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江南美景的唯美句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江南美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美,美得令人流连忘返;美得让人心旷神怡;美得叫人如痴如醉……江南水乡,一半是水,一半是岸。当晨曦徐徐拉开帷幕,水乡人家便会推开木格窗,悠悠地把吊桶放到河面上,轻轻一摇,就会盛满一桶水,再徐徐地把绳收回去,水乡人家新的一天就开始了。从窗口望去,河面就像一幅水墨画,波光粼粼的水面就是宣纸,来来往往的船只就是纸上的水墨,两岸的石驳就是这幅画的装裱了。坐船,是游览江南最好的方式。船儿穿过桥洞,颇有情趣。每穿过一个桥洞就转换一种景色;每拐过一个桥堍,又另有一种意境。正如苏州园林,曲径通幽,又豁然开朗。江南园林就像是一位撑着油纸伞在雨中漫步的水乡姑娘,淡雅而又玲珑。园林里那些凭栏木雕,镂空花窗,亭台楼阁,融汇了古典艺术的建筑,是江南与世无争,清新淡雅的最好代表,它虽没有故宫的霸气,但是在外漂泊久了的人最温暖的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仅阐释了苏州亭台楼阁、粉墙黛瓦的自然之美,也包含了底蕴深厚的苏州工艺之美。源远流长的吴地文化、鱼米之乡的富足经济,给予了苏州工艺得天独厚的条件。苏州工艺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品质高雅、精美绝伦,刺绣、木版年画、雕刻、泥塑……技艺精湛的苏州工艺引领着全国工艺的潮流,是江南人的自豪。江南的美食数不胜数。“莼鲈之思”为美食而辞官的一段历史佳话,就出自江南。水乡人靠水吃水,所以吃鱼也讲究时令:一月塘鲤二月鳜,三月甲鱼四月鲥,五月白鱼六月鳊,七月鳗鱼八月巴,九月鲫鱼十月草,十一鲢鱼十二青。江南秀丽的风景和丰富的美食孕育了众多名人。如军事家孙武,文学家范成大,教育家叶圣陶,江南四大才子也家喻户晓。没有如画的江南,哪会有这些名人,更不会有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著。江南的评弹也是独一无二的,吴侬软语,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委婉悦耳。2006年苏州评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被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客人们边听评弹,边喝茶,八十度的开水倒入杯中,窄长的叶片被水冲起,盯着杯底的茶叶放个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端起茶杯,饮一小口,当它刚刚进入口中时味道微涩,当它缓缓渗入喉咙时,你会感到一种清香的回味,甜甜的,真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这时候,所有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宝带实验小学六(6)班陆思妤指导老师:王芹娟

描写江南美景的唯美句子

描写江南景色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心常随一淙溪水流入江南――那是文人骚客内心的寄托,梦中的故乡。

  ----题记

  江南自古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江南有良辰美景,出才自佳人,传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这里又是英雄辈出之地。据说“紫电”“清霜”这样的宝剑都出自江南王将军之武库。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才华出众者多如云涌。

  江南之美,美在水。晴空下,一江烟水与岸上山岗相映生辉;两岸人烟稠密,画檐相接;秋光中荷花处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无一处与水无关,无一处没有不的灵动与秀美。它美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良田美竹。“瓜洲渡口山如浪,帆饱清淮碧玉流。”还有那飞流直下的瀑布,山中叮咚的清泉――自古以来,是水滋养江南的万物。

  说到水,就不得不提到江南的山。用“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如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衡阳的衡山,都气势恢宏、挺拔。有人曾说:“江南美,莫过水”。我认为不尽然,没有山,哪来水,东风不行,哪来春雨。那山间的飞瀑、深润,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山的支支血脉,那山则是水依赖的根。红花需要绿叶来陪衬,山水也一样,倘若缺失其一,那便少了江南的韵;没有山青,哪来水秀。江南更是如此。

  “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毡,爱杀江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则是江南的骄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曾经有首歌词:

  看明湖一碧,六桥锁铟水。

  塔影参差,有画船自来去,

  杨柳两行,绿染长堤。

  r晴风,又笛韵悠扬起。

  看青山四围,高峰南北齐,

  山色自空蒙,有竹木媚幽姿

  探古洞烟霞,翠扑须眉

  暮雨,又钟声林外起

  大好湖山台此,独擅天然美

  明湖碧,又青山绿作堆

  漾晴光潋滟,带雨色幽奇

  靓妆比西子,尽浓淡总相宜

  我认为这歌词描写西湖景致,曲尽其美。但是用来形容江南则更为贴切:江南美,美在天然。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欣赏江南的美,只须仅看她的表面,仿佛就已经麻醉了自己,聊以满足自己的美欲。

