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长征的故事—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一本宣言书,长征是一支宣传队,长征是一个播种机,长征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一次考验,稍不留意,就会跌入万丈深渊。我想,长征还是人类排除万难,挑战生命极限的典范!当然,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为国捐躯的英雄与许多的英勇事迹。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用身躯换回了昌盛的新中国,换回了新中国的庞大与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还换回了新中国的五十六个名族的崭新希望。那一个个“红色事迹”让我们必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长征诗,写的便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情景。

  红军长征历尽了千山万水,通过了人类难以生存的雪山。据估计,长征中,红军共翻越了九座山。当我看到“九座山”这个词,我的心禁不住一震----“九座山”这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大数字,九座山爬完了,不是脚长“麻子”,就是“壮烈牺牲”。但是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在长征时期,红军还是穿一件薄薄的衬衫,一双草鞋,迎面山顶的大雪狂风,若是我们肯定早已走不了路了。在这九座山中,最难攀登的要数“巨人”------海拔四千九百多米的雪山夹金山了。据说,夹金山高的连鸟都难以制服,气候变化万千,刚才晴空万里,转眼间狂风吼叫,有时还会下鸡蛋大的冰雹,吹打在红军单薄的衣衫上,像刀刮一样。越往上走,空气越稀薄,憋得让人发青。要是,是我们,早已歇下来,甚至放弃前行了!在长征中,还有许多经典的事例: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翻越夹金山••••••在长征中,不只有小红军,女红军,还有外国人,小红军的倔强,女红军的坚强,外国人的无私••••••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经过无数的困难,红军们终于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才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不辜负革命先烈的殷切希望!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短一点儿的红色故事

  1、少年游击队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2、两个小八路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3、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4、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5、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6、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河北省涞源县,位于河北西部,与山西交界,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之一。抗日英雄王二小就生长在这里、关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我就不多所说、

  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冲向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三位战士永远长眠在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当时来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很快在边区,直至全国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秋日的太阳暖融融挂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苹果挂满枝头。山坡上羊儿成群,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一片平和景象。谁能想到六十年前,有一个东洋倭国贼寇窥我中华,在这条美丽的山谷中残杀我英雄少年。前事不忘,在歌声中永远记住十三岁的放牛孩子王二小。

  7、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红色革命故事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我喜爱的红色经典故事

  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学唱过《放牛歌》,我知道了抗战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这学期在拓展型课程教材《语文综合学习》这本书里,我又认识了刘胡兰和“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其中“小萝卜头”的故事让我最感动。不仅因为故事中主人公跟我们是同龄人,更重要的是我在故事中了解了新中国的历史,学到了知识。

  故事中的小萝卜头出生在旧社会,不满一岁就和妈妈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被关在了阴暗潮湿的监狱里。由于长期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子小,面黄肌瘦,象萝卜样的,被关在一起的难友们疼爱地称为“小萝卜头”。小萝卜头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是不能比的,他在监狱里长到六岁没穿过像样的衣服,没吃过像样的饭菜,没见过学校和公园,更没尝过饼干和糖果的味道。从被关在一起的革命者的女儿李碧涛姐姐那里,他才知道外面的世界里还有个叫学校的地方,小孩子可以在里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老师和同学们在身边快乐的陪伴。学校外面还有商店和电影院,商店里有很多很多的商品,电影院里可以看到会动的人和车在一块大布上表演。可这一切在小萝卜头的眼里都是那么新奇那么遥远。可怜的小萝卜头每天只能看到的是监狱的铁丝网和岗楼。

  渴望自由的小萝卜头走出监狱的唯一的一次机会是陪生病的妈妈出去看病,而且还是被锁在遮盖得严严实实的轿子里,戴着手铐出去的。通过轿子的小通风口小萝卜头第一次看到田野、村庄、马路、商店以及穿着漂亮衣服和蓬头垢面的行人。就是这唯一的一次增长见识的机会让小萝卜头很想很想读书,他盼望着共产党早点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快点解放,那样他就可以走出监狱的大门,好好看看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外面世界。在爸爸妈妈和监狱里“犯人”们的不断努力争取下,小萝卜头终于可以在监狱里上学了。小萝卜头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虽然学习条件很艰苦,他没有课桌和板凳,没有老师和同学,没有教材和课本,没有纸和笔,但是他克服了一切困难,坚持学习,刻苦学习。对愿意教他知识的地下党和爱国将领非常尊敬和爱戴。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使小萝卜头懂得了很多道理,分清了好人和敌人,明白了知识可以救国的重要性。并且小萝卜头还利用自己可以上课的机会为监狱里的地下党做了许多革命工作,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正因为如此,小萝卜头在9岁被敌人残忍的杀害以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小的烈士。

