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的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用数学诠释人生-关于数学的精选作文

  关于数学的精选作文人生——一个好广阔的话习题。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阐述了对它的理解。把它比作棋盘,把它比作游戏,各种各样的比喻举不胜举。而我,却想用数学来诊释它。t262.cO人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没有事情能和以前一模一样,人生不容许你懊悔,不容许你改变任何过去。不管经历了多长的岁月,你都不能找到两段相同的历史。

  人生又是一个周期函数。在我们哑哑学语、瑞姗学步的时候,我们总喜欢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或是像个跟屁虫儿似的,妈妈走到哪儿便跟到哪儿。渐渐长大后,便总想脱离妈妈的怀抱,独立地过日子。我们总不能理解父母的言行,看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等我们有了孩子以后,我们的孩子也要反复这样的一个周期了。

  人生像一个二次不定方程,代入不同的X,可以解出不同的Y。我们对人生的态度就是X,我们的人生价值即是Y。不同的人演绎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也实现了不同的人生价值。它就像一个电脑程序,输入了不同的数据,就读出了不同的运算结果。

  人生也是一个数列,它的通项公式即是关于时机和实力的函数。人生的道路政宕起伏,一个个项数也忽大忽小。有时会因为幸运女神的降临而获得胜利,有时也会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忽略而与成功擦肩而过。把握时机与培养实力,才能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不败。

  人生是一个集合,一个一喜、怒、哀、乐的集合,一个酸、甜、苦、辣的集合。它的美好也正在于此。一个没有喜怒哀乐的世界是一个枯燥的世界,它不能算是人生。它失去了人生的光芒,失去了其中最绚烂的部分。“酸、甜、苦、辣”中的每一个都是集合里的一个元素,缺少一个,这个集合就是不完整的。

  人生的历程也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从孩提到壮年,再从壮年到老年,这就是一个从衰到盛、再从盛到衰的过程。珍惜这样一段历程,希望在自己回首时,可以无愧地说一句:“我没有虚度这一生。”

  假如要给人生定一个值域的话,那应该是复数集。它里面既有实数,又有虚数;既有有理数,又有无理执既有正数,也有负数。干的事即是实数,做的梦即是虚数;恨一个人即是有理数,爱一个人即是无理数;成功即是正数、失败即是负数。

  人生也是一个向量,手册了大小和方向。我们只能朝着前方走,永不回头。时间带着我们向前迈进,向着成功的彼岸进军。(重点初中精选作文)

  数学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人生中却包含了全部的数学。

关于数学的论文

数学使我陶醉-有趣的数学作文

  如果我说一个词“数学”,有人可能会接一个词说“无聊”。如果由我来接的话,我会与之恰恰相反,我会大声地说出两个字——“有趣”!或许,有人会问:“你脑子有没有进水,还是你是个傻瓜?这么无聊,就九个数字,五个运算符号嘛,有趣在哪里了啊?”。呵呵,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首先明确的告诉你,我的脑子没有进水,我也不是傻蛋。其实,数学虽然就九个数字,但他们的排列组合却是百花齐放,有的是三位数的,四位数的,还有的是带小数点的,更何况还有分数呢。再加上五个运算符号,瞬间晕了,对吧。或许,有人又会问:“学数学是有很多困难的,为什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困难,你还要去学呢?”这是因为我对数学非常好奇,我每次课间,总会向数学老师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或者难算刁钻的数学题,比如“面积可以为负数吗?”之类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常人眼里答案肯定是“no,no,no,不可能”的事,在我眼里,总可以用外面查过来的资料来证明,比如微积分。

  我为什么对数学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呢?这些兴趣的源头在哪里呢?说来话长,在我一岁或两岁的时候,我妈妈就陪我玩数字时钟什么的,三到五岁的时候,爸爸就教我加减乘除以及24点等。所以,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早就播下了数学的种子,所以今天对数学才会那么好奇。如今,因为我的好奇心,我的钻研劲头,我的数学在班级里,似乎超前了许多。

