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50字三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传统文化作文三篇 寻找传统艺术

  吹糖人

  在河坊街上,有一个吹糖人的小铺,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吹糖人这种民间艺术是在明末清初传开的。这些民间艺人一般都挑着担,里面放着火炉和饴糖,手里还握着麦秸秆,上面插着一些栩栩如生的糖人,这些糖人多是十二生肖里的动物。

  我站在小铺前,只见吹糖人把饴糖放在火炉上,等火烤软,揪出一团饴糖,先搓成圆球,然后压成圆饼状,用食指沾一下淀粉,洒在饴糖饼中间,再把它像包馒头一样封口。接着,小心翼翼地把饴糖搓成空心的椭圆,拉住椭圆的两头,向一边快速地拉去,这时出现了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他用指甲把它弹断,一根既圆又空心的细线出现了,和喝牛奶的吸管一样。最后,他鼓起腮帮子,往里使劲地吹气,饴糖像气球一样慢慢变大,身体就做好了。接下来就简单多了,把动物的五官和脚,还有尾巴做好,分别粘到身体上,一只活灵活现的动物出现在大家眼前。

  原来,传统艺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呀!

  魅力中药

  11月21日,我们寻宝小队到河坊街去寻找生活中的传统艺术。

  早晨,河坊街上就已人山人海,我看到那里的老艺人有的在捏泥人,有的在做扇子,有的在弹棉花。

  我们来到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它由陈列展厅、手工作坊、营业大堂、庆余名医馆四部分构成。馆内,展示了大量的中药传统制药器具及上万种中药植物、动物、矿石标本。让我惊奇的是虎骨、猴骨、树皮、车前子和白矾等居然都可以入药。这时,我想起平时我也在喝中药,我的药方里是不是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动植物呢?我一回到家,就看了一下妈妈给我拿回来的药方,发现真的有啊!比如说白菊花,我以前只知道它是用来泡茶和观赏的,没想到还可以入药。另外,像蝉衣,甘草也是如此,平时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有时会有很大的作用呢!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不能小瞧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中药文化的魅力。

  糖画

  小朋友,你见过糖画吗?糖画是用溶化的黄糖制作成的。

  关于糖画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从前,四川有个大诗人叫陈子昂。他喜欢吃黄糖,但吃法不同,他先把黄糖溶化后在干净的桌子上画一个小动物,等糖汁凝固后把“动物”拿在手中吃。后来,他到京城做了一个小官,因为没事干,就如法炮制,正好被小太子看见了,就吵着要,陈子昂就给了太子一些。没想到回到皇宫的小太子很快把糖画吃完了,吵着还要,惊动了皇帝。皇帝就请陈子昂到皇宫当场制作。陈子昂因此升了官,还收了一些徒弟,将这门手艺一代代传下去,就成了民间艺术“糖画”。

  我也利用空闲时间到河坊街看到了糖画艺人制作糖画的过程。他们用的工具是勺子、铲子、锅、溶化的黄糖和白色的石板。先付十元钱,然后拨动转盘,指针转到哪个图案就画哪个糖画。制作糖画要以很快的速度用勺子里的液体黄糖作画,速度快慢和勺子的倾斜决定了画的线条粗细。随着艺人上下左右地移动勺子,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出现了。

  糖画真奇妙啊!

传统文化50字三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2篇 糖人

  今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河坊街玩。街两旁的商铺里各种各样的商品,让我眼花缭乱。

  走着走着,我被路中间的小摊吸引住了。小摊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用糖做的东西:小猫、小兔、羊、狗、马……一个个栩栩如生。妈妈看我站在那里挪不开步子,笑着说:“你也挑一个吧!”

  “太好了,我要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我高兴地说。

  叔叔把糖舀出来,用三根小竹棒来搅拌,搅拌着搅拌着,糖慢慢变白了。叔叔把糖搓圆捏出一个空的球形,再往球里吹气,一边吹,一边用手捏出形状,不一会儿小兔子的样子慢慢出来了。叔叔用红色的糖做眼睛,用绿色的糖做小草,正在吃草的小兔子完成了,像真的一样!

  叔叔的手真巧,糖人真有趣!

  有趣的吹糖人

  暑假里,我们去成都玩,在武侯祠旁的美食街上,我欣赏到了传统艺术——吹糖人。我感到吹糖人是一门很有趣的艺术。我请叔叔吹一条龙,特别逼真。

  从此,我对吹糖人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请爸爸帮忙,从网上知道了关于这门艺术的知识:首先,要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揉成圆球,把糖放在手心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再把“管子”的最上方咬下后就可以吹了。

  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制糖人鼓起腮帮子,不一会儿就吹成了薄皮,空的扁圆形状,再用灵巧多变的手法,捏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人物百态……有的还涂上绿、黄、红色。吹糖人讲究的是“手眼心气火”

  我终于明白了怎样做糖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拓展团队展示队形

2022年党员培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