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观后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第一书记观后感:用心用情用韧做人做事做脊梁

  第一书记观后感:用心用情用韧做人做事做脊梁2019年7月28日,我观看了沈浩先进事迹电影《第一书记》。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19年2月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1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6年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将他留任。影片虽然没有好莱坞大片绚丽恢弘的场面与特效,也没有悬疑惊悚片那么跌宕起伏的剧情与情节,仅仅是平铺直叙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六年的工作经历,但却几次使人落泪。是什么使我们的情感世界受到震憾,是什么使我们感动落泪?我陷入了沉思!

  鲁迅在《中国的脊梁》一文中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唯有这种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沈浩书记正是这种埋头苦干的人,他在小岗村任职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正是这种中华民族魂的真切体现。

  我感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种类不同的职业分工,我们每个人可能身处不同的岗位,面临的困惑与问题也都不一样,但沈浩书记这种做事的精神,做人的境界,克艰的韧劲却是值得我认真学习。这些品质,正是造就精彩人生,谱写业绩所必不可少的。影片中沈浩书记所表现出的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的风范、心无旁骛的执着、咬定青山的坚韧、永不放弃的顽强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是用心做事

  沈浩书记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崇高责任感和专注于目标心无旁骛的定力,使他能够用心地去践行自己的承诺。用心去做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需要很强的定力。用心做事先要用心选择,人生的道路本来就不平坦,自古人生多歧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本来就很难,选择后能够坚定地走下去就更难。能够用心地去把自己的选择做到极致、做到一流就更难。沈浩在省财政厅机关工作了十八年,在面临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乡到坚苦的农村工作这一选择时,他也有过思想斗争,但当他看到"世界给中国一个机会;中国给世界一个惊喜"的广告牌时,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对沈浩而言"小岗给沈浩一个机会,沈浩给小岗一个惊喜"就是他的选择。决定去小岗村任职后中,他用高度的责任感承担起了自己的选择。

  刚到小岗村报到时,沈浩就被村里的糟糕的路况所困。随后6年摆在他前面的困难就如同脚下的路一样不平坦,但是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而是沉下心来积极地展开工作。刚到小岗村工作的前期,说风凉话的、挑毛病的、出难题的、拆台的,天天都有。但是,沈浩用他自己对小岗村群众的真心真情践行着自己的选择。上任没多久,他就全面调查走访了小岗村的108户人家,掌握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展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他真心地把自己的交给了小岗村的建设与发展,交给了自己当初的选择。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虽然官不大,但承担的责任却很大。当他看到曾经在改革开放初期响彻中国的小岗村,在改革开放30年后仍然那么贫穷,仍然有人没有解决温饱,甚至住着不能挡风、不能避雨的破房时,他的心被刺痛了。自己作为书记,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他把这种责任化成了夜以继日工作的动力,开始带领小岗村人民改变这种"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年过不了富裕坎"的困境,从而给小岗村民带来了希望和盼头。他没有做"镀金干部",而是满怀着对自己选择的责任感和对小岗村人民的热爱,用全部的身心去回馈、去奉献。他把群众的点滴难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解决到实处,用一片真心换来了与群众水乳交融、生死相依。正如他女儿说的:"每次回家,我爸爸除了小岗村就没有别的话题。"侧面说明了他把整个心都扑在了小岗村的发展建设上,在用真心去做实事.