  江南水美景美,风情更美。“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用这样的诗句来对江南人的赞美,我觉得毫不夸张,那边涟猗的波光,充溢着无边的风月。秦淮河边的桃花渡,莫愁湖畔的莫愁女……还有惠山的明月、西湖的断桥……江南的山水,也孕育了诸多英豪之气者。卧薪尝胆的勾践,破釜沉舟的项羽,精忠报国的岳飞……江南之仁人志士用他们的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众多壮怀激烈的诗篇。众多诗人,他们的诗现在读来,仍有铁骨雄风,但饱含慷悲凉、至今感人至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近代有文笔犀利的鲁迅,文章甜美的冰心……

  大好河山如此,不但独擅天然美,又独擅人事美,真可谓尽美了!难怪张希孟会由衷的发出“爱杀江南”的感叹。写到这里,我的心已随流水飞弛到六桥三竺之间,神游山明水秀、桃红柳绿之乡――江南。

江南之美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题记

  走过大好河山,尤不能忘江南之美。江南之美,美在风景,青瓦白墙应接不暇;江南之美,美在美人,朱唇轻启低吟民谣;江南之美,更美在悠然,静好的诗歌沉淀在江南如画的轻舟上,更沉淀在心底的悠然一隅。我曾有幸到过江南,领略过江南之美。

江南美景

  江南,如诗、如画,如魂牵的前世。似雾、似烟,似梦萦的今生。

  生在北大荒的我,在唐诗宋词的余韵中无数次的向往过江南的绮丽多姿……对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望着北方的莽莽河山,我无从想象纤丽秀美、清韵流转的江南风光。那古诗词中认识的江南,就此化做我魂梦中的前生,遥远的生活在微淼的烟波之中。

  直到来到江南,我发现我终于走进了令我陶醉过千万次的唐诗宋词的意境。看到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夏;看到上下天光一碧万倾的湖光春色;看到高大浓密的法国梧桐那鲜秾艳丽的秋景;还有踏雪寻梅时,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冬趣;也看到山衔落日,水映斜阳的寻常景色;吹惯了北大荒打在脸上如针刺一般透骨的冷风,蓦然走在沾衣欲湿的杏花雨中,沐着扑面不寒的杨柳风……我常常就这样梦一般的站住,痴痴的呆愣在古诗词中早已熟悉的江南,寻找我前生的影子。

  就这么静静的我看到了李白举杯邀过的明月,对过的花影;东坡咏过的大江东去、三国赤壁;也赏过易安居士那“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何需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也曾在“日幕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的时刻陶醉在点点梅光中,沉迷的忘了夜色已深;也曾发出:“共君今夜不须眠,未到晓钟犹是春”的邀请……

  其实在我贪婪的眼睛里,不止是江南的春,江南的四季,在在都令我陶醉。人说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荫,我看开不败的是四季鲜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梅花;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这象不象鲜红的石榴花?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不就是花中君子——莲花;头上尽教生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说到花怎能不提花中隐士——菊花……当这些我只在梦中向往过的美丽名字,现在就风情万种的盛开在我的眼前,朋友啊,请不要笑我痴狂,也不要怪我流连……

  诗的江南,行,也是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卧,也是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睡梦里听了一夜的雨打芭蕉,醒在处处可闻的啼鸟声中,又看见经了昨夜的雨疏风骤、因而绿肥红瘦的海棠。

  可曾误入藕花深处,惊起过那一滩鸥鹭?可曾在东篱把酒黄昏后,让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其实在我贪婪的眼睛里,江南本就是一卷长诗,使我前世今生永远的吟哦。漫步于江南,我只想成为这卷长诗的一个标点。

写江南美景

  小镇河道蜿蜒曲折,像你的梦去了又回。

  ——题记

  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心中便有了一份江南情结。江南六大古镇,我去了三处。并不迷恋周庄的德高望重,却爱上同里的小家碧玉。

  曾听过这样的一段话:所有的似曾相识都像是得遇故人,所有的擦肩而过都宛如梦一场。所有的江南小镇都不只是小镇,是故人,也是梦。

  路过江南,路过同里,是否也路过了梦

  到同里时,是个安静的早晨。游客不多,略有些狭窄的青石街上也不觉得拥挤。河边已有了当地的住户出来洗衣,古老的韵味延伸到河里,不知承载了多少代人的往事。

  安静的同里如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透出静谧的美。依旧是小桥流水,依旧是青石板路,却温软秀丽,如小家碧玉,有它别样的美。或许是开发较晚,同里还保留着骨子里的质朴,给你一种错觉,仿佛你不是在经历一场旅游,而是一次回乡的归途。有住户坐在家门前对着偶尔经过的游人莞尔一笑,让人即使在异乡也觉得亲切。

