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为了更好的促进自己成长,立足三尺讲台,研究课堂教学,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阵风,结题就了事,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了在实践中做出更多的成绩,我想对一学年来的几点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缺乏坚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个名字叫“坚持”,我们都能记住这醒目的话语。很多时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时间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学校教科室的倡议下我热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报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效》个人研究课题。那个时候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努力的做着课题。每堂课都尽力做好与自己课题有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忙”的借口,让我们逐渐激情勇退,这项工作的投入度与力度相对减弱。各种各样的借口成了“坚持”的绊脚石。我们都不会忘记奥运会上,我国体操男团在比赛场上完美的表现,我们都清楚在这成功瞬间的背后是他们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结果。

  二、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课题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它的思考。再往下细追究还是我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只浮于表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在问题面前我们选择的是什么?回避还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举例而言,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与个人课题有关的环节确确实实做了,心里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准备,可是时间却一天天过去,总以“忙”“没时间”而懈怠、搪塞,常常这样自我安慰,甚至有时候是任务迫在眉睫了,灵感也才随压力而来。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过程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有把它时时放在心上,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践行。把在做课题过程中的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好多时候,我觉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把上一节个人课题汇报课也当作一种负担甚至是烦恼,总觉得耽误了我手头的很多实质性的工作,其实,细细想来,这不正是在研究、在学习、在提高吗?我们在践行点滴的同时,也是在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读了这篇文章,我真想告诉自己:多一点现实,少一点虚拟;多一点勤勉,少一些埋怨!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行动中探索,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与中小学教师的青睐。西方关于课堂观察的研究成果大量输入,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开展了课堂观察的本土研究。了我们学校的各个领导相当重视。

  我们几位老师,在刘梅老师的带领下,对小学课堂观察实践研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每一个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学生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是无法避免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这是他成长的过程。作为新时期的老师,如何认识、对待学生学习时的错误呢?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出现错误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历,教师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同时,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避免错误的发生,还在于错误发生时能挖掘错误的价值,使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成为教师教学的资源。每一个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当遇到一个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让学生思考、回答,而学生多半会回答错误,这样老师在通过对错误的解析,引导出正确的知识,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因此在学生的问题以及老师的态度进行了观察。

  1.知识性错误 老师及时引导其他孩子解释鼓励解决问题

  2.表达的错误(文字表述、图形等) 老师及时引导换其他学生回答

  3.不合理的错误 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回答教学中问题

  4.思考不全面 教师自己的指正,急着指正

  5.教师无法判断正误(如异想天开型) 放到课后解决

  二、研究的价值。

  从一年级小学生开始,课堂才是只是吸收的主阵地。因为:课堂的观察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发现很多高年级学生的都不会听课,主要原因恰在于从小没有学会如何有效听讲;另外,学生们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中,不会有效听讲对几乎所有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现如今的学习节奏如此快之下,对于会有效听讲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就打好计算的基础,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了。

  三、预计的突破。

  学年的数学教师能够在我们共同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一年级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听讲习惯尤重要性,把握这次学习与研究的机会,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对于提高学生听讲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等都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适当提高与加强。

  【研究目标】

  一、基础目标。

  养成良好坐与听的习惯,能够认真倾听;

  二、终极目标。

  1.养成学会倾听,能对不会的问题主动质疑。

  2.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

  【研究步骤】

  1.对数学教师进行摸底,了解教师现状;

  2.小结出值得推广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

  3.了解教师所需,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与研讨。

  4.对整个教学过程孩子进行摸底;

  5.优秀教师经验交流;

  6.命制试题征集。

  【进展情况】

  开学初,利用教研活动先与老师们们统一了思想,确立了研究课题,并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学习,重点研读了新课程标准当中的相关阐述,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在其后,又利用集中视导、个人视导等时间,广泛听取来自一线教师们的宝贵经验与困惑梳理,与团队中的骨干教师们研讨,拿出适当的方案与对策,再充分利用每学期不可多得的几次教研活动以及区域集体备课时间,与老师们交流反馈。总体的收获:

  (1)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够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上坚持做到课课渗入,随时强化;

  (2)老师们都能够创设符合自己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具体情境,言传身教。

  (3)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可以说,一个学期以来,老师们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同时也收获了可喜的成绩:老师在方案时下认真听孩子想法,孩子有了认真请倾听能力。

  教师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程度差异较大,为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家长重视程度参差不齐,给学生的影响也较为深远,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教师的工作。

  解决设想: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寻求家长的大力支持;总之,只有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逐步见到成效。

小学数学观察报告

  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才是高效的数学课堂?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的具体数据的分析,从提问技巧、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三个维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进一步增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提问技巧是否在一堂课中师生问答的频率越高,效果就越好呢?怎样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教学经历的学生来说,这是我亟待想得到答案的问题。所以,带着这两个问题,我走进了南通市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小学,走进真正的课堂。在这次观察记录中,我主要采用结构式观察的方法记录了:课堂提问技巧分析;教师问题在学生座位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所答问题的回应。本文就是在这三份报告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

  一、提问技巧分析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及时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为此,我们利用下面的“课堂提问技巧分析表”对这堂课的所有问题进行了逐条记录与分析:

  统计下来,我们发现:教师的提问比较关注学生推理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养成,这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学生的回答类型基本与教师的问题类型对应,学生的推理能力相对较高,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创新能力方面相对缺乏,还不能灵活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有部分同学仍然停留在机械记忆的阶段。

  另外,我发现这一堂课教师总共提问了41次,其中重复之前提问的次数是24次,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非重复性问题的次数是17次。那么,教师重复之前提问的次数为何占如此大的比重呢

  经过与一些学生的交流,我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教师要确认学生对教师刚才发出的信息是否已经理解;只有在学生理解、懂得的基础上,教师才会作深一步的教学,否则,教师会重新分析,直到学生都听懂了为止。这说明教师可以很好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二、座位表分析