第一书记观后感

广西卫视公益节目《第一书记》观后感

  当我噙着眼泪观看广西卫视《第一书记》节目入迷之时,儿子突然说出了这句让我和爱人感动一阵子的真心话。

  罗云作为钦南区黄屋屯镇贫困村屯利村的“第一书记”,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他结合屯利村的实际,经过市场调研和不懈努力,终于摸索找到了牛大力、油茶种植这两个“致富宝”,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使用传统手艺压榨茶油,亩产值达4-5万元,拓宽了屯利村民的脱贫致富之路。由于罗云“真扶贫、扶真贫”扶到了点子上,引起了钦南区扶贫办的重视和支持,明确表态优先把屯利村的油茶种植列入明年扶贫开发项目。

  罗云书记是我市“第一书记”的成功典范。在帮助贫困村找到致富路子的同时,他还悉心为曾丽敏、张枝红等弱势群体排忧解难,通过媒体的力量,引起了社会爱心人士对困难人员的关注和扶持,“众人拾柴暖”得到了较好体现。罗云向困难群众播洒了“第一书记”真心为民的真诚情怀,传递了“第一书记”正能量。

  “我要保护好棚子,保护好奶奶。”在专注观看“祖孙俩俭吃俭用,破布棚难挡台风”章节之时,当14岁的曾丽敏说出这句让人心酸的话时,我和现场观众一样为之动容。是啊,困难群众生计艰难、“户外做饭”、“破布棚难挡台风”度日如年,太需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了。

  笔者有幸担任乐民镇贫困村马朗村“第一书记”,要从罗云书记身上吸取成长的营养,无愧于“第一书记”的称呼和荣誉,牢记“第一书记”抓稳定、抓党建、抓文明、抓服务、抓清洁乡村等“五抓”的光荣职责,继续抓好马朗村甘蔗、油茶、穿心莲种植、淡水鱼养殖等扶贫产业的申报和验收,组织指导好群众搞好“清洁乡村”活动,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用卓越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努力为建设“美丽钦州·生态乡村”奉献“第一书记”的微薄之力。

  第一书记观后感(2)

  偶然看了广西卫视的一个电视栏目,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接地气。我也是做策划的,也看过很多有创意的电视栏目,对于娱乐性的选秀以及爸爸去哪儿的栏目,说实话我很不敢兴趣,毕竟看过一期就能大概知道怎么策划,怎么炒作,怎么赚人气。但对于这个《第一书记》,我竟然看完了,而且意犹未尽的又从网上开始的第一期又看了一遍。

  说实话,公益节目不好做,我看了这些栏目,基本上每一期都能刺中大家的泪点。《第一书记》的定位就是乡村公益栏目,栏目的流程就是从这些贫困村的书记开始介绍村里的贫困情况,和那些一个个让人泪奔的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小孩。“爸爸疯傻奶奶残烧炭妈妈撑家难”“父走母走爷又走两个孩童真遭罪”“父瘫母走奶奶病兄妹太苦背压弯”每一期都有一个特别心酸的故事。这些情况根本不是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可以想象的。栏目里的场景我相信都是真实的,当然为了拍摄效果,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采用一些小手段这是无可厚非的,总比《爸爸去哪了》这种全程剧本的现象真实多了,这些故事都是从生活里的真实体现,毕竟我们身边不会有那么多的林志颖,那么多的张亮。

  公益栏目不好做,广西卫视敢于做第一个做大型公益栏目的省级卫视,我相信也是下了很大的勇气。首先,必须要得到了省级领导的许可,毕竟现在官员更在乎的是面子工程,而做公益,说的不好听的就是为ZF抹黑。《第一书记》的策划团队很聪明的把扶贫这个事情,转变为帮助村民致富,缓解了各个地区ZF的压力,毕竟有红十字会的前车之鉴。广西卫视有全国平台的资源,广西宣传部和组织部的大力配合,下面的ZF自然会极力配合,公益栏目自然而然的就有很大的操作性了。

  第二,公益事业是属于自愿性质的而不是强迫性质的,这点《第一书记》栏目做的很好,将各个贫困村的困难现状,各个需要帮助者的心酸现实都在栏目里展现出来,在现场聚集了当地一百家爱心企业商家,用故事来打动这些爱心企业,让这些爱心企业自愿上台捐赠,没有任何的强迫性质。不再像别的公益栏目那样充满了作秀。其实很多在看电视观众们都希望能帮助这些贫困孩子,但是毕竟没有那个财力和精力,能有一个爱心企业上台不作秀的捐赠,自然也会让观众们觉得亲近。

