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足的名人素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知足常乐的作文快乐来自于知足

  的确,知足常乐是一种富足的快乐,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快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知足常乐的作文,供大家参阅。

  知足,是一种境界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而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去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

  当你失去的时候,不要耿耿于怀,懊恼不已,不如享受自己已有的,也许会简单许多。

  当你已拥有了自己渴望的东西,回顾一下,是否失去了什么,还欠缺什么,切忌不思进取。

  应对苦难,知足让自己更加愉悦地去克服它。

  知足常乐,知足,苦难的止痛剂。

  双腿瘫痪,终身只能与轮椅相伴,史铁生终究只是个普通的人。

  他不是神,有过迷惘,想过轻生,但他终究是战胜了自己。

  尽管自己不能像刘易斯那样在赛场上跨过鲜红的终点线,但自己还有头脑,还能够畅所欲言。

  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化作一泓沁人心脾的清泉,浸润着世人那干渴的心灵。

  正因为知足,他乐观地应对苦难,从容地应对死亡。

  如果当初他屈服于苦难,不懂知足,又何来这天。

  “如果这一生不幸,我期望有来生,如果这一生是幸福的,我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是啊,没有高官厚禄,但我有怡然自得、无拘无束,没有健全的身躯,但我有灵活的大脑。

  知足让自己活得更潇洒。

  然而,应对苦难要知足,却不代表凡事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锐意进取,不满足于一点小小成就,才可能绽放人生的光芒。

  同样的起步,却有不同的终点,原因在于取得成绩时的态度,沾沾自喜终究止步不前。

  明确目标,更加不懈地为之奋斗,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应对成绩,不满足让自己更加充满斗志。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拿破仑的话告诉我们,不满足是成功的前提。

  爱迪生用智慧点亮世界,袁隆平用汗水使饥饿远离,贝多芬用血泪感动世界。

  是什么让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不满足。

  不满足让爱迪生实验几千次仍不言弃;不满足让袁隆平田间挥汗,几十年如一日;不满足让贝多芬失聪后仍不舍不弃。

  知足,让伤痛化为力量;不满足,让平庸蜕变为伟大。

  知足却不满足,让人生的麦田收获迷人的黄金。

  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就应做的,就是珍惜此刻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不知足常悲。

  有句俗语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

  蛇吞象,受苦的还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只会令自己郁闷,自寻烦恼。

  追名逐利一向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原本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却在追寻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本的快乐,即使之后成功拥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乐的,何苦呢?很多人为了名利放下亲情、友情,等到之后才明白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但是这些都已经消逝,再找不回来了,因此他们只能空悲叹。

  不知足常悲,因此我们不要不知足,否则只会令自己后悔。

  知足常乐。

  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

  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但是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话,即刻就断送了柳永的仕途。

  他悲伤过,低徊过,但他最后选取理解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

  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

  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的。

  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

  如果你懂得自己拥有多少珍贵的东西,怎样会不快乐呢?学会知足常乐守望一颗残星,或许能获得整片璀璨夜空;守望一汪春水,或许能阅览满园盎然;守望知足,或许能寻得心中的快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陶渊明先生知足的人生。

  陶渊明先生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归隐恬静的田园生活,他的人生是灵动的。

  他远离了世俗喧嚣的侵扰,走进了奇山异水间。

  阅山水,听蝉鸣;享恬静,品人生。

  欣赏到了:“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的秀美风光。

  悠闲淡然的采一朵菊花。

  这样的人生岂不灵动?这样的生活岂不乐哉?这样的境界岂不令人向往?陶渊明先生淡泊名利的精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岂不令人敬佩?知足也是一种态度,陶渊明先生因为知足而寻得了山之精义、水之灵动、地之博大。

  可见知足能寻得人生的真谛,心中的快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是诸葛亮先生满足的人生。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就表明自己的态度:“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他一生不慕名、不慕利,坚守自己心中的志向。

