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写读书笔记的书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老人与海初中课外书阅读笔记

  有时候,即使一无所获,也是胜利。一个老人,作为一名渔夫,连续八十四天没有钓到一条鱼,但即便如此,他也仍然去奋斗,终于在八十五天时,钓到了一条十八尺长,重达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可惜老人年老体衰,而那鱼又是那么的有力强壮,只见那条大鱼拖着老人的船想海里走去,但老人那么久才钓到的,那么大的鱼,又岂是能轻易放过的?两天两夜的奋战,没有水,没有食物,孤独一人,身疲力尽,但不放弃的精神和不言败的毅力让其最终杀死了大鱼,拴在船边,满载而归。但归家之路漫漫,劫难接踵而至,一只只鲨鱼闻香而来,与渔夫各种争斗,即使渔夫尽全力而为,用尽各种装备武器,到最后只剩一支舵柄与它们争斗。最终回到家之时,只剩下一副鱼骨,和那些激动人心而又残酷的事实与回忆。故事的最后,老人一无所获,任何的付出都付之东流,可以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

  但我觉得他是一个胜利者,他面对艰险的命运,不屈不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以自己的一腔热血与勇气,凭借着不屈服的毅力挣扎。虽然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还累得半死不活,但他守住了人灵魂的尊严,没有屈服于命运之下,尽可能地用着自己的全部的能力去争取光明的未来,即使最后失败了,也是失败的英雄,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而这一系列的形象在海明威的作品中也是相当常见,他们多是普通平凡的人物,却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带着作为人的尊严和勇气,坚持着不屈不饶的坚强性格,去揭示一个真理: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在《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桑提亚哥这一形象,已不只是条硬汉,他身上的各种特质,都是为了展现人类的永恒价值。作为一个绝对自信的人,他每时每刻都保持着对自己的自信,不因他人,不因环境而改变的自信。而正是因为这种自信,使得他敢于去挑战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抑或是已经感觉最终要失败,而依然会去做,会去拼搏。而正是这一特征,使得这一壮丽的故事得以发生。如果没有自信,在那么多天没有捕到鱼之后,他还会有勇气继续出海捕鱼呢,如果没那么自信,他能在与大鱼拼搏了两天两夜之中不放弃吗。如果没有那么自信,能够一次次地与鲨鱼拼搏,去试着守住自己的猎物吗?即使最后的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什么都没有获得,但至少去试过了,去尽全力拼搏过了,也不会留下后悔和遗憾了。

适合写读书笔记的书

《城南旧事》一书读书笔记

  我读了林海音《城南旧事》,这本书让我难忘,它像一个指路标一样,为我指引成功的道路;像一束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房。

  小时的英子原本与普通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妞儿与秀贞的离去后,在兰姨娘与德先叔的离去后,在宋妈的离去后,在草丛中那个陌生人的离去后,在爸爸与自己天人永隔后,长大后的她,更成熟了。但在那样的一个旧社会里,虽然经历苦难的她,却依然保留一颗快乐的童心。我明白了,英子拥有一颗纯真的心,正是因为她有这样的一颗心,她的童年才那么快乐。她把我带进了另一个童趣的世界,天真无邪,童稚青涩,那样的世界里仿佛看不到旧社会的黑暗,而仅仅是一个孩子快乐,纯真的生活。历尽人间悲欢离合的英子懂得了离开朋友的难过,懂得了失去亲人的哀伤,懂得了因为自己的过错导致了别人的不幸后的深深的歉疚之情……

  读着读着,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东阳下的骆驼队,疯女人秀贞,厚嘴唇小偷,兰姨娘,妞儿,德先叔,和宋妈以及去世的父亲。不管人或物,它们都和英子建立下了浓厚的感情,成为英子记忆里深刻的人物。慢慢的它们都在英子的童年中离去了甚至消失了,童年的故事,也就这样的悄悄地流逝。然而,童年的每一刻都是重要的、快乐的、美好的,而且刻骨铭心。相比英子有趣、精彩且有些哀伤的童年生活,我们的生活则显得单纯且无忧无虑。她的故事非常淳朴、真实,更勾起我们对正在溜走的童年生活依依流连,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日子。

西游记93回简书读书笔记

  猴王出世这一回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奋发学习本领的经历。昭示了孙悟空桀骜不驯的性格与朴素的正义感。可以说为日后孙悟空降妖除魔埋下了伏笔。