  同里的古街上,很多时候没有周庄游人交织的情景,不用摩肩接踵,不用担心脚步会去往何方,你只要让这颗心静静呆在心田,与这个梦中的江南一同呓语。时间会在同里慢下来,心思也会在同里变得简单起来,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独自发笑;听到风会流泪,看到雨会伤心,也由自己放任一回,由它任它。这个小镇适合惺惺相惜,你会遇到迷失的从前,遇到走丢的时间,只管把心交付于它疗伤。在这个宁静的古镇,枕漫漫流水,梦千年古事。

  选一处临水的茶铺坐下,老板泡了茉莉茶送来。淡淡的花香充斥着鼻腔,入口微苦,片刻后又满是清香。耳畔似乎传来那首《茉莉花》熟悉的曲调。也唯有素净的小小茉莉,才配得上同里吧。不妖媚不张扬,那抹清香却最让人心动。

  品着茶,望着身畔潺潺的流水和摇橹而过的船家。同里的水很美,不清澈透底却绿得像块绿宝石。江南美,多半是美在水。透亮的,静谧的,唯美的,一座小镇有了水的浸润,便有了同里这般江南气质,是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氤氲着,淡淡地驻扎在心头,欲语还休,欲言又止,这便是水的佳境了,不然,怎叫枕水江南

  两岸是江南特有的乌瓦白墙,墙角的青苔绿得发暗,斑驳的墙面无言伫立,看人间这一场繁华如梦。印花的蓝布上放着瓷白的茶杯,茉莉花在杯中轻轻打着旋儿。低头,浅啜一口清茶,连带这同里的美好一同饮下。

  同里是地道的江南,不适宜浓妆艳抹,浓墨重彩。淡雨轻烟,青瓦白墙,原就有它一幅天然的淡雅色调。你用一颗亲近江南的心走近,它也会以一份江南的情抚平你的伤……

  @_@我是分割线@_@

那江南的美景

  江南,是一片古韵风存的诗篇。描绘着景,也记载着人。

  一路漫溯,乘船而下,风景各异,却也敌不过那婉约的古城。

  那是一座城,亭台轩榭布局的如此精美;

  那是一座城,假山池沼搭配的如此巧妙;

  那是一座城,花草树木映衬的如此美妙;

  那是一座城,近景远景层次的如此分明;

  那是一座城,却满韵浓情。

  走上青石板的小路,有种古风依存的感觉,连步伐都变得那么稳健,雕栏的质感也是不言而喻,低头瞧见那绿潭,回清倒影,格外碧绿,就像那纯粹的碧玉般。正值盛夏,池子中央也有荷花栽植,勉勉强强看见一抹淡粉,宛如那妙龄少女,穿着一身绿舞衣,微微还用衣袖遮住她那红润害羞的脸庞,可谓“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放”。

  经过一条十分幽静的林荫小径来到湖边,碧波荡漾的湖水似乎正在饱含热情的迎接我。那摇摇欲坠的柳树,在清扬的微风中,婀娜多姿,随心摆舞。似乎这里的每一棵柳树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像再为这朴素的江南尽情演绎着自己完美的人生,为这个江南尽微薄之力,增添几分姿色。走着走着,忽觉有些许疲倦,便走进一个亭台,听着高山流水似的溪水声,没有黄河的那种雄壮之气,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

  我想,早在来这里之前,就对江南有所遐想。从《苏州园林》里感受的到江南和它一样的隽永,一样的美,似乎还要美一点点,不仅仅是因为江南景,还因为江南人,他们的质朴是无法相媲美的。

  倚着那此起彼伏的雕栏走上了小拱桥,站在桥上,四围的美景净收眼底。凉风轻抚着脸庞,被吹得红润润的,若我生在江南,说不定还是个美人胚子呢!远远地,一幅绝世美景映入眼帘。

