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与被需要哲理名言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论”被需要

  浩浩兮四野,万物皆有需;渺渺兮穹庐,万物皆被需。天地为炉,冥冥众生,无一不在“需要”与“被需要”之间辗转反侧,纠缠不休。

  “需要”更多的是能够给予我们物质和欲念上的满足,而“被需要”则是精神上的安慰,能够让我们更心安理得的“需要”。

  “被需要”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是自我存在感的证明。它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被他人和社会接纳。“被需要”在让我们拥有自我成就感的同时,为榫为卯,共同支撑当代社会这座重檐庑殿顶的华堂在青史的云烟里永恒屹立;为輗为軏,一起推动如今社会这乘蟠龙纹华盖的战车在时光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古往今来,无数文臣武将,政客谋士都是渴望并努力践行着“被需要”,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证明,理所当然的成为当世与后世永远的“需要”。

  霍去病正是因为渴望“被需要”,所以才不甘永为纨绔子弟,徒受荫蔽。他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荣华富贵。他说,大丈夫生来就应该战死沙场,保家卫国!于是他亲率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杀敌两千余人,全身而返。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他勇冠三军。此刻,他被汉武帝需要,成为三军的统帅。于是他统帅汉军孤军深入,在祁连山斩敌三万余人。西汉王朝成功收复河西平原,汉军军威大振,而十九岁的他更成为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此刻,他被千万将士需要,成为英明的将领。于是他只带数位亲兵,孤身入单于帐,灯火葳蕤里,他刚毅的面庞写满威严气势,不战而屈人之兵,镇定哗变,成功受降。此刻,他被西汉王朝需要,成为威慑匈奴的战神。于是他率部深入漠北奔袭两千多里,在漠北之战中歼敌七万多人,一直打到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一路连胜。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身奋斗的梦想。此刻,他被无数当世与后世之人需要,成为兵家史上不可逾越的神话。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霍去病,他用他少年的热血英气,镇守着西汉的锦绣河山,他是天上的紫微星,爱国忠勇。他成功地诠释了他的“被需要”,成功的展现了他作为一介武将的价值与荣光。

  李白也是因为渴望被需要,所以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踏上长安道去求取需要自己才华的位置。于是在沉香亭畔他挥毫写就《清平调》三首,得贵妃捧砚、御手调羹、力士脱靴之殊荣,理所当然的成为被盛唐需要的诗文国手。

  太白斗酒诗百篇,他用他的浪漫大气,天马行空的诗作完美的展现了“被需要”,将一生演绎成了盛唐诗坛上夺目的华光。

  甘罗同样是因为渴望被需要,所以才不甘永为吕不韦的少庶子,在吕不韦束手无策时挺身而出,巧妙地成功说服张唐赴燕国任相国。此刻,他是被吕相需要的多智谋士。而后,甘罗亲往赵国,出一奇策,从赵悼襄王处为秦王赢回十六座城邑,十二岁官拜上卿。此刻,他是被秦国需要的能臣贤士。

  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甘罗十二拜上卿的佳话传颂不息,他用他远过众人的智谋和对“被需要”不懈的坚持永远地激励着后世那些胸怀宗悫长风的少年。

  古人如斯,当今社会亦如是。我希望每一位少年都渴望“被需要”,希望他们锋利耀眼得犹如月光淬炼的未曾收鞘的剑,千万不要被世俗吐出的万缕千丝捆绑,成为缚住热血的茧。但是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需要”与“被需要”之中,形形色色的物欲横流就容易眩人耳目,所以在此时,我们更应葆有一颗中正之心,权衡并平衡自身的“需要”与“被需要”,尽力做到“被需要”,展现自我的价值的同时回报这个充满大爱的国家。

  浩浩兮四野,万物皆有需;渺渺兮穹庐,万物皆被需。愿天下众生,皆被需要。

需要与被需要哲理名言

学会“被需要”

  当我们看到雄鹰翱翔在天空,小溪奔流入海,花朵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往往想到的雄鹰、小溪、花朵的心境,而忽略的,往往是被需要的一方。正如为人父母,抚养子女长大,当看到后代能独当一面的时候,其实那瞬间的快乐,或许就是人生当中最大的幸福。