  反之,像材料中的两只老虎彼此羡慕对方的生活,而互换位置,结果不能适应陌生的环境,反而适得其反而丧命。

  其实幸福就在你我身边,只是有时不懂得珍惜。

  而让幸福与我们擦肩而过。

  所以我们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幸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是刘禹锡先生长乐的人生。

  刘禹锡先生虽身居陋室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何尝不是一种惬意的生活?何尝不是知足常乐的体现?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诚然,知足常乐不是不思进取、停滞不前,而是一种轻松幸福,它不用受拘于任何枷锁,任何冷冰冰的权场斗争。

  而是不过分的追求名利。

  如果过多的追求名利而置道德、法律而不顾,那么就会像背上一把沉重的枷锁。

  古有奸臣秦桧、贪官和珅,今有成克杰的落马,哪一个不是身败名裂?可见知足常乐是幸福的源泉,是美好的图画,是美妙的乐章。

关于知足的名人素材

知足常乐

  一首五月天的《知足》,唱出了现如今人们最真实的感受。知足常乐,才是对幸福定义最完美的诠释。

  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成为世界的焦点。“我的运动生涯才刚刚开始,以后还有无数辉煌要等待着我去创造。”这句话,让世界人民记录了这个中国田径史乃至亚洲田径史上的奇迹。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人们坐在那“黄牛票”已经炒至100倍的110米栏比赛场地,看着他痛苦地撕下2号号码牌转身离开的时候,万民落泪。他说,不到万不得己的时候,是不会退赛的。可见当时的他的跟踺是多么剧痛。这,也许就是一种知足吧!不会为了一次的比赛而牺牲自己的健康,牺牲自己的运动生涯,这不是懦弱,不是胆怯,而是以一种知足的方式去面对生活,看待生命!知足常乐,刘翔的放弃是一种超越,是失败的英雄!同样,中国人民从20年前对本片失利的奇刻,到如今对刘翔退赛的理解,也正是一种对他人知足的思想态度的转变。

  而在1908年英国伦敦的奥运会上,在马拉松的比赛中,瘦小的意大利运动员第一个跑进了赛场。途中他多次摔倒,在最后的15倒在地。两名医护人员将他搀扶着中过了冲刺线。最后,这句运动员的金牌被取消了,因为裁判认为他不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到达终结的。英国的彼得太主教在颁奖典礼上说:“参赛比金牌重要”。而这名运动员也很释然,虽然没有得到金牌,却让所有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这,就是知足。

  因为知足,所以常乐。

  李娜在前日比赛中,未能进入澳网8强。她满脸笑容的接受了访问;王楠在奥运会上不敌张怡宁获得亚军,却微笑着与家人拥抱,为自己的运动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只有人心知足了,灵魂富裕了,丰盈的芳香才会从心底溢出,弥漫幸福!

  当来自地中海岸边,圣火点燃华夏地火红的热,当绵延不断的热情渲染了五千年璀璨耀眼的天空,让圣火,去传递那知足常乐的幸福,让世界充满灵魂的香味,知足,常乐!

我们需要一颗知足的心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清代著名政治家曾国藩是如此说的。知足,天地之间宽广无比,心胸坦荡;若贪得无厌,那么连浩渺的宇宙都变得狭隘。

  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在写《儒林外史》这部长篇讽刺杰作的时候,家境贫困,以卖菜为生。吴敬梓却不以为然,自得其乐,在49岁时完成了《儒林外史》。吴敬梓不因生活困难,条件差而更丧失希望,他以其乐观知足的心炼成了一部不朽的著作。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文化大革命中,一位被打成“牛鬼蛇神”的音乐家,被迫到乡下种田数年。在灾难过后,人们问他“这几年一定很苦吧?”他却说:“不苦!我每天都按节拍去锄草,好玩得很!”在难以想象的迫害面前,这位音乐家并没有如一些同行自杀或堕落。面对困境,他表现出了惊人的知足,连锄草都觉得好玩。他的这种强大的知足,使他挺过了危机,也令人折服。

