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论文1500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论人格修养作文

  天空无语,但有鸟儿为它欢快地歌唱;大地无言,但有万物为它点缀着美丽;大海无言,但有鱼儿为它谱写生命的乐曲。同样,人即使无语,他表现出的修养自会诠释生命的价值。

  长时间迷失在物质、金钱、名利的洪流之中,我们与世推移、随流逐波。渐渐地,虚无的金色迷住了我们的双眼,无底的欲望倾斜我们心中的天平,让我们抛弃了道德的修养,为名利所驱使。

  当金钱的罪恶弥漫了大地,利欲的风雨遮盖了天地,人们才意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此时修养已蜷缩在世界的一隅,等待着世人的醒悟与拯救。

  天空的阴霾总会散去,风雨最终为明媚的阳光代替。修养又一次受到人们重视,被人们提起,世间将焕发昔日安详、和平的光芒。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道出了修养二字的深刻;“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古人的话诠释了人心中修养的尺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的告诫更启示着人们要从点滴做起,提高修养。

  修养是你在别人失意时一句体贴的话语,是别人帮助你时一句简单的道谢,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溪水潺潺地欢唱为寂静的山间增加了活力,群星的闪烁展示了夜空的美丽,海燕的搏击更为大海增添了生命的力度。修养呢

  修养如一阵春风,吹散了人们脸上的乌云,绽开欢乐的笑颜;

  修养如一盏明灯,让人们在黑暗中不致于迷失自己,坚守着人生的方向;

  修养如一段阶梯,指引着人们向着真、善、美的目标不断迈步、前进。

  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驾起修养的风帆,向更高更远处,起航前行。

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论文1500

论个人修养的作文

  否具备个人修养,基本不看外表,主要看个人的内在德行。德,即品德,是内在的东西,是个人修养的主要内涵。行,是由内在品德素质决定的外在表现。这两样构成了个人修养。

  那么,一个有修养的人到底要具备什么标准呢

  首先,对人要和善亲切、诚恳热情。从内心去爱、去关心、去帮助别人。朋友之间更要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其次,谦虚随和: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总是受人欢迎的美德,社交场合上任何自傲情绪的流露都会成为你通向成功的障碍。最后,诚信守约: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靠的是信用。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内涵的多样化,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参加各种活动要守时,不论是什么原因迟到都是失礼的。

  另外,修养往往与个人的文化水平有关。有文化气息的人,在谈吐举止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高雅,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当然,修养也包括了举止,仪态,谈吐等。

  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我想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谈吐和举止,不做不文雅的举动,不说不文雅的话,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自己多看点书,从书里沾一些书香气息回来。

  一个有修养的人,是一个你乐于交往的人,与这样的人交往,不论是谈古论今,或是只谈谈家常琐事,都会是人生快事,在这样的交往中,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反之,如果和一个毫无修养的人交往,则你会感觉如坐针毡,时间过得太慢,分分秒秒都是一种折磨。相信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吧!

  既然你选择了教师你就别无选择地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神圣责任。在今天特定的历史时期,培养振兴中华的下一代的重任也历史性地落在了你的肩上,你依然别无选择。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提高自身修养,别无选择。没有良好的修养,不是一个好老师。

  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说法,就是把师生关系比做“一桶水”和“一碗水”,现在很多人觉得不妥。是的,吃老本是会坐吃山空,误人子弟的。所以有人认为教师应该是“自来水”。我看也不妥。水是不会自来的,必须要你一点一滴地积累。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底蕴除了学习积累别无他法。“泰山不择细壤故能就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永不枯竭、永不腐臭的“活水”。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举一反三,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几乎无所不知的老师才会让学生肃然起敬。无所不知是不可能,但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不断地进修学习。

  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种修养。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才会了解学生、接近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信任与爱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要有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健康的情绪,努力培养自信,乐观的性格,做学生的表率。

大学生素质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

  活力,朝气,理性,前沿,有人这样评论大学生。但也有人这样评论的:

  课堂成放牧场;

  宿舍成垃圾场;

  入党的不了解党史;

  吃饭都是浪费;

  网络都是通宵;

  概括为最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大学生的素质哪里去了?现在大学生的素质怎么这么低?这些说法也许有些夸张,但其实是也不难看出存在的一系列陋习,值得深思。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大学生究竟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