  有一天,我正在看大学数学书,看到洛必达定理,首先是无限除以无限型,这是需要令f(x)à无限……下一个是0除以0型,这是不用令f(x)à无限,这下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不用令f(x)à无限呢,我坐在椅子上想,想不出来;在饭桌上想,想不出来;趴在床上想,想不出来。于是我去问老师,老师也蒙了。我毕竟还小,学得不多,懂得很少,因此,思来想去,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些题目的奥妙在什么地方。

  数学题中经常藏龙卧虎,没有降龙伏虎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数学多么奇妙,数学使我陶醉啊!

数学,至美作文

  数学之于我便如苦茶之于我,苦涩地品尝,长久地回味。

  回想一加一等于几的时光,数学是一个新名词,我与他素不相识。我追着老师一个劲的问为什么时,“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是这样就是这样。”仿佛被架上了一把枷锁,我的好奇与想象顿时破灭。我对数学也只能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我与数学初次见面,他便给我当头一棒。

  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偏偏是这样?我再也问不出口。

  数学,他难道真是我所认识的,只是一门索然无味的学科?所以导致初中数学一落千丈也是必然。面对几何证明,或是代数计算,常常是摸不着头。记得初中数学老师说:“耐心点,答案很快会出来。”我总在心里反驳,明明毫无头绪,还有什么好想的。现在看来,那时我抓着数学盘曲交错的树根中的一端,“数学是最无聊的一门科目。”岂不贻笑大方?数学的奥妙无穷,此时的我终于明白。

  我深深刻在脑子里,一加一等于二,它并不是无端来的。哥德巴赫大胆猜测,而数学家陈景润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挺进了,而我也应去攀登了。不得不说的便是近段时间的数学学习了,当我因为一道不超过十个字的代数题,抓耳挠腮,捶胸顿足,你可能情不自禁,但这的确是事实。一分钟,一小时,一天,终于我解出来了,我这时仿佛打开了思想殿堂,我只觉得高兴,哪还觉得枯燥无味呢?返过来再想这个问题,觉得更加通透。

  对于数学,我总是不肯定,犹豫,但真正的数学需要的是更坚定的自信,精准的计算……而这些是我不具有的,但我会改正自己,增长智慧,那么数学,便是雨后彩虹,至美。

  记叙文

  -我能行初中作文600字

  :越努力越幸福

  :猜灯谜

作文:关于我的数学

  我的数学,与其他人一样,“扑朔迷离”、“情节曲离这些词可以用在我的数学上。 我的数学自从上了五六年级以后,数学试卷的满分逐渐由低中年级的数学满分100分转化成为了120分。这120分,可不是那么容易拿。老师说,小学升初中的数学试卷的题量比是7:2:1。寓意为基础七份,提高占2份,剩下的三份便是让你考重点中学的。这120分满分,我在印象中好像从五年级到现在六年级下学期,好像也就拿过那么10、20多次吧。每一次都是因为粗心,有的时候因祸得福,看错了题目,结果算错数,竟还对了,有这么几次的。至于其他的,大多是因为把应用题的数计准了,单位化好了。 Of course,其它的我记得最差的就只有99分,本来这分数在我们班已经可以排上了前3名了,可老师非说我考得差,“逼”我喊我妈到学校见她,结果回来就被我妈唠叨了整整一星期(哦,我都不愿意提起~~)。不过现在想起来,我那次的确是考得失水准了。老师说我本来可以拿110多分甚至满分的,我也那次对自己挺失望。不过幸好,偶的自信心是绝对爆满的,失败对我来说,顶多是一次教训,不是说过了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偶会吸取教训,跌倒了就爬起来了嘛。受伤了贴“创伤纸”就OK了嘛,慢慢就痊愈了。留下疤痕还可以提醒自己,警觉自己了嘛,呵呵。 还有几次,倒也没有那次那么差。不过都是粗心坏事。有好几次都是119分或119.5的,甚至再粗心一点的,就只剩下118分了。555555.有的时候粗心得不是地方,到应用题去了。然后老师对我特别严格,人家列对式子算错数,老师还给他三分之一的分,老师反倒就一分也不给我了,惨!