  第一书记观后感(3)

  市农业局派驻我县龙门镇塘田村第一书记陈献萍开始在广西卫视大型公益扶贫节目《第一书记》展风采。这是我县第一书记第一次上广西卫视《第一书记》,作为同样身份的我,能第一时间现场目睹陈献萍书记的先进事迹,能不激动吗?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

  当晚,陈献萍书记带去了她“养殖大草鱼、塘田村改造”等扶贫项目计划,帮扶、延续了蔡紫阳、蔡子营同学等贫困孩子的读书梦。第一书记的产业扶贫行动和贫困孩子们的坚强好学品质,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全家老少,爱心企业家、热心公益事业人士通过捐赠、鱼苗扶持、项目资助等形式,对塘田村进行捐赠和帮助。

  电视画面上,陈献萍书记“身怀六甲仍驻村”、“‘风水先生’养大鱼”、“我的儿子叫‘基层’”等实际举动和驻村的点点滴滴,表明第一书记是真心为贫困村办实事、谋发展、留下足迹的,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了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陈献萍书记一心为民的爱村情怀,赢得了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小学生们的爱护和好评。她在为我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赢得了荣誉的同时,也为我县顺利完成“十二五”扶贫攻坚发展规划弘扬了正能量。

  通过学习陈献萍书记的先进事迹,对比驻村一年多来所做工作,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马朗村的第一书记,还远远不够。日后仍然得结合马朗村的村情村貌,充分利用、整合好扶贫、水利、发改、教育、农机等部门力量,在上半年已种植200亩软枝油茶、270亩超级水稻、建设马朗村儿童家园等基础上,加快马朗新村排水沟、旧供销社至二级公路路口、福全村文化楼、灯草村环村道路规划、灯草村三面光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而坚定全村3320名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珍惜幸福生活—观《第一书记》有感

  邓智杰

  自从我看了《第一书记》后,【我】感到我们【的生活】非常【地】幸福,【是啊,我们的国家还】有不少地区还是非常贫困的,【他们住的是破烂不堪的房子,吃得就更糟了。】里面说一毛钱也是钱。听了这句话我非常感动。【文章的第一段先进行总的一个概述,让读者对《第一书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第一书记》是什么?是书还是影片要有一个介绍,不然的话,读者会不明白的。】

  记得是这一集。【这一句是多余的,应删掉。不说“记得是”别人也知道你是记得,不然的话下文你是怎么写出来的。是不是?但要加上一句:《第一书记》这一集讲的是】在山村中有一个小女孩叫谭秀年,她和年老多病的奶奶一起住,父亲死亡【改为“已经去世”。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可以看出你的为人修养。】,母亲改嫁,【将画线的两句调到“她和年老多病的奶奶一起住”的前面,这样句子的承接就更顺当。】和鸡鸭同住,【这一句话前要加上:她的房子太小太旧太破,连鸡鸭都没地方关,她只能】只有她和奶奶一起干活,我和秀年相比,家里不缺什么。而秀年家里却很难赚钱,竟然和鸡鸭同住。【看到这里,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一定要细细地写出来。你想到什么?这里你要揉进想法啊。只有将内心想法写出来,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才会打动人。】家里都是竹子搭的,歪歪斜斜。【看到这里,你的内心又有什么想法?又让你想到什么?】秀年说:“我非常害怕奶奶生病住院,因为我害怕她会永远离我而去。”【与你的生活相比,如何?你此时的内心一定有更多触动了。】我想了想我们,这里医术发达,但他们农村呢?想到这里,我已经想哭了【才想哭?够坚强的。不过这也没什么,你要注意到你的内心情感变化,并作为一条线索写出来。】。秀年和鸡鸭同住,带我们看她的家,奶奶脚下是鸡。第一书记的导演问:“你住在这不臭吗?”“不臭,因为这都是空的。”如果是我,我连住在砖头床上都觉得恶心,更别说鸡鸭的旁边了。【这里你与前文重复讲了同一件事,可以将它归并在一起,以免得给读者一个零乱的感觉。】导演又问:“如果【让】你有【许】一个愿望【,你】会许什么?”“我会许吃一个蛋糕。”秀年说,【这里应该用句号,且你这时的内心想到什么?要写出来。】便带着我们去一个地方,路过山下时,秀年突然停了下来。原来,秀年的爸爸就是在这被石头砸到腿,因流血过多而死亡。秀年不禁哭起来了。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往下流,但是我偷偷抹去了眼泪。【此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可以与你自己相联系起来,使文章显得更有温度。】回到主持现场时,主持人和奶奶给了一个大大的蛋糕给秀年,是主持人买的,主持人可真好。许愿了,秀年许的愿望是祝奶奶身体健康。我哭的更厉害了,我被这温暖的一幕深深的感动了。【这一句话太概括了,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要写出来。换句话说,你感动什么,要描述出来,否则读者也会犯迷糊的。】【你这一段太长了,要将它分成若干个段落,以免让读者读得很累。你可以按地点的不同而进行划分啊。】

