大纸板剪成一座屋顶的形状,拿四块正方形的纸板粘成房子的身体,然后剪一些过道和可爱的装饰品,最后把它们全部都粘起来,变成一座可爱的房子,如果你觉得不好看的话可以把它涂上颜色哦!接下来做沙漏:首先去沙滩上带一点沙子,再捡两个瓶子(最好要一样的),接着把瓶子的盖子钻一个小洞,把滤好的沙子放瓶子里,把盖子合上,然后把两个瓶子粘起来,最后清理一下瓶子周围的沙子,给瓶子涂上颜色。再做纸巾盒:把盒子的盖子剪好,然后剪下半身(盖子上要留一个细一点的,长一点的长方形),接着涂上颜色,把它们合在一起(这次不用粘起来了)。最后把贴纸也做起来:拿一张干净的白纸,在上面画上各种可爱的图形,上色,再用透明胶把图形的一面都贴上,再拿白乳胶把没有上色的一面涂起来,然后剪下来,拿一张透明的塑料片,再贴纸粘上去(如果没有塑料片的可以拿一张白纸,上面粘满透明胶)。

  你看,这些可回收垃圾也有这么多用处,如果你手工能力强,想象力强,所有东西都可以变成有用的东西。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做手工纸飞机二年级写话

二年级手工制作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