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风筝节介绍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风筝盛会

  这里除了用“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来形容外,我实在是想不出其他的词汇了。一层层、一排排乌压压的人群,按照佩带太阳帽和挥舞彩旗的不同颜色,有秩序地组成一个个方队。

  阳春时节,风和日丽,又到了一年一度放飞风筝的好时机。美丽的风筝城潍坊又迎来了它的节日——第二十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今天就要开幕了!

  今天恰好是星期天。午饭后,我压抑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乘坐爸爸单位的120救护车提前来到开幕式现场——浮烟山放飞场。从南环路开始戒严到放飞场,一路都有重兵把守,更是让人感觉到气氛的紧张。终于来到现场了,这里除了用“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来形容外,我实在是想不出其他的词汇了。一层层、一排排乌压压的人群,按照佩带太阳帽和挥舞彩旗的不同颜色,有秩序地组成一个个方队。15时,伴随着“欢天喜地”主题曲欢快激昂的音乐,节目正式开始了。当著名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军向大家介绍前来参加开幕式的各位演员时,观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风筝传友谊、银线连四海”,小小的风筝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风筝把人们的心连在了一起。台上、台下,欢歌笑语,精彩的节目引来了阵阵笑声。伴随着歌手们的演唱,观众们用鲜花、掌声和挥动手中的彩旗、太阳帽来表达着潍坊人民的热情和友好。时间在人们的欢笑中飞逝,伴随着火树银花的焰火,节目结束了。我还沉浸在浓浓的气氛中,真感到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呀!

潍坊风筝节介绍

参观了潍坊风筝展

  一进露天展览馆的大门,首先是五百个大红灯笼组成的方阵,左边是一只六米高的大蝴蝶风筝,右面是一个莲花童子大风筝。然后,是一个由一百多只风筝组成的方阵:有金蝉、蝴蝶、金龟子、蜜蜂、鸭子、金鸡、蝙蝠……各式各样、数不胜数、五颜六色,在天空中随风起舞,显得活灵活现!最有意思的是大象风筝,别的风筝大多是用翅膀飞,而大象是用两只大耳朵来飞的,别的风筝都是用尾巴掌握方向,而它是用鼻子当尾巴来掌握方向的。方阵两边竟然有一队队的鸭子、金鱼、六脚虾、螃蟹、公鸡成金字塔形飞上了大雪松。

  神态各异的七仙女围成一个圆形,她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有的驾着仙鹤,有的驾着凤凰,有的驾着孔雀,还有的驾着麒麟。她们手里拿着仙桃、笛子、美酒、沙锤、美味家肴等物,她们好象是要去参加蟠桃会,有的眉开眼笑、有的翩翩起舞,还有的专注地吹着笛子。

  远远地看见很多红圆纸片排成的长龙,每个红纸片两边有两片黄旗子,一高一低。我还以为是两只正在行走的蜈蚣呢!走近一看,原来是两条威风凛凛的长龙。龙的眼睛是用两只红灯炮做的,眉毛象火苗一样飞舞,龙角是象树枝一样,龙嘴张得大大的,红舌头伸得长长的,牙齿很尖,尤其是两个虎牙特别尖。嘴两边的胡子象火焰,下巴上的胡子象京剧里的长胡子,还是红色的呢!看到这两条龙,我想起岳飞《满江红》里的“怒发冲冠”那句词,真害怕它会突然腾空而起,把我们抓了去。

  忽然一个有着强壮的身体、尾巴朝天、两只翅膀的大风筝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咦,这是一只什么大昆虫呢?我们转到正面一看,原来是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呀!可是老虎怎么会有翅膀呢?原来是一只飞虎。我让妈妈用这只飞虎猜一个《水浒》里的人名。妈妈猜不着,我告诉她是:插翅虎——雷横。妈妈说:“好,我也有一个谜语,用这只飞虎猜一个成语。”我说:“那还不简单,当然是‘如虎插翅’了。”妈妈笑着说:

  “翅还可以叫什么呢?飞机的翅膀又叫什么?”我想了想说:

  “原来是‘如虎添翼’呀!”