  那是一对老人,尽管岁月的无情侵蚀是他们的面颊皱纹重现,就像那千年的老树皮一样的粗糙,可是依旧无妨挡住他们挂在脸上的平易近人的笑容,那么的淳朴。此时早已黄昏,月色忽隐忽现,白昼与黑夜也还来不及交替,只剩下那令人倦意的落日余晖。黄昏下,那对老人互相搀扶,尽管手指无力,但从婆婆那紧紧拽住公公的衣服就清晰可见他们的绵绵深情。他们坐在石凳上,突然,凭空吹来一阵不及时的风,扰乱了他们的情调,也吹乱了那婆婆额前的刘海。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匆乱,让人来不及遮挡,不过,这也来的自然。蓦地,老公公微微转过身子,亲切的为她挡住那肆虐的风,轻轻拾起手,为她仔细撩着那被风舞乱的刘海,等一切弄好之后,又恢复了平静。

  不知是风吹痛了我的眼睛,还是被那自然、朴质的一幕感动了,倏地,泪水决堤。哭了,哭的是那江南的美景,哭的是那江南水乡人民质朴、恩爱的一幕画面。果然,江南不仅景美,就连人也美,真是不枉此行。

  那一抹浓情,犹记于心。

美景·江南

  仙在江中游,

  人在边上走。

  荷叶遮天碧,

  荷花别样红。

  细柳湖面舞,

  小亭静立湖。

  孤帆屋旁行,

  静默人未知。

  江南美如画,

  胜如天阁楼。

最美江南

  隔一程山水,转眼又到了梅雨季节,穿过绵长的雨季,似乎能寻到梦中江南的一抹清影,将远远的梦轻轻摘下,书写如梦幻般的江南!

  江南,在我的梦里,被一派清凉的湖水环绕着,白墙黛瓦之间流淌着她眉宇之间的秀气,到了傍晚,即将穿过桥洞的乌篷船与船桨留下的精致水纹,啊!水面上还有漂浮着的桃花瓣。

  江南,又像极了一个背着行囊走四方的少年,手中的锄头刚抵过金矿,就迫不及待的卸下了身上的行囊,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山退一程又退一程。

  而那一日终于见到了上林湖的面容,终于,我找到了寻寻觅觅已久的梦中的江南!

  此时的上林湖,环绕在烟波雾影当中,好像忽地,朦胧中就会出现一个丁香般的女子,优雅的划着小船,与我共欣赏着上林湖看不厌的湖光山色,这洞天,没有了往日的喧嚣繁扰,此时,水里又映出另一个洞天来,山水相拥环抱,好像有心思的少年早在心底埋下了“为伊消的人憔悴”的种子,还有那水鸟,轻盈的落在水面上,他将头深深地埋进翅膀里去,把灵动的脖子扭得淋漓精致,他爱着土地!

  上林湖,你是江南最美的剪影,这剪影并不是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而是你那能洗铅华的湖水,和青瓷堆砌起来的文明碎片!这样不经尘染的你,悄悄地潜入了我的梦中,使得我魂牵梦绕。

  梦影桨声里,天犹寒,水犹寒,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这样不经尘染的你,竟完整的书写了我梦中的江南!

  最美是江南!

江南之美

  画船听雨,深巷杏花,廿四桥经年的月明,也许只是遥远的记忆,三分入画,七分羽化。

  天光云影,野渡横舟,西陵下宿命的伫望,且醉作一砚梅香淡墨,一半凝魄,一半氲散。

  遗忘了悠悠经年,淡却了生死宿命,烟雨红尘中,唯愿得一夕宁静,泛舟于九曲流肠,看日出江花,春来蓝滢,心无尘杂,一怀空明。

  潇湘竹上非泪,三生石上无字,梦碎江南烟雨,只不过因了缘浅如水。

  二入江南,风景如旧。西湖水碧,姑苏夜凉,陌上青柳,尘间飞花,江枫渔火,燕语呢喃,只一回首,便成烟云过眼,随流年辗转而去,穿杂成指缝间细碎的风絮,知道它去了,却无能为力。

  有时候,缘分的湮灭,便也是缘分的起始,有时候,一个放弃,不经意间,也便成就了一个不朽。

  如绣江南,也正是这般的,存于心,镌于忆。

  上善若水,灵秀如水,柔和的波光桨影,生不出一丝羁绊让人牵挂,却又平白的成为了过客心中恒久的流连。爱若此水,便亦愿如水,滟滟随波千万里,杳无声息,陪君醉笑,却又安静的随了身外风景,该入眼时入眼,该沉寂时沉寂。

  海不会枯,石不会烂,天不会荒,地不会老。江南烟雨中的伴随,只为终此一生的不离不弃。

  如是我闻,如是我愿。

  断桥残雪,曲院风荷,月下的三潭,仲春的苏堤,寻拾,寻拾,一切,不过是模糊了的记忆,晓月晨风,入眼朦胧。

  九千米的高空,恍然明了,一些心结豁然开朗。就像吹过了,西湖六月的清风。

  梦埋在江南烟雨中,醒了,醒了。

  江南于心,风景谁谙

美丽的江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每每读到这首诗,都不禁想起江南那烟雨飘飘、水汽氤氲的景色。