  这次死得最惨。数学最后一题应用题将“终点”看成“中点”,然后,就只剩下114分了,汗呐,从第一退到了50多名(年级的),要是最后一题不错,对的话,我就可以到20多名了,汗呐!

  再加上英语因为几个粗心的地方,又扣了不少分!

  救命!

  我敢保证,从昨天到今天,老师骂我,训我决不下10次。而且每一次都是当着全班同学和教导处所有老师来训我。好惨。不过我也知道老师是为我好的。附加: 我的数学当然不止就这么少,要不然怎么算得上“扑朔迷离”呢?想知道的话,找我聊天吧。这次竞赛死得好惨,本来数学可以满分的!

  555555.汗呐!

  !

  今天家长会,凶多吉少!

  不过幸亏我妈明事理,我跟她报“噩耗”的时候,妈没有骂我,只是叫我下次再好好努力!

  呵呵~~哈哈~~有这么个老妈真是幸福死了~~

数学之美作文

  语文有它的语言美和表述美,英语有它的发音美与句式美。那么数学的美是什么呢?今天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索数学的美,

  数学的美在于它的形态多变,与神密莫测。有的人说:“数学是奇怪优美的几何图形。”有的人还说:“数学就是纸张上的算式。”这些都是,但又不完全是。就拿圆周率来说吧,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有了它和半径,我们才可以计算圆的面积,它永远计算不到头是神密的,这就是数学,我们离不开它。

  数学的美还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无处没有数学。如:我们买动西时,叔叔阿姨们买卖物品,计算价格会运用数学,这时数学最普遍和广泛第运用。还有我们出行都会骑第自行车,车把和车座间会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是在利用三角形第稳定性,这种运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我们玩耍时,数学也会在我不注意时到来。如:踢足球、投篮球时,会计算角度,如何做到更加精确地射门,得分。

  数学的美还源自于它的神奇。比如:比例尺。他们可以把任何东西、事物,探照比例扩大缩小。就如他它可以把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缩到一张只有一米多的纸上,让人一览无余。

  数学得美在语文中也会体现。语文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包含数字的词语与诗句如:十全十美、一心一意、七上八下等,还有像“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这样的诗句,正因为这些数字的参与让这些词句更加生动。

  数学的美还在于他它的用途的广泛。许多制造业,如果没有了数学都就会变得无法运作。如:直制作机器的过程中,会用到许许多多精细的零件,这时就需要用到数学,计算它的体积、角度,长短等等,从而把它制作出来。精确有如机器人,人工智能的运作也离不开数学。人工智能的运作需要数学中的算法。而没有了数学,就不会有算法,就更不会有人工智能了,而人工智能在生产与工程上又大大提升了我们技术地进步。这样一想数学又与我们近了一步。

  人体中也有着关于数学的奇妙之处。黄金分割比大家都不陌生吧。人身上的肚脐眼就是人身上的黄金分割点。我们头于肚脐眼之间的距离去除我们的身高,结果越靠近零点六二八说明身材越好,这也是选择服装模特的一个标准。

  这一切都是数学,数学是奇妙的,美丽的,令人啄磨不透的。我们要去发现数学的美,发扬数学的美。

学生作文:数学的美

  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数学,既锻炼了我们的思维,又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