  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我想借此谈谈优秀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首先,最为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我们民族历来重视心理素质。

  再次,是责任担当。大学生是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社会发展的观望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第三点是高尚人格。在强调全面发展个人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自我个性张扬。

  当然,还有科学,文化,社交,适应素质等等都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

  在大学课堂上学到的永远只是知识。遗憾的是,一个只有知识而没有文化的人是可悲的。因为,在现代的社会,知识和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知识只是你所掌握的死的东西,而文化哪?却包括你所掌握的知识和你的个人素养。所以,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做的是有素质的人,有文化的人。

  看看世博园里的小白菜小蓝莓们。看看献血屋里的奉献者们。再看看街头忙碌的大学生志愿者们。

论素质与修养 素质议论文

  有时我们会批评一个人“素质低下”或者是“缺乏修养”,那么,素质和修养是什么呢?或许,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总能感受到,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气质、情趣和阅历构成了个人素质与修养。

  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人品德。君子以厚德载物,修身为本,正心为基,良好的素质和修养是一种让人受用终身的财富与资本。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种美德。

  一个愚昧无知、粗野无礼的人是让人厌烦的。气质之美,可以超越外表,成为最高境界的美,而没有修养和素质的人,是不可能拥有良好气质的。

  在当今社会上,培养素质被许多人忽视。但是,我们也经常能够听到有人评价说:“这个人的素质真好,和他来往真是令人开心。”或者也有人说:“这个人太粗俗了,素质很差。”

  个人修养往往与一个人的学识有关。学历不代表知识,所以有些人空有文凭,胸无点墨,这类人不在此讨论之列。但当我们真正接触到有文化气息的人,便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行为、谈吐间,刘露出一种令人舒畅的雅致,这种文质彬彬的感觉与从不读书的俗人大相径庭。生长在书香门第、受到文化陶冶熏陶的人,能够让人在相识之初就感受到书香气息和优秀的素质。所以说文化气息是个人素质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素质,一方面应该从外部行动上入手,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避免不文雅的举止和言语;一方面应该从内心修行入手,提高文化素质,多读点书,古人关于个人道德品质的书籍,并不是老生常谈。一个有素质和修养的人,人人都乐于交往。提高个人素质,我们都应该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

谈谈个人素质

  素质教育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警察被忽视的教育,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学到关于素质的问题,一个人的个人素质和修养展现了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的个人素质往往还关系到一个集体,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国家!

  去年寒假,我打算到墨尔本旅行。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也许是我第一次去远行,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的原因。好像很多东西都出乎我的意料。我既高兴又紧张,因为我担心我不知能否过好语言关。

  随着旅行团,我们就来到了墨尔本。到了墨尔本的第二天,导游带我们参观了墨尔本的许多地方。真想不到,我竟然在这里看见汉字。原以为,来了墨尔本就会暂时与汉字告别。可现在想告别都告别不了啦!在国外看到汉字是亲切的,宛若在异乡看到熟人。看来,澳大利亚人也挺关注中国人的嘛,也许这里有华人吧。我心里暗暗地高兴。

  不过也挺奇怪,为什么不列出英文或者其他外国文字呢?难道澳大利亚人和国外旅客看得懂汉字吗?我有点迷惑了。

  于是,我走近去看写有汉字的地方。原来,在垃圾桶旁边的墙上竖着一块牌子,用汉字写着:“请不要往里面吐痰。”我还连续看了几处写有汉字的牌子,内容还是差不多。

  我心里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和我的自尊心有关,我们被歧视和侮辱了。难道不是吗?澳大利亚人和其他洋人都懂得扔垃圾有什么规矩,他们不需要提醒,而中国人却是需要。我对这种歧视感到不满。但是不一会儿,不得不让我否定我的想法。

  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人,和他的朋友用国语交谈着,路过垃圾桶时,“呸”一声,便将痰吐到垃圾桶那层用来掐灭烟蒂的细沙上,而且吐得东一处西一处,痰黏糊糊地挂在桶边上。迎面又来了一个外国人,他先将痰吐到纸上,再把纸揉好,扔进桶中的下面扔废物的一层,如此而已。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被那个人忽视了。这个外国人和刚才那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人是和我住在同一个宾馆的。他还用国语和我打招呼。原来,他是中国人!