  所谓的江南,从字面上指代的多半是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然而在我的脑海里,江南却一直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地域名词。因为它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让这两个字更有水汽氤氲、文采风流,富庶繁化的意蕴。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何不忆江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烟花三月下扬州”

  “多少楼台烟雨中”

  “草长莺飞二月天”

  ……

  这些诗句,从牙牙学语的小时候便随着诗三百印一点一点的在了我的记忆里。可以说,在我没有真正懂得地域上的江南是什么的时候,我就从古文里接受了文化意义上的江南。

  (二)花

  江南的底色是什么?我想那应该是绿色。

  那种绿不仅仅是纵横交错的水网,波光潋滟的西湖和太湖,更是随处可见的葱茏草木和如锦繁花。那是一个大的背景,仿佛一匹上好的绸缎淡淡的雨过天晴的碧色,上面细细的绣出亭台楼阁、仕女名士……柔软如水,绰约如梦。

  江南四季都可赏花。春有牡丹夏有荷,秋赏菊花冬折梅。在花团锦簇中绰约行走的,是这个钟灵毓秀之地孕育出来的美人。穿越千年的风雪阳关路来到尽态极妍的烟雨江南,我仿佛看到水云萌动中,依稀可见的伊人,白衣素素,沁就烟雨,映着月光。

  古人多以花来比喻美人,而江南的美人,也有着此处水土孕育出的名花特有的婉约柔丽,和北地胭脂,塞上佳丽有着迴然不同的美态。

  (三)剑

  江南是风流之地,有名士吟咏,文人骚客满座,英雄豪杰辈出……然而,在武侠作品里,江南和苍茫浑厚的塞外一样,却也是一切故事发生的最合适舞台。

  说不清为什么江南这个地方总让我想到一柄蓝色沾着露水的长剑磨损的剑鞘,鞘外缠着的剑衣上洗不尽的旧时血,抚剑在水边吟唱。眉梢的愁是淡淡,嘴角的笑也是淡淡的,烟波江上,少年白发。

  至今记得曾千辛万苦的去寻觅西溪湿地的荻芦飞雪……结果去的时候早已芦花落尽,漫天漫地的都是枯黄萧瑟的长叶子,风一吹,天地间充满了籁籁的声音,给人一种天高地远,四顾苍茫的凄凉感觉。然而,还是不自禁的会幻想这样的一幕:月下江南,烟火朦胧,剑气纵横,白衣公子飞舞于波光水影之上,诗情画意和残酷杀戮,结合的完美无缺。

  也许恰恰是江南太温软,却有一股自然的清刚之气,共同化作一柄秋水般湛然的剑。是永存于人心里的一柄剑,是江南士子的贞于义,疏于狂。

  (四)烟雨

  江南的雨,从有文人墨客开始,下了几十个世纪总也不休。

  我小时候最喜欢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很多年后我重读这首词,恍惚中忽然明白小时候读这首词的美,仿佛看美人临水梳妆的皮相之美,却离那人的心太远太远。这首词写的最深的,并非是缅怀,而是孤独。是“悲欢离合总无情”。

  真正经过千山万水回到江南的游子,心已经被风霜磨得光润无棱,不再心痛也不再哀愁,仿佛经年的老木鱼,敲它的老僧已经死去,于是默默无语地沉睡在禅堂中。不该说的已经说了太多,有些话还没有来得及出口,该说的时间就已经一去不回。

  想着那个人听了一世的雨,慢慢在雨中苍老,白发苍苍的时候站在阶前听雨,千丝万点,无数的回忆如奔马而来,却无力追挽。

  此刻就在僧庐下听雨吧,安安静静的,什么也不想,也许还会品一盏新茶,也许唇边还有淡淡的一丝笑意。

  雨丝万缕把诗人隔离于世界之外,在这孤独的一角里,仿佛闻着真水之香,体会寂寞。

  纵是已然无情,也是美的。

  这便是江南的雨,因为太柔,又太久,远眺如纱幕,把每个人分隔在自己的角落里,给你片刻的安静,时间在这里过的很慢,从容淡定,即便哀伤也如一抹黑墨。

  一场雨就断送了此生。

  一场雨也写尽了江南。

  浮花逝水,空影如梦,烟雨潇湘。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江南美景的经典句子

江南水乡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