  这样来看,拥有知足,不仅是一种表现,更是智慧了。没有智慧,可以想象人是怎么从成功走向失败。

  清初名臣年羹尧,康熙三十九年进土。在未满而立这年就任四川巡抚,勇于为治,为政清廉。之后出任总督平定青海叛乱,受皇帝好评,可谓志得意满。但其为满足,忘乎所以地培植党羽,争权钱财,导致抄家赐死的下场。

  年羹尧为什么失败?是因为他缺少智慧——知足。在万恶的封建社会,皇帝的权力是登峰造极的,无人敢争。年羹尧权力过大后,不知足还拼命地与皇帝争权,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被雍正杀掉。

  由此可见,拥有知足,不仅带来智慧,也可以带来幸福。反这,一味地贪婪,最终有可能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所以,当你觉得郁闷了,苦恼了,想一想吧!艾迪瑞肯·贝克在太平洋上绝望地漂泊了21天后,他学到了:“人只要有淡水喝,有东西吃,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你也许是什么东西没有别人的好,考试没考好,但你有没有试过在太平洋上绝望地漂泊21天?除了用知足来化解绝望,还能有什么

  所以,让我们平静下来,安静地想一想,我们需要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使自己处处快乐。

学会知足

  “知足常乐”是千古治理的名言,拥有知足之心才会对生活的现状感到满足,才会感觉生活中的快乐,不知足的人即使拥有很多,也不感到满足,不感到快乐。

  明朝有个叫胡九韶的人,他的家境很贫苦,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谈的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里没有囚犯,这不正是享清福?”

  知足使穷人富有,贪婪使富人贫穷。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的确,知足就要像胡九韶那样安于贫乐道!对衣食,住所不要太过于追求,要学会知足!

  知足者,贫穷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扰。知足者对所得到的感到满足。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现在,用一颗进取心对待未来!

知足者常乐

  凤凰浴火焚身。在涅盘中重生,绽放惊艳。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在水下悄然浮出水面,颇为神圣。

  涛声如雷贯耳。在风雨中翻云覆雨,不失壮阔。

  但不是人人都能拥有凤凰的美艳,荷花的神圣和大海的壮阔。细品平凡的生活,精嚼手中的幸福,在知足中,眉颜舒展。

  东晋陶渊明“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在闲暇中品味人生,在休憩时解读自然。没有官场的追名逐利,没有繁华社会的勾心斗角,少了一份负担,多了一点自在。虽然没有享受尽荣华富贵,虽然没有尝遍过山珍海味,但在他那双被历史打磨的深邃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身居田园,粗茶淡饭的闲适和“聊乘化以归尽”的知足。

关于知足的名人素材

知足常乐

  双腿瘫痪,终身只能与轮椅相伴,史铁生终究只是个普通的人。他不是神,有过迷惘,想过轻生,但他终究是战胜了自己。尽管自己不能像刘易斯那样在赛场上跨过鲜红的终点线,但自己还有头脑,还可以畅所欲言。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化作一泓沁人心脾的清泉,浸润着世人那干渴的心灵。正因为知足,他乐观地面对苦难,从容地面对死亡。如果当初他屈服于苦难,不懂知足,又何来今天。

  “如果这一生不幸,我希望有来生,如果这一生是幸福的,我今生已是满足的了。”是啊,没有高官厚禄,但我有怡然自得、无拘无束,没有健全的身躯,但我有灵活的大脑。知足让自己活得更潇洒。然而,面对苦难要知足,却不代表凡事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锐意进取,不满足于一点小小成就,才可能绽放人生的光芒。

