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网投稿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散文

  岁月流淌着,带走了为少数人所知道的事实,悄无声息……

  夜的角落,灯火阑珊处,时光点燃历史的岁月,照亮华夏文明,让世界瞩视。翻开历史的扉页,尘封已久的墨香,弥漫在整个浩瀚的星空,漫朔在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长河之中,五千年海水的不断涤荡,留下了深深湛蓝的天空。墨香,只一眼美丽的触碰,便惊碎那温碗的海水里,乘着寻找经典的帆船,驶进华夏民族智慧海洋,启航属于你我的征途。

  周朝,开启文明的时代,象征身份尊贵的祭台上,一位身披墨染过的披风,只手拿着法杖,只手拿着神秘竹卷,吟唱着生涩难懂的符文的人。竹卷上泛着智慧的蓝光,青色竹卷之中蕴含着人生哲理,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什么都在变,而《易经》正是一本用简单符号和系统来认识,概括和阐释不断变化的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本质规律,正所谓“易简而天下理”,一本《易经》,在中华智慧之中长流不息。

  春秋战国,个乱世之中求索仁治的思想绽放时代。春秋战国之乱,像催化剂一样,使各家的思想提前在这个时代绽放,尖锐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进步,儒家“以“仁”治国,道家“老庄”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变化之间展现世间真善美,而法家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被秦王施行,“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不是偶然,这是春秋战国的必然产物。也正是有了春秋战国这个舞台,百家思想才会精彩纷呈,湛放异彩!

  长安,繁华了一世荒芜的帝国之都,倾尽一世纷彩,铸写“贞观之治”的繁荣,更有倾城的妃子,回眸只为铁骑红尘一笑的红颜祸水,水即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忧患意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在长安追逐他的仕途,可他骨子里怎能容忍权贵之下腐败的自己,杨贵妃为他磨墨,高力士为他脱靴,何等逍遥自在,最终还是无法翻越北蜀道还难的仕途,回归大自然的浪漫,寄情山水抱月而终的无奈。理智的放弃是另一种拥用,选择彰显人生智慧。“安史之乱”让心忧天下寒士的你流离失所,饱受颠沛苦。却仍然满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仕者。他生不逢时,造就你穷苦而满怀爱国情怀的无奈与光辉。

  清朝,封建制度到达巅峰的时期也是由感哀的时期。一本《红楼梦》道尽封建社会自由恋爱的辛酸,当黛玉葬下那一朝春尽的红颜花尚还没有偿还尽前世欠下的泪债,宝玉就回去了,回到了他来的地方,他们也许没有错,只是在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这个错误是美丽的,纳兰性德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道尽美好的最初,当落红随流水无情愿,泪又有谁知落红……

  近代史是封建社会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新天地的开始。

  黑暗之中,黎明的曙光正在驱赶着这片土地的腐朽,烈火啊,你用力的烧不要命的烧,把这片土地的腐朽,烈火啊,你用力的烧不要命的烧,把这附着中华人民身上的污点烧尽,把一百多年的屈辱燃烧待尽,不愿做奴隶的中华人民,奋起反抗,用血肉铸成新的长城。至到194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在发展,神舟九号与冷月妃子嫦娥相会,中国人民实现了只有在神话故事中的梦想。九天揽月让万人瞒目,中国坚持和平共处四项原则,在“保钓”问题上展现了礼仪之邦的风犯,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原则才能让五千年文化长流不息。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新青年,我们应任重而道远。

  历史的长河悔无声息地流淌着,偶尔法起一风白色浪花,瞬间绽发却又不见身影,唯见东方的夜空中疾驰过一条紫色的闪电……

  黑夜与海水突奇的静!