  数学中有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他的名字叫莫比乌斯环,为什么说他很有意思呢?因为,我们普通的一个圆环,之后两个面,也就是正面和反面,两面可以涂上不同的颜色;而莫比乌斯环,它具有魔术般的性质,它没有正反面之分,也就是说,用笔不间断的涂色,你无需翻面,就可以将纸的两面全部涂上颜色,换一种说法,一只小虫子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跨过他的边缘,这种环形,就叫莫比乌斯环,也叫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不仅好玩,制作也很方便,只要将一个长方形纸条扭转180°,一个莫比乌斯环就做好了。不过,莫比乌斯环的有趣之处还不止有以上两点,莫比乌斯环,沿着中间的线把它剪开,它不仅不会一分为二,还会变成一个是原来的二倍的大环,如果再沿着中间剪开,这次就真的一分为二了,但有趣的是,两个圆总是相互套在一起,而不分开。

  而且,莫比乌斯环在工业领域上的作用也很大,如:用皮带传送的动力机械的皮带就可以做成莫比乌斯环的样子,这样皮带可以磨损的面积就变大了;如果把录音机的磁带做成莫比乌斯环的样子,磁带就只有一个面了,它还能平坦的嵌进三维空间呢!

  莫比乌斯环还能用于装饰,比如莫比乌斯环戒指就比普通的戒指漂亮的多!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最有意思的学科,也是所有学科中最美的学科,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的世界,一起惊叹于数学之美吧!

2018-2019-作文:生活中的数学

  空气无处不在,同时没有味道,但我们却缺它不可。数学亦是如此。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化工之巧,地球之便,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当我们落地开始,数学就围绕在我们身边。满月,百天,周岁………年龄增加的计数。长大一些,开始接受数学的系统教育, 学习 数数、加减乘除的运算。第一次一个人去菜市场买菜时,一边用心地算着账,最后一笔钱也没有找错。还有第一次去超市,我精打细算,买了好多吃的。运用数学,一些麻烦总可以化繁为简、迎刃而解。

  数学就像是埋藏在地下的宝藏,需要我们去慢慢地挖掘,如果要想学好数学,就要严谨踏实,勇于尝试。在学习中,我一遇到困难,就只会问妈妈,如年、月、日中的时间,不会从中 寻找 解题思路。当我学会使用后,就会惊喜地发现,我又掌握了一种技能,就会兴致勃勃地去发掘下一个谜题并迫不及待地想解开它。

  数学无时无处不存在,我们将数学使用在 生活 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老师将数学和工作联系在一起,为他们圆满完成工作提供了保障;科学家将数学和科学结合起来,为我们的科技水平的提高作出了伟大贡献。

  数学如同空气,没有味道,却是我们学习、生活、工作和发展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

议论文中的数学范文

  有一篇逆境出人才的文章写道,古今中外,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往往是在逆境中崛起,文章举了屈原、司马迁、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等4个例子证明自己的论点。这篇文章转载在《论据陈旧》一文中。(《论据陈旧》,《语文报》初中版第257期)

  读完以上的议论文后,我请同学们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1除以3得数是0.333333333由此推论,这是一个循环而重复的3,所以称之为无限循环小数。

  这个推论你信服吗

  用圆周除以直径,将得出3.1415926由此推论,此数已不可能除尽而且也不可能循环,因此称之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这个推论你信服吗

  二、请看以下的假设:

  医生说:吸烟有害健康。我们假设,注意,是假设!

  发现有10个吸烟的人,确实损害了健康。那么,当我们发现第11个吸烟的人时,我们说:这第11个人的健康肯定也受到了损害。

  这个判断能不能使你信服呢

  如果调查了100个吸烟的人,发觉他们的健康确实受到了损害。当我们发现第101个吸烟的人时,我们说:这第101个人的健康肯定也受到了损害。

  这个判断能不能令人信服呢

  事情没有完结。如果我们调查了10,000个吸烟的人,发觉他们的健康也确实受到了损害。当我们发现第10,001个吸烟的人时,我们说这第10,001个人的健康肯定也受到了损害。

  这个判断能不能令人满意呢

  事情还没有完结。如果又调查了100,000,000个吸烟的人,他们的健康也确实受到了损害。当我们发现第100,000,001个吸烟的人时,我们说:这第100,000,001个人的健康肯定也受到了损害。

  这个判断能不能令人信服呢

  三、脑轻松的广告标语说是:轻松一点,胜人一筹。

  假设以上广告的真理性成立,注意,是假设!

