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精彩摘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爱我,请给我自由爱情诗歌

  当我所有的朋友都慢慢的远离

  当我所有的网友都被你一再删除

  当我在你的面前变得透明如同空气

  你会不会想到

  爱我,就该给我自由

  就该让我像小鸟那样

  在天空自由的飞翔

  让我在自由的天空

  呼吸那芬芳的空气

  你会不会想到

  爱,应该是更广阔的天空

  而不是囚笼,更不是猜疑

  当生活的琐碎淹没了我的理想

  当青春的脚步慢慢的离去

  当我只能躲在你的背影里悄悄的叹息

  你会不会想到

  爱我,就该给我自由

  就该让我能像老虎那样

  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

  你只需要

  偶尔放下你的强势

  让我在我的世界里

  依然有着自由的权力

  爱我,就该给我自由

  风筝飞得再高

  也有一份牵挂

  握在你的手里

  大雁飞的再远

  也不会忘记雁巢 的甜蜜

  爱我,就该给我自由

  就该让我能在你的世界里

  自由的呼吸

  你只需要

  偶尔放下你的大男子主义

  看我在我的世界里

  是不是依然那么美丽

爱和自由精彩摘录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是包容。他要我们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孩子的一切错误与失败,接纳他们所有的创造与破坏。

  爱,要不忘初心,学会等待。等待孩子在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中自我成长、自我蜕变,完成生命的自我创造!

  爱,是理解与尊重。正如孙瑞雪在他的《爱和自由》中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她用“仰视”一词将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推向至高无上的境界。

  爱,是相信。相信我们的孩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是有能力成长的,是比我们更强大的!

  爱,是平等。我们没有权利命令与干涉,即便是我们的孩子。从他生命诞生的那一天起他与我们就是平等的,他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而不是附属于某个生命。要尝试着蹲下来感受孩子的世界,不要让孩子仰视我们,请相信我们的每一个或好或坏的举动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成长的一切”,无论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爱,它就那样简单而又复杂的存在。我没有更多的财富留给我挚爱的尚尚,我这一生唯一能给予他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自由的爱为题目的诗歌

  进去时

  出来后

  才发现我是多磨劣质,

  希望是洗一个澡

  而不是被淹没

  一个人做自由落体运动

  希望半路能牵住你的手

  落叶夕阳扯着丝的质光飞跑

  我们没有在日落之前着地

  我们享受着我们终究要着地

  回想我们坐在云朵上飘落

  夜里我们选择继续自由坠落

  你问我需要几天几夜

  我说担心什么

  我向你保证沿途的美丽,不会让你后悔

  我向你慢慢讲述我们的过去

  你静静的听着

  你问我为什麽你一无所知

  但我没有回答你

  只是说

  我爱你

  在这自由落体时向你告白

  你很茫然,我踏实的看着你

  树叶飘落很多

  确定我们已着落

  我单膝下地

  对你说,现在是时光穿梭后的

  当初的你和我

  当初的我只想这样

  对你说,我爱你,嫁给我

  我不想再错过

  不想再有痛,伴着你的影子牵着我

  在日日夜夜里疑惑

  你说你知道

  你说更喜欢和我自由坠落

  你说更喜欢当初的你和我

  你说你选择的是我当初的沉默

  你说我表白后你就要选择离开

  就相当初的你和我

  穿越时光并改变什麽

  这是你说的

  但当初的你只有我

  你别无选择

  我傻笑着,你做一张鬼脸心有不甘地默认着

  是时候拥抱你了

  在这样的时候和那样的天地

《爱和自由》读后感

  教育问题是每个家庭重点关心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是每位家长的心中愿望。但由于家长对教育上尤其是幼儿教育认识上的误区,造成“揠苗助长”事倍功半,甚至酿成家庭教育的惨剧。

  正确树立幼儿教育观刻不容缓!

  通过虚心阅读爱和自由文章后,受益匪浅。

  一、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蕴含强大精神能量和潜能

  儿童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按着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是一个心里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里成长上的。

  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否则,将破坏一个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发展。

  二、儿童所有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

  家长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以前的儿童不需要学习任何技能,他所需要学习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

  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智力就是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种感觉的上升都和其中的经验和体验连在一起,儿童天生具备这种能力,只不过这一能力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个过程每一个人也不一样。

  所以,普通“教”的本质:让孩子把注意力转向什么,然后教什么。杜绝家长在孩子感觉的时候,破坏孩子的感觉;杜绝儿童感觉到时,我们没有把词语同他内在的感觉及时配上对!

