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的励志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女排精神励志演讲稿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四分之一决赛,中国队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以3比2逆转战胜卫冕冠军巴西队,时隔8年,再度晋级奥运会四强。电视镜头里,女排姑娘们簇拥欢呼;万里之外,经历了“过山车”的中国观众无不赞叹——又见女排精神!

  与巴西女排的比赛,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遭遇战”。过往战绩上,中国女排对巴西女排曾有过18连败的尴尬,过去在奥运赛场上的四次交手也是悉数败阵;本届奥运会,与小组赛以5个3∶0轻松锁定A组头名的巴西队相比,B组的中国队首场苦战荷兰即告负,又接连输给塞尔维亚、美国,跌跌撞撞地小组出线后,马上面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苦主”,艰难异常。而昨天的比赛进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决胜局,比分交替咬住,加上主场巴西球迷并不友好的嘘声,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好在第一局大比分落败的姑娘们最终顶住压力,带来了惊喜。她们有理由雀跃,观众有理由感动,因为这支年轻的队伍,在困难时没有放弃,在争议时没有迷失,于绝境中激发潜能。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足以让那些认为“现在就这个水平”者汗颜。

  作为我国三大球中唯一一个拿到冠军奖杯的队伍,女排从不缺少这种拼搏精神,也一次又一次带给国人感动。翻开历史,中国女排自1981年夺得首个世界杯冠军到去年世界杯再度封王,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本世纪初的再度中兴,期间虽然多次历经波折,但总能在陷入低谷后回归正途而崛起,用实力和汗水延续神话。作为体育单项中参与度、普及度最高,也是影响力最大的项目,“三大球”始终是国人的“痛点”,尤其是近几届奥运会,男排男足缺席、男篮女篮连败,女足差强人意。唯独女排,总能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屹立不倒。从袁到陈忠和,再到二次出山的郎平,几乎女排每次崛起的背后,人们看到的都是那些了解女排、熟悉女排、扎根女排的团队在发挥着根本性作用。尊重专业人才,才使得长期积累的女排精神不断闪光。

  在精神的继承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创新。正如主席所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之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发展体育运动同样如此。接手女排后,郎平就针对中国和世界女排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即每次集训总是有20多人,每个位置总是保持三到四个人在竞争。队伍扩大后,针对不同的比赛安排不同的阵容,承担不同的任务,不过分强调成绩。此外,新女排还扩大了教练队伍,引入了国际化的专业团队。这些都是对运动规律的把握和尊重。

  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见证女排精神的强大。2016年女排世锦赛后,曾有过新时代还要不要重提女排精神的讨论,理由是当年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女排精神是特殊年代的产物。毋庸置疑,今天年轻一代的运动员,身处与上世纪80年代初截然不同的大环境;奔向体育强国目标的中国人,在“唯金牌论”逐渐散去光环的今天已不会用一场比赛输赢来定义成败。但正如郎平赛后所说:“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因此,在强调要放松心态的同时,每个运动员同样不能忘记的是,作为一名国家队运动员,展现的是一种风貌。“我们已无路可退,就是把技术水平、精神面貌打出来,不要后悔,什么结果都能接受。”这是一种态度。

  时代虽然不同,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35年来,女排精神总是与这个国家每个历史发展的节点相契合,女排的顽强拼搏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无论比分怎么样,大家从来没有放弃过。”赛场上的中国女排,将为他们的梦想继续拼搏;而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国人,同样需要一代代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女排精神,既是一种体育精神,也是一种前行力量,能够激励我们朝着目标砥砺前进。

中国女排的励志故事

中国女排精神励志演讲稿

  时隔数十年的中国女排在当年的传奇郎平带领下再度创造历史,给本次中国队征战里约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样一个逆境生长、节节攀高的励志故事,不仅找回了中国人对于30多年前那支女排的乡愁,同样让中国人重温了80年代改革红利给整个社会释放的热情。

  郎平和她重启的女排精神,仿佛像是这些年中国政治经济变迁的一个缩影。从80年代的热血澎湃,到如今的专业严谨,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再到如今的荣耀重生,跌宕起伏的中国女排在这些年其间恰似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

  如果说80年代的女排精神是个人挑战极限的“洪荒之力”,那么如今的新女排精神则是专业化训练和科学化管理的升华结晶。女排的胜利,恰恰正是近年来国内体育产业不断推进市场化的成果之一。

  这一次的女排胜利,除了爱国情怀之外,拥有了更多更为符合人性的市场化激励方式。没有了太多来自体制机制束缚、拥有了更多自主作为空间的郎平,在辗转归来后,再度带领中国女排登上时代的巅峰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今的新女排精神,更凸显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意义。郎平结合了自己在国外执教多年的经验,扩大了教练组规模,并引入了包括几名外籍教练在内的国际化专业团队,带领队员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体能训练和伤病康复训练。其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正式组建有美国名医加盟的医疗保障团队。

  新女排精神,不仅继承了原有女排精神勃发的个人活力和集体协作拼搏,同时更显现了新时代新的动力源泉——给运动员和教练以更多的自主作为空间,把体育还给体育。而这样的女排精神,绝不止于女排或者是体育领域,同样也是新时代改革精神的加油站。

  人们对于这支队伍的热爱和热情,同样也隐喻着个体精神和时代变迁。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个体的“代入感”,但这样的“代入感”往往能激发民气、引发来自时空变迁的重新共鸣,乃至交相呼应,成为推动时代前行的价值源泉。

