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石壕吏

  晨风卷着衰草,打在杜甫的脸上,身上,望着一路上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景象,回想起昨夜的情景……

  昨晚走到石壕村昨天已经黑了,杜甫投宿到一户农家。半夜,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官吏来捉人了。老妇让老翁赶快躲起来,老翁只好越墙逃走了。老妇打开门。官吏凶神恶煞般地冲进来喊:“快把你家的男人交出来!”老妇说:“我家有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去了,一个儿子拖人捎回书信,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家里已经没有可以去作战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孩子太小,他的母亲才没有离开,唉……”没等老妇说完,官吏就大声喊到:“少罗索,你们家必须有个人去充军。”老妇哭泣着说:“我虽然年老体衰,就让我去吧,现在赶到河阳,还来得及给你们做早饭呢!”“那就快走吧!”官吏恶狠狠地把老妇带走了。

  夜更深了,大地死一般的沉寂,杜甫隐隐约约地听到阵阵啜泣声,是他家的儿媳。天明,杜甫只与老翁有个人道别。眼前,荆棘满地,白骨遍野,一片凄凉的景象。:“唉!”诗人长叹,“战乱何时了啊!”

夜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石壕吏》白话文

  乾元二年。

  夜。残月疏星。

  迷蒙的黑雾静静地流淌,黏稠、冰冷。仿佛游离不知归途的魂灵。

  杜甫无来由地感到一阵冷意,紧了紧外袍。入了夜,这刚打春的年月便是一片冬日的光景,而今夜的风尤其砭骨。一路上披星戴月赶往华州任所的他奈何正值壮年,亦感到了些许疲乏,便在路边有意无意地觅着烟火人家。

  路边出现了几点赤黄的火光,似是有个村庄。他便走上前去,站在木门前,犹豫了片刻,终是叩响了房门。

  木门片刻后方缓缓打开。

  “还当是差役来了……快快请进。”屋内形如枯槁的老妇絮絮地念着,将他迎了入室。

  杜甫一笑,道了谢,下榻于此。

  入夜三更,杜甫为一阵嘈乱的蹄声惊醒,耳畔一阵粗暴的敲门声后,便是老妇那微跛的脚步声响起。后院又响起了重物摔在草垛上的响动,怕是那老翁在匆忙翻墙逃离。

  事出如何,尽在不言中。

  他起身,借着迷离的火光,探头而观。

  不待老妇开门,门便被一脚踹开,正是石壕的差役站在门外。

  “为何不速速开门?还劳本官亲自动手!”

  差役带着些许不耐,咆哮道,“征兵!交一个壮丁去服役!”

  “官老爷,我家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戍守了……一个儿子刚托人捎了信回来,说两个兄弟都战死了。我看,他也是活一天算一天了……大人,您可怜可怜我吧,我家里着实是没有人了。”老妇跪在地上,哀哀地泣着。

  差役紧皱着眉头,似在思索什么。老妇见此情景,暗想此事或能就此揭过,心中稍安。

  不料,忽的一阵婴儿的哭声响起,差役遥指着屋内哭声发源之处,怒道:“大胆刁民,竟戏弄本官?若室中无人,这孩子莫不是凭空蹦了出来?”

  “不瞒官老爷……这幼童尚未断乳,只有寡母照看。她连件完好的衣服都不着身子,您行行好,放过他们母子吧。再不济,我老婆子也可去顶差,你们此时把我带走,我还能烧好晨炊。”老妇脸上,早已失了怔忪之色,只余认命的绝望。

  差役犹疑之际,杜甫走出屋子,蹙眉冷哼:“如今的官府连这孤儿寡母都要征,是何道理?”