中国散文网投稿

第二届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以汉语汉字为载体,数千年来代代赓续的中华文明,是炎黄子孙的血脉。举办“文化中国·四海文馨”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大赛,旨在灵根自植,鼓励华文创作,弘扬中华文化。

  本届征文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和世界华文文学联盟主办,以“梦想照进心灵”为主题。具体要求如下:

  一、征文对象

  中国大陆以外,应用汉字写作者

  二、征文规定

  1.应征作品字数在5000字以内;

  2.应征作品必须本人原创,未曾在各类传媒(报纸、杂志、图书、网络等)发表;

  3.入选作品的发表权、转载权归征文大赛主办者所有。获奖作品和入围作品将由大赛组委会结集出版。

  三、评选准则

  由专家评审团匿名评选,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超出上述征文对象和规定者,一律不纳入评选范围。

  四、奖项和奖金

  本次征文设以下奖项和奖金(人民币)

  一等奖1名,奖金:5万元

  二等奖3名,奖金:2万元

  三等奖5名,奖金:1万元

  优秀奖10名,奖金:5000元

  五、注意事项:

  1.来稿请附上作者署名(笔名及真实姓名)、国籍、居住地、电子邮箱、通讯地址、联络电话及个人简介;

  2.应征作品请自留底稿,一律不退;

  3.如寄送纸质稿件,务必字迹清晰,否则不纳入评选。

  六、投稿方式

  网络和邮寄投稿皆可

  投稿邮箱:hua@163.co邮件标题注明“第二届散文大赛投稿”)

  邮寄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文学院318室

  散文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邮政编码:510632

  七、时间安排

  本次征文自2015年1月始,2016年3月31日截止。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

  世界华文文学联盟

2021年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征稿启事

  为展示中外当代诗歌、新成就,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团结中外诗歌、散文作家,发现和培养诗歌、散文作者及爱好者,我们成功举办了20xx年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其颁奖大会在京隆重召开,相关领导专家和海内外获奖诗人作家出席大会。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即日起向海内外征稿,20xx年的盛夏我们将相聚在北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用我们的心,感知生命与岁月,用我们的笔,讴歌生活与爱情。

  主办单位:中华散文网、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协办单位: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

  参赛对象:中外华语诗人、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均可参加。

  。

  征稿内容:创作格调高雅、立意新颖,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和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散文、散文诗。要言之有物,情真意切,且富有文采。作品题材不限,发表与否不限,可寄复印件并注明出处,文责自负。

  1.诗文类:新诗限2首共50行以内。传统限3首。散文限1篇20xx字内;散文诗限3章,每章限800字内,提倡精短,以小见大。谢绝组诗、应酬诗和自传式文章。

  2.图书类:请寄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三部样书和该书的介绍短文。

  3.稿件注明详细地址和真实姓名、电话及创作,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为保证稿件或快递作品的安全送达,请一定通过中国邮政投寄。

  4.欢迎电子邮件投稿,勿用附件,投稿邮箱:*******。

  5.每人限参加其中一类评比,重复无效。电子投稿后请勿再寄纸稿。

  1.邀请赛不收参赛费、评审费。由主办单位领导和在京作家、诗人组成评委会。入围即为初评,再经复评、终评程序。

  2.邀请赛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同时评出十篇“邀请赛最佳诗歌奖”,十篇“邀请赛最佳散文奖”等,另设“邀请赛图书奖”十名。均颁发证书,无奖金和奖品。

  3.凡获奖作家给予书面通知,邀请到北京参加颁奖盛典和创作论坛,其作品将在中华散文网发表,并将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集。获奖图书将在中华散文网推荐。优秀获奖者可出国参加世界诗人大会。

  来稿请寄:北京市石景山路52号4300-13信箱中外诗文办公室 赵红(收)

  邮编:*****

  咨询电话:010-******

  投稿邮箱:************

“风雅潍坊”散文征稿启事

  一、征稿要求

  1、注重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要突出潍坊地域特色,构思精巧新颖,情感浓郁真挚。要文中有物,于心有感,于意有会,思想健康向上,反映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用诗情画意书写潍坊之风雅。

  2、每名参赛者限投3篇作品,每篇作品征文字数5000字以内。出版、发表与否不限(出版或发表的请注明出处),务必提供作者真实姓名、联系方式。

  3、参赛作品必须是作者的原创作品,并保证其拥有该作品完整的知识产权。如因抄袭、盗用他人作品等情况产生著作权纠纷,由参赛者自行负责。

  4、主办单位对优秀作品拥有展览展示、刊登发布、结集出版等公益用途的权利。

  二、奖项设置和评审

  本次大奖赛设一等奖3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10名,奖金2000元;三等奖20名,奖金1000元;优秀奖若干名。

  征文结束,将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出获奖作品,颁发获奖证书。获奖作品汇编成册,编印出版散文集《风雅潍坊》,赠送获奖者。

  三、征稿对象和时间

  征稿对象:只要您怀揣一颗挚爱潍坊的心,只要您拥有一双发现潍坊风雅的眼睛,只要您涌动一股滚滚的春潮,热忱欢迎每一位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参与!