  妈妈对我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许许多多英勇不屈的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虽然我并不是很能理解。但是今天我们穿着漂亮的校服,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手捧崭新的课本,握着漂亮的铅笔在雪白闪亮的作业本上写字;有这么好的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更要学习小萝卜头的精神,不怕苦,不怕难,努力学习知识,学好本领将来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更加富饶!

红色小故事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一个人被冻死了”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有关红色的故事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红色故事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简短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七颗豆子宋绮云、徐林侠是小萝卜头的父母,“西安事变”后,他们三人都被关进了杀人魔窟“白公馆”。

  小萝卜头自称是“老政治犯”,经常为难友们传书信,大家都称赞他是“聪明可爱的小交通员”。这天中午,他从高墙院坝回到牢房,见爸爸妈妈都满面喜色地看着他。

  他坐下一看,哇,桌子上除了牢饭以外,还有一个盘子,里面装着七颗豆子,加上盐煮熟后好大一颗一颗的。一闻,好香好香呵!小萝卜头哪里吃过,连见也是第一次。

  爸爸笑着问他:“小家伙,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不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七岁。”

  “这几天,因为白公馆监狱的围墙垮了一个垛,特务偷懒,叫犯人去修,又怕男犯人逃跑,只准女犯人去干活,而且打一块石头就奖励一颗这个豆子。你的妈妈为了给你办生日,就去打石头,打了七大块石头,换来了这七颗豆子,不信你去看你妈的手上现在都还有血泡呢!”小萝卜头听得心酸,急忙把妈妈的手拉过来一看:哇,血!妈妈的手还在流血啊,“妈妈,妈妈,你不要去打石头,我不吃豆豆。”

  妈妈心疼地亲着小萝卜头的脸,忍着泪水:“儿呀,妈妈的乖孩子,你真是天下最苦的娃娃。你生下来还不到八个月就和我与爸爸一道被无辜地抓进了铁牢,你从未过上一天好日子,妈妈对不起你啊!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累死累活也心甘,只要你觉得好吃,爸爸妈妈就满足了。”

  “爸爸,妈妈!”小萝卜头哭得伤心极了,抱住爸爸妈妈:“爸爸吃,妈妈吃,我们全家一起吃!”最后,在小萝卜头的坚持之下,爸爸吃了两颗,妈妈吃了两颗,小萝卜头多吃了一颗,就这样,一家人七颗豆子就过了一个生日。2、“小萝卜头”学文化“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

  由于长年的狱中生活,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们都叫他“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监狱中一天一天长大了,他的爸爸宋绮云、妈妈徐林侠向狱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让宋振中出去读书,经过一番努力后,特务最终同意让宋振中每天上楼去,由被关在楼上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教宋振中学习。

  爸爸宋绮云把树枝磨尖了送给“小萝卜头”当笔,妈妈徐林侠把破布和棉花烧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后兑上水当墨水。白公馆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张草纸,为“小萝卜头”做了几个练习本。

  从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馆看守所二楼的过道上,在特务的监视下,宋振中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一天,振中看着黄显声将军手里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就问:“你的笔为什么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画出颜色来?我的笔要蘸一下写一下,我们两个能不能换着用?”黄将军笑着回答说:“可以呀。

  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只要能用俄语同我说上一两句话,我就可以送给你。”为了能得到红蓝铅笔,从此,“小萝卜头”更加认真努力地完成黄伯伯布置的作业,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他总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俄语,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站在铁窗下呀呀地学说俄语。

  当“小萝卜头”能够用简单的俄语与黄将军对话的时候,黄将军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红蓝铅笔送给了他。“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支短短的红蓝铅笔,他只是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才用这支笔书写。

  解放后,从松林坡特务警卫室的地下挖出“小萝卜头”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他的小手还握着一支已经开始腐烂的小铅笔头。

红色经典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红色经典小故事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王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手抄报文明校园内容

员工绩效考核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