  我觉得《第一书记》中的秀年很坚强,虽然父亡母嫁,但她还是很坚强的生活,热爱生命。

  看完《第一书记》后,我明白了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两个段落可以连在一起。“珍惜现在的生活”能回扣题目,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完整,但为什么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没有写出来。这样就给人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让人感觉非常突然,所以你要注意进一步阐述清楚你的感受。】

  再好好读读,改改。只要用心去修改,文章一定会写好的。不是有这样的一句话么?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

  周二下午看了《第一书记》这部电影。先说好,我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更不是“积分(fen)”,所以我是带着随便看看的心情去看的。由于观后要帮着写观后感,所以去之前就把观后感写好了,属上某某大名,然后上交党组织,最后应该封存在入党档案里吧。

  在网上看到有些人说去之前要带纸巾,因为它催人泪下。我觉得我是用不着了,因为是报着写观后感的心态去观影的,关于歌功颂德在影片,我觉得自己应该不会被导演的剧情来牵动感情。

  我自认为是很会猜剧情的人,影片一开始,我就知道了导演想怎么叙事,而每个小事件发展的结果我也猜到了十之八九,等等,都是一些老掉牙的电影俗套。因为一些“红色电影”要歌颂一个人,要讲述一个人的丰功伟绩,无非就是“为群众办事”,如何为了群众的利益“牺牲小我”,如何“对不起家人”,还有在恶劣天气中工作的情节。这些这部电影里都有。

  电影里无论是主演还是一些配角,都是我们平时熟悉的著名演员,据说是人艺演员鼎力加盟。影片里有许许多多我们熟悉的演员,直到最后,我还真把杨建新当成了沈浩,不过我还是最喜欢徐帆的表演。片中没有过多的词语和行为想博取人们的眼泪,更多的却是引得大家不时发出笑声。渐渐地让我忘记了这是一部“红色电影”了。

  影片最后以女儿的一段告白为结尾。而这时,我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围,多数人都有抹眼泪的动作,天啊,了不起的导演。不,这或许就是真实的力量。因为真实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当然,看完电影后,也会引发大家更深的思考。这就是导演的魅力所在,我想,这部影片对我的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

电影第一书记观后感

  当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影院,电影《第一书记》主人公沈浩的形象仍然萦绕在我的脑际。耳边是观众们对沈浩的赞叹和惋惜,一个无限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基层干部,一个视村民为亲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支部书记,一个为改变乡村面貌呕心沥血英年早逝的普通党员。这就是沈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七千多万党员的杰出代表。