  我不由地惊叹道:“好有意思的潍坊风筝展!既有趣,还可以拓宽知识面。”

潍坊“风筝都”

  我的家乡潍坊,位于山东半岛,是一个工业生产较发达的新型工业城市,也是风筝的发源地,享有“风筝都"的美称。我为自己是一个“风筝都”人而感到自豪。

  风筝,也叫纸鸢,纸鹞,已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史。风筝城的人祖祖辈辈都有放风筝的习惯。当春风还没吹尽残冬余寒时,早放的风筝已经悄悄飞上了蓝天,有八卦、燕子、蜻蜓等,牵放它们的只不过是一些老人、小孩儿,清明时节,风和日丽,家家户户踏靑登场,竞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碧空,如同繁星般把天空点缀得色彩斑斓。

  那翩翩起舞的“蜻蜓”在空中飞得又平又稳,两对翅膀有节奏地上下扇动。有式样新颖的串式风筝小燕子,小巧别致,形象逼真,几只小燕像是在互相追逐、嬉戏。还有栩栩如生的“仙鹤童子”,风趣幽默的“济公和尚”。但最引人注曰的是那威风凜凜的“哪吒”,左手执“降妖圈”,右手握银枪,足蹬“风火轮”,风驰电掣般的,令人望而生畏。

  辽阔的天空像蓝蓝的海面,风筝似一只只小舟在浪波中摇曳。于是,风筝城的春*更浓了。清朝诗人郑钣桥在《怀潍县》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生动地描写了凊明时节放风筝的情景。

  随着风筝这一传统文化的发展,现在风筝城制作风筝的艺人已有一千多人,年产量迖到一千万只。其中,有大批风筝销往国外。继1984年4月第一届国际风筝会后每年举办一次风筝盛会。在这基础上,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设在了潍坊,—座拥八千多平方米的大型风筝博物馆耸立在白浪河畔,是收藏、研究、展览风筝的场所。这里陈列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风筝,有长达三百五十米的巨型龙头娱蚣,张牙舞爪,栩栩如生。小有能装人火柴盒的微型蝴蝶。制作风筝的材料有纸、绢、尼龙绸、塑料等。式祥有软翅、茼式、板式、长串式等,各式各样。

  银线连四海,风筝结友谊。潍坊风筝漂洋过海,驰名中外,成为促进国际文化、经济、科学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美好使者,风筝把潍坊人民和世界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我爱家乡的风筝,更爱“风筝都”—潍坊!

美丽的潍坊风筝

  你好!我们今天去游览风筝都――潍坊。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是著名的风筝之都。1948年4远9日,潍坊特别市建立,揭开了潍坊发展史上新的一页。5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潍坊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潍坊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以风土民情著称,是“千里民俗旅游线”中的一个城市,深受中外游客喜爱。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会,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到潍坊观光游览。

  风筝的故乡在中国,潍坊是中国风筝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中国风筝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开始流行放风筝,明代(公元1368――1644年)更加普及,并有了相当规模的风筝集市,不仅仅在山东各地销售,还大批大批地销往苏州、福建、安徽等地。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就向世界传播。先传到了朝鲜和日本,接着又传到了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了欧洲和美洲等地。

  潍坊市曾多次派风筝团组到世界各地参赛、表演、加强了同海外的交流。从1984年开始,潍坊市举办每年一届的国际风筝会,揭开了世界风筝竞技的新一页。1989年,潍坊被国际风筝爱好者推举为世界风筝都。

  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赛已经风靡世界。参加者除了中国各地风筝爱好者之外,还有来自日本、法国、荷兰等国家的风筝玩家,共有一百一十多支风筝仪表队,共一千余人,同时,前来参加参观的业余爱好者和群众也多达万人。

  好了,先说到这里吧!到时候,你可别忘了带ca(相机)呀!

潍坊风筝

  风筝是潍坊古老的民族艺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风筝的种类有很多,有龙头蜈蚣、单线风筝、双线风筝等。各种各样的风筝在空中飘舞,把我们的广场点缀的五光十色。

  风筝盛产最多,最精致的地方在杨家埠。那里的风筝博物馆收藏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传统风筝、现代风筝、特技风筝,琳琅满目,让我们尽情的欣赏。

  在风筝博物馆里学习到了很多风筝的传说,风筝的创始人是一位叫墨翟的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是我们山东潍坊人,是他创造了第一个木鸢。后来,他把制造方法传给他的学生鲁班,鲁班经过改进,用竹为材料制成竹鸢。最后,风筝一次一次地演变,终于成为了今天的风筝。

  现代的风筝结构为纸、丝绢和竹条支架,它的材料、做法都比古代讲究。我们潍坊风筝在制作方法上最具独特性。潍坊风筝的骨架一般用2至3年的毛竹截取竹节长、直的部分扎成,经过劈料、烤型、修整、连接制作而成。潍坊风筝裱糊,需要选用软、薄、轻的优质面料,放入温水泡开。在扎好的骨架四周涂抹乳胶,将面料覆盖到骨架上。选用优质的颜料,采用手绘工艺。我们潍坊风筝以造型合理、色彩鲜艳、起飞平稳,富有民间乡土气息自成一家,在中国风筝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我们潍坊风筝不仅在中国流行,在世界各地也很流行。我作为潍坊人,我非常喜欢我们潍坊的风筝。