  征稿时间:自2017年5月26日起至2017年8月25日止。

  四、通联方式

  参赛作品请发送至:fy@163.co在邮件主题中注明“‘风雅潍坊’散文大赛应征稿件”字样。作者请在稿末注明姓名、笔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邮箱、作者简介等。原则上只接收电子版稿件。联系电话:0536—8871667。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

  2017年5月24日

中国名家抒情散文

  丙戌岁元宵节,父亲安详地走了,在他老人家85岁高龄时节。

  印象中,父亲是那么年轻、潇洒且风流倜傥。其时,全家人随父亲住在永定县湖雷三中。每年新春闹完元宵花灯后,欢喜雀跃的我们兄弟俩便随父母从老家高陂镇北山村步行前去坎市镇码头。途经高陂桥时,父亲便会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关于高陂桥的传说及名播四海的楹联:“一道飞虹人行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在坎市镇码头搭乘上篷篷船,小船一路绕着青山绿水摇呀摇,漂漂浮浮地要摇上多半日才能抵达湖雷镇。

  在湖雷三中的日子是充溢着欢乐的。父亲稍得闲暇便教我背诵唐诗宋词,我贪玩儿却常约一伙小朋友偷偷溜到十二墩桥下抓鱼摸虾。周日,父亲偶尔会带着我去赴湖雷圩,一路走去,每遇三中男女学生,他们便远远驻足敬礼并问候父亲:“张老师好!”我小小心田顿时满溢自豪感。

  往后,父亲先调至峰市七中又转调抚市八中。正逢饥饿年月,我随父亲步行40华里从高陂去抚市念初中,母亲为父子每人各备好两个糠饼供路上充饥,父亲领着面黄肌瘦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我,每每总是把四个糠饼都让我独个吃了,说:“我不饿,不饿……”说完便蹲到水渠边大口大口地捧起山泉水来喝……

  父亲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英文也颇有造诣,他毕生执教语文课,且在当地学界小有名气。更让父亲自鸣得意的是,据说曾偶然猜中过中考或高考作文试题(也许是瞎猫撞上死老鼠)。父亲执教几十年,手腕上永远戴着一块二针半的手表(两根计时计分长针和一根计秒短针),走走停停,停时父亲会抬起手腕摇一摇,同事们嘲笑他:“超格老师,您戴的是摇表呀?”父亲当即反击:“我是老教师了,上课从不用看表,讲完教案最后一句话刚好下课钟声敲响呢!”直至我大学毕业领了第一个月份的薪水,父亲才戴上了儿子孝敬他老人家的一块售价120元的上海牌新表。

  上世纪60年代,全国人民已掀起如火如荼的学毛著热潮。学生们作文往往大段大段引用毛主席语录以壮声势。父亲批改作文时,凡遇语录无论引用妥当否或错字、别字,一概不予朱笔改动……也算父亲有先见之明,“文化大革命”风暴骤起,造反派几乎拿放大镜审查父亲批阅过的一大摞作文却毫无斩获,父亲终于逃脱“恶毒攻击毛泽东思想”一劫。人算不如天算。父亲最终还是被揪出来批倒批臭,并挂上“牛鬼蛇神”和“反动学术权威”的牌子发配学校农场劳动改造。这期间,父亲同我进行过两次史无前例的异常严肃的谈话,令我终生难以忘怀。父亲说:“我目前处境,饭碗随时不保,你上大学也无望。身为长子,你该挑起全家生计的重担了,写作也换不了饭吃,去学门手艺吧!”父亲的话既悲壮又不无道理。我忍痛放弃业余文学写作,去拜师学了裁缝。裁缝匠刚学出师,无意间连续读到文友林凌发表在刚复刊的《福建日报》武夷山下副刊的两个短篇小说,大受刺激,毅然回归大田劳作,夜里挑灯苦读苦写。这时,父亲第二次找我谈话,并说了重话:“你也不撒泡尿照照,是当作家的料么?况且,我们的家是什么家庭出身……”这次我抗命了,依然故我。母亲也不断唠叨:“你在家,一个月两斤煤油也不够你烧哟。”恰在此时,下放作家张惟老师风尘仆仆坐着运石灰的小货车专程从县城来到北山村,找到村支书,并很快在他主编的《工农兵文艺》上编发了我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禾花》,此后,更是手把手给予鼎力扶持;《福建日报》也刊载了我的小诗《送粮路上》。从此,父亲不再言语了。