  那么,当全中国只有一个人吃脑轻松,他是否能够胜人一筹呢

  假设以上广告标语的真理性成立,那么,当全中国有100个人吃了脑轻松以后,他是否能够胜人一筹呢

  假设以上广告标语的真理性成立,那么,当全中国有100,000,000个人吃脑轻松以后,他是否还能够胜人一筹呢

  四、逆境肯定能够出人才吗?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吗

  五、如果逆境肯定能够出人才,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倡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呢

  六、如果逆境不一定能够出人才的话,在什么样的条件之下,逆境才能够出人才呢

  七、人才是在逆境之下容易成长,还是在顺境之中容易成长

  在给了同学们一定的时间,引起他们的思考以后,我请他们一一回答以上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似乎没有什么疑义。

  有同学直接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如果只调查了10个吸烟的人,虽然他们的健康都受到了损害,但还是不能够推论说第11个吸烟的人也会受到吸烟的损害。因此这不能说是普遍的规律。而如果调查了10,000个吸烟的人都因此身体的健康受到损害,那么,这第10,001个吸烟的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就大大地增加了。但还是不能肯定地说,10,001个人吸烟肯定会对身体有害。但是如果调查了100,000,000个吸烟的人,那这个问题的普遍规律性就更大了,以至于我们可以得出第100,000,001个吸烟的人,肯定有害健康的结论。

  这位同学的发言确实阐明了一个道理,即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判断的正确率是随着对吸烟对象的调查范围而增长的。范围越大越全面,这个判断的正确率就越高。

  关于第三个问题,有同学回答:如果假设轻松一点,胜人一筹的广告标语是确实的话,注意,是假设!那么,如果全国只有一个人吃脑轻松的话,效果也一定是显著的。如果全国有100个吃脑轻松的青少年,他们是少数,所以领先仍是必然的。但是如果有100,000,000个青少年朋友吃脑轻松的话,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能胜人一筹了,那么,不就等于谁都一样了吗

  她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有同学据此回答了第四个问题:开课所例举的文章并不能证明逆境肯定能出人才。是的,屈原、司马迁、贝多芬和奥斯特洛夫斯基都是在逆境中成才的例子,但是,这仅仅是例子而已,这些个别的例子并不能够证明所有处于逆境的人都能够成才,就好像调查了100个人吸烟有害健康,并不等于能够证明所有吸烟的人都会损害健康一样。所以,这篇文章的论据是不充分的,是不能够说服人的。

  似乎是没有人反对,不过该同学又继续补充第五个问题道:这个问题是没有必要回答的,因为,它的提出,就已经是在反驳逆境肯定能够出人才的命题了。你看,如果逆境肯定能够出人才,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倡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呢?可见这个命题的意思是,没有好的条件,人才是不容易成长的,而创造条件,就是为了人才在顺境中成长嘛!

  同学们坐着频频点头,看来颇有同感。

  下面,应该分析第六个问题了如果逆境不一定能够出人才的话,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之下,逆境才能够出人才呢

  同时有5位同学举手。我请了一位口齿伶俐的小辫子。

  逆境确实不一定能够出人才,但是逆境又是可以出人才的。首先,逆境能够锻炼人、磨练人,使人获得人生的经验和实际的知识;第二,身处逆境,往往能够锻炼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战胜逆境、做生活的强者的意志和信心;第三,身处逆境,如果有高远的目标,又脚踏实地,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第四,身处逆境却得以成功的人才,往往还能很好地利用机遇。如司马迁,就利用了接近图书的机会撰写史书,而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很好地利用了生病期间进行小说的创作。

  班级显得非常安静,很多同学都陷入了沉思。这位同学的话,才是说出了逆境出人才的真正原因和具有怎样的品格才有可能从逆境中挣扎出来的道理啊!

