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七年级数学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课题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讨论、交流、应用数学知识解释有关问题的过程,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自己数学思维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

  在八年级的数学(上)中的《整式的乘除》中,我们遇到了《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任务。根据过往学生的认识过程来看,学生的定向思维就认为(a+b)2=a2+b2,而且还是根深蒂固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转变或是加深学生对此公式的正确认识呢?在课前,我想了很多方法,也参考一些兄弟学校的做法,我尝试用两种教学方法做个试验,看学生的接受情况如何。

  方法一:数形结合——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的学习

  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出发,激发学生的图形观,利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在动手的试验中发现、归纳公式。本课中,本想让学生课前先做好纸片,然后再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公式。但是按学生的学习习惯来看,这课前的要求怕难落实,因而我改用了课件,用学生看屏幕观察和小组合作完成学卷的方式完成教学。

  教学环节:(学生观察、小组合作归纳)问题1:首先请你仔细观察下图,你能用下面的图解释两数和乘以它们的差公式吗

  问题2:请你组员一起合作,仿照问题1的方法,

  表示(a+b)2与(a-b)2的几何图形。

  就这两个问题,学生用了一节课完成。中间的学生活动,老师还是讲的比较多,因此答案也比较一律了,当然这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不过,学生总算明白两公式的几何意义了,这也算是本节课最大的收获了。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还是“半熟”。

  方法二:数值验算——利用数值计算归纳公式

  此方法可以说比较老套,但是对学生来说,可能容易接受。我的设计是这样的:

  请把五组数的值分别输入下图的两个数值转换机,比较两个输出结果,你发现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数学上册知识点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2、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通过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

  3、和式的写法: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

  号的和的形式.

  4、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1)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2)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5、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0.

  6、有理数乘法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积.

  7、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8、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0.

  9、乘方的有关概念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n叫指数,an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方幂是负数,偶次方幂是正数.

  10、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0≤a<10,n是正数,这种计数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进行;

  (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

  12、近似数:与实际很接近的数.

  13、精确度:反映近似数的精确程度的量.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

  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

  14、计算器的组成:计算器的面板由显示器和按键组成.

  第3章整式的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后,有些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看上去更加简明,更具有普

  遍意义.

  2、用字母表示数后,字母的取值要根据实际情景来确定.

  3、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4、单独一个数或单独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5、列代数式的实质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6、列代数式的一般方法有:

  (1)抓住关键词,由关键词确定相应的运算符号;

  (2)理清运算顺序,一般是先读的先算,必要时添上括号;

  (3)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分段处理;

  (4)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或公式列代数式.

  7、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8、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先代入,再求值.

  9、数与字母的乘积所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0、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1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

  的项叫做常数项.

  12、在多项式里,最高次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3、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4、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

  字母的降幂排列.

  15、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

  字母的升幂排列.

  16、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7、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18、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19、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不改变正负号;

  (2)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改变正负号;

  20、添括号法则:

  (1)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不改变正负号;

  (2)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改变正负号;

  2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第4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很多,常见的有柱体、锥体和球体,其中柱体分为圆柱和棱柱,锥体分

  为圆锥和棱锥

  2、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出三幅所看到的

  图,即视图.

  3、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

  为侧视图,依观看的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和右视图.

  4、单一的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果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一般和锥体有关,可根据

  俯视图是圆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锥或,n棱锥;对于主视图和侧视图是长方形的,一般和柱体有关,再观察俯视图是圆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柱或n棱柱.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6、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同的

  7、圆是由曲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8、在多边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三角形.

  9、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经过两点有1条直线,并且只有1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1、线段的长短比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度量的方法;一种是叠合的方法.

  12、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13、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角也可以看做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

  而成的图形.

  14、角的表示方法

  (1)当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2)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注意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3)用希腊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

  15、角的大小比较:

  (1)“形的比较”——叠合法;

  (2)“数的比较”——度量法.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

  角平分线.

  17、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18、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对顶角相等.

  2、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1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位

  于截线的两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5、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6、经过直线外一点,有1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7、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8、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如果有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1、数学伴我们成长,测量、称重、计算等都与数学有关.

  2、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离不开数学.

  3、人人都能学好数学.

  第2章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降低、买入和卖出等都表

  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1)正数都大于零;

  (2)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都小于零;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3、有理数

  (4)有理数: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

  (6)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4、有理数的分类:0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0和负数统称为非正数.

  5、数轴的概念: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7、相反数的意义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0;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8、相反数的表示方法: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

  9、绝对值的意义

  (1)几何意义: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零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相反数.

  10、绝对值的非负性: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

  11、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4、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应分两步:首先,判断符号;然后,再计算绝对值.

  15、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16、运用加法运算律的技巧:正负结合;凑整结合;相反数结合;同分母结合;整分结合.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市场营销十大经典案例

正规有法律效力的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