  通过座位表记录每位学生与教师的语言沟通,可以反映出一节课当中语言流动的分布情况和分布类型,从中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互动的频率、教师的偏好、学生的参与程度等课堂状态,也是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就是我这次见习过程中的座位表记录:注:A.男生,B.女生;阿拉伯数字表示回答问题的次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班总共有60位同学,并且男女生比例相等。其中,教师对男生的提问次数是20次,对女生提问的次数是21次,对男女生提问的比例也是比较均衡的。存在的问题是:教室相对拥挤,再加上听课的人多,教师的活动范围也就比较小,只能在前面几排走动,尤其是对最后一排和中间位置的学生关注得比较少。这很容易会引起他们上课听讲时精力不集中,从而延误了接受新知识的时间。但总体来讲,这堂课老师在座位的安排以及提问的分配上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在记录的同时,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当教师提问:比较圆规画的圆和硬币画的圆有什么区别?同学之间可以讨论时,学生们几乎一致选择的都是与同桌讨论,与前后的同学基本上没什么交流。其中,有的组可以讨论激烈,很快举手回答。但有的组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只是在听别的组怎么讲,然后附和他们的答案,而自己却并没有独立思考。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并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使学生之间得到更好得交流。这很可能使班级两级分化的现象更加得严重,不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 三、教师对学生所答问题回应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应着重考虑创设数学情境,提出问题,还应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的多样性,并灵活运用之,方可确保其教学改革实验的成功,因为它从另一方面解决了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确保学生至始至终参与课堂、参与思维。 注:V=口头回应(verbal response);NV=非口头回应(non- verbal response) +=积极回应(indicated positive response)0=不作任何回应(indicated no response) -=消极回应(indicated negative response) 根据表中的记录,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这一堂数学课中基本上采用了口头回应和积极回应的方式,仅有个别同学错得太离谱,教师也用委婉的口吻告诉他们不足之处何在。因为小学生心理还是较稚嫩、欠成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师针对他们这一心理结构特征,在作出总结评价的时候,若方法不当,评价过激,极可能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怕回答问题,怕讲错的心理特点,时间一长就会很少有人敢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沉闷,养成学生不爱思考问题的惰性。所以,在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为辅,要经常用:“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思路还不错,这很好,但是某某地方还有一点小小的不足,总体还是不错的”这类话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教学效果综合评价

  上面,我们从提问、座位表和回应三个角度对这堂课进行了剖析,那么,这堂课的整体效果又如何呢?为此,我们利用下面的“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参照表”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表中可以看到,这堂课的综合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教师的讲授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积极引导,善于分析,循序渐进,及时反馈等。存在的问题是:难度偏易,学生主动探究不够等。 五、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基本的形式,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的。经过以上的记录我们可以发现,该教师在一堂课上总共提问41次,平均一分钟一次提问,节奏适中,且师生互动的频率密度也适中,能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叫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学也收到了比较良好的结果。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若只是一味地提问,学生被动地回答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交互,有时尽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频繁发生,但由于缺乏对问题方式、节奏良好的设计,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提问的有效性,反而造成了低效率。因此,教师提问的频率不宜过密,对于需要重复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问,这样可以不断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提出的有效问题,可以使学生回答问题时所使用的语言更加复杂,回答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很大提高,回答也会更有创意。因此,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要考虑通过提问让学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认识什么,形成何种能力或品质。好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的相适应,必须明确、规范、具体。学生接到信息后才能积极投入到捕捉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中去,最终作出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还要把握问题类型的比例。如果着重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提一些事实性的问题,如果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那么提一些综合性的抽象问题就更合适。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真实问题,减少呈现性问题,把学习活动置于一个模拟或真实情境中,使学生自主地从情境中和互动中形成知识,运用知识。

  以上是笔者对一堂小学数学课的观察报告,虽然我最终没有给出文章开头的两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但至少我明白了,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考虑的因素真的非常多,对任何一方面的忽视,都有可能造成教学的失误。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

关于“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常常出现效果不理想的情形: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收,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听,等待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自己;在学生心灵深处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是为了老师、家长,学生学习是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的;学生学习具有他主性,依赖教师的外在诱导和灌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丧失。处于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要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使教育真正发挥其促进人发展的功能。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实效性”进行研究。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一、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思维习惯,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如何看待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多方面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习方式,为制定下一步的研究方法和方向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方法: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法,在问卷后的括号里填上选项。

  三、调查内容和分析

  XX年11月27,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小学一年级数学自主学习的调查问卷》,分别就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式、学习习惯以及自己喜欢的作业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同,因此教师采取怎样的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学生喜欢怎样的自主学习学习方式,在数学自主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生多数喜欢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以获得新知识。学生喜欢数学上课的时候经常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一些问题,为数不少的学生表示愿意和他人进行交流。学生希望老师适当参与问题的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对于那种由自己研究,老师提示的数学问题,学生更感兴趣。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不喜欢只有唯一答案的数学题,而是经过分析可得出多种答案的题目。当学生面对难题时希望与同伴合作,一起讨论,乐意小组合作,交流心得。

  对于数学作业,三种选择的比例相差不大,课后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访问,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内做书上或练习册的题目,而对于课后的家庭作业,更喜欢有点实践性的问题。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分析,根据本次问卷孩子的情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首先要培养良好的意志。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又处于发展过程中,在自主学习数学时总会碰到看不动、理解不透的地方,这时就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和放弃决定。所以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应努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表现出色,就给予充分赞赏。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横加指责。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的工作中应努力树立学生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五、采取措施:

  1、引起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动机引起的,所以激发学习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动机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引起学生参与动机,促使学生想学要学。这就为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提供了原动力。

  2、努力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凡是学生都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能暗示。"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让全体学生参与认知的过程中来。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真正的把"学数学"变成"做数学"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反馈回的零乱无序的信息,抓住实质,认真梳理,

  归类。及时做"到位"点拨。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不仅让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而且还要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全方位参与学习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六、总结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对学生本身数学能力的培养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如何适应学生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措施等等。因此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们更要清楚自身需要有哪些提高,要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科学使用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自主学习学习的效能。

  以上就是我利用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整理出来的调查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优秀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一、 开题活动简况

  会议时间:2012年3月15日

  会议地点:北顺小学小会议室

  主持人:段红芹

  评议专家:市区教科所领导和专家

  参与人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全体成员 ;业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开题报告

  (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于2011年11月被列为省“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请市区教科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进行课题论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内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 “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 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量性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2)从单一重视主科测验转向全学科综合考察;从只重视结果转向过程的跟踪、观察和反馈记录。