  看了电影《第一书记》,我心潮澎湃,眼角湿润——我为沈浩的事迹感动、感慨,又有诸多的感触。沈浩为村民服务的志向,为村民做事情的艰难,工作家庭两头难的处境,没有同事理解、被边缘化的寂寞,忍辱负重、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都使我的心难以平静。

  沈浩在小岗三年,财政厅的同事们晋升的都晋升了,而他这次成了真正的“原地踏步”。他的老同学晋升为了财政厅的厅长,可沈浩这次没有羡慕、没有不平,小岗村的百姓给了他最大的认可。当吴奶奶拉着沈浩的手,说:“你为了我们,舍家舍业,不容易啊!”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我在内心对自己说,有像吴奶奶这样的群众理解,共产党员再辛苦,也值了;我相信沈浩书记也是这么想的。能干事的永远就让你享受干事的快乐,其他一切与你无关。其实,小岗村每发展进一步,他就被财政厅边缘化一步,离他升职的愿望就退一步,那是不争的事实。

  沈浩,他割舍了老母和妻女的爱,割舍了他升职的台阶,割舍了安逸的生活,他最后将自己定格在了小岗村;他用男人的肩膀执著地扛起小岗一方天地,忍辱负重,用生命书写出一个大写的“人”。

  影片中,当村民们得知沈浩在小岗村任职期满,就要调回省财政厅的消息时,全村村民自发地用签名印手印的方式,真诚地挽留三年来这个带领着他们艰苦奋斗,改变了小岗村的面貌,给村民带来幸福安康的支部书记。

  “红手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党的基层干部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那颗赤诚火热的心,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信。

  “红手印”不但是小岗村村民对沈浩的诚意挽留,也是他努力工作的优良成绩单,更是对他为了小岗村的发展舍小家、为大家,不辞辛劳兢兢业业的最佳褒奖。

  我想,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够像沈浩那样,时刻把党的事业,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忠于职守,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勤奋工作,那我们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就会如日中天,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就会处处充满着和谐和欢乐。

观看第一书记观后感

  "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为群众办实事的村委书记,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他胸怀理想抱负,选择下放基层,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干事业,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将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小岗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短暂的一生。

  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一条开启民心的通村公路,一场隆重特殊的葬礼,一顿热闹特殊的年夜饭,一次又一次挽留的红手印……正是这样的一个好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执著与真诚,凝聚了小岗人的心,感动了小岗人的情。"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绝不叛党。"沈浩同志做到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虽然沈浩同志已离我们远去,但从他身上学到的,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正如影片结尾沈浩女儿说道:"你虽然走了,但小岗村还在,和你吃过饭、说过话的人还在,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也在……"

电影观后感作文 第一书记观后感

  今年七月,所里组织全体职工和学生去看了《第一书记》,由于很早就明白第一书记的沈浩的事迹,所以大家都对这部片子报以极大的期盼,电影还没开演就已经坐无虚席了。影片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

  影片最后以女儿的一段告白为结尾。影片结尾时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围,多数人都有抹眼泪的动作,这不是导演的功劳,也不是编剧或者演员,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因为真实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当然,看完电影后,也会引发大家更深的思考。这就是导演的魅力所在,我想,这部影片对我的教育目的已经到达了。

  在120分钟的时光里,事先准备的纸巾并没有派上用场。有落泪却没有失声痛哭,某些细节的处理甚至是幽默的,引发观者的会心一笑。

  电影制片人张?的观点印证了我的这一感受。他说,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创作,就没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期望记录一个真实的人生。沈浩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想做实事,并不在乎人们是否明白。他是典范,但不就应被神化。沈浩在小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把这些真实地透过电影呈现出来,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观众能够理解的真实的人。因此,电影没有走苦情的路线,而是一种平实的纪录风格。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真实引起了共鸣,引发了思考。从屏幕上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沈浩,一个感人的沈浩,一个无愧共产党员称号的沈浩。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小岗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20多年前群众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村民派了10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3年。

