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2016民族团结进步年心得体会

  三)做好新形势下新疆民族团结工作,要创新工作方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今年3月,自治区党委抽调20万名机关干部开展为期3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三民”活动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争取人心、做好群众工作为统领,以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为重点,着力在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基层基础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受到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响应。住村工作组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的普及宣传,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活动,大做民族团结好事实事,真正发挥“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作用。“三民”活动创造出基层全覆盖、干部全覆盖、任务全覆盖的民族团结工作全新格局,这是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的可贵创新。

  (四)做好新形势下新疆民族团结工作,在工作对象上要突出重点、分类施教,坚持到人、管用、有效。要加强对各族党员干部的教育,倡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带头强化“三个离不开”思想,带头做到“四个互相”(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带头批评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行、切实发挥表率作用等“三个带头”。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坚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帮助青少年自觉把个人理想和追求同国家前途、中华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思想深深扎根于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加强对农牧民、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教育,理直气壮地教育各族群众增强感恩意识,心向祖国、心向党。要加强对宗教人士的教育,使宗教人士增强法律意识,引导他们依法开展各类宗教活动,带头爱国爱疆爱教,带头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提高是非辨别力。要加强对妇女群体的教育,帮助广大妇女树立现代观念,融入现代生活,摆脱愚昧思想束缚,远离极端思想毒害。

  (五)做好新形势下新疆民族团结工作,重在实践。人贵在真,事贵在行。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付出真心、真情、真诚,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对每一个人来说,民族团结从个人做起,不是高不可及,也不是遥远的事,它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每一个人每天可以去做,去实现的事情。民族团结就像空气、阳光,成为我们每天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个人每天就生活在民族大家庭中。在农村,各族农民与农民之间需要团结;在工厂,各族工人与工人之间需要团结;在学校,各族师生与师生之间需要团结;在城市,各族市民与市民之间需要团结。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要有包容心、宽容心,坚持“宽小过、总大纲”。要开展“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我们在各族群众中开展“民族团结好邻里”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参加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队会、体验一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了解一个民族团结模范、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学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写一篇民族团结作文、参观一个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等“七个一”活动;在服务窗口开展“学双语、用双语”活动;在宗教场所开展“五好宗教场所”和“五好宗教人士”活动;在村、社区、单位开展民族团结模范村、模范社区、模范单位创建活动;在军地之间开展“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活动;在兵地之间开展“兵地共融促团结”活动。通过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各族干部群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化民族团结的“社会细胞”,打牢民族团结的感情基础、社会基础。只有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民族团结就会有坚实的基础,就会经得起任何风雨的洗礼!一位作家说:在新疆,普普通通的一场雪,会落在十几种语言里;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这个词,也会在不同的语言里发光。民族团结,与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都是那样密不可分。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让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一分光、一滴水,浇灌民族团结这一事业之根,永葆新疆民族团结之树常青。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

民族团结进步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2009年已经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6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列为我国五大关系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

  在机关、在社区、在学校、在企业……人们放慢脚步,聆听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用心感受团结的力量。近日,柳州市柳南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局联合举办的“民族团结进步百场大宣讲”进机关活动,受到广大机关干部欢迎。

  讲党的惠民政策、说大家爱听的故事,在柳南区机关一楼会议室,柳南区百姓宣讲员梁秋容用举例子摆事实的方式,讲述居住有15个少数民族、1862少数民族人员的车辆厂社区居委会,集体帮助蒙古族残疾人邱老一家,与他结对帮扶的动人故事,让少数民族同胞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爱温暖。

  在五菱社区中,壮族居民李怡忠几年如一日,照顾无儿无女、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80多岁回族老人,如今60多岁的李怡忠却依然坚持帮助他人的故事,感动了所有居民。大家表示,要像李怡忠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来自柳工机械股份公司的宣讲员江倩,讲述了柳工的上海阿拉们与柳州人因酱黄瓜而和睦相处的生活点滴,宣讲内容生动,形式新颖。宣讲员们把蚕茧画等融入演讲中,使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温暖,学习到了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知识。

  “柳州有个鱼峰山,一年四季歌不断;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柳南区宣讲员梧雪燕讲述在鱼峰山脚下长大的柳邕路第三小学校长许光,从小在外婆的带领下耳濡目染,用山歌传到学校,让在美丽柳州的城乡结合部的少数民族学生亲如一家、互帮互爱、声名扬远啦!