  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在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正在进入一个常态化增长的时期。个别领域、部分地区出现增速下降、甚至面临着诸多发展的困境。经济下行的形势下,不少人开始犹疑不定、缺乏自信,国际上也出现唱衰的声音。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女排精神这种“一分一分咬牙顶、一场一场迎难上”的拼搏精神,尤其需要一种“尊重对手、尊重规则”的开放精神,尤其需要一种“追求卓越、追求超越”的韧性精神。

  更为重要的是,在遇到困境之时,我们更不能自乱阵脚,更需要坚守内心对于专业主义的信心。我们需要看到,在新世纪的女排胜利,固然离不开队员的努力拼搏,但是更离不开的是更少的行政干预、更多的专业管理。

  无论是这届女排的胜利,还是这一届里约奥运人们开始逐渐的去金牌化集体意识,都能够显现当体育竞技不再受制于行政的桎梏,不再受制于金牌绑架时的活力。

  体育产业只是经济无数产业中的一支。见微而知著,新女排的胜利,同样启示着我们,经济转型不只意味着生产方式的变化,更是发展理念的改革;经济领域的问题也不仅仅在于经济,主要在于制度层面的深化改革。

  而我们所有的困境、焦虑,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惟有从根本上破除对“人”的束缚,激发出“人”的担当,才有可能释放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从而开拓出张扬洒脱、自信从容的新格局。

女排精神激励我作文

  这届奥运会没有像前几届那么关注各个赛事的夺金热门项目,但偶尔回看有关报道还是有不少令人热泪盈眶的精彩瞬间。去金牌化的观念影响下,赛事看得很轻松,加上有傅园慧“洪荒之力”的幽默式报道,更令人看奥运爽心悦目。

  说到这两周感动国人的赛事莫过于女排给我们带来的感动!8月16日,中国女排赢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比赛,力克东道主巴西队,最终以3—2逆转,时隔八年,重返奥运会四强!有人说,那天中国人的心情就一个字“爽”,巴西人的心情就两个字“不爽”。8月21日,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决赛,中国女排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最终以3比1逆转塞尔维亚获胜,时隔12年第三次夺得奥运冠军,并为中国军团揽下第26金。

  女排赛场上的拼搏无不令全国人民激动不已,人们再次从女排身上看到了这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女排精神,这精神无不感动着国人。说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我们先从被广泛定义的“女排精神”看看: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这些内涵,每一个都指向平时环节的训练,一点一滴做起,它是一种动态的、持续性的状态,而非唯结果论。

励志作文女排精神作文

  什么是女排精神?为什么女排精神这样振奋人心?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只要是看过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那么大家就会明白什么是女排精神,大家就会懂得为什么女排精神会这样深入人心,这样引人深思。

  2016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在奥运赛事上面大放异彩,为国家争得了一枚枚珍贵的奖牌,为中国挣得了一份份自豪与荣誉,为自己赢得了一次次掌声与欢乐。更让人值得兴奋的是,沉寂多年的女排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在郎平朗指导的带领下,这一群勇敢而又美丽的女孩子们终于赢来了一个令人永生难忘的金牌,实现了真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华丽逆转,让国人为之而动容,让中国为之而激荡,让世界为之而震撼。

  当然,除了珍贵万分的金牌让人振奋之外,最令人推崇的是,女排精神火了,坚持就是胜利,不放弃,不言弃的女排精神真正活起来了。在这一伟大精神的带领下,不只是体育界大放异彩,倡导女排精神,就是整个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把女排精神当成了一种奋斗的动力,坚持的勇气。

  如果说到这里,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女排精神的话,那我想说,女排精神就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坚持与毅力,永不服输的坚强与韧性,永不言败的决心与勇气,永不投降的骨气与侠气,永不妥协的自尊与自强。正是因为这种震慑灵魂的精神与品质,女排才能再次登上巅峰,让全世界为之喝彩助威,让全中国为之骄傲与自豪。

  而对于女排精神最好的证明就是今年的雅加达亚运会,在这次亚运会上,关注女排的人越来越多,期待女排的人越来越多,相信女排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当然,这些女排的巾帼英雄们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她们终究是顶住了压力,扛起了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大旗。

  以此来看,在运动界,女排精神真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伟大精神,它可以把女排队伍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全国人民动员在一起,它让大家明白了坚持就会看到希望,坚强就会迎来光明。所以,让我们牢牢把女排精神烙印在自己心中吧,只有真正理解了女排精神的含义,我们才能够像这些女排姑娘一样取得成功,赢得掌声。

郎平眼中的女排精神励志故事

  坐在新闻发布厅,郎平的感觉依然是很平静,甚至她还开了玩笑,“也许是带队伍带得多了,进入决赛次数多了就麻木了。”的确,这是郎平第三次奥运会决赛,但麻木应该只是玩笑。20年前的银牌、8年前的银牌,这份遗憾球迷都惋惜,更何况她本人。

  终于,这位世界名帅用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为自己教练生涯增添完美荣誉,有网友说,过去30多年,中国女排取得的全部荣誉,几乎都和郎平有关,分量最重的金牌也必须和中国女排有关。“我作为教练很幸运,得到很多机会在全世界去执教。作为一个女性教练有这么多机会是很少见的。排球是集体项目,一个人能力再大没有用。”