  回国以后,我突然发现,那样的提醒在国内比比皆是:“请勿闯红灯”,“请给有需要的人让座”,“请勿随地吐痰”,“请勿在此吸烟”……

  我认为,素质不需要提醒。作为21世纪的新人类的我们,不应该随波逐流,更应该多督促自己,不需要任何文字来提醒。只有这样,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写在墙上的那些字才会越来越少。

大学生素质心得体会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在大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文史哲基本知识、艺术基本修养、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的教育。我国从1995年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文教育的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日益影响到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它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以往大学教育存在的专业口径狭窄、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单一、评价体系偏颇、文化陶冶淡化等问题。它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以尊重学生个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新形势下,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仍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各方面的任务一个比一个多,各方面的负担一个比一个重: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辐射等。学生过分重视花哨的校园活动,而忽视了对自己内在的培养,忽视了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忽视了自己对于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创新。

  (二)大学教授要忙着搞职称,忙着搞研究,看似一个比一个忙,其实是把大学的本质和根本使命给忘却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们的引导和传授作用却在职称、研究的压迫下消失殆尽。他们忽视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加忽视了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志在必行,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其如何做人。

  (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重要转折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人们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却使得人文教育却受到冷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现象,并随之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精神空虚等。因此各国采取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做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精英,所以高等教育助大学生精神成人是高等文化教育的使命。大学教育,重在传承文化,追求真理。大学要培养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要培养道德健全的人适应时代的需要显得尤为必要。杨叔子曾表示:中国要办好大学,依赖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基础知识的全面扎实,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可见,加强文化素质正是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创新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

  作为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主阵地和生力军,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即在文化素质教育中重视引导学生求新、求变,让学生在其中自己解决问题,给其创造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民的素质,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及途径

  (一)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

  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认同感。我们要通过优化社会大环境、创建浓郁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等手段,使大学生感受、理解、热爱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他们身上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比重。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比重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课程设置要由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逐步向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方向转变。通过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美英等国高校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值得我们借鉴。如哈佛大学的“共同基础课”五类课程中,文学与艺术和外国文化是其中的两类;牛津大学一直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古典文化知识的学习。从民族的发展高度,学校应该像重视英语、计算机等课程那样重视人文课程,加强投入、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统一考试,考试结果与授予学位挂钩。

  (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准确把握。教师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感,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想碰撞的过程。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关键。

  (四)政府、社会、高校联手参与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人人参与,推动良好人文氛围的形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的环境。

  作为政府,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

  现代人文素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从全社会来讲,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要重视培养良好人文素养的氛围,在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电影、报纸等大众媒体严肃地负起推进提升人文素养的责任。

  所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应该“转识成智、化性为德,以业为志、由技入道”。从根本上讲,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重在回归大学之道,弘扬大学之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谓大学;万物并育,化成天下,是谓大爱!)。让大学生真正的在大学中学会做学问,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只有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与改进才能逐渐实现真正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

文明,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作文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在日本这个国家都有严格的礼仪习惯,更何况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呢。

  现在,我们国家对文明礼仪越来越重视,比如推行文明礼仪操;出版《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开展“首都市民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次我在街上,看见四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车移开,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流,可他们无暇顾及。看到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会被他们所感动。这件事足以证明我国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

名校学生应有的素质

  身为东港中学莘莘学子中的一名,我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可是,我能否成为合格的名校学生呢?我思索着……

  名校学生,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如果一个人仅仅拥有非凡的才华,而没有道德观,没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他是不算成人的。如果一个人虽然没有一点文化知识,但只要他懂道德、讲诚信,是比那些不成人的高材生强的多的。所以,身为名校东港的一份子,我不仅要做到学习优秀,更要做到品德端正,自尊自信、明辨是非,塑造出一个品学兼优的自己。

  名校学生,应该是谦虚谨慎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名校学生而过分骄傲。名校的名气不是我们挣来的,而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老师们与一代又一代的学哥学姐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作为东港首届派位生,我们不能把一代代东港人取得的辉煌付之东流,我们要继承下去并把它发扬光大。

  名校学生,应该是竞争与合作并进的。在全市众多学校中,东港之所以能出类拔萃、屹立不倒,是因为有一届又一届优秀学生通过竞争,把优异的成绩通过努力换来的。同时,也是东港与其他兄弟学校通过交换经验、总结治学道理,从而培养出来的。是的,当今社会的确竞争十分激烈,但合作永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试想当年,如果没有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团结合作、并肩作战,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如果没有千万劳动工作者,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哪一样可以独自完成?因此,名校学生不光要学会竞争,更要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思索着,我将一步步按名校合格学生的标准来鞭策自己。我会记住开学时,老师对我们说的那句话:

  今日,我以东港为荣;

  明日,东港将以我为荣!