  三、关于“智力”的理解

  真正内涵:一个人的力量来自于哪里,来自他高贵的品质、完整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和充满创造力的思想。

  感觉训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

  四、什么是“爱”和“独立”

  爱是土壤、是阳光、是儿童成长的一切。

  “教”孩子可能是奴役孩子。因为你怕弄脏了卫生,你怕麻烦,你代孩子所做的一切不是“爱”,你剥夺了孩子“体验”和“学习”的过程。

  爱是让孩子走向独立。这种独立不仅仅是身体“行动”上的独立,更重要是“思想”上的独立。

  五、关于“独立”的理解:儿童的成长是一个趋于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阻止了他,那么对这个人就没有了自由,也没有了独立。没有独立也就没有了真正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

  六、关于“自由”和“独立”的理解

  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独立程度来使用自由,而这一切基于一个条件:当他是孩子的时候,父母给予的爱和自由是一环接着一环的。

  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后代造就成为强有力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立和自由的人。

  自由不是条件而是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才能作为人而存在,才不会在思想和意识上丧失做人的权利。

  七、“自由”与“纪律”内涵:

  自由: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给予孩子充分认知的自由。由这种自由,他才能最大限度的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够去认知、认识。

  纪律误区:平常意义上的纪律的“典型形象”,就是比较听老师话,安静的坐在那里,不活动。

  纪律内涵: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当你是自己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守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称之为纪律。

  反思:我们“爱”错了吗

  家长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和爱着自己的孩子。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牙牙学语之际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在亲戚朋友面前,以自己孩子会背多少古诗、多少才艺而喜形于色!用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灌输”自己的主观认识。以怕弄脏了、怕麻烦等等借口剥夺了孩子“体验”和“感知”的学习机会,以命令式或者威胁式的语言规范孩子的思维和言行。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

  放假有几天了,我读了一本叫做《爱与自由》的书,它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爱和自由——新儿童教育法》的最新版本,《爱与自由》读后感。这是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正如作者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这本书不是教你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告诉我们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爱和自由》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成年后,我们又有了孩子。孩子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欢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大事中的大事。然而,正如作者所提到的,我们不是不想去爱孩子,而是,我们是否具备了爱的能力、、、

  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里,我们面对的都是孩子,一个个独立而独特的个体。那么,我们所学的幼教专业,自己有限的教育经验是否能够满足于这么多需要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呢?这也是一个古老的教育话题——怎样因人施教。即书中提到的“爱的能力”之一。

  我觉得要树立孩子的一种比较良好的自我评价感觉,因为,孩子对自己的评价都不是很客观,大部分评价都来着成人。所以,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好孩子比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坏孩子”更容易教育。当孩子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时候,要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不在孩子面前反复强调他的种种不是,而是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弱化他的错误行为。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否能够不断发挥和扩充自己原有的优势,改善不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方案。总之,需充分观察和了解孩子的特性,来寻找相应的教育策略,持之以恒,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有足够的洞察能力,在每个孩子身上看到不同的闪光点,我们也将更加具备了爱的能力。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爱真的要有方法,做父母的也真的要不断地学习。如果因为爱孩子而毁了孩子不是太可悲和让人痛苦了吗?我从《爱和自由》学到的,该怎么爱我的孩子!我才有资格和权利对孩子说:“妈妈爱你!”

《爱和自由》读后感

  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感受很多。

  每个家长都爱自我的孩子,那爱到底是什么?“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受此启迪,我感觉:爱是尊重,爱是珍视尊严。

  这本书以爱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蒙氏的各种训练方法,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选取。作者用各种事例诠释了“爱和自由”对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作者相信这样孩子就能够全面发展,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同时,也简要地提到了约束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总体来讲,作者比较审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实践着儿童教育,并总结出一些经验。

  作者所谓的“爱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主角还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对象。作者要求成人尽可能地了解自我的孩子,给他们科学的爱,给他们尽可能充分的自由。但无论加上什么样的修饰词,这种施予和授予的关系没有变,孩子是被动的,是从属地位的。这意味着,成人有权力决定给什么样的爱,给什么样的自由。给什么,怎样给,取决于成人认为怎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这种施舍的“爱和自由”是功利主义的,并且会因社会的压力而不断修正、变化,最终就是妥协和放下。孩子得到的是被动的爱,缺少的尊重。

  在此我想来和大家聊聊蒙式教育,教育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有以下教育观点:

  1、遵循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2、注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3、重视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4、支持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透过自身活动获得

  那里有几个关键词:遵循、注重、重视、支持,在这几个词中,汇总一个词:“尊严和独立”:,其实,生命的尊严和个体的独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蒙氏主张这种尊严和独立是天授的,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而不是孩子的父母。蒙氏极力想说明,如果你认识不到,不尊重这种天赋人权,你就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而爱、自由不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而是孩子生而就有的权利,是从“尊严和独立”生发出来的。如果不认识到这点,所谓的“爱和自由”就是技巧性的,伪善的,也是善变的。