  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郎平是否还有遗憾,她说自己最大的遗憾是陪家人太少,“虽然事业上还是比较成功。但我觉得我陪伴父母时间非常少,这是我的遗憾。我也感谢我的家人一直很支持我。我真的很少回家,就是以队为家。人生还有很多遗憾之处,我希望比赛结束之后有一段时间陪伴我的母亲。她生病需要我在身边的时候,我也没有更多陪伴她,所以接下来会更多陪伴家人。”

女排姑娘朱婷励志故事简介

  她被评为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最有价值球员(MVP),成为中国女排史上继郎平、冯坤之后的第三人。与此同时,朱婷也进入了国际排联评选的里约奥运会女排最佳阵容,获得最佳主攻手称号。

  2007年,朱婷13岁,身高已经长到了1.78米,在家中排行老三,正面临着“命运选择”:继续上学,还是南下无锡打工

  周口郸城县秋渠乡朱大楼村,和中国多数农村一样,地少人多。朱家一共3亩6分地,父亲朱安亮起早贪黑地窝在村头修车棚里,才能勉强顾住一家人生活。

  朱婷的大姐朱娟英,身高1.87米。在培养出朱婷后,朱安亮一直很遗憾没送大闺女也去学体育,他认为自己要是有钱,以当时老大的身高,这会儿家里可能就出了两个运动员了。

  “老大那个年龄正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欠了十几万元的外债,等到老三长起来,情况才稍好点。”也正是这个原因,经学校的体育老师劝说,朱安亮决定带着朱婷去周口学体育试试。

  在朱大楼村头的河堤边,有一条小路,往西北可以到秋渠乡和郸城县;西南方向,能走到安徽,然后通往无锡。那一年,朱婷坐在父亲的农用三轮车后面,背对着另外一个选择,一路“蹾着屁股”,直到走出村子。

  来到周口体校,一下子从普通小姑娘,变成小运动员,朱婷太不适应这种生活。在开始训练的头几个月,朱婷每次给家里说起来就会一直哭,母亲杨雪兰心软,想让闺女回家。但父亲朱安亮心里头明白,这或许是朱婷唯一的机会。

  “我给她说,练的都是有苦有甜,没有苦哪来的甜?”也许是经历过生活的磨难,朱安亮一直相信这种简单到直白的道理,并且极力的将这种道理灌输到朱婷身上。

  孩子毕竟小,朱安亮心里也不放心,只好隔一段时间去看一回。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婷不再哭了,只是训练依然很苦,每一天似乎都难以坚持下来。“后来她就给我说,‘爸爸,我再坚持一星期,最后一星期了......’”就这样,以一星期为一个目标,朱婷从市队被选拔到了省队。

  2013年,朱婷受到郎平的赏识进入国家队。当时还没有多少人了解这位在联赛里并不太显山露水的小姑娘,但郎平却在朱婷的身上看到了中国女排的希望。

  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3:1击败日本女排,时隔11年重夺世界冠军。21岁的朱婷成了那届赛事最为耀眼的新星,荣获的她成为中国女排历史上第五位获得世界三大赛的最佳运动员称号的运动员。

  世界杯一战成名的朱婷依然一如既往地温和、有礼,全无半点炙手可热的大明星架子。在教练詹海根眼里,“她做人很实在,到了国家队也不忘队友。国家队集训回来,如果有多余的服装、护具,她都会带回来和队友们一起分享。”

  父亲朱安亮说刚出成绩时,朱婷挣的钱不多,还是省下来给家里买了冰箱、洗衣机,又在县城给父母买了一套房。最后钱不够了,在别处借了3万块钱又给老爸买了“桑塔纳”。

  “刚开始她给我买辆老年代步车,后来又说不安全,非要再买个小汽车。”朱安亮说,即使成名以后,朱婷也从不乱花钱,自己很少买东西,每到一个地方比赛,先想着给家里带特产回去。

  住过很多豪华酒店,但偏偏朱婷就觉得家里那张硬板床睡起来最舒服,因为在爸妈身边,睡得踏实;在外吃过数不清的美食,可朱婷心里一直念叨的都是妈妈做的家常便饭。

  这次出征巴西前,朱婷曾给家中的父母打电话,让他们做点挂面给她寄去。朱母在朱婷临行前几日,请人在集镇上加工了10斤挂面,每把切割成20厘米长,塞进了女儿的行囊。

  中国女排里约登顶让人热血沸腾,MVP朱婷更是成为了全民偶像。处于事业巅峰的朱婷并没有停下追求梦想的脚步。为了提高自己,朱婷决定远赴土耳其,迎接新的挑战。

  瓦基弗银行队是朱婷在土耳其的下一站,他是当今世界职业排坛水平最高的俱乐部之一。球队中有接近一半主力阵容都入选了里约奥运会最佳阵容,其中包括了最佳副攻拉西奇,最佳接应斯洛特耶斯,以及MVP朱婷。

  在土耳其,朱婷将会向有着 " 世界第一主攻 "之称的韩国女子排球运动员金延璟发起强有力的挑战。金延璟是韩国排坛标杆性人物,曾获得2012 年奥运会获得 MVP。朱婷与金延璟的“世界第一主攻”之争,将会成为土耳其赛场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郎平眼中的女排精神励志故事

  来里约比赛,郎平的女儿白浪也赶来看望母亲,遗憾的是,白浪看了三场球都正好是小组赛。“我女儿请了八天假,结果来了之后看到我们三场输球。我女儿来的的确不是时候……她一直在鼓励我。这种亲情真的是让自己很欣慰,能够排除压力,这就是亲情,非常棒。”