  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但却引起了儿童的喜爱,那就是《西游记》。小时候,我只是看动画片与图画书。但现在,我不仅看与读,而且还学会了思考。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啦!因为他总是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与坏人,来守护唐僧和弟兄们。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或许由于唐僧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动脑筋,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缘故吧,有时才会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我也很喜欢猪八戒。我觉得他是个性格单纯但很可爱的人。他不会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却有正义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去做。他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师傅的安全,而不考虑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动脑筋,但是人们觉得他笨的可爱。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敌人的胆量。不过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细考虑,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凭自己的实力去做。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读书笔记

  六年级的新教材上有了一篇新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了能更好的引导学生阅读这本经典的小说,我抽出了时间看了这本由英国的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读后获益匪浅。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个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风浪,翻了船,除他之外无一人生还。他流落到了孤岛上。凭着他惊人的毅力与勇气,二十八年后,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岛,这个人就是倒霉而又幸运的鲁滨逊·克罗索。

  在荒芜人烟的孤岛生活了28年啊!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可见鲁滨逊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岛的他是绝望的,他说:"我整天悲痛着我这凄凉的环境,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兽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独特的个性体现了出来,对生活充满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设计的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鲁滨逊还是坚毅的人。他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处较"豪华"的住所. 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得的。

  读完之后,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岛,能活几天?一天?两天?我又能干些什么?会劈柴?会打猎做饭?我连洗自己衣服还笨手笨脚的呢!再说了,没有一个人讲话,多孤单呀!我准会憋死的!可见鲁滨逊是多么乐观向上!我觉得人应该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能放弃!我们要像鲁滨逊那样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取得最后的胜利!

谏逐客书读书笔记

  近读《谏逐客书》,略有感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在古时或是当今,若要国家强大广招人才应为不可少的一项政策,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国际交流越来越密集的时代,是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的时代,广揽群雄不可不为!

  集招人才首先要不拘一格。

  在中国,古代就有英雄不问出身的说法。反观我们现在的人力资源政策,依然有很大程度上的缺失。曾看过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一起喝咖啡》,就有反映教育制度和高考分数不等的问题。城市本地学生的分数只要350分就能轻而易举的安心读书,而别的城市和偏远山区的学生要500分还要挤破头颅才能在这所城市就读,试问这公平吗?还是说他们的素质真的比不上这些高贵子弟!大汉卫青是干什么的,养马卒,可不照样立丰功建伟业,这些例子比比皆是。个人愚见,不管是底层的农民还是白领精英,只要有德有才或一技之长都应一视同仁。

  再者应给予一定的奖扶政策。

  这一点不是说没有金钱的诱惑就没有人才的献策,这只是对有功人士的奖励而已。我们且看美国,美国从建国到发展成世界头号强国,只花了二百年不到时间,这和美国的人才政策时息息相关,美国是移民国家,有这些人才所追求的丰裕的物质生活和吸纳人才的政策。正是美国的移民政策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人才的包容和优越的待遇,让源源不断的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才的聚集荟萃于此。从改革开放后派出第一批留学生截至1995年底,中国共派出各类留学生共25万人,回国的有8万人,有16万留在国外,60%的在美国拿了绿卡。那么可以想象,从1995年后到现在,中国又有多少赴美留学学成后留在了美国。古时尚有“赏罚分明”,我们现在也应该接力这种美德。

  正如李斯所言:“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个人脱离群体都无法生活下去,况一企业,况一国家!

  当然,不同的阶级层流对人才的定义各不相同,各部门对人才的要求也就不同,各取所需,共同进步。虽要广纳,但切勿盲目,正确选择正确对待,又有合理的方针,定事半功倍!

《沙之书》读书笔记

  刚刚读完《沙之书》,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散发着悲哀的气息”,明明是白纸黑字,读起来却像是一片灰,污浊而混沌。

  此时,突然想到结尾主人公藏书的地下室,一个阴暗的搁架渐渐在眼前清晰起来,搁架的一端有一团黑影,模模糊糊的,像是一本书……我的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恐惧,手开始颤动,变得剧烈,甚至不能控制,我在害怕什么?不,我在渴望,一种热烈的足以使人手舞足蹈的渴望——《沙之书》是我的了。

  我紧紧地把它攥在胸前许久,竟有些呼吸困难。我把它捧在手中,轻轻地吹去上面所覆盖的一层厚重的灰尘,隐约可以看到封面上所写的“圣书”二字。我从最中间打开了书,因为我知道,《沙之书》是无穷无尽的。我开始抚摸书页,的确印得很粗糙,好像摸在沙粒上。这时,旁边的书架“咯吱”响了一声,我吓了一跳,立即把书藏在了大衣下面。