  差役神情一变,却丝毫不惧,立刻堆上满面笑意道:“这位可是杜工部大人?大人有所不知,小的只是奉命行事。既然如此……那便不征那孤儿寡母了罢。”

  杜甫只片刻一怔,却见那两差役相互使了个眼色,拱手一礼,左右挟着老妇远去。

  三人身影渐渐被黑雾吞噬,只余一片令人胆颤的沉寂。旷野中隐约传来幽幽悲声。如若黑雾中氤氲的游魂,喑哑低泣。

  杜甫立于门前,喟然长叹。

  次日晨。

  天际倾泻出缕缕微光,杜甫只赠了些许碎银给那犹自老泪纵横的老翁,默然片刻,动身离去。

  时初春三月,战火犹燃。

  角色畸形了……

  某日作业。

石壕吏成小故事

  傍晚时分,杜甫投宿在石壕村。

  吃过便饭,老妇为他整理出已故儿子的房间,一家人早早睡下了。

  半夜,忽然传来重重的打门声 官吏又来捉壮丁了。老头子闻声急从后院由梯逃出,老妇待老伴儿藏好后,便开门应付官吏。

  死老娘们,这么久才开门? 官吏大喝,老妇不敢回应,只在一旁流泪。

  终于官吏耐不住,单刀直入,问道: 你们家男人在哪里? 老妇见拖不住,只好回应起来: 家里老伴死的早,三个儿子都去邺城服役了,一个孩子刚写信说,另外两个已经战死了。

  你们家没有别人了吗? 家里再没有其他人了。 老妇答。

  这时一声婴儿的啼哭,从房中传来,她只好迎着官吏的目光辩解: 是个孩子,还在吃奶呢。

  吃奶也得有人喂啊!

  是因为有个吃奶的孩子,她妈妈还没改嫁,可是进出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她不能出来见您呐。

  面对着官吏冷冷的目光,老妇沉默片刻,决定作出牺牲。

  这样吧,不如让我同您一起走吧,虽然我年老体衰,但现在赶去河阳,至少还赶得上为将士们备好明日早饭呢!

  夜深了,官吏沉默了许久,无奈地蹦出两个字,走吧,隔墙的悠悠哭声持续到天亮,临走时,杜甫只好与逃回的老翁左别。

石壕吏

  人物

  杜甫——投宿石壕村的人

  老翁——可怜的人

  老妇——老翁之妻

  官吏甲——奉命抓壮丁的人

  官吏乙——奉命抓壮丁的人

  背景:安吏之乱的石壕村

  第一场投宿

  幕启

  背景:夜色四合,北风萧瑟,满目残墙断壁,一片凄凉。

  (杜甫上)

  杜甫(唉声叹气,眉头紧锁):唉,战乱已经几年了,战争把这社会弄得鸡犬不宁,好好的开元盛世被弄得满目萧条。我一路逃难,从洛阳到华州,风餐露宿,受尽煎熬。这日子什么时候到头啊。诶?前面好像有个村子,让我去找点吃的,顺便住下来。

  (杜甫下)

  第二场抓丁

  幕启

  背景:一间低矮破烂的草屋,屋外围墙已经几处坍塌。

  (吏上)

  吏甲(用力砸门):有人吗?来征兵了!快来人开门!

  老翁(惊慌失措翻墙而逃):老婆子啊,帮我挡一下!我先逃了!

  老妇(掩面哭泣):好,一路上小心一点。

  老翁(点了点头):知道了。

  (老翁下)

  吏乙(粗暴踢门):喂!没人啊?再不来开门就叫你全家服兵役!开门!

  老妇(擦干眼泪):来了……老婆子我耳朵不好使啊……

  老妇(开门):各位官老爷啊,你们怎么又来了

  吏甲(满面怒气):家里的男人呢!你个老婆子出来干什么!还开门开得这么慢,想死啊?怠慢了军令你赔得起吗?!

  老妇(边哭边说):官老爷啊,我家男人前几天被你们抓去在邺城防守了。前几天,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这叫我怎么活啊

  吏乙:哭什么哭!管我什么事!你们家还有别的男人吗?!

  老妇(抹眼泪):没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和儿媳,因为孙子在吃奶,儿媳才没有离开。

  吏甲(不耐烦地挥挥手):去去去,没有男人,就拿钱来。让我们好交差。

  老妇(又泪如雨下):没有钱,儿媳妇出来进去的都没有完整的衣服,吃了这顿没了下顿啊!

  吏甲(瞪老妇一眼):要男人没男人,要钱也没钱,你说怎么办吧!