  形式多样的宣讲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间朴素的情谊,大家表示要从自己做起,维护好广西的和谐美好。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柳南区在辖区挑选代表性场所,通过宣讲队宣讲、一对一宣讲、寓宣讲于文艺活动中等形式,围绕自治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具体工作举措等进行宣讲。

  柳南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王家成说,百场宣讲只是一个开始,今后柳南区会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形成一种常态机制,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真正做到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一个个微行动,汇聚起民族团结的强大正能量。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

  7月28日上午,由伊犁州副州长扎克·左尔东带队的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自查自验工作组一行,对察布查尔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春光主持召开汇报会,自查自验组一行听取了县委副书记、人大党组书记、政法委书记李伟关于创建工作情况汇报,随后从21个示范点中随机抽取8个示范点,就下村社区、进机关、清真寺、军营等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

  今年是伊犁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攻坚之年。察布查尔县完善七项机制,调整充实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确立目标考核机制,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纳入绩效考核;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开展“践行三严三实、万人帮扶行动”,2008名干部历时10天,打破民族界线,多措并举帮教转化、扶贫帮困,加深各族干部群众交流、交往、交融。2014年以来选树州、县级民族团结模范113人,模范个人67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伊淑梅受到国务院表彰)。特别是地方立法先行一步,率先颁布“两个条例”,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自查自验组在爱新舍里镇边防派出所、堆齐牛录乡堆齐牛录村、城镇查鲁盖西街社区等八个民族团结创建示范点进行实地查看。通过讲解员解说、PPT演示等方式详细介绍了示范亮点工程。实地督查中,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伊淑梅的先进事迹和创业之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员,扎克·左尔东当即安排相关人员协调一切力量,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伊淑梅做大做强企业,广泛树立民族团结模范典型。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自查自验组反馈会上,扎克·左尔东指出,察布查尔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无论在人力配备、经费保障方面,还是在组织架构和宣氛围营造等方面变化大、进步快,但各单位、部门在执行县委、政府的决策中,还存在工作不扎实的现象,民族团结“细胞工程”知晓率普及不够,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挖掘提升、维护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力度等方面都有待加强。

  他要求,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当做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和生命线来抓。进一步召开工作推进会,进行再安排、再部署,研究如何落实、落实、再落实。同时加大督查力度,按照州自查自验组反馈的意见整改到位,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李伟当场表态,察布查尔县委、政府将以此次督导为契机,认真总结不足,进一步落实责任,从解决问题、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入手,真正把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作为生命线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力争给全州创建工作出彩。

关于山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总结范文

  山西省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有53个少数民族成份近12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0.35%,呈大分散、小聚居特点。由于处在连接我国东西部回族带的中心地区,我省少数民族人口总量虽少,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全省有4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分布在6市22个县,除1个蒙古族聚居村外,其余都为回族聚居村。有近百个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社区、学校、企业。每年有近3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我省求学经商务工。

  20**年以来,我省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抓好日常和平常工作,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一、强化基础建设,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机制建设。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将民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初步形成了民族工作研究机制。在省领导协调下,省民委兼职委员单位进一步加大了对民族工作的支持。省民委建立了与少数民族代表人物联系交友制度,委主要领导定期与市、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联系,形成了联系沟通机制。2013年,省人大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民族工作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做好民族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作为衡量干部队伍建设的标准,通过聘请高层次领导、专家授课、与中国社科院合作举办民族宗教知识系列讲座、请省民委兼职委员单位开办系列讲座、到民族工作先进省、市学习考察等方式强化对党政领导、民族工作干部、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省民委建立了与市、县两级党政领导联系沟通机制,共同推进工作。同时,各级党委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全省现有少数民族市厅级干部4人,县处级120余人。省、市、县三级少数民族代表、委员均超过了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数。

  三是加强基层建设。不断推动基层执法主体建设,推动市、县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和两级目标责任制,初步形成了“主体在县,延伸到乡,落实到村,规范到点”的工作格局。按照“工作任务重、工作有特色、经费缺口大”的原则,省民委逐步加大对市、县(市、区)和社区、聚居村创建活动工作经费支持。

  二、强化宣传教育,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基础

  全省各级党委宣传、统战和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探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途径和方法。2012年,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印发了《关于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精神 进一步推进我省创建活动的通知》,对全省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2013年,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活动,召开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命名了首批18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并授牌;2014年组织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活动,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全省有6个集体、8名个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营造了“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一是集中开展宣传。全省连续12年集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手册、开辟“民族团结专栏”、组织知识竞赛、制作播放主题宣传片、微电影等方式,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强化少数民族群众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搭建活动平台。以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民族文化健身活动、民族节日庆祝等重大活动为平台,不断扩大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影响力,全省各市通过开展“民族文化艺术节”,“比团结、比发展、比贡献”竞赛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征文比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书画作品展、民族团结进步演讲比赛、清真食品烹饪大赛、慈善募捐等活动,拉近了党委政府和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和汉族群众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争当先进模范的热情。