  而对郎平来说,2016年她有了一位新的家人——“今年初我喜结良缘,但我想告诉你,我结婚三天后就带球队开始训练了,所以这和结婚没结婚是一样的,我每一天都在球队里。但王先生非常支持我,特别在困难的时候给我特别多鼓励,这就是家人的亲情和温暖。”

  说这些话时,郎平脸上依旧是平静,其实,在几十分钟前,还有许多小姑娘泪流满面地扑倒在她怀里,仿佛女儿埋头在母亲怀里撒娇。其中,郎平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队长惠若琪,她哭成泪人一样趴在郎平肩上:“她的感受应该跟其他人不一样,因为世界杯时错过了比赛。我们一直等待她心脏治疗康复之后回到球队,带着大家参加奥运会。我想这届奥运会对于她的人生来讲非常特殊,我觉得她这样做更多是感慨。”更让人感动的细节是,郎平说,“我一直跟她讲不要太激动,担心她的心脏出问题,告诉她要平静一些。”或许,这也就是郎平所说的“以队为家”,每一个人都是亲人,都是母女,也都是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

  发布会结束,郎平和姑娘们赶去做直播节目,走出体育场,依旧有许多球迷等候在外,想和女排姑娘们合影。他们中间,有的是当地华人华侨,有的是从国内赶来的球迷,也有从圣保罗赶来的华人,对于合影、签名郎平都没有拒绝。“这个晚上感谢你们,感觉像主场一样。”万里之外,依然能凝聚和号召如此多的人赶来加油,这股力量只有中国女排能做到,也只有郎平能做到。

中国女排后起之秀袁心玥的励志故事

  时隔12年后,中国女排终于重返奥运之巅。昨日,在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这是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0xx年雅典奥运会后,中国女排第三次获得奥运冠军。值得一提的是,不满20岁的重庆小将袁心玥在本场比赛打满4局,表现可圈可点,为中国女排夺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此次夺冠,主教练郎平居功至伟。郎平当年之所以愿意从美国返回中国执教,有一个人的努力不应该被忘记,正是恒大许家印用拳拳诚意,在中国女排最低谷的时候把郎平请了回来。

  20xx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当时中国女排主帅一直空缺,外界纷纷呼吁郎平回归。当时郎平还是恒大女排主帅,她在公开场合也重申“不会回归国家队,把机会让给更多的年轻教练”。关键时刻,许家印亲自找到郎平,大力支持她回归国家队执掌帅印,还表明态度:“以国家大局为重,支持郎导担任国家队主帅。”

  自曝剪发为跳得更高

  一头利索的短发,配上高挑的身材,小苹果袁心玥在网前十分显眼。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小组赛第二场比赛中,小姑娘迎来自己奥运会的首次首发机会,拿下7分。

  “还是尽量让自己平常心,但紧张还是有一点。”下场后,袁心玥如此形容上场前的忐忑心情。

  与以往长发飘飘的形象不同,小苹果在里约前换了发型,要不是标志性的高挑身材,现场看去总觉得认错了人。对于自己换发型的原因,袁心玥的回答很调皮,“为了跳得更高”,她笑着说。

  对阵荷兰,中国女排输了一场颇为让人意外的球,姑娘们的难过可想而知。虽然说着“输一场球不能代表什么,”但说起上一场比赛,袁心玥十分认真。“输了过后,真的是给了我们一个教训,郎导回去给我们心理和战术都做了很多的安排,今天也算是重整旗鼓,总结到了更多的东西。”

  胜利让人兴奋,但失败对于年轻的中国女排来说,同样是重要的一课。虽然参加过世界杯和世锦赛,但对于20岁的袁心玥来说,奥运会还是头一遭。“其实今天首发不是特殊安排,12个队员每个都要准备,场上的6个,每个都是主力队员,虽然平时的比赛也有首发,但奥运会的首发我更有激情。”

  在今天的比赛中,袁心玥出任首发副攻,打满全场得到7分,表现出不错的状态。小苹果表示可以发挥得更好,“我们主要立足于发挥自己,拼出我们自己,回去各个方面我们都会重新过一遍,感觉自己还能发挥得更好。”

  下场,中国女排将对阵波多黎各女排。展望小组赛第三站,袁心玥表示大家做好了心理准备。她说:“现在奥运会每个对手都不轻松,我们会把每一支队伍都当做强队来冲击对手。”

  袁心玥职业经历

  袁心玥生于1996年12月,20xx年进入八一队,开始了排球运动员生涯。20xx年被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选中,连跳三级从国少队升至国家队,随后被国际排联评为世界十大新星之一。20xx年袁心玥在世锦赛一战成名,当年被评为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新人奖。20xx年获得亚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等荣誉,并成为国家队主力。

  说到夺冠 袁心玥:因为我们是二般人

  本届奥运会,袁心玥和徐云丽、颜妮组成中国队的“网上长城”。在昨日的决赛中,作为中国女排的第一高度、身披1号战袍的袁心玥作为副攻首发出场并打满4局,拿到了全队最高的3次拦网,共得到9分。从小组赛状态起伏到半决赛开始找到感觉,再到决赛的精彩表现,袁心玥的发挥可谓一场比一场好。更难能可贵的是,袁心玥在比赛中多次用怒吼的方式提振队友的士气,感染了整个队伍。