大学生素质自我养成初探

  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社会对人们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无疑将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加之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素质教育日显重要。其素质的提高单凭老师们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不足,在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加强自我素质的养成。

  1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建立广博的知识体系

  读书的基本目的在于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渊博的学识,培养能力,增强未来社会的适应力。大学生应当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知识结构,具体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掌握厚实的基础理论就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能积极汲取各种新理论、新知识,建立起相应的科学知识结构。基础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根基,是大学生的基本功。专业知识在人才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应该学好本专业已有的知识,学习要有一定的深度,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注意吸收或研究本专业的最新知识,明了本专业的发展动态,甚至对本专业的边缘学科和可能出现的交叉学科也应有所涉猎。同时,现代各类职业都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强”。“程度高”指知识量大,面宽;“内容新”指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中应以反映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新知识、新信息为主;“实用强”指从业者的知识在生产、工作中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为此应掌握如外语、计算机、书法、绘画、驾驶、公关等知识和技能。

  形成广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是多读书。读书,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达到内心充实,精神愉悦,品位高雅的境地。不论哪一个专业,在扎实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力求广博,将来在工作中才能触类旁通,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知识广博,也是辨别是非的基础。大学生毕业后,有的进一步深造硕士、博士、博士后,有的走向工作单位不久将独当一面,其知识要渊博才行。“渊”,就是知识有深度,“博”,就是有广度,在多读的基础上,还要“精”,在关键性的书籍上还要懂,如果每一本书都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其读书的意义就不大。

  2加强道德的自我完善,坚守诚信为本的人生原则

  道是指行为原则,德是指行为原则的实际体现,道德是指行为原则及具体运用的总称。道德中的“道”必然影响人采取行为的“德”。道德水平的高低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品位与文明程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诚信教育的种种误区使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也时有发生,如考试作弊、借贷不还、毕业推荐弄虚作假、欺骗家长和老师等。这些不诚信的现象虽属个别,但影响极坏。它不仅败坏了学校的校风,妨碍正常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的形成,而且也扭曲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灵,诱发了道德上的堕落或变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将“明礼诚信”列入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中庸》中有关“诚”的价值认识就是这个思想,所谓“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心知性,率性“成人”。这就是从“成人”而不是“成事”的角度来阐述诚信的价值,凸现了中国传统诚信教育的人文主义底蕴。

  道德建设重在培养真诚的品德,遵奉信用的规范,只有真诚品德的建立和形成才能够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只有信用规范的形成和推广才能真正建构良好的社会秩序。当代大学生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就应当懂得人无诚信而不立,社会无诚信而人人自危,道德无诚信而势必流于空伪的道理,从心灵深处树立起万善诚为先、众德信为基的观念,并以讲求诚信为光荣、不讲诚信为可耻,自觉地按诚信道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将诚信的品质和精神贯彻到对其他道德原则规范的信守中去,为纠正和改变社会的假冒虚伪风气做出自己的贡献。

  3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勤奋、有责任心的做事态度

  中华民族有着不屈不挠、“天性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人当自强,人能自强,人的高度取决于自强的程度,大学生应在精神层面上能懂得、有效地进行主体塑造,加强对自强精神的磨砺和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争取成功,幸福愉快!正如古人言“克己”、“自省”、“养心”、“修身”。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理想使人的生活有目标,勤奋是实现理想的保证。汉代张衡讲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有不少人也讲过,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勤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因素,是养成人才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要做到“手勤”、“脚勤”、“嘴勤”。手勤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脚勤可以磨炼意志,嘴勤能锻炼思维。同时,也要有踏实肯干的精神。踏实就是要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远离浮躁。