  紧接着开始了人才是在逆境之下容易成长,还是在顺境之中容易成长的讨论。几乎没有例外,所有的同学都赞成人才在顺境中容易成长的判断。

  问题的讨论看来到此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我又引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既然人才在顺境中比较容易成长,那么,为什么人们经常放在口头的却是逆境出人才这句话呢

  教室顿时一片寂静,大家都低着头看来他们还是没有把思绪整理清楚。一旦有了新的判断,他们会朝我看一眼的。果不其然!终于有一对眼睛飞快地扫了我一眼,我立刻点名他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因为逆境出人才是比较少见的,是比较困难的。而顺境出人才却是比较容易,比较平凡的。只有少见的才更为可贵,才更为值得人们称道,才更具有新闻性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是老师您说的。

初中议论文:数学论文

  数学的好处不胜枚举,古今的科学家也都有指出。19世纪数学家J.J。西尔维斯特指出:“置身于数学领域中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能把人类的思维活动升华到纯净而和谐的境界。”当代数理逻辑学家王浩先生也说,数学具有纯净的美.J。阿巴思诺特说:“数学知识使思维增加活力,使之摆脱偏见,轻信和迷信的束缚。”W.E。塞劳尔说:“正如文学诱导人们的情感一样,数学则启发人们的想像与推理。”

  总之,数学能令你的思维纯净,和谐,会为你的思维增添活力。它赋予你想象的翅膀,为你开通推理的渠道。数学是被我们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它教我们去识别一些东西,教我们如何才能取得利益。有时候数学还能帮我们认清欺骗,甚至创造欺骗。有不少的同学也许试过电脑算命,可能还曾信以为真。“电脑算命”看起来挺玄乎,只要你报出自己出生的年、月、日和性别,一按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命运的句子,据说这就是你的“命”。其实这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电脑游戏而已。我们用数学上的抽屉原理很容易说明它的荒谬。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或狄利克雷原理,它是数学中证明存在性的一种特殊方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3个苹果按任意的方式放入两个抽屉中,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里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运用同样的推理可以得到:原理1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物体。原理2把多于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个或多于个的物体。如果以70年计算,按出生的年、月、日、性别的不同组合数应为70×365×2=51100,我们把它作为“抽屉”数。我国现有人口11亿,我们把它作为“物体”数。由于1。1×=21526×51100+21400,根据原理2,存在21526个以上的人,尽管他们的出身、经历、天资、机遇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具有完全相同的“命”,这真是荒谬绝伦!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人懂得用抽屉原理来揭露生辰八字之谬。如清代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就写道:“余最不信星命推步之说,以为一时(注:指一个时辰,合两小时)生一人,一日生十二人,以岁计之则有四千三百二十人,以一甲子(注:指六十年)计之,止有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人而已,今只以一大郡计,其户口之数已不下数十万人(如咸丰十年杭州府一城八十万人),则举天下之大,自王公大人以至小民,何啻亿万万人,则生时同者必不少矣。其间王公大人始生之时,必有庶民同时而生者,又何贵贱贫富之不同也?”在这里,一年按360日计算,一日又分为十二个时辰,得到的抽屉数为60×360×12=259200。所谓“电脑算命”不过是把人为编好的算命语句象中药柜那样事先分别一一存放在各自的柜子里,谁要算命,即根据出生的年月、日、性别的不同的组合按不同的编码机械地到电脑的各个“柜子”里取出所谓命运的句子。这种在古代迷信的亡灵上罩上现代科学光环的勾当,是对科学的亵渎。商业中的欺骗也是离不开数学的。阿凡提就为我们做了的说明。古尔邦节快到了,天山南北充满了节日气氛。集镇上,车水马龙,热闹异常。店铺里、道路旁、地摊上,到处都摆满了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水果商们把贮藏保鲜的苹果、葡萄、雪梨、石油、哈密瓜一并搬了出来,希望卖个好价钱。