  (3)更新拓宽教师观念,改变有些教师对学生素质评价理解不深,无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甚至把综合评价误以为综合评分等问题。

  (4)在操作层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细化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方位落实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深圳育才小学于2001年8月参与课改实验以来,在实践中学习、研讨、探索和创新“评价制度”,创建并组织实施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作了探索性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为了使评价内容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又将评价内容、方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创建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分制评价手册”,得到了家长、老师们广泛地认可。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把期末考试的考场安排在学生家里,他们还推行了一种没有“标准试卷”的考试,学生不但不怕考试,还感到其乐融融。同时,该校统一制作了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袋”,学生拥有了自评空间,使评价具有了多种维度,并可以有效地跟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在教育领域运用“档案袋评价”, 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韩国对小学生逐行评价,强调对学生认知、情感、身体等领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综合地评价学生个人变化与发展。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与国内外运作的评价模式的联系在于都能激励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区别在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关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期望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①试图构建一整套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

  ②力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内容趋于多样化,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寻求拓宽评价方式的切入点,探索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科活动评价规律;

  ④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扩大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途径,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

  三、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小学生素质: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做为基础发展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领每一个孩子做自己。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和发展小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能力、建立自信,不断获得发展。

  实验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实验与研究,分析制定出准确、公正、科学的评价方案,对小学生反映出的可教育性和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及趋向判断,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

  本课题是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呈现小学生成长现状,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

  2.研究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应该摈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即使处于同一认知发展阶段内的儿童年龄差异也很大。所有儿童按照相同的发展顺序经过各个阶段,但发展速度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在对小学生的评价上,也应如此。

  3、人的主体发展理论: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指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与自身的方式)、价值主体性(指求真、求美、求善和求自由的主体性)、实践主体性(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生成、发展和呈现)。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细则。

  2.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关注过程评价,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状况。(1)变以往的期末一张试卷评价为设计活泼、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全面改进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结果处理,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2)探索出对学生日常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的追踪式评价流程。(3)为学生创建展示才华、

  张扬个性特长的舞台。(4)多元化评价方式。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

  3.建立活动教学体系,丰富学生生活内容,评价成绩展出激励。(1)学科素养全面测评。(2)社会性自主活动。(3)创造性群体活动。(4)兴趣小组活动。

  (二)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预测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

  实施阶段主要采用对比试验法和案例研究法。

  对比实验法:从学习兴趣、合作意识、接受程度、评价效果等方面对比观察评价实施前后学生的变化,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

  案例研究法: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件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和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研究过程中辅助使用的方法还有观察法、统计法、谈话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实验方法。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注意积累原始资料,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和研究报告。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五、课题组织与研究计划

  (一)成立课题组

  主持人:朱桂青

  成 员:杨文波 郑志芳 王秀双 朱桂芬 徐 娟 万吉雷 王文利

  课题主持人任北顺小学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多项实验课题,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组成员都是青年骨干教师,有省市级教学能手,有教坛新秀,教学经验丰富,参与活动积极热情,都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各位成员在各级各类的活动中,课堂教学、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获得过不

  同等级的奖励。可以肯定地说,本课题一定能够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二)工作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1.12)

  为开展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的前期工作,创设实验的必要条件。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朱桂青)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杨文波 郑志芳)

  (3)进行评价改革的宣传,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并认同评价改革

  的理念。(朱桂青 杨文波)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1-2014.1)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教育评价理论及课题实施方案(朱桂青 杨文波)。

  (2)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杨文波 郑志芳 王秀双)

  (3)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非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徐 娟 万吉雷 王文利)

  3.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2-2014.8)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朱桂青 杨文波 王秀双 徐 娟 朱桂芬 万吉雷)

  (2)撰写实验总结报告。(郑志芳 王秀双)

  (3)课题组申报科研成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

  1.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摸索出具有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制定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2.课题实验优秀论文、科研成果汇编。

  3.装订相关子课题的个案研究成功案例。

  4. 整理小学生素质评价资源库。

  六、经费保障

  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将予以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全部费用,如:研究设备、工作资料、培训学习、考察交流、专家指导、开题、结题、奖励等项费用,均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确保不因经费原因影响课题研究进度与效果。

  我们期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拓宽我校教师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努力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体系。

  年 月 日

  三、专家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评议专家小组在听取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后,进行了认真的全面论证分析,观点综述如下:

  课题选题能够立足实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课题的实施推进能够发挥促进学校发展、学生提高的功效。该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实现评价是激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的作用,引领学校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客观地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差异,并因材施教地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特长,扬长避短,发展个性。

  研究中要多关注、多借鉴其他国家和先进学校的已有经验,结合相关研究理论思考总结,形成具有自己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边思考、边补充完善。勇于实践,勤于实践,才能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论升华的跨越。要注意随时留下学生成长的足迹,用客观、公正、发展的视野处理和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我们教师的责任是留给孩子成长的快乐,而不是成长的失落和颓废。

  需要指出的的是该课题要进一步明确课题界定范围,规范课题表达语言和填写格式,重视过程性研究资料的积累,建立起多层次的课题研究立体网络,明确每一年度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从调查分析--整体方案--活动记录的各个方面都要有专项档案材料。坚持在做中提升,做中完善。

  要注意报告设计中保持研究目标、内容与预期成果的前后一致性。研究过程还要更加细化,以校本研究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课题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责任感,力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操作性强的课题工作实施方案,按计划严格落实。

  希望课题组能够明确本次开题论证会的工作要求,在课题界定严密性、设计一致性、研究路线一致性三个方面再动动脑筋,想想办法,下下功夫,把课题开题报告做得更加精致规范,祝愿大家“研得科学、教得高效、活得幸福”。

  年 月 日

  四、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年 月 日

  五、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年 月 日

数学作文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隆昌县双凤镇中心学校

  小学生“数学作文”实践研究是我校的市级课题,2010年6月经市教科所批准,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10年6月启动,已进行了近四年时间的实验,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手段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 课题的提出