  赛后,绰号“小苹果”的袁心玥接受采访时总结了自己的首次奥运之旅:“整个路程是很坎坷的,一开始我觉得自己的状态并不好,然后一路也通过大家努力、自己调整,最后能献出自己的力量挺好的。这场球跟四分之一决赛一样,对我们来说没有退路,到了这一步就要对自己负责任,为了我们的金牌梦想。”笑傲里约,中国女排在本次奥运会多次实现逆转,这并非一般人能做到,袁心玥对此幽默地回答:“因为我们是二般人。”

  重庆妹纸奥运夺三金 创历史记录

  女排决赛之后,5名重庆籍运动员的里约奥运征程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施廷懋夺得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女子单人3米板两块金牌,成为重庆历史上第一位奥运双金王;袁心玥获得女排金牌,是重庆直辖以来首枚三大球项目的奥运金牌;李雪芮杀进羽毛球女单四强,因伤退出铜牌争夺战;徐晓龙进入男子三级跳远决赛,最终获得第11名;李影跟随中国女足打进女足八强。

  市体育局竞技处处长陈军兴奋地告诉商报记者:“这次拿到3块金牌,是重庆运动员参加奥运的历史最好成绩。袁心玥获得集体项目的奥运金牌,也可以说是重庆竞技体育的重大突破。”从北京奥运张亚雯摘得重庆直辖后首枚奥运奖牌,到伦敦奥运李雪芮实现我市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再到里约奥运的3枚金牌,重庆竞技体育蒸蒸日上,陈军对此十分欣慰:“这是重庆体育人多年来付出与坚守的收获,大家更应看到他们战胜伤病、刻苦训练的一面。”

  冠军养成记

  因袁心玥的父母这次都去了巴西现场观战,记者昨日采访了袁心玥的小学班主任老师、田径教练、排球教练,勾勒出这名奥运冠军成长的故事。

  打球天不怕地不怕

  从小就霸气外露

  袁心玥小学就读于渝中区中山四路的人民小学,记者昨日联系上她当时的班主任老师黄英。尽管袁心玥已经毕业7年,但黄英对这个“小巨人”的印象仍然十分深刻:“袁心玥?我当然记得她了!她是我们班上最高的。”黄英回忆说,她从四年级开始担任袁心玥班主任起,就需要仰视这名学生:“当时有的同学喜欢跳起来摸她头,但她从来都是微笑面对,不会生气。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她的身高就已经1米8了。”

  黄英称,虽然袁心玥从小就是体育尖子,但文化成绩也相当不错:“我教语文,所以印象比较深,她的作文写得好,表达能力强,有灵性。虽然训练很辛苦,但学习也没有放松,她的成绩在班上能排到前十名。”六年级上期读完,袁心玥就前往北京的八一队试训,为了配合她,同学们还提前半年拍了毕业照。

  弹跳力好曾练跳高和跳远

  拿过渝中区小学跳高冠军

  袁心玥上小学时是学校田径队的一员,并且打下了良好的体育基础。人民小学体育教师贺军向记者介绍,袁心玥小时候的弹跳力非常好,经常参加运动会为学校赢得荣誉:“当时她在田径队是练跳高和跳远,还拿过渝中区中小学田径比赛六年级组的跳高冠军。”

  贺军回忆称,田径队每周有4次训练,都在下午放学后,袁心玥训练中特别刻苦,但她从不喊累,而且接受能力很强。此外,袁心玥也有小女生文静的一面,“她喜欢画娃娃,喜欢挂件、相框这些小玩意儿,我家里有个贝克汉姆的足球挂件就是她送的。”

  跟着妈妈练排球

  从小打球就很霸气

  因为母亲在求精中学当排球教练的缘故,袁心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会偶尔到人民小学旁边的求精中学跟着排球队的姐姐们一起练习。记者昨日采访了求精中学排球队教练杜波,他曾经教过袁心玥打球:“当时她主要是跟着她妈妈练,我们几个教练有时会带一带。袁心玥训练的完成质量很高,而且打球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霸气。”

  杜波回忆,袁心玥在小学六年级时做过骨龄测试,当时就预测身高能长到1米95左右,有往职业运动员发展的潜力,于是家人决定把她送到专业队。结果,袁心玥最后长到了1米99。当然,这与强大的基因密不可分:袁心玥的父亲袁春武1米93;母亲周波1米8,曾经是四川女排队员。中学时期,袁心玥大部分时间在八一队训练,但学籍仍在求精中学,有时也会回到学校上课。去年获得女排世界杯冠军后,袁心玥还曾回到求精中学向小队员们传授经验。

中国女排“半主力二传”魏秋月的励志故事

  2004年,中国女排在雅典夺冠时,魏秋月刚刚成为排管中心北京奥运会后备人才名单中年龄最小的球员,那一年,她16岁。

  2016年,中国女排再次夺下奥运金牌,魏秋月站在领奖台上笑靥如花,她已经是球队中年龄第二大的球员,这一年,她即将年满26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12年是一个轮回。对于奥运的“三朝元老”魏秋月来说,她进入国家队后也用12年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伦敦之后 再无秋月

  伦敦奥运,1/4决赛中日对决,当皮球沉甸甸地落地,自顾自地向前滚去的时候,魏秋月哭了,“女神”的眼泪哭碎了球迷们坚强的心。当时的魏秋月很清楚,伦敦奥运会对于她极有可能是最后一届奥运会了,奥运金牌这个所有运动员的梦想也许对于魏秋月来说只能在未来午夜梦回时想想,想想,再想想……