  4要有宽容人的胸怀

  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人生的真谛,你能容人,别人才能容你,这是生活的辩证法则。那么,容人究竟容什么?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容人之长:人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相互促进,学习才能进步,事业才能发展。(2)容人之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容不得别人的短处将来势必难以共事。(3)容人个性:由于人们的社会出生、经历、文化程度和思想修养各不相同,所以人的性格各异。因此容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能够接纳各种不同性格的人,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门艺术。(4)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伟人,多数都能容人之过。(5)容人之功:别人有功劳,本应该感到高兴,但有的人心胸狭窄,生怕别人功劳大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大学生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生活中要有宽大的胸怀,对人对己不斤斤计较。若对小事纠缠,发生争吵,不但失去大学生的儒雅,而且会心理难受,情绪也会受影响,以致闷闷不乐。德国名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里说:“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当人犯了错误,办了错事,总渴望得到别人的谅解,希望别人把不愉快的往事忘掉,对于自己,也是如此,“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宽容也是一种伟大,如果学会宽容,就会感觉生活很美好。当代大学生犯罪调查中,有许多犯罪是由于一点小事,相互不能宽容、谅解而大打出手,甚至动刀而致同学于死地,过后后悔已来不及,断送了他人,断送了自己,给社会、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树立宽容的胸怀,这样就可以减少许多犯罪,带给大学校园和社会一片安定的环境。当然,宽容不排斥严格要求,在大是大非上不能糊涂,在遇到个人恩怨时就要宽容,既能坚持原则,又显出良好的个人品德。

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

  大学生,貌似从来就是被定义为国家未来的希望,这样的一个群体是有文化有社会责任感的,是被称之为榜样的,可当我们看看现在的大学生的行为,十几年的教育不知道体现在哪里了。

  小学的思想品德里说到:对人要有礼貌。现在看看这些大学生,目中无人,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于不顾。对老师要有礼貌这些连小学生都谨记在心中的事,很多大学生却常常跟老师抬起杠来,更不要说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大道理了,有时候老师没有说下课,学生就已经吵着要走,甚至有些根本不理会老师,直接走人,我不知道以后这样的人走进社会会不会更加“猖狂”。

  自私自利向来都是现代人的代名词,本以为受过“高等教育”(请允许我在高等教育这里加上双引号)的大学生会有所不一样,没想到更加严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体验的到,无论是什么事,总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知道是不是现在这个社会让很多人不得不去这样做,不然没有办法生存下去。有时候甚至是为了自己而去伤害别人,这已经不是利益的问题了,而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把麻烦的事推给同学还笑的很开心,为了自己方便就让身边的人去做本不属于他人的事,而自己却在一旁开心。这就是所谓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么

  还有粗口成章的,丝毫不会感到有任何的内疚,浪费了那么时间在学校换来的却是满口的脏话,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他们的父母感到悲哀。他们凭什么因为有机会上大学而在那些穷人家的孩子里炫耀,是炫耀他们的无知,还是在炫耀他们的幼稚?听起来真的有些搞笑,上过大学又怎样?还不是粗人一个。我们是不是应该帮助那些没有经济条件的孩子,那些真正的未来,那些真正的希望。

  最看不惯的就是个个耍着一副烂脾气,动不动就摔东西,动不动就对身边的人乱吼,在家里,他们就是皇帝,特别是那些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宝贝般的被呵护着,什么家务活,他们的头脑中通常没有这样的概念。不会洗衣做饭是很正常的事,甚至不知道用什么来刷碗,你们觉得笑好还是哭好?所以麻烦那些特别“关心”子女的父母们,请不要再祸害年轻一代了!

  垃圾池旁边那些垃圾不也是我们的大学生们的“伟作”吗,就那么几步他们也不走过去,扔?可以呀,扔不进去,你也得再过去拣进去呀。为什么几乎都是看都不看就走人了呢

  我们再看看教室里面的课桌上,那涂鸦式的杰作不也是我们的大学生所为吗?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呀!怎么随手就在课桌上留下你的笔迹呢?而且里面的内容也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写得出来,更可悲的是他们还觉得很开心。

  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无一不是体现当代大学生中有许多没有素质的,他们跟社会上的混混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或许一个词就可以概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悲哀!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学一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关于青春奋斗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