  三是突出“六进”活动。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积极动员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学校创建丰富多彩,全省大中专学校积极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成长平台,组织多种活动,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沟通交流,不断增强学生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和集体归属感;长治市组织开展了“民族大团结、共筑中国梦”青少年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把创建活动作为学校教育主旋律,围绕“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主题,组织藏班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开展汉藏学生手拉手、举办藏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在各族学生心田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使他们从小感受、理解、学会了民族尊重、民族平等、民族进步的真正内涵。今年,学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社区创建活动蓬勃开展,2013年长治市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物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民族宗教界开展“一岗双责”社会履职活动,组织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分组包片少数民族聚居社区,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团结稳定工作,当好少数民族群众的“连心桥”、“稳压器”和“暖心人”。一年来,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30余个,整合帮扶资金9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10余人。同年,长治市城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省属国有企业把创建活动纳入企业精神文明一体化考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建工作机制。在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营造团结氛围、助推企业发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村创建富有特色,翼城县北关村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村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六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进步,构筑了各族人民共促团结、共谋发展、共建和谐的良好局面。

  四是高度重视对口援疆工作。2011年至2013年,省财政拨付资金6.55亿元实施援疆项目61个,提高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增强了受援地内生动力,促进了民族团结,为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三、强化民生服务,增强创建活动的实效性

  近年来,全省各地坚持创建活动与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相结合,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坚持把重点放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放在温暖人心争取人心上,让少数民族群众切实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既激发了少数民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参加祖国建设、服务回报社会、维护和谐稳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增强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依赖和信任。

  一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村脱贫致富步伐。五年来全省累计投入专项发展资金7009万元。42个聚居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一村一品”种养殖产业初步形成,科技培训机制更加完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3年全省少数民族聚居村农民年人均收入为5262.4元,特困村由2010年的10个减少为8个,3个村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全面落实国家扶持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全省29家民品企业近3年享受国家优惠利率贴息资金2.35亿元,生产补助和技改贷款贴息1270万元,有效提升了企业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能力,2013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1.24亿元,完成纳税1.83亿元。依法推动清真食品业健康发展,2013年,全省清真食品业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清真食品加工企业19家,拥有全国驰名商标2个,山西省著名商标5个。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物质基础。

  二是积极促进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行少数民族学生中考照顾政策,积极改善民族小学和山大附中西藏班办学条件,投入专项资金,帮助西藏班学生改善学习生活条件。注重涉及民族团结文艺作品的挖掘和创作,新编历史剧《傅山进京》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取得了优秀成绩。精心培育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成绩突出。

  三是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全省形成了在重要节日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慰问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救济困难户的关怀慰问工作机制。依照国家有关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公民恢复民族成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将回民公墓列入其中,予以保障;依法加强清真食品监管,各市都成立了清真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建立了清真食品监督员队伍,太原、阳泉、晋中、晋城等市将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群众的肉食补贴列入财政预算,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服务管理,做好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工作

  我省始终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作为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坚持在“平时”、“交心”上下功夫,从组织领导、工作原则、工作机制等方面安排部署,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赢得了各族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一是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省委、省政府2010年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来我省务工经商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2013年颁布实施了《山西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加社保、子女入学等方面依法依规作出了安排部署;2014年成立了山西省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小组,建立了山西省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全省各地各部门也制定了具体的贯彻措施,为做好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促进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待遇平等,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组织、政策保障。

  二是坚持服务为先。各地各部门坚持服务亲情化,管理精细化,实现了单一管理向服务与管理并重的转变。通过成立少数民族联谊会,建立少数民族服务站,发放联系卡、结对帮扶、举办文体活动、走访慰问等方式尽力为流动少数民族解决就业、就医、就学、司法等方面的困难,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阳泉市创立了“12345”工作法(“1”是紧紧抓住流动人口中的代表人士;“2”是依靠市伊协和清真寺;“3”是落实清真肉食补贴待遇享受、就业培训服务、子女上学入园服务;“4”是建立市、县(区)民宗部门上下协调,与有关部门左右协调,输入地和输出地协调,与相邻市县跨界协调四大协调机制;“5”是实现引导入寺、引导遵纪守法、引导社区发挥作用、政策咨询引导、引导依法维权,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立体化、全覆盖);晋中榆次区在繁华市场为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划片设立专门的经营场所;临汾市建立健全由民族、公安、工商、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伊协和外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参与的外来少数民族联谊会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外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进行政策、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规定的培训,提高外来少数民族依法经营、文明经营和服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长治市开通“民族一家亲”微信服务平台,形成了“三必清、三必谈、三必帮”的“三个三”工作法(即:强化沟通,做到“来源地清、暂住地址清、职业清”;强化联系,“每周一次电话联系、每月一次见面联系、每年一次座谈联系”;强化服务,做到就业困难、办理手续、生活困难必帮),2013年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五、强化日常督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依法行政,经常性地对全省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进行督导,培养典型、推广经验,加强日常不稳定因素排查,及时清除隐患。各级各部门完善了应急处突领导机制和工作预案,在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全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我省已连续多年未发生较大规模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