  老妇:官老爷,老婆子我虽然老了,没力气也不能打仗了,但我还能洗衣做饭,就请官老爷拿我去交差吧,

  吏乙对吏甲挤眉弄眼(又凶狠地看了看老妇):那行那行,走吧!再磨蹭就不能给他们准备早饭了。

  老妇:官老爷行行好,先让我跟儿媳告一下别吧!

  吏乙:不行不行,等会你跑了怎么办?快走!

  老妇(还想再看一眼儿媳):求求你了。

  吏甲(推老妇一把):看什么看,快走。否则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老妇(含泪被推走)

  第三场告别

  (幕启)

  背景:破旧的草屋,十分萧条

  (杜甫上)

  杜甫(边走边叹息):唉,这世道!这些官吏真是丧心病狂!连老人都要抓!

  (草屋中传来抽泣声)杜甫(走过去查看):怎么了

  老翁:唉,这些官吏,唉!

  杜甫:老人家,请节哀啊。前面还有很多路呢!

  老翁(摇头叹息):你不知道我的苦啊。

  杜甫(拍拍老人):先走了!请多多保重!

  老翁:再见!

《石壕吏》鉴赏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读这十三句诗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杜甫《石壕吏》鉴赏“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许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本子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可见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妇低声哭泣。“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试想昨日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是何心情?诗人作何感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毫无概念化的感觉。诗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矛盾双方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全诗一百二十个字,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石壕吏

  安史之乱后的一个早晨,杜甫走出大门,泣不成声地于老翁道了别,走上了尸横遍野的大道,继续出发。

  故事发生在前一个晚上,杜甫劳累地赶了一天的路,匆忙来到石壕村,只见这里残阳如血、荒无人烟。临近傍晚,他好不容易找到一户人家,希望能借宿一晚。

  “咚咚”杜甫叩响了门,好一会儿,一个悲凉的声音传到了他的耳畔,“有什么事?”说着老人走出了家门,只见老妇人眉头紧锁,皱纹爬满了她的额头。“老妇人,”杜甫恭恭敬敬地问,“可否借宿一宿?”“唉,这年头,这世道,唉,进来吧”

  “咚”只听大门一阵巨响,“快,进去搜!”只见官吏带着一群兵冲了进来,老翁一见立刻爬墙逃走了,老妇人连忙起身拦住,“官爷,您这是要……”,只见那官吏凶神恶煞,怒气冲天大声吆喝到:“快把你们家里的男人交出来!”官吏又一次让士兵拿着火把,带着狗,准备进去搜查。

  妇人快步赶上,失声痛哭:“我们家的男人都已经去打仗了,家里已经没男人了,前几天我的小儿子捎来了信,说他们三个在守城时二哥和大哥都战死沙场死去的人们长眠于地下,活着的也不知还能再侥幸活几日!”突然,房内传来一阵哭嚎声,官吏直径走上,妇人连忙解释,那是我还未断奶的小孙子,他妈还没走,但是她已经穷到没一套完整的衣服了,我虽然年老,但我希望能与官爷一起离去,紧急地应对河阳战役,现在去还能做顿早饭,希……”

  “咚”大门猛地关上了,火光渐渐微弱,最后消失在了那长长的道路上。

  过了好些个时辰,也不见老妇人,也听不见老妇人的叹息、言语,一切都格外凄凉,格外冷清,格外得冷漠。

  天蒙蒙亮,杜甫与老翁告了别,走上大道,继续赶路前进了。

  安史之乱带来了很大的灾难,让无数的人们遭遇了迫害,多少人,唉!

石壕吏

  第一幕

  时间深夜

  地点石壕村一老翁宅内

  人物老翁(愁眉苦脸)

  诗人(睡眠惺忪)

  媳妇(怀抱小儿,祈祷不止)

  幕起

  (诗人夜晚投宿石壕村,半夜敲响了一户农家的破门,起身)

  诗人老人家,怎么回事啊

  (老妇从侧门入)

  老妇不好啦,差吏又来抓人了,公子快去灶台下面躲着,千万不要出来。

  (不由分说将诗人拖入灶台,转头看着老翁)

  老翁(着急地)来不及了,老婆子,我……哎!