  同样的起步,却有不同的终点,原因在于取得成绩时的态度,沾沾自喜终究止步不前。明确目标,更加不懈地为之奋斗,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面对成绩,不满足让自己更加充满斗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话告诉我们,不满足是成功的前提。爱迪生用智慧点亮世界,袁隆平用汗水使饥饿远离,贝多芬用血泪感动世界。是什么让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不满足。不满足让爱迪生实验几千次仍不言弃;不满足让袁隆平田间挥汗,几十年如一日;不满足让贝多芬失聪后仍不舍不弃。知足,让伤痛化为力量;不满足,让平庸蜕变为伟大。知足却不满足,让人生的麦田收获迷人的黄金。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知足,快乐之源

  我非常认同,要常看看自己所拥有的,不要老去想自己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似乎别人什么都有等等,老想自己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就是痛苦的渊薮,而知足,才是快乐之源。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多了还想多,有一百万了,就想有一千万、一万万……正所谓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想如何让自己多起来,自然就要劳神费思、投机钻营、挖空心思,甚至会去不择手段等等,这样的话,人还会快乐么?还有快乐么?无论他得到了还是没有得到,都不会快乐,都只能是痛苦。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就在我们住的这个小区,有个富豪经常出入(大家猜,是出入其一个情人的住处),富豪表面看上去是光鲜的、排场的,可实际上,他痛苦不堪,为什么?听说,子女在你死我活地争夺他的财产、三个情人都要他天天陪伴、老婆这边又要想办法遮掩安抚、生意场上又明争暗斗……这个富豪还不到六十岁,可是他全身的“零件”都基本上出现了毛病。如果说这个例子不典型,那么,再看看香港富豪们的家产风波,先后有女富豪龚如心的家财争夺战,有富豪何鸿燊的家财争夺战,有郭炳江、郭炳联、郭炳湘兄弟的家财争夺战,甚至你别看李嘉诚表面上早早对家产作出分配安排,其实他的两个儿子也在暗地里争夺……不能说以上这些富豪不富有,可是他们快乐么

  衡量快不快乐的标准,决不能只看财富只看拥有,而主要看观念。知足的人,往往就是快乐的人。

  邻居刘大爷,鳏夫一个,穷困不堪。家里除了一台黑白电视剧外,基本上是家徒四壁。可是,刘大爷整天乐呵呵的,有说有笑,还经常帮助周围的人,有人开玩笑说:“刘大爷,你不觉得你活得窝囊么?”刘大爷却毫不掩饰地说:“我是穷,但我不偷不抢,我靠自己劳动吃饭,我满足,我开心,我有什么好窝囊的?”

  是啊,知足的人,寡欲的人,什么明争暗斗呀、斤斤计较呀,患得患失呀……统统都与他无关,他满足于自己的拥有,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幸福赛神仙。

  古人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谚语)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知足常乐,快乐之源也。

  2012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不断追求,不断进取

  “不要老想你拥有什么,要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我对此言特别有感触。我觉得,一个人,的确应该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

  想自己没有什么,是侧重于学业或事业、精神或灵魂等等方面而言的。通俗地说就是,人要不断地追求,要不断地进取,才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完美。

  同样是人,为何会有差别,会有高低不等呢?主要是看人的自身努力、进修等如何。人,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越长大区别就会越明显,为什么呢?因为后天的进修、学业、追求等情况不同。为什么有的人成为了贤人、伟人,而有的人却止步于凡夫俗子、芸芸众生呢?都是后天学不学习,努不努力,追不追求,进不进取使然。

  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自然就会促使自己去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可以说是多想想自己的短处,自己的不足方面。反省,才会进步;自满,永远是止步。

  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雪莱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贝利一生共踢进了一千多个球,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他说:“下一个……”

  我平时最喜欢《周易》中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俗地说就是,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我还喜欢另外一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人只有在不断地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没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慢的。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中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顶顶美好的时刻。追求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学会知足