  一、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明确提出“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由此可见,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不同的学科之间应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吸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同时,数学 课标 强调学生要改变数学学习的方式,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数学作业布置内容基本是课本后的对应练习题,“学习实践园地”上的对应练习题,以及对应的资料习题。题目形式单一,大多是填空、计算、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等题型,缺乏新颖,缺少生机。作业内容因教师围绕质量而出发,特别是确保学生能充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课堂作业乃至家庭作业中解答的数学问题,往往是千篇一律,一种答案、一种思维方法,很少有巧解。这样的数学学习,不知不觉让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对数学学习感到乏味,更加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样,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通过学习了获四川省第三届普通教学成果二等奖的 数学作文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之后,这对我们的研究非常有启发和促进作用,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作文为学科综合,学科渗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契机,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壁垒,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思想。“数学作文”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较为新颖的作业形式,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开放思维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自主作业,回忆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暴露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独特的思维路径,拓宽师生交流的情感空间。使数学作业更加丰富多彩,使数学学科更具魅力。

  二、数学作文的界定

  数学作文是开展数学文化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指学生用数学写作的方式,真实的记录数学课堂学习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情况等等,在做更深层次的思考后,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新发现、新思路以及感受。通过数学作文,能够展示学生的数学情感领域,成为教师透视学生“数学现实”的一个平台。

  数学作文不同于语文作文,形式和体裁不拘一格,可以是叙述式,可以是列表式,可以是图表式等。

  三、现状分析

  在中高段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一)、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是只知道数学知识的结果,而不知道这个知识的产生过程。而让学生写出知识的推理过程,即“数学作文”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差。因为数学课不像语文课那么丰富多彩,练习题又是那么单一,枯燥,在学生心中对数学的认识就是计算、再计算。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写“数学作文”的形式来巩固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很有效的。

  (三)、农村学生胆小,在课堂上若要让他们来说出一节课的收获或问题的解决过程时,他们总是表现为:心里知道,就是怕开口,或者回答了都是声音很小。再加上课堂时间对于教学老师来说又是很宝贵的。所以学生写“数学作文”也是与老师很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小学生的遗忘性很强,不喜欢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写数学作文有利于帮助他们记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五)、学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梳理所学习的内容。写数学作文可以有效的帮助他们整理每一节、每一章或每一学段所学习的知识。

  (六)、学生不喜欢主动去观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写数学作文大大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只了解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识别水平和思维状况,充其量凭借教师的经验和一些反馈手段了解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数学作文就能更全面准确的了解全体学生。

  (八)、在知识的阶段测试中,有些试题也只能看到学生的对与错,学生错的原因我们无从知晓,更不能全面了解。为了更全面的掌握学生错的原因,让学生写数学作文是一种较佳的方法。

  为此,我们为了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实际,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于是我们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等以数学作文的形式展现出来。

  第二部分 研究目标对象和步骤

  一、研究目标

  (一)、通过写数学作文,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通过数学作文教学的研究,探索出培养学生用“数学作文”形式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

  双凤镇中心校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数学作文需要一定的文字理解、语言组织能力,才能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述)

  三、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检测法、行动研究法等,分别在中心校中高年级开展小学生“数学作文”的课题研究。

  (一)前期研究阶段(2009.8——2009.12)

  查找相关资料、组织相关学习、讨论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组内的分工。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0.1——2010.3)

  填写申报表格,提交研究方案。

  (三)按照研究方案开展研究(2010.6——2011.3)

  根据各自的分工开展具体研究,重视个案积累。根据各个阶段的研究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组内成员的交流研讨活动。

  (四)初步研究成果调整阶段(2011.4——2013.9)

  因本课题研究,在时间跨度上比较长,我们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研究方向、研究重点。

  (五)成果总结阶段(2013.10——2014.6)

  汇总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形成研究报告。

  第三部分 研究的措施

  一、课题组成员分工:

  姓名课题研究分工陈仕会负责课题实施程从良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王远堂负责本班教学研究金庆民负责本班教学研究,收集归纳试验资料

  二、数学作文的方法指导

  数学作文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作文,学生刚开始涉及数学作文,可能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可写;为了打消学生听到“作文”就畏难的情绪,让学生愿意写,会写到善写,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指导:

  (一)指导学生认识数学作文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将自己选取、写作的范文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知道只要与数学有关的文字就可以算数学作文。

  (二)数学作文的形式

  1、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留心课内外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数学作文。

  2、把学习过程中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先用口述的办法在小组、班级内进行交流,再用文字书面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要的“数学作文”。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对教师的要求、想给老师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告知老师,这也算“数学作文”。

  (三)数学作文的选材

  数学作文内容可以是学习的各个方面,只要含有数学性,不作字数的要求,不追求华丽的词藻,只要能叙述清楚自己要谈的一件事即可。内容涵盖对数学学习过程中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选取写作素材:

  1、以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为内容。

  2、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问题纠错的过程为内容。

  3、以考试前的准备、考试中的体会、考试后的感受为内容。

  4、以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作业布置、批改方面进行评价或提出的建议为内容。

  5、以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内容。

  6、以生活实践、探索,并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为内容。

  (四)分层要求,指导写法

  由于班级内学生存在差异,对“数学作文”的要求区别对待,优生力求能完整表达自己的观察、操作、讨论及思维的过程,中等生能表达出自己所学的知识即可,差生只要能写某一知识点即可。以优生带动中、差生,达到全班学生会写、善写的目的,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课外自由选择时间完成,数量上至少一篇,多则不限。

  三、数学作文的类型指导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指导了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写反思型数学作文

  学生可以针对某节课或某次实践活动结束后,复述本节课、本次活动相关知识;总结哪部分知识学得较理想,或哪些知识学得不够扎实,还存在什么疑虑;也可以对数学老师和某位同学的某种“做法”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等等。

  个案: 小数点可不小 (陈仕会老师提供)

  张洪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今天老师出了这么一道题目:隆昌百货大楼搞促销活动,29英寸长虹彩色电视机每台900元,同类黑白电视机的每台价格是它的60%,黑白电视机每台多少钱?看到题目后,心想:这题简直太轻易了,用900×60%=5400(元)就可以了啊。于是我就立刻举手了。老师请我回答了,哪知道我一说,其他同学就笑了,同桌便笑说道:你的黑白电视机也太贵了吧,都是彩色电视机价格的6倍了。我定睛一看,顿时傻了眼,是啊,我怎么这么糊涂啊,小数点又搞错了,该死的小数点,我又小瞧它了。在以后的计算中,我再也不小瞧这个小数点了,我可不要再做这样的傻事了。小数点,你别再为难我了,我一定好好接待你的出现。