  (未说完,老翁叹了一声,爬上早已准备好的破梯子,翻墙逃走,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喝骂声。老妇向门口走去)

  幕落

  第二幕

  时间深夜

  地点石壕村老翁宅外

  人物老妇(满脸惶恐)

  吏甲(蛮横)

  吏乙(不可一世)

  幕起

  吏甲现在边关战事吃紧,我等奉令前来征兵,快把你家男人叫出来跟我们走!

  老妇(泣诉)大老爷明鉴,我家三个儿子都去邺城参军了。一个儿子刚捎一封信回来,另外两个儿子已经战死沙场了,家中还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她的母亲连件好衣裳都没有,无法出来见人啊。我虽然年老体衰,但请你们把我带走吧,赶到河阳服役,我还能给各位军爷烧个早餐呢。

  (怕县吏不信,递上儿子家书。吏甲接过家书)

  吏甲(有些不忍)若是这样,那么……

  (吏乙一把抢过家书,撕得粉碎)

  吏乙(暴跳,对吏甲)你不要命啦,若是少了,定会挨板子的。

  吏乙(转头对老妇)过来!你个老不死的东西,别以为大爷会放过你,你可怜啊,谁可怜老子啊?你想服役是吧,行,老子成全你!

  (吏乙凶狠地将老妇拖走,吏甲尾随而去)

  幕落

  第三幕

  时间清晨

  地点石壕村,老翁宅外

  人物诗人(感慨,同情)

  老翁(悲痛万分)

  (诗人在炉灶下藏身一夜,只听见深夜万籁俱寂中媳妇轻声啜泣,直到天明)

  幕起

  (诗人,牵着瘦马正欲离开,迎面遇上回来的老翁)

  诗人多谢老人家,昨晚之事,我来前已有耳闻,没想到真让我碰上了,这里太不安全了,老先生还是快搬走吧?杜某这就告辞了。

  老翁(叹气)哎,多谢公子提醒,可我又能到哪里去呢

  (老翁返身回屋,诗人骑着瘦马隐迹于清晨深雾中)

  幕落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其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这是战乱的岁月,太平只是一种奢侈罢了。

  我带上行李,准备从洛阳着兵荒马乱之地到华州去。今日来到了石壕村,可是天色已经昏暗,不好赶路了,而且客栈也已关门,只有在这的人家里投宿一晚了。

  我敲了敲屋门,好久,一位老脸色惨白的老妇人出来了,看到只是个外乡人,脸色缓和不少。我简单说明来意,老妇人便邀我进屋,欣喜的说:“老头子,出来吧,不是差吏来抓人!”在这种年代,我自然懂得他们在担心些什么。

  一天的劳累奔波使我很快进入了梦乡。大约半夜,一阵犬吠声,叫喊声,敲门声吵醒了我,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看去,原来是差吏又来抓人了。只见老翁急忙爬过屋后的矮墙,向村外跑去,老妇人战战兢兢的开了门。

  “这么这么久才来开门,不想活了,把你家男人叫出来!”差吏怒吼道。老妇人颤抖着说:“长官,我就有三个儿子,都去服役了,前些日子一个儿子写信回来,另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屋里实在是没人了。”

  “哇——”孩子的哭声从屋里传来。

  “你还说没人,那是谁哭啊?”

  老妇人哽咽着:“那是我还未满月的孙子啊,儿媳得照顾他啊,现在家里连穿的出去的衣服也没有了,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

  差吏更生气了,“你怎么就不可怜我,要是抓不到人,我们可是吃不了兜着着走的!”“长官,如果你们硬是要抓人的话,那么就把我带走吧。虽然我没力气打战,但是现在与你们去服役,也能做做早饭啊。”于是差吏骂骂咧咧的拖着老妇人走了。

  村子再次恢复宁静了,只有月光仍然清冷的映照着夜空中飘荡的幽咽声……

  我一夜未眠,天色蒙亮,便收拾好行李与老翁告别了,我想安慰他,又不知从何开口,现实是残酷的,我又能改变什么呢?唉 ……

石壕村·吏捉人—《石壕吏》改编

  黄昏的阳光虚弱无力地逗留在石壕村一户农家小院的一角。整个石壕村充满了死亡的气息,寸草不生。据说,这里以前是相当繁华的,但自安史之乱爆发后,这里……“唉……!”我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由于明天一早还得赶路,我只好投宿到一户农家。