  作为一名选派干部,他能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实实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创业。我深深被他执着着自我的理想、忠于组织和人民感动了,被他为了农村离家六载顾不上亲人感动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时光捧给农村感动了。

  当我还回味沈浩媳妇徐帆一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财政厅联系业务,他的同事升任省财政厅副厅长,而沈浩感慨“当官的不必须做事,做事的不必须当官”。这句感慨不是他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识到当官的好处不是居高位,不是谋私利,而是为人民做实事。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着坑等着官位的萝卜,把精力用在邀功争权,专门比空洞的政绩的话,这对社会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沈浩到了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自我的个人价值,也为村民带去了万世福音。

  当小岗村的农民们踌躇满志的期盼来年的春天时,一声惊雷将所有村民震呆了,整个村子顿时陷入悲怆的气氛中。2009年冬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纵观全剧,友情出演的名角虽不及电影《建国大业》多,但能有如此众多的名角给一个小小的村党支部书记捧场,能够说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着的100多万村党支部书记的形象。

  银幕上打出演员表,放映厅里的灯渐渐亮了,有些观众大概公务在身,匆匆起来快步退场。我等到银幕全白才站起来,其间我想,中国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我期望有一天,我有机会到凤阳去看看,一来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来看看沈浩带领小岗人建设了6年的小岗村。

  我作为一名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就应在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虽然我也只是一名刚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职工,不能为群众谋福造利,但是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这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务必要有的。

第一书记观后感

  怀着对沈浩同志深深的敬意,我走进了顺义影剧院,观看了这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第一书记》。

  沈浩是由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的干部。几年来,他为小岗村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小岗村的历史上,一共有过四次红手印的光荣记载,除了第一次分田到户,十八位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立下军令状外,其余的三次全部是为了他们心中的好书记—沈浩。个红手印是第一次挽留他再干一届,个红手印是第二次挽留他继任书记,多个红手印第三次挽留他永远留在小岗……

  500多个红手印里,蕴含着小岗人民对沈浩书记的浓情厚谊,折射出一个共产党员为了践行入党誓言,为了人生理想,为了人民大众,甘愿奉献,勇担责任的高尚精神,而我们从沈浩同志身上学习的也正是这种精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每个人都经历了党旗下宣誓这一神圣庄严的时刻。“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短短80字,对一名党员提出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高尚的要求。一名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挂念着誓词,以此作为人生的奋斗纲领,那无论有无辉煌的成绩,他都是一个合格的党员,一个优秀的党员。

  党员必须要讲奉献。这是由党员的性质决定的。因为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每个党员在申请入党之前,都有学习党的基本知识,都要明确入党的动机。复杂的社会现实让动机不再那么纯正,但是作为一名党多年考察的优秀分子,我们必须意识到,为党工作就是在为自己工作,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不讲奉献讲索取,不讲集体讲个人的党员绝对不是一名真正的党员,而是混入党员队伍的败类罢了。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抹煞党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重大作用。偶尔听有的党员说“用共产党的牧场,放养自己的骆驼”,便觉得悲哀,不知道出现这样的党员是党组织的悲哀,还是他个人的悲哀。总之一个党员在丧失了奉献精神之后,他的党员之名就仅仅是一件外套,只在他需要时穿上罢了。