  学会被家人、朋友需要,要知道换位思考。朋友和家人都是幸福的港湾,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总会给我们留下很多温暖。所以,我们更想要被他们需要?而做到这一步至关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就是换位思考。相处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点小摩擦,当出现矛盾的时候,换位思考下,当我是对方的时候,做这种选择,可能就合情合理。孔子曾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这个理。

  学会被国家需要,首先要懂得爱国。我们这一代的人,总会听的到老一辈人说:你们今天的生活好啊,换做以前,饭都吃不饱。人要学会感恩,我们今天的幸福,是他们那一代爬雪山、过草地,打破头,流尽血,长征两万五千里换来的。人要学会爱国,我们今天的快乐,是国家把他们的希望灌注在我们身上,用他那结实的身躯,给我们提供一个可以茁壮成长的港湾才实现的。

  为什么人会想要被需要?往大的说,这是价值观的体现,正是因为被需要,才能体现我们是“有用的”的,而每个人对于价值的定义,也必定都是举重若轻。古人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又有谁不想重于泰山的死去?而往小的说,当别人有助于我的时候,我们心里难免的,会升起一种满足感,毕竟,他不选择别人,偏偏选择我,这种满足、幸福的感觉不言而喻。因此,被需要其实就是每个人的一种刚需,学会被需要,才能在人生大道上看的更高,走的更远。

  学会被社会需要,要懂得学无止境。自从迈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才发现自己懂的真的少,书本上学的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社会总在日新月异的变化,有的人骄傲自满,从不接触那些未知领域,也就不会知道那些领域的高深奥妙,自然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反而会觉得自己很有知识。正如井底之蛙,不肯跳出水井,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又好比我国的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出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不思进取,却落了个江郎才尽的笑话。想要不做江朗,须知学海无涯。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想要在未来道路上走的更远,就要学会“被需要”,也唯有“被需要”,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观,获得自己的幸福感,才能让祖国的花园真正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人最大的需要,不一定是金钱,不一定是地位,但一定会是自我价值。而人的自我价值则体现在被爱人需要,被家人需要,被集体需要,甚至被漠不相干之人需要。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海誓山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愿你我一生相濡以沫,共赴白头!多么甜蜜的誓言,但能有如此幸福的未来是源于我需要你,亦同样被你所需。

  有人会说幸福可不止相濡以沫一生,还有身体健康,儿孙满堂,有万贯家财。能身体健康,是因为你知道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去做更多的事,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能儿孙满堂,是因为你是维系一个家的纽带,你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你被家人所需,你是家庭的支柱。

  能有万贯家财,是因为社会需要你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建设,金钱只是你实现自我价值后的回报。

  我们生活中的幸福,有如此之多是源于被需要,被需要实实是一种幸福。

  那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说,我能帮大家渡河我很满足。从青年小伙到古稀老人,四十年如一日渡他人过河,帮助他人的同时,是谭爷爷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被需要令他满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份余香直沁心底。

  被需要真真是一种幸福,在孩提时,我们会因可以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自豪;在学生时代,我们会因为同学愿意跟自己倾吐心事,可以教同学答题而心生愉悦;长大成人后,我们会因为能照顾家人朋友、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而自豪;等到年老的时候,我们还会因为能为儿女做一顿便饭,为流浪狗送去食物而满足。我们这一生一直被需要,一直在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一直让自己得到满足、幸福。

  但是,有些人却利用自己的能力,使别人不得不需要他,臣服于他。这样的人,他们痴迷于被需要,已然是心生邪念,心理扭曲了。

  大爱,与狭隘,出发点都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但一旦出现了念头上的偏差,便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是用来滋养自己,从不用来放纵自己。

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

  都说“给永远比拿快乐”,自愿的“被需要”,不仅让人在忙碌中感到快乐,看到对方接受了自己的帮助,更是一种爱的满足,更是一种幸福。

  人最大的需要,不一定是金钱,也不一定是地位,而是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被社会需要,被工作需要,被家人需要,甚至被陌生人需要。