  1977年,十年“开科取士”,我欣欣然参加了高考,这是决定命运的转机,父亲自然十分关注我高考顺利否,悄悄问了问,马上又神色紧张地说:“你是考生,我是阅卷老师,我们再也不要见面了,避嫌!”事后,我突然醒悟:我报考的是文科,而父亲评阅的是理科试卷,风马牛不相及啊!不禁哑然苦笑……

  我大学毕业不久,《福州晚报》副刊发起“作家的童年”征文,我写了一篇千字随笔《记忆》,以凄婉的笔触记述了饥馑年月弟弟饿毙的情景……父亲读后,老泪纵横,专门来信嘱我:“历史已翻过这沉重的一页,今后再不要写此类文字了。”

  父亲渐渐老迈了。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我长年累月在京城打拼,不能侍奉父母于左右,深知不孝罪孽之深重。每年春节回老家探视,都要带上大包小包各式各样的滋补品、保健品之类,但父亲总是珍藏于柜中舍不得吃喝。见到父亲刮胡须时双手颤抖得厉害,我特地从北京带回精美的进口电动剃须刀。母亲悄悄告诉我:“你一走,他又藏起来啦……”

  父亲,努力追踪与适应着他所处的风云际会的时代,并小心翼翼地演绎着平淡无奇些许悲凉颇值玩味的乡村知识分子的人生之旅。

  波音747飞机在云雾中轰隆隆穿行……父亲还是于我到家前先期走了……悲怆之余,我只能在父亲的灵堂前敬献上儿子的一副挽联:教书清贫为乐,做人宽厚乃风——先生风范。

  张胜友,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主要作品有《中国潮》、《东莞,城市传奇》、《珠江,东方的觉醒》等,部分作品选入大、中学语文教科书。

中华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文化散文佳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应出时代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的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五千时光已过,记忆的沉淀化为一座不破的城池。请允许:我为你展示一块墙砖,让苦旅者将它重新拾起。

  寻一片黄土将它重新埋葬在历史的角落,化为风中的灰烬。让老屋前的风铃去一一垂寻,一一聆听。

  记忆的碎片随着时间的长河冲得更加零碎了,在晨曦后的阳光下,它闪烁着悲凄的寂寞的光点。来吧!它似乎正等待着一个过客的捡拾……

中国现代散文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

  孤独患者

  一只鱼并不孤单,想念一只鱼才会孤单。

  “不谈寂寞,我们就都快活,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没有心碎的时刻...”咖啡厅放起陈奕迅的《孤独患者》,抿一口杯中清香,思绪便沉浸其中。

  似乎难得有一段安静的时光能如此来度过,喜欢独自坐在咖啡厅安静的一隅,没有来回行走的人,没有他人聊天相谈甚欢时的吵杂,只有一个人静静的享受这午后时光。

  即使没有黎明时的朝气,没有傍晚时的瑰丽多姿,但是却让我对这个可以慵懒地伸展腰的午后不甚喜欢,沉静不喧哗,可以将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

  这城市那么空,这回忆那么凶,不断涌现的人和事,将我的记忆塞满,因为孤独,连空气都变得稀薄。当我撞见了孤独,我也就喜欢了平淡。

  孤独是咖啡,有一种相思的苦,也有一种自在的洒脱;

  孤独如罂花,即使有毒,但成瘾后便无法摆脱;

  孤独像射入空中的烟火,于世而独立,有人觉得它美好,有人却觉得它是种凄凉。

  孤独在悲凉的文字中哽咽,于诗中自我陶醉,它是一颗悸动之心与淡雅之心的交汇,耐不住尘事的纷扰而又让你在孤独中独享心灵的宁静和升华。

  李煜蒙受家国俱亡之辱,醉生梦死,他是孤独的;阿伦茨提防着世界,提防着和自己一样竖着走路的人,他是孤独的;海子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是孤独的。