  对这篇数学作文教师在他的评语中写到:你能把数学课堂上的这种错误认识得如此透彻,老师也相信那小数点以后再也不敢来害你花5400元钱,去买一台只要540元的黑白电视机了。从那以后,这位同学的小数计算中,果然因小数点而出的错几乎没再现过。

  (二)、写联系生活,实用型数学作文

  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借助“作文”这一媒介,真诚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个案: 又得到妈妈的表扬 (金庆民老师提供)

  李明同学在作文中写到:今天,我帮妈妈算了买衣服的价钱。当服务员让妈妈付钱的时候,我就自得地挡到妈妈面前,抢着嚷道“付42元就行了!”妈妈一呆,老板娘就在那头表扬我了,“呵呵,真聪明,是这个价格”。我就夸耀地跟妈妈解释,我们学过这种计算了,妈妈似懂非懂地笑笑,摸摸我的头,说还要帮我买裤子。从那店里出来之后,我暗暗对自己说,我以后要更加认真学习数学了,原来数学还真的这么实用啊……

  教师是这样点评的:你能把数学知识在生活灵活运用,的确是学到家了,老师建议全班同学都要向你学习,这样大家都能认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了。这位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比以前更认真了。

  (三)、写动手操作,实践型数学作文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习是儿童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应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小学生通过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感性认识,实践性作文这一作文形式将辅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获取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个案: 圆面积的来历 (陈仕会老师提供)

  张燕同学在作文中写到:我发现了圆面积是这样来的。先画一个圆,沿着一条直径平均分成两个半圆,然后再把每个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再把这些小纸片剪下来,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近似于长方形。这时,我一下子发现了,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即圆周长=2πr,一半就是πr,也就是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的面积,又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也就是πr乘r等于πr2,所以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用文字表示就是圆面积等于圆周率乘半径的平方。现在我知道了圆面积的来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知道了圆面积是由长方形面积推广而来。

  教师在评语中写到:你能发现圆面积的来历,老师真替你高兴。你能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老师分享,老师更为你自豪。老师希望以后的你更心灵手巧。此后我们发现,这位同学课堂上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强了。

  (四)、写梳理知识,总结型数学作文

  当学生学完某一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数学作文的形式总结、归纳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今后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加以运用,这比由教师简单、机械地传授学习方法更有意义,而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逐渐就会有重点的掌握知识,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以后自学能力奠定基础。

  个案: 巧解 (王远堂老师提供)

  周正英同学的数学作文是这样写的:一想起那件事,我就感到惭愧。那天,老师让作业做好的同学做一下103页的思考题。我看完题目,又看了图,心想:要求距离,只要把每一秒落的距离加起来不就好了。说干就干,我马上动起手来数,并通过计算,得出结果是78.4米,我又验算了一遍,结果还是78.4米。我以为这种方法是最好的,答案肯定是对的。可等老师讲解时,用的却是另一种方法,比我那种简单多了,算式是4.9×4+9.8×6=78.4,算出来的结果也是78.4米,还有4.9+4.9+9.8+4.9+9.8+9.8+4.9+9.8+9.8+9.8=

  (4.9+4.9+4.9+4.9)+(9.8+9.8+9.8+9.8+9.8+9.8)=9.8×8=78.4米。这时老师说做正确的请举手,我虽然知道我这种方法也是准确的,可就是不敢把小手举起。下课后,我想:同学们都用新方法,我为什么就用老掉牙的方法呢?真是脑门不开窍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爱动脑但却缺乏自信的孩子,教师批语:你的方法与众不同,棒极了!如果你能把你的小手勇敢举起,告诉大家你的做法,让大家共享你的聪明,你就更棒啦!自那以后,小英同学能高高地举起小手,畅所欲言了。

  (五)、写出其不意,创新型数学作文

  当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了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时,就让学生写下来,这就是一篇有价值的数学作文。

  个案: 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陈仕会老师提供)

  蔡天明在作文中是这样写的:书上第124页的思考题,吸引了我。题目是:用一辆汽车运送货物,7天运了140吨,正好运了这批货物的28%。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货物还需几天运完?你能想出5种以上不同的解题方法吗?我就觉得后面的要求非常具有挑战性。我在草稿本上,开始了我的思考。大概用了15分钟左右,我就写出了5种不同的解法,分别是:①、(140÷28%-140)÷(140÷7)=18(天)②、140÷28%÷(140÷7)-7=18(天)③、(140÷28%-140)÷140×7=18(天)④、(1-28%)÷28%×7=18(天)⑤1÷(28%÷7)-7=18(天)。让我想出了5种方法,我兴奋极了,没想到我挑战就这么成功了。兴奋了之后,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就这5种解法吗,还有方法吗?”我又画了线段图,再次进入了思考中。大约过了5分钟,一种新的想法赫然出现,我马上将它写了下来——7÷28%-7=18(天)。我是这样想的,把运完整批货物需要的时间总数看作单位“1”,这样7天就是总共需要时间的28%的对应量,7÷28%求出的就是运完整批货物需要的时间,减去已运的7天,就是剩下还需要的18天。原来这题可以这样简单了,这是我苦思冥想后的最大感受。

  教师给他的批语是:你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继续努力,加油!通过这位同学的作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好学生。数学作文就为他提供了再现自己创新思维过程的园地。

  (六)、写自主探究,研究型作文

  这可以称之为小学生数学作文的最高级形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当学生经过探究,发现、解决了某一数学问题,发现了某一数学规律,教师应热情鼓励,引导学生用笔记录下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个案: 原来表面积变了 (金庆民老师提供)

  陈琪在中写道:老师叫我们回家自己动手,然后观察、看,还有什么新发现。于是我拿出一个圆柱,学着老师的切、拼后,仔细观察,突然发现拼出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更大。多了左、右两个长方形,且每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半径,宽就是圆柱的高。多的面积=2×半径×高。

  教师给他的批语是:你是一个善于动手,观察能力强,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也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你真棒!