  2012年中国女排梦碎伦敦

  2012年之后,一系列的“变动”让奥运梦想渐行渐远。新一届国家队郎平掌印,当打之年又有两届奥运会经验的魏秋月无缘大名单,甚至在全国女排联赛中郎导面对为什么没有让魏秋月进入国家队的质疑时放出了“球迷有球迷的呼声、国家队有国家队的要求”的狠话。那时,国家队没有招入魏秋月有N种版本的解释,其中比较靠谱的是——郎平坚持让魏秋月做膝盖手术,魏秋月则坚持保守治疗。将帅在这一问题上似乎都很固执,这也直接“促成”了魏秋月伤心离开故土,远赴阿塞拜疆打球。

  然而,命运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当魏秋月在阿塞拜疆遭遇欠薪风波,过得并不如意,提前解约回归母队天津女排,带领以最差排名进入复赛的天津女排取得七胜一负的成绩,夺得亚军。此时郎平所率领的国家队成绩也并不理想,虽有朱婷横空出世,却在亚锦赛仅获第四名,创下历史最差战绩。国家队急需一名稳定而经验丰富的老将压阵。于是一切变得顺理成章,2014年3月,魏秋月重新入选国家队,披上7号战袍。

  无缘“郎一期”后独自看着《致青春》落泪

  2012年在伦敦,当中国女排在1/4决赛中不敌日本队后,魏秋月在替补席上哭得梨花带雨。

  中国女排梦碎伦敦奥运后,魏秋月找到天津女排,表示在坚持打完2013年辽宁全运会后,就通过出国学习比赛的方式,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

  伦敦奥运后的第二年,郎平重新接过了中国女排的教鞭,这也扭转了魏秋月退役的想法。

  “每个排球运动员都希望郎导能成为自己的教练。一听到她当主教练的消息,我感觉一下子看到了希望。”魏秋月因为郎平的回归而改变了想法,再打四年,实现梦想,“从听到郎导上任的消息那一刻起,我想重新开始。”

  可是,在郎平的新一届国家队大名单中,魏秋月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据《体坛周报》透露,她在看到名单后,一个人跑去电影院看当时正在热映的《致青春》,一边看一边哭,她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国手生涯就此划上句号。

  无缘“郎一期”,她决定远赴阿塞拜疆,去体验国外的排球世界。即便如此,魏秋月在签约时还特意嘱咐经纪人在协议中注明,“一旦再次入选国家队,如果俱乐部的比赛与国家队的比赛有冲突,魏秋月将优先参加国家队比赛。”

  在阿塞拜疆,魏秋月过得也并不顺利,于是她回到了中国。

  大奖赛香港站 两度成转折

  世界杯夺冠并不意味着魏秋月已经搭上了里约的末班车。反而,夺冠之夜让魏秋月最后登场似乎表示这是“老将”最后的诀别。

  此后的一切迹象似乎表明魏秋月真的无缘里约了……

  在中日女排精英赛上惊鸿一瞥,世界女排大奖赛没有出场,倒是率领二队去打了一个被看做“奖励”的瑞士女排精英赛。球迷欣喜地看到“月神”一步步回归!更是帮助中国队夺得了瑞士女排精英赛的冠军。但是她并没有获得参加大奖赛分站赛的机会,从中日女排对抗赛可以看出,魏秋月虽然技术没挑,但是和队友配合生疏。长时间不与队友配合,而且大多是里约周期才入队的新队友,对于二传而言是致命的。魏秋月去里约看起来那么渺茫。

  又是大奖赛香港战成了命运转折点。

  让时间转回2014年,也是世界女排大奖赛,8月,香港站。

  大奖赛第二站,中国女排兵发香港,迎战虎视眈眈的亚洲劲敌泰国、日本和刚刚在第一站依靠主场优势险胜中国的意大利队。到达当晚,郎导找到魏秋月:“这一站你来主打。”结果香港站成了中国女排在整个大奖赛打得最精彩的一周,打出特点,初现这一届中国女排打法雏形,三战全胜,基本锁定总决赛席位,击退宿敌,大大提振这支年轻球队的士气和自信。三场连续出战、调度有方的魏秋月无疑是最大赢家,相比起赢得的赞许和掌声,能自如发力的双腿带给她的信心和快乐是最为难得的收获。应该说那次香港站让魏秋月奠定了她在现今这支中国女排的地位。

  2016年,又是香港站。这一次魏秋月没有来。中国女排0-3脆败在美国队手下。中国女排的目标是奥运冠军,冠军就要击败所有的球队,这一战后,郎平看到了中国队目前的最大短板——还是一传。在与美国队的比赛中,对于一传频频出现状况的中国队,两名二传的调度能力还不足以让球队继续良好地运转。于是,具备“超级纠错”能力的魏秋月再次进入了郎导的视野。而香港站,最终成为帮助魏秋月进入里约大名单的最后一棵稻草。

  手术之痛 冠军之喜

  2014年12月12日,魏秋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双膝微创清理手术。这个手术对于魏秋月和郎平而言是一个双方“妥协”的结果。魏秋月此前接受采访时曾经表态说:“确实也犹豫过,怕手术后没有一个好的状态,怕赶不上里约奥运。”但毕竟手术之后有近两年的康复时间,魏秋月坚信能重归赛场。手术后魏秋月的病情充满了反复,不断推迟复出时间,2015年夏天的宁波,依然只能形单影只地进行康复训练的魏秋月,面对镜头,流下了焦急的泪水。但她没有放弃,这份坚持在几个月后终有收获——在2015年女排世界杯上,因惠若琪生病意外获得参赛机会的魏秋月,与队友一起捧得冠军。笑靥如花的这张脸,与三年前伦敦奥运那个梨花带雨的面庞,分明是同一个人……