  我慌张地跑回家,生怕被别人看见。不知走开了多久,反正是到家了,我什么也不记得了,只是急切地打开《沙之书》,一阵乱翻。我感到自己的手开始向下陷,如同伸进了稠涩的沙中。我越翻越快,清楚地触及到每一个人翻过这本书的人的挣扎。我想停下来,但突然感觉四周变得好滑,一切都开始不停地向下陷,连同我的自私和欲望。

  我仍然在幻想,“世界上没有无底洞”,只是流沙并没有因为我的幻想而停下来,反而变得更加的稠密、干涩……

  终于,我感到窒息了,就在这一刹那,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要解脱了吗?此时的我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无所求,安稳得像个熟睡的婴儿,渐渐地,眼前出现了一本书,不,准确地说,是一本书的封皮,仅仅如此,一张书页都没有,我用尽最后的力气合上了那书皮,上面印着熟悉的两个字——“圣书”……

  大风突然把窗帘吹开了,遮住了我桌上的书,我回过神来,吓了一跳,意以为那薄纱窗帘的是“沙之书”,揭起一看,原来是《妞妞》。

  我时常想,或许“沙之书”就是人性自私、欲望的实体形式,无穷无尽散发着悲哀的气息。有时,我还会想,或许世间的孽是以沙的形式存在的,一旦陷进去了,就不能自拔,直至被湮没。

商君书读书笔记

  又在网上看见所谓品人专家批判明朝皇帝的帖子了,美其名曰不带民族偏见,应当承认康熙雍正强于明朝皇帝,还道历代帝王就属明代最差。事实果真如此吗?若明朝的皇帝个个昏暴懒庸,大明自朱重八起事以来何以维持近三百年之久?嘉靖数十年“不理朝政”又何以自如地驾驭群臣,稳坐皇位四十五年之久而仅次于万历?论到康熙雍正的勤政爱民,明太祖八天内批阅一千六百份奏章,事事亲历亲为,又哪里比不上康雍二帝?做皇帝有做皇帝的艺术,人尽其用才是棋高一招。勤奋放在个人奋斗也许是美德,可用于帝王身上则是政体不健全导致帝王必须亲历亲为的败笔。真正伟大的帝王,如刘邦,自身可以是流氓草包一个,但只要具备超凡的凝聚力,却能网罗天下英才尽数为之所用,这才是真帝王。

  此位专家还颇为喜爱卖弄学识,商鞅也不幸被其所品,落得个残忍滥杀,针对百姓的恶名。商君的确是主张用权术统驭百姓巩固政权(故君子操权一正以立术,立官贵爵以称之,论荣举功以任之,则是上下称平。上下称平,则臣得尽其力,而主得专其柄),可是统驭百姓不等于反对百姓;巩固政权也不等于牺牲人民,权术更不等同阴谋,这个逻辑关系一定要理清楚。贯穿全书,商君都在论述如何富强国家造福百姓,这就是很好的证明。当得起暴君酷吏之名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其初衷是为了盘剥百姓而自己得益,以压迫榨取为目的。有句话形容的很恰当,商鞅是个一生“尽公不顾私,极心不二虑”的人。在他的心里,强国和利民是统一的方向,需要君主和百姓心无二致地齐心努力。

  商鞅或许是把人心简单化了。在他眼里,人民生来就为追名逐利,并无二致(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他对于名利的论述甚为详尽:

  夫治国者能尽地力而致民死者,名与利交至。民之生,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民之求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奚以论其然也?今夫盗贼上犯君上之所禁,下失臣子之礼,故名辱而身危,犹不止者,利也。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肠,苦其志意,劳其四肢,伤其五脏,而益裕广耳,非性之常,而为之者,名也。故曰名利之所凑,则民道之。

  一个个人民在商鞅严重俨然变成了一台台机器,只会按照大自然为他们编写好的程序,也就是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温饱解决了就追逐名利的复制品。因为总结出人性的简单,商鞅主张用权术赏罚来调控人心的简单喜怒志欲,使其无一例外地变成忠心为国的助推器。