  四、数学作文的途径指导

  (一)、从内容入手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文必须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不是“怎么写”的问题。教师引导了学生做有心人,留心课内外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留心自己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实践活动中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留心自己是如何去体验、发现、探究、创新的。

  (二)、从时间和学生层次入手

  1、在课堂内定时写,也利用了夕会时间写、周末减少作业量来鼓励写。

  2、将班级内的学生分层,①优生能整理所学知识,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②中等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在文字中体现出来。③学困生能写出基本的某一知识点即可。

  3、即兴“作文”,某一堂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掌握后记录下来。

  4、周末回家将一周的内容回顾,整理所学知识,告诉老师有哪些点掌握的情况,对老师说说心里话。下周一老师批阅后在上课时进行鼓励,让他们在全班读自己的“数学作文”,只要有可取的,教师给予充分肯定,让其他同学为其修改,用激励的语言让他自己按照同学的建议修改。更要展示写得优秀的作品,张贴在学习角内让学生学习。

  5、教师写数学作文,展示出来与学生交流。

  (三)、让学生自主作文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文要摒弃对学生的限制和束缚,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一是让学生自己拟题,教师不搞命题作文;二是让学生自主选材,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教师不包办代替,不提供现成的材料;三是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自己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不拘形式,不限长短,不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四是让学生自觉修改,将表达不清的地方改写清晰,将不完整的思维过程补充叙述完整。当然,教师也适当地进行了指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上。

  (四)、开展多元评价

  在评讲学生作文时,老师评讲的内容一定要有普遍性,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评讲。我们注意了分析学生的作文所存在的问题,注重采用了启发式评讲,拓宽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用显微镜和放大镜去搜寻、捕获其“闪光点”,用拔高了的激励性评语予以热情洋溢的肯定和褒扬,或放大亮点,或相机赞美,或殷切期待,让学生有了很深刻的印象,促其再一次反观作文,从而对他以后作文起到了指导作用。另外,教师发挥了学生自主性,让学生来进行评讲。比如让学生分小组互相评讲,或者让学生自读作文,自己当众评讲自己作文等。写作时学生已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修改之时又吸纳了同学的高见,一定会感触良多,这对提高作文水平应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们认真对待了学生写来的每—则数学日记或作文,并逐—点评。读着学生的数学日记,便如同走进了孩子们头脑中的数学世界,日记中不仅有孩子们的理性思考,还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飘逸着奇妙的幻想,蕴含了丰富的学科情结。每一个孩子,在数学面前,都这么活泼、这么有生命力、这么透明。

  1、仔细阅读,深刻研究。对学生每一则数学日记都仔细地阅读,看看学生主要写什么。对学生写出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研究,看看哪些需要老师解答或个别辅导,哪些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哪些需要老师在全班进行辅导或表扬鼓励等。

  2、加以整理,适当归类。看了学生的数学日记后,教师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进行大致整理和归类。看看学生提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有哪些想法是有创新的,有参考价值的。

  3、有问有答,并写批语。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问题,我们有时面对面的回答,有时在学生日记后面写批语,以示老师对学生在日记中写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我们善用激励评价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会说:你做得很好,继续努力,老师非常喜欢你;你是一个非常聪明又可爱的孩子;你思维活跃,善于思考,表达能力很强,课堂上常给人以惊喜;你作业本上那端正而又有笔锋的字体让同学们很佩服;学习上你很努力,总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多么希望你能继续努力!老师期待着……。

  对于后进的同学,我们就说:你可以算得上是我们班里最聪明的学生之一,无论什么事情,似乎总是难不倒你,但在学习上,老师却要送你一句话: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每有一点进步,每得到一点成绩,老师都这样说:你是好样的,只要再努力,一定会更好。……这样使学生看到了希望,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做良师益友。

  4、注重指导,加强鼓励。老师看了学生的数学日记后,对写得好的我们给予了表扬鼓励,对写得不够好的要加以指导,对写得有创意的我们加以总结提高。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得知:教师只有对每一个学生的数学作文给予适当的评价,对学生的问题要及时诚恳的回答,切忌无实际意义地空空而谈,实实在在的与学生交谈,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使数学作文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交流的平台,是说心里话的港湾。

  5、管理

  数学作文簿由学生保管,方便学生随时拟题,每周可于星期五带回由家长指导、签名,星期一统一交回给老师批阅,教师还根据学生的写作程度给予个别指导,并记录学生优异的拟题题目,再在课堂上公开讨论,激荡出不同的拟题及解题方法。

  6、展示学生作品,体验成功。每次学生优秀作品都在班级内读、年级内交流、张贴于学习园地、编辑成册等;对每一个学生写作的篇幅进行了造册记录;每个学月进行评比记星等办法进行鼓励;定期在年级内展示……。

  (五)没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文一般作为数学课外作业安排。在起始阶段我们要求每月写一篇,以后每周写一篇,至于具体在哪一天完成,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适当多写。总之,我们没有给学生加重负担,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第四部分 研究的成果

  一、学生取得的成果。

  (一)、原来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现在没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了;而且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比原来增加了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浓。

  (二)、原来大部分学生都只会照着教师讲的例题来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若在例题的基础上改变说法或间接给出条件时,学生就不知如何解决。通过数学作文教学尝试之后,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解题思路和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从近几次的期末测试成绩分析来看,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这类大题中,正确率比原来提高了25﹪以上。

  (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知识的运用更灵活;原来几乎没有学生会做数学口算练习册下面的拓展题,但现在有相当大部分学生会独立完成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成绩提高很大,原来的成绩在全辅导区内处在中等位置上,现在各班级的数学成绩提高到全辅导区的前列了。

  (四)、数学作文能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及实际应用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个案: 买菜 (王远堂老师提供)

  曾佩军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今天,我带着爸爸给我的钱去买菜。来到菜市场,我准备买两斤青菜,市场里面的是1.5元一斤,可是,我又看了看外面的菜只卖1.2元一斤,这样,买同样多的菜,在外面买我就可以省下0.6元钱。1.5×2=3元,1.2×2=2.4元,3-2.4=0.6元。通过这次买菜,我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真有用。

  数学作文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数学作文成为学生寻找数学的途径,也成为学生认识数学和生活的渠道。它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眼界,加强了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数学作文会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写数学作文是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的反省,它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进步、建立自信。

  个案: 粗心 (金庆民老师提供)