  在魏秋月无缘国家队的时候,曾有传闻,她落选的一大原因就是在伤病的处理上,一直没和国家队达成一致。

  魏秋月一直希望保守治疗膝伤,因为她害怕手术之后,自己再也无法找回状态,“现在我还能保持一个较高的竞技状态,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手术的。”

  从阿塞拜疆回到天津之后,魏秋月给郎平发了短信,这是她落选国家队以来,第一次向郎平表达希望为国家队效力的心愿。

  在联赛中,魏秋月帮助天津女排打出了一场场精彩的比赛。她的努力以及为国家队效力的渴望,受到了郎平的关注。

  2014年3月,魏秋月重新入选国家队,随队征战2014年意大利女排世锦赛,在那届比赛里,魏秋月的伤情有所反复,最终中国女排与金牌失之交臂。

  据《体坛周报》透露,正是在拿到银牌的第二天早上,郎平建议魏秋月到美国接受手术。

  这一次,魏秋月答应了,“我一点儿没有犹豫,当时就跟郎导说,我愿意!”

  然而,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完双膝微创清理手术后,魏秋月的恢复情况又出现了反复,不断推迟复出时间。

  魏秋月喜欢哼歌,在康复的过程中,她常常唱起那首《最初的梦想》——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魏秋月这样写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从当年的“小月”变成“月姐”

  直到今年年初,魏秋月能不能最终站上里约赛场,还是中国女排奥运名单中的最大悬念。

  6月初,国家队回到宁波北仑训练基地进行封闭备战;而助理教练安家杰则带着魏秋月、惠若琪、杨珺菁这三位归队时间不长的老将,及龚翔宇、刘晓彤、张晓雅等国家队的边缘人物集体出征瑞士精英赛。

  最终,中国队历史上第六次获得此项赛事冠军,也正是在本次比赛中的出色发挥,让魏秋月基本锁定了一个奥运席位。

  再一次踏上奥运的征程,魏秋月已经从当年的“小月”,变成了如今的“月姐”。

  “还好有小丽(徐云丽)在,她是最大的,我不是!”魏秋月在国家队中经常这样调侃。

  不过,对于身份的变化,这位国家队中的“老队长”非常坦然。

  “我发现人岁数一大,就真变得唠叨了!这一年我总是爱嘱咐小孩儿,从别落下什么东西,到给人家讲自己当年经历的事,我都担心小朋友们烦我。”

  在场下,魏秋月不喜欢和年轻人讲太多过去成功的故事,而是分享那些艰苦的经历。“我觉得在特定的阶段,给她们讲讲我们当时有多么不好过,帮助她们少碰钉子,少走弯路也是很有意义的。”

  在场上,魏秋月虽然无法打满全场,但是有她在场,大家就很安心。她会不断提醒队友,也会把队友叫到身边,让她们稳定情绪。

  这也是郎平最希望看到的,“魏秋月不一定是绝对的主力,但希望她在比赛和训练中能把更多的经验传授给新人。”

  “我喜欢莲子!苦中带甜!”

  在出征里约前,将近26岁的魏秋月就曾说过,她希望在这届奥运会上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可是小组赛的第一场,这条通往梦想的路就被蒙上了阴影。

  她在第一场对阵荷兰的比赛中就不慎受伤,赛后小腿拉伤的情况似乎更加严重。于是,郎平就没有再安排魏秋月首发。

  “球队不信任魏秋月”,在首场输给荷兰队之后,这样的质疑被放大了。

  直到对阵东道主巴西队的第二局,郎平换下年轻的丁霞,派上了“老二传”魏秋月。她的出场也成了比赛的转折点,魏秋月稳定的传球和多点开花的进攻组织逆转了局势。

  “其实,我一直没有对大家说,打荷兰的比赛后,魏秋月小腿肌肉就拉伤了,然后一直没有好。”郎平在击败巴西后回应了外界的质疑,“这些天看她恢复得不错了,我们也把这场比赛当做最后一场球来考虑,不上就没机会了。”

  的确,这个奥运周期对于魏秋月来说,精神和身体都沉受着巨大的压力,痛苦时甚至会流泪。但金牌,给这段痛苦一个甜蜜的句号。

  就像她在自己微博里写道的,“我喜欢莲子!苦中带甜!”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代表励志故事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经过四局较量,以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时隔12年再度荣膺奥运会冠军;同时报了小组赛告负对手的一箭之仇。这是中国女排史上第3次获得奥运金牌!