  如此实用主义的论断自然招致非议。商君此论,将诗书礼乐,天道人伦至于何地?人与野兽何异?可是请仔细想想,身边的事情不够参考就以史为鉴好好照照,人类,尤其是当个别特立独行的人类湮没于滚滚人海之中时,何曾跳出过追逐名利的循环?谈到法律系统,愤世嫉俗一点我甚至能说,法律,尤其是过于宽松的法律,不是给予善类保护,也不是给予恶类警示,而是给予恶类或企图作恶的人类一个公式计算自己如何能通过卑劣行径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不被法律制裁。身边的例子不胜枚举,路上的司机有几个不曾暗忖自己最多能开到多少时速而不被交警拦截?人类在作为一个整体接受评判的时候,为温饱等基本问题困扰的时候,温饱解决之后思索淫欲的时候,享有荣华富贵却贪心不足的时候,在太多太多的时候千万不要高估了自己,我们就是商鞅笔下的千篇一律。

  抛开大众定律不谈,特殊如千古赞颂的人物就能逃脱追名逐利的本性吗?未必。读明史认识了方孝儒,那个死忠为国,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形象,那个宁可被诛十族也拒绝低下高贵头颅的人物,我想没有人会不为之动容。我们唏嘘于方孝儒的坚贞不移和永乐帝的心狠手辣,男丁一律诛杀女眷无外充官。可是当我们把方先生放到他所在的历史环境来看,贯穿他的一生联系各类事实来看,却又能得出另一种结论。首先,他效忠的是建文帝而非大明王朝,更非天下百姓,就像他自己所声称的那样,因为历史证明朱棣是一个比朱允炆称职百倍的皇帝。此种愚忠守之何益?全名而已。第二,朱棣南下节节胜利的时候,方先生正在深宫之中同建文帝研究复古,研究更改官名,应战不力加上识人不明,此其二过。其三,在大殿直面朱棣之时,方先生竟说出诛十族亦何惧的赌气之言,无端端地葬送了朋友门生的性命,所为何来?还是名声。名声他终究是得到了,直到现在人们提起方孝儒都心生敬佩,可是因他丧命的亲友家眷呢,却是永远地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了。

  书生误国,看来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想起了建文帝,不知南京城破之时其心境是否与李后主同地异时的心境有着相似之处,附上后主破阵子一首: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平凡的世界课外书阅读笔记

  作家路遥的作品总是打动人心,因为他的文笔纯朴无华,总是可以到达人性最柔软的地方。

  最近读了他写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另一面,不一样的中国。

  孙少平、孙少安,两位质朴的农民家庭出生的孩子,通过自己的不断奋斗,到达了成功的彼岸。

  我终于明白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与价值。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如果一个人怨天尤人,遇到困难就叫苦不迭,那么,这个人的未来是显而易见的。只有我们努力的学习,努力地工作,向前方展望而不是回忆过去的辉煌,我们的世界即使再平凡,也是十分充实的,也是十分快乐的。有些人可能会埋怨父母:为什么你们不是高官,为什么你们不是亿万富翁,为什么我穿的衣服不是Prada,为什么连小朋友都比我有钱,为什么你们没有文化让我的基因这么不好……当你抱怨这些的时候,请你看看自己的世界:当别人都在努力学习时,你在干什么?可能有人看到了前几天网上很火的一组漫画,其主旨是:知识没法改变你的命运,只能改变你的思想!但你也不想想,你的家庭条件够你吃年?现在不好好学习,不改变命运,哪来的工作,哪来的财富?所以说到底,我们就是平凡人,或者说我们的父母就是平凡人,所以我们就活在平凡的世界里。但如何改变平凡?学习!

  很多人也会羡慕那些游戏主播,通过在各大游戏平台发布自己打的游戏视频一个月就可以赚一两万。呵呵,你有打游戏的时间吗?你有打游戏的经验吗?好的,假定你有这些条件,那你去吧,为什么不

  是因为我们的世界就是以学习为目标。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世界,所以,不论我们的父母多么贫穷,我们还是应该好好学习,让自己的世界特殊起来,才对得起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啊!