  孤独没有华丽的舞台,只是一出独角戏。

  天空的颜色是忧郁的颜色,很多时候,我们违背了初衷,在红尘纷乱的路上越走越远,有的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程,走着走着,到最后只剩孤独一人,一切从容便好。

  清风扑面,窗外俨然屹立的树,它不是孤独,而是静静的等待春的到来,等待着树叶来相伴,花草来寄托。

  不经意的思念是那么痛,让我无法去触碰。在情感的路上,谁不期望,有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结局,谁不希望爱情能够地久天长,然,世事皆随缘起,缘灭,一切顺其自然便好。

  时间从指尖悄悄溜走,我的世界仍然只有我自己,我与孤独为伍,孤寂与无奈悄悄地蔓延。在孤独的路上,许自己一场春暖花开,于岁月深处,微笑向暖,快乐依然,幸福依然。掬一捋这杯中香,于漫漫红尘中,不拘一格,自由洒脱。

  端起酒杯,把孤独灌醉。

  《威尼斯》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个方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栏干等。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和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丁陶来陀(TinD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面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一根柱子没有,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门之外,都是整块的墙面。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威尼斯人真不愧着色的能手。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雇了“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最纯粹,最清朗。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在微微摇摆地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还可摇到第二处去。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圣罗珂堂,旁边有一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屋里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利用阴影,教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力量最雄厚。佛拉利堂在圣罗珂近旁,有大画家铁沁(Titian,十六世纪)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Canova)的纪念碑。卡奴洼的,灵巧,是自己打的样子;铁沁的,宏壮,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完成的。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倍里尼(GiovanniBellini,十五世纪)的《圣母像》,也是他的精品。他们都还有别的画在这个教堂里。

  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从一八九五年起,每两年在此地开国际艺术展览会一次。今年是第十八届;加入展览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奥,苏俄,美,匈,瑞士,波兰等十三国,意大利的东西自然最多,种类繁极了;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还有别的许多新奇的作品,说不出路数。颜色大概鲜明,教人眼睛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苏俄的作品不多,大概是工农生活的表现,兼有沉毅和高兴的调子。他们也用鲜明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以典丽风华胜,缂丝也不错。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缩本,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1932年7月13日作。

  爱,总是有条件的

  不要说你无条件地爱一个人,爱,总是有条件的。

  你可以什么也不要,但是你要他爱你,这难道不是条件吗

  父母爱子女,也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他们必须是他的儿女,如果是别人的儿女,

  他不会爱他们,不会用生命保护他们。

  女孩说:“我的确是无条件地爱他,我甚至不需要他爱我。”是的,即使他不爱她,

  她还是愿意守候在他身边一辈子,她爱他的才华。如果他没有才华,她还会那样义无反

  顾地爱他吗?不会了。她的爱,还是有条件的。

  女人可以爱一个顶没用的男人,他没才华,没出息。女人说:“这还不算无条件

  吗?”但她要他承诺永远和她一起,要他承诺改过缺点。要一个男人付出承诺。这不是

  条件又是什么

  男人说:“我就是爱她这个人。”如果她不是长得不难看,如果她不是那么聪明,

  不是有他喜欢的性格,他还会爱她吗?她必须符合他的条件才会被爱。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有条件地爱着,也是有条件地爱着别人。不必心灰意冷。既然知道世上没有无条件的爱,你应该努力使自己更具备条件去被爱,同时也该学习忘记一些条件去爱一个人。

中国现代散文

  白杨礼赞

  茅 盾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投稿乐

  于是,我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着写作素材。

  一场春雨叫“浇”开了我灵感的花,于是提起笔来,以“雨”为题,洋洋洒洒地写下一篇。自己看看,不错。于是激动地拿给语文老师看。谁料是当头一棒:“第一,有语病,第二遣词有误;第三……”罗列了“罪名”之后,老师又在个别细节上给我作了指导。

  好么!我急得想哭。“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记起鲁讯的箴言,反思自己,看来文章不可“一气呵成”。那么改吧,于是一稿,二稿,三稿……

  第二次步入办公室,语文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我也开心地笑了……

  如今我的豆腐干时常在报刊上发表或获奖,我愈来愈领略到文学的巨大魅丽。于是在老师的“搀扶”下,我在这条文学大道上,开始“学步'.