  明朝有个叫胡九韶的人,他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能衣食温饱。但他懂得知足,他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乱,庆幸有食物吃,有衣服穿;庆幸家里没有病人;庆幸没有家人在监狱。于是他每天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胡九韶懂得知足,不去奢望得到荣华富贵,满足于现在温饱的现状,他就一直生活得很幸福。

  我们要懂得知足,学会知足。我们应学胡九韶这种懂得知足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幸福地生活。

  我们要学会知足,不要只想着获取,否则不仅获得不了仅而失去更多。学会满足于现状,才能安居乐业,享受快乐的生活。知足者常乐。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知足者常乐

  知足是天赋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

  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英雄,不是夸夸其谈,信口开河的言论者,而是沉潜到心底,厚积而薄发的实践者。

  近日,各个落马官员夺人眼球,各类炒作新闻比比皆是,各种猎奇心理层出不穷。究其本质,在于人类内心丑陋的不满足的欲望,对名的渴望,对利的在乎,成为了一个个公众人物的滑铁卢。

  富兰克林说:“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只有期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欲望的血盆大口是永远不会被满足的。一如沈从文在苦难面前依旧保持一颗平常心,汪曾祺在沧桑中依旧保持水的感觉,这便是知足者,在繁华面前不会失其本心,能够坚守自我,在苦难面前也不会抑郁不堪,能够乐观面对。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疆锁,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怀着一颗知足心,才是理想生活的根基。享受看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释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充实与知足。

  如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汲汲于富贵而出卖了他们的心灵?有多少人追逐于名利而典当了当初的追求?或许只有知足心常在,才可知“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知足不是无为,不是懒惰,而是只坚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坚持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秉持“一事精致,便能动人”的信念,而非大而无当,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去做,这只会导致会而不精,一事无成,留得遗憾。

  马玉祥只愿当一介小兵,而我们心知肚明的是,他的内心里,一直是一位伟岸的英雄。大凡知足者,必有谦虚之心,真实之情,从容之境。这样的人,就算只当小兵,也是令人钦佩的小兵。

  愿你我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懂得知足

  有一句名言叫“一天天满足着,一天天堕落着。”所谓知足,就是知道满足,满足已经得到,知足强调的是一种心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是公平的,上帝并没有偏袒任何人,没有贵贱之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知足,不要天天抱怨。

  唐代诗人刘禹锡,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足人”。他即便被贬,他依旧天天快乐,当地的地方官欺负他只是一名被贬官,只给他一间极简陋的草屋,他便写出名诗《陋室铭》来。正是因为他知足,满足自己的生活,才能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写出一首又一首的古今传唱的名诗。

  三国时期的周瑜,本为吴国的一名十分有威望的谋士,也为吴国立下了不少功劳,智力也高出平凡人,但就是由于自己的不知足,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觉得诸葛亮比自己聪明,就处处与诸葛亮做对,以致最后的下场是多次聪明反被聪敏误,最后被气得死前口中仍是“既生瑜何生亮!”在死前都持有一个不知足的态度,以致到最后落得那个下场,如果他是一个知足的人,那么长期在全国称雄的也许就不是蜀国了,所以这告诉我们:人要懂得知足,不知足就会落到下向死士的下场。

  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在名校哈弗大学读书,可是,一般进了这所世界名校的人都不愿在考上之后自动退学,但比尔盖茨这样做了,他希望两个人共同退学来研究一个当时极少有人研究的程序。可他们拒绝了,因为他们不想因为一个是否成功的项目而退学,但比尔盖茨成功了,所以这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知足,在什么情况下不应该知足。

  在我们最近学的孟子名言“鱼非我所欲也”中,他说有一些人为了“万钟”的礼物便接受了,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知足,在俸禄与金钱下,就应该做到知足,知足才是立身之本!