  他人有需求,自己正好能助一臂之力,这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胜过一切。有人说幸福是相濡以沫,幸福是腰缠万贯,幸福是身强力健,幸福是儿孙满堂。能相濡以沫,是因为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彼此成了依靠。能腰缠万贯,是因为社会需要你发挥聪明才智去建设,金钱是你创造价值过后的回报。能身强力健,是因为你知道还有很多事需要你去完成,还有很多人需要你去爱。能儿孙满堂,是因为有了你,才能维系一个家的纽带,是你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家人需要你这根主心骨。

  人只有在无助的时候,才会懂得,自己是多么需要一个肯出手相助的人。而那个被需要的人,或许帮不上什么忙,但有那么一个人可以倾诉,这个世界就不会太孤单。于是,也就懂得了,能在关键时刻成为被需要的那个人,是多么重要。而作为被需要的那个人,或许能帮上忙,或许又只是陪伴,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真正聪明的人,宁愿人们需要他,而不是感谢他。我觉得这不仅仅是聪明,更是高尚,回报和付出,他更在意的是付出,而付出在自己看来是实现价值,而从外界分析这是大爱。大爱中实现自我价值,很聪明地诠释了“高尚”二字。

  但是,有些人利用自己的能力,使别人不得不需要他,臣服于他,从而敛财甚至伤天害理,这是要遭天谴的。这样的人,他们痴迷于被人需要,已经扭曲了人生观,从而心生邪念,所以上天不会因为他扭曲的“及时行乐”而眷顾。

  爱,与狭隘,出发点往往是一样的,但就在某一个节点出现了念头上的偏差。就有可能会造成天堂与地狱的差别。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是用来灌溉自己,而不是用来放纵自己。

需要与被需要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重回首,感慨涌至心头,仿佛已过亿万光年。我们需要的太多太多,却没有发现,在我们身边也有着一群需要我们的人,那是一种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亲切而又温暖。就如同我们需要父母的关怀,父母需要我们的关爱;我们需要朋友的理解,朋友需要我们的支持;我们需要社会的帮助,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我们在需要他人的同时,也担任着一个被需要的重要角色。我们所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一个孝敬父母、珍惜朋友的人,更是一个关爱社会的人。其实,需要他人,得到他人的关怀帮助是一种幸福;被他人需要给予关怀帮助更是一种幸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给予的幸福要比得到的幸福更持久更有价值。在被需要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在需要中感受内心的快乐,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充实更精彩。

被需要

  常坐于门前古树边思考,何为人生,价值何在?然多日无解,为此深感困惑。一日,一道虚无缥缈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价值就在身边,就在你被人需要之时……

  友之需

  坐在树边,抬头便看到正冲着你微笑的那张脸,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正被朋友需要者。

  正如苏轼与客客那般,客心中忧愁,“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苏轼便是那被需要了,“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三言两语化解客心中的苦闷,这便是朋友之间的需要和被需要。又如刘禹锡与白居易扬州相逢,彼此相似的贬嫡经历使他们彼此需要,如此才有了“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朋友间的需与被需,没有功利,只是以友情为线,引互助之火。

  友之需,显人生价值之美。

  师之需

  坐在树边,远远便望见下班回家的疲惫的身影,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也被老师需要着。

  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感?惑而不从师,其为或也,终不解矣。”,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老师

  为自己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能够有更好的前程,与此同时,我们也被老师需要,“笛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孔子曾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本就无规定好的定义,只是有比自己好的值得学习之处的人罢了。师徒之间的需和被需,没有功利,只是以恩情为线,引互学之火。

  师之需,显人生价值之美

  亲之需

  坐在树边,回头便见手中端着水的母亲,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正被亲人需要着。

  正如退之与老成之间的亲情一样,两人不为同一辈,却自小经历相似,相依为命,“诚知其如此,虽万秉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十二郎去世,韩愈不胜悲伤,这便体现了十二郎对于韩愈之价值的大,两人相互需要,体现人生的价值。又如归有光的祖母对其鼓励“他日汝当用之”,亦可看出来亲人之间的相互所需,没有功利,只是以亲情为线,引互爱之火。

  亲之需,显人生价值之美。

  从古至今,无数的人都在这种被需要中寻得价值,而这门前的古树却看遍一切,摇曳一个又一个千古。

被需要,何其有幸

  日月交替,朝朝暮暮流淌汇聚成岁月的长河,化为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而我,我们,在其中渺小微茫,却也彼此需要,缺之不可。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付出了什么。被需要,何其有幸。