  李清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卷子上的分数却犹如暴风雨一样打击我的心灵。嗯?我的99分呢?我竟然被粗心这个“坏蛋”害了,我才考89 分呢!于是我仔细一看,原来一个10分的题由于我的粗心,害得我就这样白白的丢了。我恨死你——“粗心鬼”。我从现在开始,我一定、一定把你赶走,我要做一个细心人……

  二、教师研究中的成果

  (一)、建立了交流的平台

  数学作文给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老师在教学中找到了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出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心里想法等,更重要的是“照”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在学生心目中的份量。

  个案: 我想发言 (陈仕会老师提供)

  李晨惠同学在数学作文中写到:“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每次上课总喜欢抽差生回答问题,还特别喜欢抽上课不用心的同学回答,然而他们又回答不上,多浪费时间呀!我的手都举麻了,您都不抽我……”学生表露出自己的心理想法,这就写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等等,我们通过学生写的数学作文,就让我们不断反思、从而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

  (二)、数学作文成为了师生联系的桥梁

  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愿意或不好意思当面问老师或同学,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了数学作文,就有了忠实的朋友,有了倾吐的对象,有了属于自己的天地。通过数学作文这一崭新的形式,使师生之间学习方面的信息及时得到了沟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给老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了机会,为师生联系感情增添了一条纽带。当老师的都明白,不怕学生提难题,只怕学生提不出问题,数学作文在转变学生的这一倾向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数学作文是师生进行心灵交流的地方,如果教师善于利用这一阵地,就可以搭起师生心心交流的桥梁,因此我们很注意利用数学作文来沟通师生的心。没有师生的心灵沟通,没有师生情感的交流,学生是难以喜欢你及你所教的学科的。

  (三)、获得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不是“怎么写”的问题。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文必须从内容入手,教师引导了学生做有心人,让学生留心课内外和数学实践活动中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2、从时间和学生层次入手。

  (1)在课堂内定时写,也利用了夕会时间写、周末减少作业量来鼓励写。

  (2)将班级内的学生分层,一是优生能整理所学知识,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中等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在文字中体现出来。三是学困生能写出基本的某一知识点即可。

  (3)即兴“作文”,某一堂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掌握后记录下来。

  (4)教师写示范数学作文,展示出来与学生交流。

  3、让学生自主作文。让学生自己拟题,自主选材,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拘形式,不限长短,不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

  4、开展多元评价。教师要仔细阅读,深刻研究学生的作文;加以整理,适当归类;有问有答,并写批语;注重指导,加强鼓励;展示学生作品,体验成功。

  5、没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起始阶段我们要求每月写一篇,以后每周写一篇。

  (四)教师教学效果统计表:

  类别期末统考平均分及格率喜欢数学率2016级3班13年秋:76.5896514年春:82.694.5892015级1班12年秋:78.590.575.614年春:8495.590.72014级2班11年秋:76.888.985.414年春:83.596.692.5

  三、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在 小学数学作文实践活动研究 课题的引领下,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了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1、理论素养的欠缺、研究力量的薄弱以及与外界信息交流的不够,直接影响着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2、“点”的突破不够。各子课题之间研究的力度、层次和水平不均衡。

  总之,“小学数学作文实践活动” 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较为新颖的作业形式,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开放思维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自主作业,回忆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自由的暴露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独特的思维路径,拓宽师生交流的情感空间。使数学作业更加丰富多彩,使数学学科更具魅力。

小学数学研究心得体会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学要精心设计的,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媒介。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

  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室的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等等现象,这些不足都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现就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就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几点浅薄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最主要的就是备课。教室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做好引导者和指导者。这时,提问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提问的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的。所提的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的提问都应该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提问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更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提问切实为教学目的服务。

  2、提问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低效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探索,使学生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更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40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3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这时,教师可以做启发性的提问:要求“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层层递进的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提问的内容要具有趣味性

  常言说得好: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减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就应该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这点尤其重要。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赛车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赛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赛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他们同时从同一起点同向出发,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既直观形象,又生动活泼,不仅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使学生愉快而积极地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二、恰当把握提问的时机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三、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教师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的时机,那为了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技巧。

  1、提问的形式要多样。

  如:布悬提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激趣提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梯度提问,化难为简,层层递进。

  2、提问的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就是严谨、简洁、符号化,因此数学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学科的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的特点,用最自然的语言表述,做到准确精炼。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15÷5”,教师提问:“15是什么数?”那么对于这样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可能是:“15是个两位数”、“15是个奇数”等等。原因在于教师的提问含糊不清,如果教师在提问时说:“15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是什么数?”那么相信学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3、课堂提问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要有所把握。

  教师在提问后不要急于找学生回答,而是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留给学生适当、充分的思考时间。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参加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县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的带动以及在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与组织理论学习

  首先,每有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我校总能最大限度的组织人员前往参加学习。几年来,我校数学组成员几乎每人都参加过多次外出培训学习。不仅有县教研室、市教研室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数学小课题研究、全国远程教育培训等,还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在我省济南、青岛等地及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各类数学培训。培训学习返回之后,学校要求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都要认真书写培训心得,并尽快组织二次培训。

  其次,学期开始,教导处都将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第一次教研活动,而每次学习交流中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教学理论升华。这学期,学校教导处统一下发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由教研组组织各组员进行了研读,边读边划边书写研读后的思考、体会。

  再次,教导处带领教研组充分利用《xx教育》组织理论学习,做好“一刊三用”。“一刊”指《xx教育》,“三用”是用这本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学生管理经验、学习教学实践。每一期的学习共分三步:一是浏览感受,刊物到手后,教师首先要浏览一遍,对整刊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感受;二是精读剪辑,对自己有兴趣、感触深、帮助大的、与自己任教学科有关的内容进行精读,剪辑整理在“学习剪报”上,并对有些文章进行批注;三是品读感悟,对优秀的文章进行品读,读出其中的味道,品出蕴涵的哲理,写出读书收获。其他业务书籍有选择的阅读,大力提倡网上阅读。“一刊三用”从理论上武装了教师的大脑,在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提升了教师执行新课程教学的自觉性。