  这天晌午,阿凡提忙完了半天的活计,也骑着毛驴赶集来了。阿凡提以聪明能干、正直仗义闻名遐尔,谁个不认识?一路上,他不住地和熟人、朋友打着招呼。忽然,听见有人高喊他的名字,阿凡提回头一看,原来水果店老板艾山。此人奸诈贪婪,不仅常用假冒伪劣商品坑害顾客,还专门放高利贷剥削百姓,是个人人痛恨的坏蛋。阿凡提早就想教训教训这家伙,可就是没有遇上机会。这时艾山正拿着秤杆坐在两大筐葡萄跟前发愣。一筐是紫葡萄,标价为2元1斤;一筐是青葡萄,标价为1元2斤。只是问的人多,买的人少。

  “阿凡提大哥,如今做点生意真不容易呀。您看,我在这捱了一上午,还没卖出几斤葡萄,现在紫葡萄和青葡萄都还剩下60斤,不知要卖到何时呢!”艾山其实想央求阿凡提帮他出个推销葡萄的点子,又不好意思说。

  阿凡提听出了弦外之音,心想:这家伙正好送上门来,使个办法叫他亏点钱吧,也让大伙儿出口气。就来到水果摊前对艾山说:“啊,艾山老弟,你可真笨!紫葡萄虽甜,但价格贵,青葡萄虽便宜,却味道酸。何不把两种葡萄掺在一起,按3元3斤出卖,也就是每斤1元,这样不是既好卖又省事吗?”

  艾山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连忙竖起大拇指称赞道:“阿凡提大哥真是聪明,名不虚传,名不虚传!”于是艾山按阿凡提的办法出售葡萄,果然买的人多了起来,不多时,120斤葡萄卖光了。

  可是,当艾山清点卖得的钱数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如果按照原来的价格卖,紫葡萄应该卖2元×60=120元,青葡萄应该卖1元×(60÷2)=30元,一共应该能卖到120元+30元=150元,可现在卖得的钱却只有120元,怎么少了30元呢?他猫腰瞪眼在葡萄摊前转来转去,找遍了每个角落,也不见丢失的30元钱。最后才悟到是让阿凡提给捉弄了。当他想追上阿凡提问个明白时,阿凡提早已骑着毛驴走得无影无踪了。

小学数学学习之我见-有趣的数学问题作文

  我认为学数学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不停的钻研。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弄懂了才行。而且生活实际中也经常运用到数学。接下来要讲的,就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的故事经过五年的学习,我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学习经验。

  我们村每到盛夏,总有一群小贩卖西瓜。

  有一个特大号的西瓜摊,摊主很奇怪卖西瓜不称重,分成大瓜小瓜售卖。大瓜三块钱一个,小瓜一块钱一个。大瓜小瓜尺寸差别不是很大,所以很多人都我也是这样,但是我却听我哥哥说:“买那个大的。”往小瓜那边挤。我也是这样,但是我却听爸爸说:“买那个大的。”

  “大的贵三倍呢!”我说。

  爸爸看出我犹豫,说:“你吃瓜吃的是什么?吃的是容积,不是面积,那小瓜的半径是大瓜的三分之二稍弱。容积可按三次方算地。小的容积不到大的30%,当然买大的赚。”

  我说:“你算得不对,那大的西瓜皮厚,小西瓜还皮薄呢,算容积,恐怕还是大的吃亏。”

  爸爸胸有成竹说:“你别忘了那小西瓜的瓜皮是三个瓜的大西瓜只有一个,哪个皮多,你再算算表面积看。”

  于是我们两个抱着西瓜回家,留下卖瓜师傅看得目瞪口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班主任育人故事

做好垃圾分类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