  这间农家小屋十分简陋,却很整洁,住着一位老翁、一位老妇人、他们的儿媳,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孙儿。他们每个人都穿得破破烂烂的,干瘦而枯黄的脸上不见一丝笑容。

  孩子兴许是饿了,大声啼哭起来。家里没有可以给孩子吃的东西了,老翁的儿媳只得给孩子喂了几口野菜汤。老妇人捂着嘴巴哭了,一边哭一边碎碎念:“作孽啊,孩子一出生,爹就没了,跟着我们受罪啊!”

  “差爷,求您了,不要带走我儿子啊!他只有十来岁啊!呜呜呜……”一阵哭声传进了我的耳朵里,正给我端茶的老妇人听到这阵声音,手哆嗦了一下,把茶水打翻了。老妇人皱紧了眉头,哆哆嗦嗦地对老翁说:“快……老头子,从……后门翻墙……走,快啊!”“嗯。”老翁应了一声,从后门翻墙出去了。

  “开门,开门,快开门!大爷我还有事儿,快开门!”门外传来小吏们急促的敲门声。老妇人的嘴唇在发抖,她一边拭干地上的茶水,一边示意儿媳抱着孩子和我去厨房避一避。

  “咳咳!”老妇人重重地咳嗽了一声,迈着蹒跚的步伐去开门。小吏们一进门就破口大骂:“你个老不死的,刚刚死哪儿去了?让爷等这么久!”为首的那个小吏瞪着一双鱼眼,凶神恶煞地望着老妇人。老妇人吓得腿都软了,头上不停地冒着虚汗,打了个哆嗦,说:“官爷,小人岂敢呀!小人年事已高,腿脚又不方便,才会耽搁了给官爷开门的时间啊!”说着还用手抹起了眼泪。

  另一名小吏对为首的小吏说:“大哥,我看她说的不像是假,算了吧!还是办正事要紧!”为首的小吏“嗯”了一声。“喂,死老婆子,快把你家男人交出来!”那名小吏依旧是粗声恶气的。

  “啊!呜呜呜……”老妇人忽然开始号啕大哭。并向小吏们诉苦:“官爷,您不知道啊!小人只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奉命去防守邺城了。一个儿子不久前捎信回来了,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都战死了。说不定哪天这个儿子也死了!活着的人,也只能活一天算一天,死了的人,也不必多说了!”

  听了老妇人的一席话,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没想到,战争带给他们家的迫害竟是如此之大!我原以为,老妇人家只有一个儿子奔赴战场了,没想到……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心想:这下,小吏们该放过这家人了吧!

  没想到,小吏们听了老妇人的话,并不为其所动,而是一把揪起老妇人的衣领,咬牙切齿地问:“难道你家再没别的人了么?”“没……没有了!”老妇人抽抽搭搭地回答。

  也许是小吏们弄出的动静太大了,把孩子给吵醒了。孩子还那么小,知道些什么呢?他“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小吏听到了孩子的哭声,突然放开了老妇人的衣领,老妇人的头重重地撞在一根柱子上,嘴里还骂道:“你个老不死的!居然敢欺骗大爷我,我看你是活够了!”小吏十分生气,还扬手给了老妇人一巴掌。我从墙缝里看到这一切,气愤不已,双手紧握拳头,死死咬住嘴唇,可我救不了老妇人,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老妇人用悲愤交加的眼神望着小吏们,一字一句地说:“官爷,小人没有骗你们!正在啼哭的,是小人刚出生不久的孙儿。因为有孙儿在,要吃奶,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改嫁!”“你儿媳妇呢?让她出来!快点!”小吏显然是等不及了。老妇人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了,她咬了咬牙,说:“官爷,我家当今是如此贫穷。可怜了我的儿媳,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她衣不蔽体,哪有脸出来见人啊!”我转过头来,看见老妇人的儿媳抱着孩子,早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

  “哼,我可不管!总之,你们家今天一定要有一个人跟本大爷回去,否则吗,按违反军令论处!”为首的小吏傲慢地说,“快点啊!本大爷可没这么多功夫耗在你身上,待会儿,还有好几乎人家要跑呢!”