  感同身受,一个人处于困境时,是极其需要他人的帮助;所以懂得,能在关键时刻成为被需要的那个人,很重要。一个愿意相信陌生人的小女孩儿,让我感到被需要的愉悦,也感受到被信任的真诚。奉献一点生而为人的善良,让生命添一笔有意义的光彩,何乐不为呢?被需要,何其有幸。

  为别人所需要,哪怕是小小的陪伴,安静地倾听,都在别人的生命里充当过重要的角色;为社会所需要,是因为你的才华亦或是能力得到认可,你所付出的更有意义;为家人所需要,是一种反哺感恩,你舒张开臂弯保护曾经为你遮风挡雨的亲人们,用他们爱你的方式更好地爱他们。我们被需要,发自内心的快乐比别人帮助我们时的快乐更有价值,被需要,何其有幸。

  一日在公交站等车,蓝天澄澈,天气甚好。一个穿着湖蓝色连衣裙的小女孩,怯生生地站到我身边,口齿间发出稚嫩的声音。嗯?借手机打电话?我下意识警惕地打量起这个忸怩的女孩儿,犹豫片刻,我还是把手机递给她。小女孩神色匆忙的拨通了电话,听来是因为母亲工作忙忘记来接她回家。我顿时心生愧疚,刚刚我犹豫的片刻也是怠慢了小女孩回家呀!小女孩把手机归还给我时,羞怯着小声道谢,报以我一个晴光映雪的笑靥。还好,在她需要帮助时,我的援助为时不晚。

  规则,乃治国之准则。规则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遵守,才能营造井然有序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被需要的,也是幸运的。能够为我们所生存的家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体现着生命的高尚,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怎能不让我们感到自豪呢?一如一首歌所唱:“毕竟我们只有一生这么久,要用力给人间留下印象。”被需要,何其有幸。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我们被需要,是生命价值的升华。被需要,何其有幸。

需要与被需要

  在这人世间的每一个人,每一种植物,每一只动物都需要一些东西,也渴望被别人需要来展示自己的无限魅力。人需要食物补充体力;植物需要水来浇灌才能生存;动物也为了生存去捕食……

  有些东西被他人需要,又有些人需要他人,因此被分为需要与被需要。大树要得到太阳的照耀是需要。肮脏的环境需要环卫工人打扫是被需要。也许需要是为了自己,贡献他人。也许是为了他人,贡献他人。在我看来,被需要却不同,它只有一种说法。就是他人需要自己,贡献自己。总而言之,需要是自己受益,他人奉献。被需要则为他人受益,奉献自己。

  辛勤的环卫工人在夏天顶着炎热,披着厚厚的工作服,冒着被汽车撞到的生命危险,不畏炎热,坚持工作。在冬天,他穿过刺骨的寒风,冒着会不慎滑倒的风险,还在艰辛的工作。难道他只是想拿更多的工资吗?不!不是!他只是为了让我们的家园——这个城市变得更加干净,让这片土地脱掉肮脏的外套,换上干净的新装,仿佛忧郁的心情都变好了。

  我明白了,需要并不一定是自己受益,他人贡献,也不一定是懦弱。被需要并不一定就是他人受益,自己贡献,也不一定就是借帮助的方式向他人炫耀自己的某种特长。而是需要与被需要的配合才能有完美的结果。就像一场歌舞剧,有动听的歌声与优美的舞姿相结合,才能将这出戏演好。可能这就是对需要与被需要最好的解释吧。

需要与被需要

  《摆渡人》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虽然这是一句深情的告白,却也十分真实地道出了当下“被需要”心态的普遍存在。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身的价值。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言,当我们完成了物质上对于生理和安全上的自我需求,那么自然而然便上升至他人所给予我们的社交需求与尊重需求,及所谓的“被需要”的心态。从需要到被需要的角色转换中,我们有了付出者的快乐和成就感,有了人生价值的标尺,以此来丈量生命的长度。这源于一种中国传统奉献精神的延续演变。