  二、教研活动方式

  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主题式: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讨。我校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组织领导下,定于周二下午办公时间在教导处进行主题式教研活动。(除有几次因客观情况修改了时间或未能组织外)交流在这之前所确定的主题,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等等。活动中既有认可也有争论,但总会有颇多的收获。活动结束再共同确定下次交流主题,以便各位数学教师能够充分的思考准备。

  ⑵对比式:师徒、学科年级同课异构。我校数学教研组确定有数学教学骨干教师xxx老师带领两位新参加工作的数学教师参与数学教研,组织了多次听课、评课活动。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组织下进行了低年级组数学教师和高年级数学教师的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活动分年级组确定同一课题-----《三角形的分类》进行备课及分析,并确定xxx老师进行了试讲。

  ⑶评比式:组织赛课,展示课堂教学成果。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的指导下,组织了以青年教师为主赛课活动。有时集中于中心小学进行,讲课结束后及时组织评课交流活动;有时则由教导处x主任带领教研组成员到村小组织听课评课活动。

  ⑷案例分析式:组织听课后进行针对性评课。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全镇课堂教学展示课。全镇教研活动和每次赛课及课堂教学展示后,教研组都会在学校多功能教室组织全体参与教师进行案例分析交流活动。

  ⑸网络式: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进行交流。数学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博客。在博客中,阐述观点、交流经验,撰写教学心得体会、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作业设置、数学小课题研究等等。

  三、数学教研组各组员成绩

  近几年,数学教研组在组织教研活动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教研活动有所完善和发展。而且,各成员在教研教学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教学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而且在校、县、市等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教学活动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校数学教研组成员中,xxx等老师在县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比赛中获奖;xxx等老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讲课比赛中获奖;还有很多老师在其它数学教研教学比赛及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当然,新参加工作的几位数学教师还很少有机会参加县级以上的公开课、优质课等活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培养青年教师、新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上级组织的教研教学培训学习活动;骨干教师要心贴心、手把手的帮助新教师树立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确定教学方法,将新老师推向教研教学一线,展示自我,完善自我。

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20xx年3月29至30日,我有幸在学校领导安排下参加了湖北省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活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会上听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数学工作室副主任王明明、小学数学教科院柯尊信、小学数学副主编殷现宾等专家针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作报告。通过学习,使我对我们的数学课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获得了教学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同时我将把培训中取得的收获努力运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一、29日上午我们听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数学工作室副主任王明明主题报告《关于小学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的思考》。

  如何有效地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和学生鲜活生命的体验,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有效性教学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理论上研究的比较多,实际尝试的比较少;表面上做得比较多,实质性研究的比较少;似像非像的比较多,真正有效方法的比较少。针对这种现象,王明明专家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例,展开了一些理性与非理性冷讲座。听完她的讲话使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开展有效性教学,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有效性教学?只有明白这个问题,才能付之于行动。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是学生在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增长能力,获得发展的学科学习活动。

  二、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深感受益匪浅,他们的课堂上,无时不闪动教改之光,无处不洋溢和谐之氛围。

  三位教师分别执教了《24计时法》、《年月日》、《长方体的认识》,虽然课的内容不同,但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主要体现在:

  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三位教师都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生活情景,如《年月日》、《24计时法》中从学生自己的生日、值得留恋的日子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长方体的认识》设计了一个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生活情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引领学生置身于快乐的数学活动之中。它消除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畏惧心理,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点燃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导火线,同时也为学生体验新知创造了条件。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标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三堂课主要是采取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不但长了知识而且长了智慧,可以说终身受用。

  三、听取《小学数学》副主编殷现宾专家谈《怎样的案例是有价值的---例谈教学案例的写作》。

  殷现宾专家说在数学文稿的写作中,很多老师喜欢写教学案例。因为这些鲜活的案例来自课堂,来自我们身边,研究这些案例对我们一线老师的课堂教学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或者启发作用。然而,写好一篇教学案例,并非一般老师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地记一个教学流程,写上几句分析的话。其实一个好的教学案例是做出来的,有价值的案例要体现新、实、深。同时殷现宾还具体谈如何写作以及投稿的技巧:

  一、选题要小、典型;

  二、“借鸡下蛋”;

  三、能写成片段不写实录,能说明问题就行;

  四、抓住问题焦点,详略得当;

  六、“投其所好”。

  卡耐基说:“只要你相信自己的努力,世界上没有不能迎刃而解的事。”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要发展自我,首先要对自己充满信心。通过听取殷现宾专家讲座使我知道写作也是一样,要写得精彩,首先要活得精彩。如果平时认真学习课改精神,积极参与课改研究,留心观察课改状况,关注教学实践,及时捕捉课改花絮,时时处处做一个有心人,写下课改的点滴思考与体会,那么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

  四、听取评价课题总结。

  首先听取了湖北省小学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一年来工作小结,随后武汉市课题组汇报了他们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听了其他实验学校的“思考、实践、收获”的实验全过程,和我校实验相比很多相似之处,如评价内容、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工具、评价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等。

  本课题实施几年以来,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变化,提出的问题已经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多样性,课堂质疑问难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几乎每一节课学生都会有几个问题来“考考老师”,去“问问书本”,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而且从课伊始到课末,学生冒出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或质疑已经是学生和老师习以为常的活动。但也有不禁仁义的地方我们部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差,学生不敢问,不好意思提问,怕被同学们看不起,等等现象普遍存在。

  经过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使我真正的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留意课堂教学中的小小细节,从日常教育教学点滴事情做起,及时反思,及时改进,真正把新课程理念的种子播撒到教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之中,做到细微深处见真情。我相信,有了前一阶段的实验基础和专家们的指点,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将带着他们的宝贵经验走进课堂,为课题工作进一份最大的力量。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从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出发,来分析与阐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主要任务,并用发展的眼光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论来论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结合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来分析今天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从教学研究的论述角度看,本书始终将眼光盯住儿童的学习,始终在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与认知发展。它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教数学。下面就从探究学习这一点谈谈我的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时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上用不着选择和创新,因为自有教师为他们选择、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重在让学生根据定义、公式照搬照套,机械运用,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中,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被教师不经意的注入式教学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还怎么能更深入地进行创新呢?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根据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3、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来说,能够独立解题并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缩影,也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创新的初步尝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进行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一份完整病历图片

结婚请帖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