  老妇人绝望地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才睁开,坚定地站起来,像是下了决心。她擦干了眼泪,走到那帮小吏们面前说:“官爷,小人去吧!小人虽已年老,无法上前线打仗,但小人还能够准备早饭、打打杂什么的。请官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但求放过我的儿媳、孙儿就好!”

  “嗯……好吧!虽然你起不了什么大作用,不过还是有点小用处的。来人呐,把她带走,然后去下一家。”为首的小吏不屑道:“是。”其他的小吏一拥而上,将老妇人带走了。老妇人还依依不舍地回头望了一眼……

  已是深夜了,“呜呜呜……”一阵哭声传人我的耳朵,此时,老翁也回来了,他说他看到了老妇人离去的身影。他知道,老妇人是牺牲了自己,换来了大家的命。

  我呆呆地望着窗外,我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大唐帝国变成了这样?为什么战乱是如此可怕?为什么好人总是命不长久?为什么官场是如此黑暗?我也不知是坐了多久,总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好快,刚刚发生的一切都像是一场梦,一场可怕的梦。我一直胡乱地想着,彻夜未眠……

  第二天清晨,当东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的时候,我就与老翁告辞了。“唉,不知老伴儿现在怎样了,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老翁长叹一声。

  阳光把我的影子拉的越来越长,石壕村也离我越来越远,破烂的驿道上留下了我孤独的脚印……

石壕吏夜捉人

  暮色降临,村中一片寂静,狗吠声,鸟鸣声渐行渐远,见天色已晚,我便决定在此地过夜。

  “砰”的一声,似乎是脚踹门的声音。“快走快走,别磨磨蹭蹭的!”石壕吏厉声道。“你们,你们私闯民宅。我,我要到县官大老爷那儿告你们去!”“告我们,哼哼,真是异想天开。”石壕吏冷笑道。

  声音越来越近,周边村民都被惊醒,老翁对老妇说:“老婆子,这吏怎么又来捉人了,这仗什么时候才能打完呀,还让不让人活了呀!”“别说这么多了,咱怨天不怨人,谁叫我们活在这乱世之中呀,快走吧,这里一切我来应付。”“唉,我这前世造的什么孽呀!”老翁叹着气,翻墙而去。吏官夺门而入,喝到:“臭老婆子,人呢?给我交出来,不然,给你个满门抄斩之罪!”老妇作揖道:“大人啊!我也不敢啊。我那三个儿子早已上了战场,一个儿子刚刚来信说,我那其他两个儿子都已经……已经(老婆子做哭泣状)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了啊!我养了他们三个这么大,历尽辛苦,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况且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昨晚做梦的时候还梦见他们呢!你说多孝顺的三个孩子呀!多听话呀!我让他们朝东他们就不敢朝西。我们活着的人本想享享清福,却也无奈的在战乱中度过,他们死的人倒也能在九泉之下过上安乐日子了呀?”吏说:“别罗里罗嗦的!快点交人,哪家不死人啊,老不死的东西!”“你们要来捉人,我家也是十室九空了呀,就剩个儿媳妇和俺那吃奶的小孙子了,儿媳妇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还要喂养我那小孙子,真是命苦呀!”老妇见那二吏早已不耐烦,况且老翁应已走远。无奈地说道:“算了,我跟你们走吧!别看我这一把老骨头了,耍不起那些红缨枪,但是我想给大家烧顿饭还是可以的吧!快点把我带走吧!或许还能见到我的儿子。快点把我带走吧!”夜慢慢的过去了。说话声也渐渐没了。

  鸡鸣声打破了这漫长黑夜的苦难。我隐隐听见侧房有哭声,想要上前劝解却也不知说什么好。独自想离去。恰逢老翁回来。欲言也不知说什么。离去了,作下了《石壕吏》。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杜甫《石壕吏》

亲情的开头和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