  因为被四海的百姓需要,范仲淹执笔挥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重整岳阳楼,与民同欢乐;因为被沉沦的旧中国需要,鲁迅弃医从文,以祥林嫂、孔乙己的故事影射千家万户的心酸苦辣,以冀唤醒当时那个风雨飘摇的祖国。先辈大家,正是因为“被需要”的契机,才得以绽放出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人类历史的苍穹上留下一道独属的闪光痕迹。与此同时,“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句话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你我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休戚相息的命运共同体。涓涓细流,汇入大海,无限个“被需要”最终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越来越多的人却在这种“被需要”的思想浪潮下,禁锢了自己的天性,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在他人的目光与议论中,成为了雨果笔下的笑面人。更有甚者,痴迷于“被需要”而走向极端的道路,网络上那些为哗众取宠而弄虚作假和违法犯法的人不胜枚举,这难道不是内心空虚,极度渴望他人认可的体现吗

  因此,“被需要”应源于自身的价值,它不会有损我们一丝一毫的价值,相反会让我们的人生有所增益。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科学领域孜孜不倦,没有用点赞数来衡量她的贡献,但她却被患者所需要,被医学界所需要,被中国所需要。与此同时,她也步步实现了最高层次的自我需求。

  由此看来,“需要”与“被需要”并不是对立矛盾的,而是和谐统一的。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诚然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但我们一定是一个独立而有思想的个体。唯有恒守本心,才能在逐梦的路上赢得他人的赞许。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被需要”不是脆弱的体现,但也绝不是证明自己的唯一维度,将需要与被需要交织,人类就这样互相扶持,穿梭,抵达成功的彼岸。

渴望被需要,实现更高人生价值

  被人需要,助人助己;被人需要,成功的源泉。

  “只要你的梦想还站立,那么没有人能使你倒下。”马丁·路德·金曾如是说。诚然,被人需要的价值就如同无边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选择心灵的不凡,去创造惊世的人生;选择心灵的从容,去点亮生命的色彩;选择心灵的坚毅,去实现自己的成功。

  百度创立之初默默无闻,创始人租用两间空置的宾馆房间“4444”和“4474”做办公地点,只因为这两间房谐音不吉利,无人租用。开始时,只有3名员工,每天维护网站所需的资金就如流水一般,投资的300万美元一下就消耗一空,创始人追加300万美元,可一个月后资金再次告急,于是,创始人再次注入资金,并力排众议,采用搜索排位的收费方案,最终获得巨大的成功,而百度也成为一个知名的搜索网站。

  日后记者采访其创始人李彦宏,当谈及最后一次为什么有如此的魄力追加资金时,李彦宏坚定地说:“我当时已经想放弃了,但我不甘自己的梦想如此被埋没,特别是我想到将来我会被很多人需要,正是这样一种信念支撑着我力排众议,最终取得成功。”是啊,被人需要有时便如一支强心剂,给我们勇气与力量去面对困境,战胜挫折。

  台湾魔术师刘谦在春晚上一炮走红,深得大家的喜爱。他的魔术神奇新鲜,让人耳目一新,可是又有谁知道其背后的故事?刘谦在一次采访时曾坦言,学魔术真的很苦,他曾经为了练指法将鸡蛋夹在指间转,练了半年才练好这样一个指法。他曾经很想放弃魔术,但是家人不经意间说的一些话改变了他放弃的想法。他们曾经说需要刘谦变出更好看的魔术,正是这种需要让刘谦得以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今日的辉煌。

  高尔基说过:“当你感到一切人都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天空需要雄鹰的点缀,于是便有了天空中孤寂傲然的身影;

  悬崖需要苍松的陪伴,于是便有了悬崖边苍绿挺拔的身姿;

  你是那个被我需要的人,于是便有了每次相逢的微笑和欣赏。

  被人需要,是成功的动力。

  一句被需要,华生成为福尔摩斯的得力助手;一句被需要,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创造医学奇迹;一句被需要,支教老师在贫困山区无怨无悔……

  被人需要,是沙漠中那壶沉甸甸的黄沙。学业的繁重、人情的冷暖、社会的复杂,无一不是对我们的考验,但因为我们被需要,所以我们无所畏惧,为懂我们的人,为爱我们的人,为需要我们的人,我们全力以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寻梦环游记英文版

靠自己成功的名人例子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