  党员必须要讲奉献。在我国这个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项社会制度还需要完善的今天,党员的奉献精神尤其重要。抗击非典,汶川救灾,冰雪侵袭、洪涝灾害,哪里有急难,哪里就有鲜艳的党旗在飘扬,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坚毅执着,勇往直前的身影。祖国的需要,人民的呼唤,就是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因为作为一名党员,就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党员必须要讲奉献。不仅仅在大是大非面前,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小事情中。古人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做小事的重要性了。在沈浩身上,我们看到的就一个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平凡普通的共产党员。说他平凡普通,是因为我们在他的言行中没有找到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那一件又一件感人肺腑的小事。为五保户送奶羊、给困难户修房子、雨天看望贫困居民、帮助村民致富、给孩子们教书等等,有的人说这些事情搬上银幕太没有必要了,太过于俗套的一些东西,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其实不然,人生中能有多少可圈可点的大事呢?能计入史书的也是少数的人和少数的事。我们实际上就在处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中度过一生。沈浩的最难能可贵的精神也就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大是大非,很多党员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职责,都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冲上前去,除了基本的党性外,还有一点,就是群体行为影响。站在英雄的行列里,就算是侏儒也会挺直脊梁。日常小事,多数人不屑为之,无意为之。为之而无益,不为亦无损,于是乎多一事不若少一事了。如今我们在媒体上看到很多诸如“坏人当众抢劫,围观人群无人敢管”“老人当街摔倒,过往行人视而不见”之类的新闻报道。排除社会风气的因素,可能现代人缺失的就是一种真诚和奉献精神了。

  党员还要敢担当,即勇于承担责任。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沈浩的工作开展也不是很顺利,在小岗村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无论多么交困难耐,他仍愿意担当。在责任、压力、困难面前,他选择的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其实,从沈浩的背景来看,他已经是省财政厅的副处级干部,在小岗村取得成绩的时候,他如果选择回财政厅,那可谓功成身退,渡了一层明晃晃的金子,升职、加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他没有,他放弃了那条金光大道,选择继续留在小岗。原因是很多工作做了一半,他不能甩下不管。质朴的话语反映出沈浩是一个勇于担当的硬汉子,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无怨无悔的把黄金岁月奉献给小岗人民。敢于担当,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更是一名党员的基本素质。那是不是可以说沈浩敢做敢当就成为英雄了,我们大家就应该学习了。其实不然,杀人犯投案自首也可以说敢做敢当,但一般是不能来学习的。只有这种敢于担当和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结合在一起时,才能迸射出灿烂的火花,才能和寒冬的梅花一样,纯洁弥香。

  学习沈浩精神,主要就是他的奉献精神和责任精神,深刻领会这种精神,用一种辩证的、唯物的观点来看待当今社会发展的出现的一些负面的现象和问题,透过现象而窥其本质,拨丝抽茧而见其真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探求切实有效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现如今,党员受到的正面的教育太少了,缺少思想的洗礼和心灵的震颤,像沈浩这样的生动感人的事迹还要更加深入的报道,鼓舞更多的共产党员讲奉献、讲责任、真诚为民、忠诚对党,把个人的事业建立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才不会走弯路、走错路,才能在繁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踏踏实实,做一点贡献。

观《第一书记》有感

  在新闻媒体上看过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受感动。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和单位同事一道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第一书记》,未及看完,已然泪眼蒙胧,身边的同事亦然。看完电影,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光辉形象令人敬仰。

  影片中感人至深的镜头:沈浩在回家过年的路上,被村民吴奶奶拦截吃年夜饭,村里人知道后,一起来凑热闹,大家抢着给沈浩的妻子打电话拜年;沈浩去世后,女儿在钢琴演奏现场对父亲的真情告慰;为了留住沈浩,村民们集体摁手印。电影的感人之处,绝非只有这几个镜头。感人的背后,沈浩同志以自己的言行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的形象,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德,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什么村民对沈浩书记有这份深情,有这份感激,那是因为爱。正是沈浩书记为理想奋斗不息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精神,正是他对小岗村的那份爱、对小岗村人民的那份朴素的深情厚谊,正是他面临抉择和矛盾时心里始终装着小岗村和那片土地上的人民。小岗村的人民已经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小岗村,他誓与小岗村“一起突围”,他是小岗村人民永远的第一书记。

  电影主题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这是对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的诠释。沈浩同志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为我们每一个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树立了一座丰碑,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从沈浩的身上,让我更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给予什么。沈浩同志的精神,激励着我,引导着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国家土地督察干部,我要象沈浩同志那样,有理想、有抱负,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积极进取,敢于争先,牢记“为国督察、无尚光荣”,在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努力工作,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奉献我的全部青春。

  愿我们的国家出现更多像沈浩同志勤政爱民的人民公仆,此乃中华神州人民之福祉、中华民族万世之根本!