  成为教练之后,郎平已经率队两次杀入过奥运会的决赛。一次是1996年带领中国队晋级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决赛,一次则是在2008年率领美国女排。不过这两次她都是获得了银牌,里约奥运会,由郎平再次挂帅的中国女排,战胜塞尔维亚夺得金牌,继1984年洛杉矶和2004年雅典折桂、1996年亚特兰大摘银之后,时隔12年第三次斩获奥运会冠军,这也是郎平挂帅后的首枚奥运会金牌,同时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的第26金。

  郎平两次接手中国女排时,中国女排都处于低谷。不仅是拿不了世界冠军,而是在亚洲都输给过日本和泰国。更是从世界排名第一,一路跌到第八。每次世界级的大赛,国人已经不寄期望于女排进决赛了。

  这样的女排对谁来说都是烫手山芋。但是两次,郎平都扛起了中国女排。1995年她首次执教中国女排,同年就率队获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三名,1996年再次率领中国女排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1998年夺得第13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

  之后她辗转意大利、美国。在2013年,郎平重新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再次带领困境中的女排夺得2014女排世锦赛亚军。在去年的女排世界杯上,郎平顶住压力,带队以10胜1负的骄人战绩时隔12年第四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其实,在郎平两次执教中国女排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顶着冠军的光环,郎平1986年退役后本可在系统内取得一份不错的工作。但郎平却选择一条不同的路,到北师大学习英语,之后又自费赴美留学。

  1995年,长期处于低谷状态的中国女排开始备战奥运,邀请郎平从美国回国执教的呼声很高。曾经为国家夺得“五连冠”的郎平也非常希望重回国家队,再振女排雄风。然而,当时郎平签有美国俱乐部的合约,回国意味着有一笔不菲的违约金。

  当中国“高尔夫之父”朱树豪获悉此事后,他通过自己在美国的公司全力协商解决,努力游说郎平所在的美方俱乐部,并且承担了郎平的违约金,扫清了郎平回国的一切障碍。

  后来中国女排不负众望,勇夺1996年奥运银牌。当郎平率领女排姑娘终于再次站在奥运领奖台上时,新闻媒体才知道了朱博士的这一义举。郎平在她后来的自传《激情岁月》里也记载了朱树豪帮其回国执教的经历。2003年新年之初,当中央电视台采访远在意大利的郎平时,这位“铁榔头”也热情洋溢地提到朱树豪的名字。

  接下来,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逆转俄罗斯夺冠后,“黄金一代”的中国女排一度陷入了低迷的状态。

  老队员的伤病成为了当时最大的问题。在赵蕊蕊的记忆里,2006年到2008年是中国女排伤病最多的一段时间。她和时任队长冯坤曾前往美国治疗,在那里她们遇到了一同手术的偶像郎平。术后“三个瘸子”生活在一起,郎平时不时炒菜做饭,“很照顾我们”。

  2009年,中国女排两度负于日本,亚锦赛又史无前例地被泰国击败。在回国的机场,安检人员说,你们连泰国都敢输。薛明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人想输”。

  中国女排进入了新老交替的调整中。赵蕊蕊等老队员退役,主帅换人,中国女排进入了一段风雨飘摇的日子。刚刚接过帅印的蔡斌,又把帅印交给了王宝泉,在后者“地狱式”的训练方式下,女排夺得了瑞士精英赛冠军,并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上收获第四名。五个多月后,王宝泉又因身体原因挂印而去。

  两年内三度易帅,这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的第一次。“教练是一个队的灵魂,那时候灵魂都不稳定”,薛明说。前中国女排队员张娴认为,频繁换教练也导致了中国女排的青黄不接。每个教练用人、选人都有不同的风格。

  2010年,中国女排跌入谷底,仅仅取得世锦赛第十名的成绩。此时中国女排无异于烫手山芋。2013年,因腿伤很难再坚持下去,来自北京女排的薛明宣布退役。

  2013年4月,郎平的老队友陈招娣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得知消息后,郎平坐在沙发里哭了良久。

  “招娣去世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让我特别感动,女排精神还是这么有感召力,在中国女排最需要人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做点牺牲?现在这个局面,出山就是去当铺路石的。”

  郎平作为队员见证了老女排五连冠的辉煌,又身为教练在最近二十年来活跃在第一线,每当女排陷入困境,人们总会想起她。

  郎平毅然接过女排帅印。要知道,老女排成员中至今还从事排球教练工作的只有郎平一人,有的下海经商,有的走上仕途。当央视主持人张斌将这个问题抛给郎平时,郎平笑着说:“经商没有天赋,也没有领导才能,只能做教练了。”

  这支新女排,90后甚至95后占了大部分。训练、比赛、开会、备战,已经55岁的郎平经常亲自上阵,平时腰椎不好的她,训练课后,要花上半小时做理疗。很多大赛前,她的睡眠不足4-5个小时。

  另外,在场下,郎平对队员体贴入微,记得每一个队员的生日,了解每个人的伤病,会自己掏钱给队员买营养品,包春节红包。

  终于,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厚积薄发,一扫之前阴霾,夺得冠军。

  2016年奥运会,背负着中国三大球成绩希望的女排压力很大,小组赛首战,2比3不敌荷兰,离场时,队员们一个个低着头。赛后,郎平为队员做心理疏导,要求队员“放开打”。第四场小组赛又0比3完败塞尔维亚。在休息室,郎平鼓励大家:“咱们中国女排最不怕的就是困难,困难再大,我们也要迎着困难上!”

  战胜了荷兰杀入决赛后,郎平说:“从我决定带女排的时候我就没考虑应该得到什么。队伍是主教练责任制,不管是好还是不好,我都应该承担责任。”

  说到激动的地方,郎平也显得有一点语无伦次,她说:“我不是表扬自己,我没有什么私心杂念。球队带得不好,我有责任带她们继续向前。球队带得好,是大家的功劳,我一个人做不了什么。我没有后悔过,只是尽力而已。”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女排精神ppt素材

《孩子,为你自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