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制作的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不过,风筝真正在民间流行却是在唐代。

  还是让我们从清代中叶的潍坊风筝讲起吧。那时候的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

  每当清明前后,放风筝是当地踏春不可缺少的活动。书画家郑板桥曾经写过一首《怀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坊风筝的特点和潍坊人民放风筝的风俗描写得淋漓尽致。到了近代,潍坊成为国内外著名的风筝产地。新中国成立后,潍坊风筝作为潍坊的象征,更加受到当地人的珍爱和重视了。

  潍坊风筝的独特个性是通过“扎、糊、绘、放”四艺来体现的——风筝骨架一般用竹材扎成;糊风筝用纸、矾绢、薄绸等,可依风筝的形式确定,各种风筝的具体糊法也各不相同;风筝的绘画构图与涂色最能体现地方特色,潍坊风筝线条粗犷,以红、黄、蓝为基础164色,色调明快、朴素;放风筝的工具则有线、绕线工具和供游戏用的各种附加物等。

  风筝的种类有很多,按形象分有鸟形风筝、虫形风筝、水族风筝、人物风筝、字形风筝、器物风筝等,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

  潍坊风筝就是这样,在时代的不断前进中,不断变换着新的容貌。

家乡风筝节

  春暖花开的时节,我的家乡潍坊又迎来了一年一届的世界风筝盛会,从一九八四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二十六届了。潍坊是风筝的故乡,风筝是潍坊的象征。

  今年是第二十七届风筝会,依然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朋友,他们都带着自己国家制作的风筝来这里参加比赛。蓝蓝的天空中飞翔着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风筝,一时间,竟然像是风筝选美大赛,你瞧,蝴蝶穿着漂亮的衣服向你展示着它的美丽;蜻蜓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多可爱;老鹰也在空中盘旋,尖尖的利爪显示着它的威猛;龙头风筝最壮观,长长的身体摇摇摆摆的飞的最高最远了……放风筝可不全是为了好玩,也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哦。

  同学们,让我们也带着心爱的风筝飞起来吧!

风筝节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小诗。看到这首小诗,我灵机一动:我们何不设立一个风筝节呢?“草长莺飞二月天”,对,这个节日就定在二月的最后一天――2月28日吧!

  初春,小草生长,黄莺飞翔,正是春光明媚的二月,轻拂河堤的杨柳沉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难道,你不想在这么美的春天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走走,舒展一下筋骨、欣赏一下春景、释放一下心情吗

  同时,春天万物复苏,还是一个播种的好时节。我们正好在这个季节里播下自己希望的种子,借风筝放飞自己一年的希望。能这样兴奋地感受到自己的希望在高空飞翔,你一定会信心倍增,生活和学习也会时刻充满无限的动力。

  怎么样?在2月28日设一个“风筝节”,这个主意不错吧!

介绍家乡的风筝节

  家乡的风筝节你知道有座美丽的城市叫“鸳都”吗?那里就是我的家乡——潍坊。

  潍坊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这里有许多美景如:白浪河,富华乐园,金宝乐园等等,这里不仅有美景,还有美食,比如:肉火烧,朝天锅,萝卜。潍坊是风筝的家乡。风筝在战国时鲁班发明,唐宋时,潍坊扎放风筝很普遍,明清时到达极盛。1984年4月1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根据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建议,举办了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从此每年的4月份,就会有无数的风筝爱好者从各个国家来游玩。到现在已经是28届了。1987年4月,潍坊第五届国际风筝会时,国际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是“世界风筝都”,同时把总部设在潍坊。在潍坊有许多关于风筝的地方,如:风筝广场,风筝博物馆,制作风筝和卖风筝的地方比潍坊的萝卜还要多。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想来玩吗?到时找我当导游吧!

潍坊国际风筝节

  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二十六届风筝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潍坊国际风筝节不但是交流风筝技艺的节日,也是了解风筝民俗文化的好机会。整个潍坊风筝节期间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活动。传统的民族花灯展览,在夜幕下呈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民族焰火,以其绝妙的燃放技巧,展现历史戏剧故事场景,令人不胜激动和赞叹。

  潍坊风筝历史悠久,扎工精巧,造型优美,放飞平稳,易于起飞。风筝以做工考究,绘制精细,起飞高稳而闻名,分为串子类、板子类、立体类、软翅、硬翅和自由式六大系列,六十多个品种。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潍坊国际风筝节

制作风筝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