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具体事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林黛玉的一生名人故事

  1、林黛玉个人简介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1]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2]

  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2、人物外貌

  十岁时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

  3、家庭出身

  林黛玉本贯姑苏人氏,五岁时因父做官迁居扬州。母亲贾敏是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1],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初为兰台寺大夫,后调任至扬州任巡盐御史。林家虽非富贵之家,却是书香门第。林黛玉曾有小一岁的幼弟,养到三岁死了。所以父母对她爱如珍宝,见她聪明清秀,便请了贾雨村做家庭教师,教她读书习字,假充养子之意[5]。林黛玉六七岁,母亲一病而终。

  4、人物经历

  林黛玉前世是天上的绛珠仙草,某一天天宫干旱无雨,仙草奄奄待枯。刚好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修炼成仙,做神瑛侍者,来此遇见,生了恻隐之心,替她浇了很多次水,使得她得以修完成仙的所有课程,终于成了仙。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绛珠仙草为报恩也下凡,侍者降生于贾府,衔玉而生,是为贾宝玉。仙草降生于林如海家中,是为林黛玉。她母亲原是贾家荣国府的三妹,名为贾敏。林黛玉是为了报答浇水之恩,非用相同之物相报答不可,可她一个女儿家,哪来的水?只有用泪水来还他了。于是林黛玉没有一次见了贾宝玉不哭的。

  她有不足之症,专吃“人参养荣丸”。和尚曾说:“若要她病好,除非从此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但是,那年贾敏去世,林如海体弱多病,无法照顾女儿,便把黛玉托付给贾府的内兄贾政,正是宝玉的父亲。林黛玉来到占了半条街的贾府,小心谨慎,所以年纪虽小,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

  那次宝玉挨打,她哭得泪如雨下,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眼睛哭成了桃儿似的。在贾府中,只有林黛玉的思想和贾宝玉是一致的。在家里,人人都希望宝玉考状元。只有林黛玉从来都没有提过读书应考、仁途经济之论。所以宝玉心里最爱的就是林黛玉。

  那次贾环故意打翻了油灯,灯油把宝玉的脸烫了半边,吓坏了全府人士,更哭坏了林黛玉,那眼睛哭成了红萝卜。

  感怀寄人篱下的身世,她看到花飘落,就扫起落花到偏僻处葬花,哭得肝肠寸断,唱了一曲《葬花吟》,感动得那偷听的宝玉也哭了。

  然而,“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林黛玉那瘦弱的身子中含有多少水份?自来水也不能长年累月地流啊!“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等到她泪流得差不多光了,对宝玉的恩情也报完了,命也该休了。那天,她的隔壁大办喜事,是意中人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林黛玉无泪可流,也无法再流泪,就口中吐血,吐光了血就魂归警幻仙子的红楼第一金钗之位。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具体事例

林黛玉人物分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没错,她就是林妹妹。

  书中描写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不仅如此,宝玉还送她一妙字——“颦颦”。可想而知,她是如何的美丽动人!

  她的人生是极其不幸的,幼时就失去了母亲,而且她自小体弱多病。而当她的父亲也离她而去时,她的心就像在冬天被淋了一盆冷水,冰冰凉凉的,将所有人都隔离在心之外。而大观园的出现是黛玉人生的转折点。

  世人常说林黛玉孤僻、高傲、刻薄……常用“小肚鸡肠”来描绘林黛玉的敏感和脆弱,在我心里,并不是这样,因为她寄居他人篱下,所以不敢过多说话,害怕他人不乐,十分敏感、脆弱。当她看见了贾府的荣华富贵,想到了自己,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而后将会有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才有了人们口中所说的刻薄。

  黛玉有她过人的聪慧和文采。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时,总是艺压群芳,无不体现出她的诗人气质。黛玉虽然吟诗作文无人能比,可她对宝玉的不求上进却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处处暗中帮助,当元春省亲姐妹们吟诗比赛时,黛玉又偷偷地帮助宝玉蒙混过关,这也表现出在黛玉对封建社会的鄙视和厌恶。

  黛玉是受宠的,在贾府得到贾母的呵护;黛玉是幸运的,在贾府得到宝玉的爱;黛玉是幸福的,能得到薛姨妈的关爱……

  提及林黛玉,必想起《黛玉葬花》中的《葬花词》。她将自己暗喻成花,比如:“花开花落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些正是她对自己命运的哀叹和无能为力。“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也写出自己在贾府每天都要应对别人的冷落和抵赖。“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洁身自爱,追求爱情的忠贞不渝。可她一个弱女子终究抵抗不了封建社会家族势力的逼迫,真真可怜!

  她的这一生一世,华丽而至,却终究没能逃出死亡的大门,当我细致的去品她的一生时,突然发现很是压抑,没有无忧无虑,只有长叹短惜!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历史典故

  1、多愁善感的林妹妹

  林黛玉多愁善感,不管是多么小的事情,林黛玉都可以引用到自己的身上来,从而变得更加的愁苦和忧郁。

  同时在林黛玉小的时候,因为读书很多,所以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中,又有了孤傲这一说法,她目下无尘,不屑于做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

  所以才常常和大家有隔阂,而让她觉得唯一的安慰就是贾宝玉,所以等贾宝玉成亲之后,林黛玉最终身亡,这应该说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演变而来的。

  2、林黛玉的“小性儿”

  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也最为世人所公认的就是那所谓的“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等。

  其实,这些都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等令人不喜欢的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

  执著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

  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时,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正反映了她那种强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曾“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而自己如今的处境是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因而显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

  可以说,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来到贾府的,明白了这点,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那些被人们视之为“小性儿”的事情,都是和她的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它就象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

  3、绝顶聪明却有着自卑心理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林黛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然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中还是有着自卑的一面,这一点从她刚进贾府时就有所显现,她步步小心,事事谨慎,可还是免不了自卑难过的时候。

  于是林黛玉用自己超强的自尊心来掩饰这一点,在史湘云笑闹着说有个戏子和林黛玉有些相似的时候,她的自卑或者说是自尊心又受到了刺激,于是在回去之后便和贾宝玉发生了争吵。

  4、林黛玉为什么总是哭泣

  林黛玉是一个长相非常标致,而且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可以说的上是才貌双全,但是这样一个充满了仙气和灵气的人,林黛玉为何总是哭泣呢?是心中有多大的悲伤吗?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在第一回中,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真身,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投胎,而林黛玉则是日日受神瑛侍者照顾的绛珠草,等到后来神瑛侍者下凡之后,绛珠草一心想要跟随,因为前世恩情无法报答,只好决定这一世将眼泪泪水全部还给贾宝玉。但是其实说起来,这只是林黛玉为何总是哭泣的一个原因罢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林黛玉人物简介

红楼梦 主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