木偶奇遇记课外书阅读笔记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段木头,被杰佩罗先生拿去雕刻成了一个木偶,名字叫匹诺曹。在一个冬天,匹诺曹要去上学,但没有课本。杰佩罗先生冒着漫天飞舞的大雪,把他唯一的一件外套给卖了,买了一本识字课本。木偶去上学了,在半路,木偶经不住木偶大剧院的诱惑,把课本换成了戏票。进了剧院,班主看见了匹诺曹,要把它扔进炉子里当柴火烧。匹诺曹苦苦哀求,并宁肯牺牲自己愿意换来同伴的生命,这种精神让班主发了善心,放走了他,并给了他五个金币。在回家的路上,匹诺曹遭遇了各种事情,每说一次谎,鼻子就会长长。后来他走到了一块葡萄地,就抓了一串葡萄,可被葡萄架底下的捕兽夹抓住了,被迫当了守夜狗,主人要让他抓鸡貂,晚上抓住了,主人把木偶放走了。木偶一路走来,又看到了坏朋友“小灯芯”。匹诺曹听信了小灯芯的话,和他一起去了玩具国,被变成了驴子,又被一个人买走了,那个人准备用驴皮做一面鼓。他把匹诺曹投入水中,可没想到,驴皮被一大群鱼啃完了,匹诺曹又恢复成了木偶,木偶从水中逃走,却又被鲨鱼吞进了肚。在鲨鱼肚里,意外地见到了爸爸,原来是爸爸去找他,却也被鲨鱼吞了进去。木偶和杰佩罗先生逃了出来,到了岸上,找了一间小屋子安顿下来。木偶从此刻苦读书,成了一个真正的孩子。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读了这本童话故事,我认识到:匹诺曹其实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但他因为懒惰、不爱学习、不想上学,而让我们觉得匹诺曹不是一个好孩子。匹诺曹从最初不珍惜爸爸把外套卖了,买来的课本,换来了戏票,却不体验一下爸爸的感受,而去看戏,他太不珍惜了。我为杰佩罗先生打抱不平,让我愤怒。所以我们要勤劳,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另外匹诺曹偷葡萄确实不对,被迫做了守夜狗。葡萄不是自己的,必须经过别人的同意才能吃。饿了也不行,饿是不能作为占有别人东西的充分理由。所以当了守夜狗,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你已经可以马上成为真正的孩子,但是为什么你坚持不去玩具国的心,最后被打动了呢?我知道你不爱学习、不想上学,但是你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和成绩,你应该去面对现实,去做一个真正的孩子呀!你去了玩具国是不对的,变成了一头驴,这就是报应。虽然你有很多不应该的地方,但你最后认真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让你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孩子。

  匹诺曹的遭遇让我感到心酸,而他最后的成功让我感到欣慰。只要一直朝目标前进,不管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这个理想一定会实现。

有关林清玄的书读书笔记

  由于修行的缘故,林清玄先生的文章都带着浅浅的禅意,带着独有的东方韵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智慧与哲理,总能帮遭遇挫折的我们开启另一扇风光独好的窗户,从而心怀希望。

  小学时读过的《与时间赛跑》、《桃花心木》,篇幅短小却能从中窥见生活的甘辛,时间的珍贵。而林先生的《少年游》则是让我领悟到了他对于生命的洒脱和释然。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中深浅分明的景象,让踌躇满志的少年痴痴仰望着那仿佛停留过神鸟的高岗,将自己幻化为一株梧桐面向朝阳。纵使这个轮廓模糊不清的梦境随着天明而逝,但年少时期的我们,又何尝不曾神游于自己的世界之中呢?;小时候喜欢在下雨天淋雨,不听妈妈叮嘱带伞,独自享受它的回忆,到长大后才明白妈妈对他的爱,却再也回不到稚子时期,无法避开溪畔的水花;而或是幻想自己也手执宝剑,在漆黑的夜里,在半轮弦月下,舞出朵朵剑花。

  若是生命中能有这般传奇历程,自然是精彩绝伦。但随着不断长大,我们竟不愿舍去自己年少的蓬勃豪情,满腔热血;甚至不愿面对充满未知坎坷的明天。但作者又说,“由于翻过的页中有太多的叹息才害怕,由于后来的篇章里显示着精彩的未知才惊喜。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一条不馁的路,微小的感触已然难以遮掩它们的不足道。”

  因此,只有我们勇于承担,勇于面对挫折,才能在充满烦恼的人生中成就感恩和喜悦,才有权利享受人生途中的精彩,才能在将来的一天庆幸自己没有白活。就像文中所说的——“或然我这一去会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或然每一次秋季会暖暖地滑进来,或然我甚至去追寻一群北雁。我的每一个足音却都相信;只要有风有雨,我们曾经一起拥有的不仅是回忆,而是延续;只要有声音的地方,你的声音将恒常响在耳际。”

  阅读林清玄的散文,就如一步步跨过文字的万里高山,其间的乐趣与所看到的风景,都会融入内心与血脉,使人心境澄明,豁然开朗。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笔记本电脑性价比

六年级上册课堂笔记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