  所以要记住,学会知足,才能心底敞亮,少却烦恼,学会知足,才能更好的体会人生风雨兼程和艰辛和幸福;也只有人人懂得知足,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才能和谐、平静、而真诚。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用知足的心来生活名人故事

  很多人认为,她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父亲是优秀的飞机与游艇的设计师兼制造者,母亲是肖像画家,出入家里的客人,是爱默生、马克·吐温、爱因斯坦等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而在她看来,最好的生活,是在乡下的农庄里。

  她就像是被上世纪的灵魂附体的遗少,在学校里穿复古的衣服,不剪头发,缝玩偶的衣服,执拗地对抗嘲笑。她的志向堪称远大:开农场,养奶牛。为此,15岁就辍学的她,对务农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她坚定地认为,带着自信朝着梦想前进,只要努力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总有一天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婚后,她说服丈夫搬到了雷丁农场,那是个缺水少电的老式农场,一切全靠人力。他们养了数量众多的牛、鹅、鸭和鸡。此时,她展露出卓越的绘画才能,出版了第一本儿童绘本《南瓜月光》。没有水电,每日要步行很远到井边挑水,日子过得相当艰辛,但她很享受这种生活,在花园里种满了各种蔬菜和花草。她以古法制作面包,用被炉火加热过的熨斗熨衣服,家人穿的衣服也是她用自家种的亚麻纺线织布,再亲手裁剪缝制的。在她的悉心经营下,日子过得饶有趣味。她还是一个非常勤恳负责的母亲,即使再忙也会腾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教他们应有的礼节,学习各种农活、家事。她亲手做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玩偶,并自创了一个“麻雀邮局”,让孩子们通过这个邮局与玩偶通信。孩子读小学时,他们还一起创办了一个木偶剧团,到附近城镇巡回表演。

  她还想到更遥远更偏僻的农村去,丈夫却忍受不了简朴艰难的农耕生活,1961年,在携手度过了23年后,他们离婚了。对她而言,自力更生的田园生活是她很早以前就已选定的生活方式,繁重的农活、琐碎的家务并不意味着负担,而是个人人生价值的体现与兴趣所在。粗陋的环境让她变得越来越强壮,同时,为了抚养4个孩子,她更加努力地工作,10年画了20本书,1971年出版的绘本《柯基村集市》让她获得了“女王终身成就奖”。她就像她所欣赏的19世纪初的乡村人一样,为了想要的生活而努力工作,从不怨天尤人。

  1971年,56岁的她终于迁居到了魂牵梦萦的佛蒙特荒野。在这里,她真正由零开始,花了30年建造了属于自己的19世纪风格的农庄。

  她,就是塔莎·杜朵。

  “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怕的事。”随着年龄增长,塔莎更懂得用童心享受事物的乐趣:她建造了花园,蔷薇、郁金香、山茶花……7月,池塘里遍布盛开的睡莲,摘下一两朵放进脸盆;院子里随处可见累累的果实,访客到来,去采摘洋李、莓果还有装满围裙的豆子;亲手缝制的拼布衬裙陪伴她度过寒冬,触摸手织布的纹理,无论哪一条线都能让人感受到织布时指尖的温暖;她能烹饪出最美味的食品,于旁人费时费力的柴炉,成了她深谙诀窍的不二法宝;雪地里,她最爱鸟儿的足迹,这对她而言如同精致的蕾丝花纹;挤完羊奶,回到屋里抱着爱犬,感受它身上的暖意……

  “用知足的心来生活”,是塔莎用细微生活传递的意境。她老了,却依然有撼动人心的美丽容颜,这来源于内心的丰饶。孩子们曾问她,你的一生肯定很辛苦吧?她回答,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一直都以度假的心情度过每天、每分、每秒”。

  塔莎始终把握自己的步调,由个体极致推展的美好生活,延伸出我们渴求简单的避世蓝图。原来,时光可以优雅地老去,一切都可以这样美好。

  塔莎·杜朵(1915年-2008年),美国著名生活艺术家、绘本作家。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创新的名言警句

知足与快乐议论文500字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