  总之,我省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注重发挥学校、乡村、社区和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应该看到,创建活动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活动进展不平衡,大部分单位活动开展手段单一,创新不足,拓展延伸不够等等。同时,山西面临走出转型新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发展过程中,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大发展,是事关全省转型综改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课题。因此,大力营造各民族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对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领导,引导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进步,任务艰巨。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在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上下功夫,以“圆好团结梦,追寻发展梦,实现中国梦”为根本任务,更加有力地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加有力地推动民族工作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创新宣传载体,转变宣传方式,切实发挥公众微信平台、手机短信协同通信平台和海西州创建工作QQ群等媒体作用,积极打造“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平台,扎扎实实做好推进民族地区发展工作。

  建立开通“海西州创建办”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主要发布创建工作动态、民族团结进步有关知识、重要工作部署,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海西新闻、视图新闻等信息及摘录民族团结进步热点文章和风格各异的美文等内容。平台建立旨在打造一个海西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创建办工作人员及广大干部职工、各族群众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共同推进的信息共享平台。

  借助腾讯QQ即时通信软件,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QQ交流群,建立完善了QQ群工作制度,明确管理员职责和主要任务。工作交流群的建立,为海西州干部职工开展创建工作提供了学习分享、互动互助、共同进步的即时交流平台,也为推动机关无纸化办公,提高创建工作效率助添了新载体。

  借助中国电信协同通信软件,以手机为终端,建立海西州领导干部及干部职工手机短信通信平台。在工作日及重要时间节点,除编发日常告知性、会务性通知外,定期编发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动态短信,让广大干部职工时刻了解创建工作,及时向广大干部职工宣传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积极利用国家民委信息直报点、省民委网站及州政府、州宣传部开设的民族团结进步专栏,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民族工作取得的成效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同时,在省州报刊杂志,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建设取得的成绩、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全面提升先进州创建工作社会影响力,着力营造全民共同参与的创建氛围。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

  海西州大柴旦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地区进程中,创新观念发展经济,主动作为改善民生,上下联动维护稳定,因地制宜打造品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呈现四大亮点,打造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柴旦品牌。

  经济稳步运行。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海西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和州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十三五”规划和“3411”发展战略部署,适应和把握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经济提质增效为目标,积极谋划,攻坚克难,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基本平稳。2016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同比增长12.4%。集中开复工项目71个,总投资125.43亿元。下达专项资金项目5个,下达专项资金3208万元。

  民生不断改善。落实资金1330万元实施马海村白水沟牲畜饮水工程等5个项目,完善牧民生产生活设施,确保农牧民增产增收。投入33.1513万元用于市政设施更换与维护,预算3000万元,对柴旦镇区0.9万平方米的空白地带、道路沿线进行绿化和补植补栽,全面完成镇区绿化面积30%的目标。投入52.5万元,对镇区进行全覆盖式喷洒防治,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防止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社会稳定和谐。进一步健全完善预警预防、排查调处,综合化解、责任追究等制度,通过走访、暗查、摸排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矛盾纠纷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及时发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苗头、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在全区组建5支治安联防队伍,3个专业调解委员会,3支治安信息员队伍,1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4支治安志愿者队伍。目前,共化解劳资纠纷8起,处理8起。

  品牌日益形成。结合柴旦地区交通枢纽实际,围绕打造“高原旅游小镇”目标要求,完成大柴旦雪山温泉一期项目,并已投入运营,正成为柴旦地区旅游品牌。计划投资1.6亿元大柴旦温泉自驾车营地建设项目和大柴旦草原风情度假庄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办理土地调规手续。计划投资6亿元大柴旦水上雅丹地质公园项目,一期投资3.6亿元。通过实施一系列旅游项目,对全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及弘扬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乡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活动总结