  仅仅“爱和自由”,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严和独立”地发展,他需要职责,需要平等。不背负职责,很难谈到尊严;没有平等,独立也是不完全的。而缺少真正的尊严和独立,孩子在被施舍的环境中成长,很难期望他人格的健全。孩子当然需要爱和自由,但不是施舍的,而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担负各自的职责。这样,人格才能健康发展,并走向成熟。

  书中谈到了神游一词,让我深受启发。其实,儿童是最明白自我需要什么的,当他依照精神胚胎中密码的指引去做一件事情却备受阻碍的时候,儿童智能透过幻想来实现自我的需要,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的心力分离,神游就此构成。书中有一个例子:孩子玩水玩沙被禁止,他开始想象玩水玩沙;孩子坐在教室里凭借老师讲述的植树过程来构思一篇植树的作文时,神游就此开始。

  您能够尝试去看一下<爱和自由>这本书。孩子真的值得成人仰视,养育一个正常的孩子,需要我们成人反思自我,成长自我。

  “不动怒、相信、盼望、永无休息的等待”是打动我最深的字眼。我在努力尝试,并且相信会越做越好!

  “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礼貌之父”!如果我们珍视孩子的尊严,那我们就该成为维护尊严的榜样。从我开始,从你开始,从此刻开始!

我与爱一起自由美文

  你说你爱一朵花,可你却并不爱它凋谢时的样子,你说你爱一场雪,可你却不爱雪融化的感觉。你的爱是有条件的,你爱的是它的美丽,并不是爱本身。

  我们从生下来开始,就拥有了亲情,慢慢长大了,会获得友情,再是爱情。我们一定会因为这些感情而得到温暖,也一定会因为这些感情而感到忧伤。不可能总是那么美好而不变,很多时候我并不觉得难过就是不好的,负能量就应该被排斥和鄙夷。当我开始真正爱我自己的时,我就会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意味着我允许我的瑕疵,我的黑暗,我的懦弱,我的情绪,它出现了,说明它应该出现,是我养育了这样的我,我对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并不意味着指责,自责,愧疚,一面承担,一面原谅,一面哭泣,一面面对,它们就像是手心与手背,各自承担了不同的责任,但可以并存,也应当被爱。当我开始懂得去爱我自己的时候,仇恨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真实,我承认我有恨,我也没必要去排斥,恨的理所当然;愤怒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坦诚,我坦荡荡地承认我有愤怒,并不以此为耻;瑕疵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原谅,原谅我就是这样,原谅我不是你设想的那个人,原谅我可以理直气壮的成为现在的这个我。

  有时候我就会想啊,人活着,为什么就一定要讨人喜欢呢?我觉得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懂得取悦自己了,才算活着。

  我不向往年轻,年轻的生命光鲜却没有厚度,稚嫩的梦想少了点生命的质感,自以为是的傲气后来怎么就忘记坚持自己了,愤世嫉俗却不知这“世”的无奈,这“俗”的必然。我不追忆过去,在过去的那个当下,我曾好好的在那里,现在我到达了这里,我就好好的在这里。我不期盼未来,因为此刻已足够好,未来也是一样,也许会有痛苦,但我已然学会与痛苦共存,也许会在某一刻终止,那我也允许就到这里,也许会拥有幸福,我知道,没有一处有幸福,除非我为自己带来幸福。幸福一定是建立在认可自己和爱自己的基础上得来的,绝对不是别人告诉你什么是幸福就是什么是幸福,更不是别人给你,你就能真正拿捏好幸福的。

  从前我是懦弱的,因为我曾经懦弱过,在我坠落的时候才能唤醒自己的坚强。过去我是坚强的,因为我拥有坚强的种子,才能让我在你需要勇气的时候我给你依靠。现在我是柔软的,因为这份柔软,我才可以看得到光明,理解着黑暗,爱着美好,也允许着丑陋。未来的我可以是任何样子的,并且我不贪恋过去,不期待未来,就在那个当下,享受着那个当下我应该成为的自己。我一边爱着我自己,一边爱着你们,一边允许黑暗,一边制造光明,一边哭泣,一边勇敢,于是它们总是在缓缓流动,黑与白,在不断地逗留,白去黑那里放个假,黑到白那里听个课,它们总是相互依存,也相互制约,谁也不比谁高级,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使命。

  我可以为自己的选择、情绪、意愿负责,我无需靠任何人的情绪而获得安全感,这是我所说的我们要自由,要强大,要独立,要自我——不是因为别人说坚强是应该的,不是为了深陷泥潭的时候给自己一条路,仅仅是因为自由,我可以为我的感受,我的情绪,我的意愿来买单,不需要任何人同意,不需要在他人的脸上获得指示,我可以就是我的样子,即便有一天变了,那也是我愿意变成另外的样子。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自己做选择了,可以自己去追求自己的生活了,那你就会明白,很多事情,姗姗来迟,却也不算太晚。