电影《第一书记》观后感

  上周五,党支部组织学校党员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这部片子以事实为根据,生动感人的情节向我们描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委书记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迹。

  小岗村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一百余户人家通过心情劳作,形成了特有的生活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很辛勤,生活的也很真实,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一代又一代,日子谈不上富裕,但很安逸,大家对眼前这一切感到很满足。

  干部提干之前,往往需要到农村镀金,不少官员到小岗村只是走走过场而已,他们的口头禅是“干多了有什么意思,不干也没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对于干部下乡,在小岗村人民看来在平常不过了,不过是匆匆过客,来来去去没对小岗村才来什么实惠,所以,沈浩的到来所有人都没看在眼里。然而,沈浩来到小岗村后挨家挨户调研,深入了解小岗村目前存在的问题。调研中他发现,小岗村人民经济条件差,一来是受落后的思想观念制约,享受不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晒不到致富的暖阳,不少人早已习惯于男耕女织的生活;二来是物资和权力被少数人占有,人民力量分散,不能统一思想,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少数人折腾。

  认清小岗村现状后,这位财政厅下来的干部仔细分析,寻求改变现状的办法,为统一思想,他反复走进农户,解决他们的困难,用真情征服了村民,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同时,不辞劳苦地和少数掌权者沟通,他说:只有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干,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面对他们的强势,沈浩书记没有退缩,他自己率先行动起来,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证明了自己的思想,最后让那些顽固的人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沈浩书记一条心干到底。

  “要想富,先修路”。沈浩书记看着小岗村泥泞的道路,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因为条件差,企业不肯来投资。接连跑了很多单位,筹集了一部分用于修路的资金后,他冲到最前面,带领村民一起修路,团结就是力量,大家的努力铺就了一条笔直平坦的“致富路”,初战告捷。接下来,沈书记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系企业来小岗村投资,占地开发需要迁坟,有个老太太守着儿子的坟不肯迁走,想通过这座坟留住儿子一些念想。村干部为了保证工期实行强拆,此举让年过八旬的老太悲痛不已。得知这一消息,沈浩说了一句“我马上到!”,于是匆匆离开母亲的生日宴席。最后,老太被沈书记为民着想的精神打动,说:“死人不能挡活人的路”,同意迁坟。

  三年的时间很短暂,在小岗村的生活要结束了,沈书记要回城里工作。可是,三年期间与村民建立的感情促使全村一百余户人家又一次按下了红手印,如此庄重的挽留让沈浩同志无法拒绝。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在小岗村干三年。沈浩的决定对小岗村来说是个好消息,然而,听说要继续留在小岗村,老婆、要升学的女儿还有老母亲却留下了眼泪,因为在过去的三年间他们吃了太多的委屈,而这一切一直憋在心里,他们实在受不了了。老母亲的话很感人,她说:为人民服务,在哪里都一样。最后同意留任。

  也许是沈浩同志太卖力了,忽略了照顾自己的身体,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和疲惫放倒了这个硬汉子。最终永远留在了小岗村。沈浩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指引着每一个人,他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影响着今天的我们。

  转眼看今天我党的一些干部,不顾人民利益得失,滥有职权,中饱私囊,生活腐化,道德沦丧,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败坏了我党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这一类人穿着一身正派的服装,所为却机器让人愤恨,实属败类。他们的思想急需要清洗,利欲熏心的思想急需得到改变。如果我们的官员都具有像沈浩同志一样的奉献精神,对工作全身心投入,不辞劳苦,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公仆,人们的生活必定越来越好。我们的党员同志如果都像沈浩同志一样不及利益得失,踏踏实实工作,诚信诚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必将呈现出一派新的局面。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过秦论读后感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