  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镇结合实际,在继承和发扬历年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时俱进,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认真开展了××镇第27次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全力打牢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坚定广大党员干部战胜困难的信心。通过宣传教育,使共产党好、祖国大家庭好、社会主义好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增强民族团结责任感和使命感,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二、 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我镇是多民族乡镇,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直接关系到我镇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大局。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今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镇党委、政府召开班子联席会,研究部署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就有关工作提出了安排意见,及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实施方案,使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部署,为全镇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召开座谈会,表彰先进,总结经验

  10月23日,××镇召开2009年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座谈会,总结成绩、表彰先进、交流经验, 组织动员全镇各族人民,坚持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促进全镇各民族更加团结发展。镇领导班子、镇直单位负责人、各村支书主任、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等60多人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镇镇长助理做了重要讲话,并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受到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社会各届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会议强调要求: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全镇民族工作的自信心;要理清思路,科学规划,树立推进全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加强开创××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的使命感。镇政法副书记和镇人大副主席宣读了党委、政府的表彰决定;参会领导为××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获奖者颁发了奖状和证书;先进集体代表、先进个人代表、先进党支部代表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总之,一年来,我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很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继往地开展好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全面落实民族政策,推动各民族的共同进步,服务少数民族群众,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十月促全年, 不断推动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

  今年9月,青海省乌兰县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乌兰县人民检察院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该院依托“检察人员五进”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全力开展“民族团结八进”活动。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组织干警进驻全县4个乡镇、38个行政村、5个社区及各机关单位,发放县院自行印制的宣传品及宣传材料,有效地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效果,以沉下去、走出去的做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引导。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品千余份,发放宣传资料千余册,

  同时,积极组织全体干警在乌兰县商业广场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日活动。宣传通过展出展板、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品等方式向广大群众进行了集中的宣传。此次宣传活动共展出展板4块,悬挂横幅1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发放自行印制的宣传品500余份,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内容最大限度地宣传至社会各界,以检察院自身的力量促进全县各族群众提升创建意识,树立培养民族荣耀感和正确的民族观。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

  伊犁州自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后,积极总结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经验,开展 “三有”、 “三抓”、“三做”活动,“解决三个问题”,不断巩固提升示范州创建成果,促进伊犁州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进入常态化。

  “三有”:有人办事,有钱干事,有场所做事。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伊犁州县两级创建办抽调了大量工作人员、各单位设有专兼职人员,也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划拨了资金,做到了机构人员资金三落实,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提供了强有力保障。示范州创建活动结束后,州县两级机构、人员、经费按照实际需要依然保障到位,州、县市设有常设机构,明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主要责任人、主管领导、直接责任人,州本级每年列入50万元财政预算,各县市按照人均2元钱的标准核定创建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形成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做事的良好局面。

  “三抓”:抓宣传氛围、抓创建活动、抓典型选树。自治区将今年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年”,并拟定于伊犁州召开全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州上下将继续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提高民族团结进步知晓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为主阵地、主渠道,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细胞工程”为基础,坚持“到人管用有效”原则,注重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充分利用各级宣讲团、宣讲队和各类媒介,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创新活化活动载体,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覆盖率。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教育等活动,大力推进 “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十大活动等,大力推广示范州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六互”“六进农家”“末梢工程”“十二同”等创新经验;以特色农牧业、旅游富民、就业创业、现代文化引领、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载体和平台,与民生、脱贫攻坚、就业等相结合,开展各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入挖掘民族团结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常态化开展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和争当民族团结模范个人活动,形成各民族互尊互敬、互信互爱、互帮互助、互学互励的风气。

  “三做”:做好计划、做好督查、做好考核。各县市、县市各乡(镇、场)、街道、县直各单位(部门)、州直各单位(部门)和驻伊单位按照《伊犁州“十三五”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形成“十三五”时期及2016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州创建办强化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日常督查工作,严格落实州创建领导小组一季度一督查、半年一总结制度,每季度都有督查重点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各县市不断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督查,督查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每季度上报州创建办。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项绩效常态化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并常态化纳入精神文明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全过程,各县市也制定出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县市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对下滑单位严格摘牌追责,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对下划单位严格摘牌追责。

  “解决三个问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解决全面推进问题、解决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认识。各级党政、各单位克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错误认识和松懈麻痹思想,确保民族团结的宣传氛围不滑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不停步。进一步发挥示范点示范引领作用。伊犁州县市之间、单位之间依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没有被列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示范点的单位,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各县市、各工作组、各工委按照示范点“八个一”标准,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推开。积极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为落脚点,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各族干部群众走动互动,积极构建“嵌入式”学习、生产、活动、居住格局,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为民服务的窗口,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平台,各民族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凝聚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纽带。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