  文学殿堂成了我的“欢乐老家”,在那里,我可以抛开一切,去追寻我的梦。文学滋润了我,丰富了我。哦!这里有我的欢了乐。

投稿随笔

  ​如果你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你一定不会对于投稿这连个字感到陌生,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最大的鼓励,莫过于是自己的文章得到了读者的认可,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文章,如果没有人喜欢看,说多了其实也是白费。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想到这样一个词儿——投稿。

  我第一次投稿,是五年级的时候。在一个叫,作文吧的平台。说实话这个平台的稿费是真的低,一篇文章必须要达到600字才有一块钱,而且不管你超出了多少字,都是一块钱,这就大大限制了我们发展的空间,写起来的文章他并不是很好,因为,这没有动力啊,每天想多赚点钱,就必须要多写些文章,数量来凑嘛。反正我当时想的就是,能写一篇是一篇,当时的我毕竟五年级而已嘛,就那个寒假有时间了,作业写完了,一块钱一块钱的赚,一天赚十几块钱左右,就这样赚了一个月,收入差不多300左右,现在想想那段时间算是一种历练吧,毕竟也只是刚开始而已,我也没计较那么多。

  到了寒假快结束,差不多要开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新网站,也就是这个网站。99,比起我之前用过的网站就要好多了,一篇原创文章1-5块钱不等,记住是原创文章,别想着偷工减料,被审核出来是会被退回的。写出来的文章要想被发表就要认真写文章,不要投机取巧,高质量的文章才会得到报酬。

  这个网站由于不同的自述是有不同的报酬的,所以这个网站对于我来说也是写的相对较久的一个网站,因为你写到1600字一篇高质量的原创文章是可以得到5块钱的报酬的,对于当时作为一个小学生的我来说,5块钱已经是一个诱人的数字,我当机立断,注册了一个账号,开始写文章。

  就这样写了差不多五六个月,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半年多一点吧,因为那个暑假我两个月都在敲键盘,每天除了偶尔起来跑一下厕所,基本上是在电脑前蹲着,伴随我的只有我敲键盘敲出来的一阵又一阵的键盘声,说实话,这其实侧面的锻炼了我的打字速度,像以前,我打字都需要看着键盘打字,现在,我打字那是一个行云流水啊,只要坐在电脑前,手放在键盘上,哗啦啦就能打起字来。

  后来上了六年级,喜欢看一下外国小说,也不知道是哪一天,接触到了网络小说,我深刻的记得那本小说叫《盗墓笔记》虽然已经不流行了但是当时的我看的是津津有味。看完书,我反过来想,作者南派三叔写小说会不会是有收益的呢

  上网搜索了一下“网络小说”这个词汇,一堆新闻就出来了,再仔细一看,网络小说日入过万的都有,这不错,我马上就被深深地吸引了。马上输入了“网络小说网站”这个关键字,排名第一的是赫赫有名的“起点中文网”,被要求破了一头冷水,必须写2-3万字才能够联系编辑签约,而且必须500订阅才能够上架,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真的是很难做到的,又因为临近考试,所以就放弃了。

  好不容易暑假了有时间了,却早已忘记了网络小说这件事,在QQ群偶然发现了一个任务代写群。接了几单任务,赚了几十块钱,虽然稿费高,但是我发现很不稳定,任务多的时候,一千保底收入不是问题,但是碰上任务少的时候,可能忙活了半天就那么2-3百块钱。

  于是我又回到99来写文章,每天写几篇是几篇,偶然又发现了公众号,于是注册了一个公众号,但是粉丝并不多,现在还在努力中,而且没什么经验,写了一个月才两三千粉丝左右,还有好多是朋友。虽然开了流量主(500粉丝就可以开通),但是公众号必须要有耐心,有恒心,我就当醉是额外收入了,有时间就更新一篇,希望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以上差不多算是我的一个投稿生涯,我觉得,对于我们这种初中生小作者,稿费真的不需要高,中等就可以了,毕竟现在应该先培养文笔嘛,但是,我们必须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文笔没有任何的提升,那么,就算你写的文章再多,其实也不如不写。我们现在还小,先要锻炼文笔,以后再慢慢来,一步步提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的,可能很多;投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其实都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笔宝贵的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曾经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一篇美到极致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