散文:爱与自由

  “爱通常藉由个人层面展现,但其实爱与个人无关。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盘古开天辟地之际就已存在,这股力量是从我们内在升起的、也是存在于宇宙间的自然力量,这股独特的力量能感动每一个人。

  爱的力量与时空无关,而且爱的力量是独立存在的,不管我们是否觉察、意识到,它都存在,爱让人无从规划、无法努力也不受控制——爱是如此简单,爱就是爱。

  爱也是一种能量波动,它一直在我们的周遭和内心中与一切产生共振,当频率调整在一起时,我们就遇见了爱。

  我们通常会将爱与特定的人连接在一起。当特定对象触动我们的心,两人之间滋长爱苗时,我们总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并相信只有对方才能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感觉。事实上,这种令人心动、感动的爱并非无中生有,也不是透过特定对象而幸存的,爱其实存在于你我心中,也环绕在我们四周。爱只是像一时沉睡过去然后被唤醒一般,我们的灵魂其实早已经历、认识爱”。

  ——摘自尼尔斯《幸福的修炼》

  我爱你,跟你无关;反过来,你爱我,也跟我无关。爱很简单,爱就是爱。爱是自由,是无条件地付出。

  我爱你——以你本来的样子爱你。你可以接受我的爱,也可以拒绝我的爱。你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

  你爱我——以你喜欢的方式爱我。我可以接受你的爱,也可以拒绝你的爱。我是自由的,你也是自由的。

  爱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爱是自由。

优秀散文:爱要自由

  爱花,

  就让花儿自在开放,

  不是一定要摘下花儿,

  供在我们的花瓶里。

  爱蝴蝶,

  就让它在花丛中自由飞翔,

  不是一定要把蝴蝶抓住,

  养在我们的笼子中。

  爱一个人,

  就给他自由。

  爱一个人,

  就给他飞翔的空间。

  我们爱的是天空中的翱翔的雄鹰,

  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江河湖海里悠然的鱼儿,

  而不是笼中鸟,

  囊中虫,

  很多人只知道紧拥,

  而不知放飞,

  让心爱的人陷入困境。

  欢快的鸟儿被囚成了呆子,

  蹦跳的兔儿被圈成了傻子,

  眼中的神采没有了。

  放下欲望之心,

  多些欣赏,

  少些占有,

  才能过得更潇洒,

  活得更自在。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这是看《爱和自由》最初打动我的地方,短短的几句话却让人别有一番感悟和滋味。

  从事幼儿教育四年来,自认为是位充满活力与爱心的老师,但是看完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我突然领悟我们的爱对于我们的宝贝来说是一种欺负。我们成人有太多的不可以,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能力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成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我们的安排,孩子总是问为什么,而我们的理由就是:“因为我爱你们。”可是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成长规律。

  幼儿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事故,哪怕是小擦伤也好也会让我们觉得无法向家长交代,因此我们处处小心,时时留意,这个不许,那个不让,始终让孩子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我们整天对宝贝们说:“孩子们不能这个样子,不能碰那个东西会划伤你的手,你们就听老师的吧,老师是为你们好,老师爱你们。”我相信,这是大多数老师都在做的事情。看完《爱和自由》,作为80后老师一定要改变自己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要做一个有心人,去仔细观察孩子的所需所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长的孩子。同时,我们在自我改变的同时,也要把这种思想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家长,我们的教育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只有家园密切合作,我们才能给予我们的宝贝真正的爱与自由。

  看完《爱和自由》还有的一个感触就是关于知识,我们是引领幼儿前行的教师,我们怎样去“教授”知识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改变教的方法,不再是枯燥的教,而是带着孩子去认识,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大量从生活中学习而不是课堂学习的过程。认识事物的过程好比吃饭,经过消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并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是智力。

  孙老师说爱与自由并重,我们要把爱带给身边的每个孩子,同时,也适当放手给他们自由,只有爱没有自由,孩子就会失去自我,只有自由没有爱,孩子便会冷漠。爱与自由同在,并加以引导和体恤,让孩子们要学会相信,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是在指责中长大的,现在我们忘记了自己的童年,忘记自己童年的故事,忘记自己童年的愿望,忘记自己被束缚后慢慢被磨蚀的没有个性的痛苦!这是我们的遗憾,因此我们更应该让我们周围的环境充满爱、自由与温情,对宝贝更是应该用心去关爱,弥补我们的遗憾。

  人类的创造力是非凡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6岁以前能够成长得非常好,他就越容易进入更高状态的人类的思想、人类的情感和人类的一切科学理论,如果我们被某一种东西禁锢的话,我们只能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热爱孩子,让他们充满快乐,我们给与孩子爱与自由,孩子就能给我们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因为“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文明之父”。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企业文化手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