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心情愉悦的古诗词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让心灵在唐诗宋词中憩息

  如果你的心灵在这喧嚣的闹世中疲累了,你会选择什么方法来休息呢?或许是在柔美的丝竹管弦中,或许是在与朋友的觥筹交错中,或许是在恬静的清茶淡酒中,或许是在令你入迷的字里行间中。而我,则会选择,让我的心灵悠闲地在诗词中憩息。

  中国的诗词太多太多了,灿若繁星的诗词中,必定有适合你读的一首,你也必定能找到最能触动你心弦的字句。你完全可以根据你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作者,也可以按你的心情决定诗词的轻急柔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李清照难以排遣的寂寞;“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是苏轼无奈的自嘲;“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是白居易的郁郁不得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对国家忠诚的誓言。诗词的美不仅表现在它的字面,也不仅在它的字里行间,而是存在于诗人强烈的感情之中。

  当我疲累的时候,可以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安慰我的心灵,让自己继续砥砺前行;当我心烦意乱的时候,可以读“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使我的心灵归于平静;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我可以读“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若是哪天心情不错,就随便读些优美的诗句,提高一下自己的审美,让自己的心灵通过诗句得到洗礼,通过诗意得到憩息。

  诗人本身是为了宣泄情绪而成就了诗词,诗词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调节心情。王维重阳节时思念亲人,写成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总是得不到重用,于是写下《行路难》来安慰和鼓励自己;曹植为权利之争而失去了兄弟之情而难过,写下《七步诗》;孟郊中举后欣喜万分,写下《登科后》,来释放自己屡考不中一朝成名的激动。这些诗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他们的心灵暂时在诗词中得以憩息。

  既然心灵需要憩息,那何不写首诗来放松身心呢?不要害怕自己写不好,只要将情绪宣泄出来就好。乾隆皇帝写了五万多首诗,到现在没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当时就有人劝他不要写诗了,可他不还是坚持写吗?因为写诗已成了他心灵放松的一种方式了。

  所以,如果你累了,那就将你的内心交给诗词吧。好的诗词就像早晨清澈的露珠,会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将你的心灵滋润的温润无瑕。

  我要让自己的心灵在唐诗宋词中得到憩息。

表达心情愉悦的古诗词

《云游》等六首抒情诗歌欣赏

  欢悦的双睛,

  激动的心;

  相遇已成过去,

  到了分手的时候,

  温婉的微笑将变成苦笑,

  不如在爱刚抽芽时就掐死苗头。

  命运是一把无规律的梭子,

  趁悲伤还未成章,

  改变还未晚,

  让我们永为素丝的经纬线;

  永远皎洁,

  不受俗爱的污染。

  分手吧,

  我们的相逢已成过去,

  任心灵忍受多大的饥渴和懊悔。

  你友情的微笑对我已属梦想的非分,

  更不敢企求叫你深情的微喟。

  将来有一天也许我们重逢,

  你的风姿更丰盈,

  而我则依然憔悴。

  我的毫无愧色的爽快陈说,

  “我们的缘很短,但也有过一回。”

  我们一度相逢,

  来自西东,

  我全身的血液,精神,如潮汹涌,

  “但只那一度相逢,旋即分道。”

  留下我的心永在长夜了怔忡。

赏悅诗歌

  今宵月色似寒烟,亭院佳人艳映栏。

  舞袖倾城君悦赏,弦歌一曲伴红颜。

  自勉自知赋

  怅然入梦待天明,虚拟万物化豪情。

  愿破晓以晨吟,声雄浑而鸟惊,

  乐二更后健体,身迅捷若龙形。

  恨水长东,悲鸿不鸣。

  故深暗文史,熟读百经,

  又醉心拳术,擅抚弦琴。

  感人生之长勤,求一世之功名!

  于是日奋进以修身,昼阅己以养性。

  重言辞之精简,轻扬言以取信;

  重衣饰之得体;轻履贵而服新;

  重行止之有节,轻浮夸而忘形。

  挥袖则蔚然生风,握拳则气血沸腾,

  俨然将帅之气,实乃一介书生。

  移步则坚定沉稳,四顾而双目凝神,

  仿若文曲转世,可叹未有传闻。

潇潇乐

  秋秋消消急

  鸟声消

  花儿谢

  昨日

  世界充满绿意

  今日

  尘世已无繁华

  秋似酒味醇厚岁月悠悠转身又回首再抚喜乐哀愁往事如烟花依旧唯友谊绵长如水流只缘一路有你陪着走沐晨曦撷彩霞雨中漫游待到红叶浓时再聚首品茶论酒赏石叙旧落英满地云舒袖欢声笑语不休夕阳挂枝头红尘看透别无求静候秋...

  校园的角落留下了我们曾经的身影留下了我们曾经的笑声留下了我们曾经的泪水回想过去我们还那么天真幻想一切的美好无曾感觉已要分离……...

  每个女孩儿都是折翼的天使,纵然,他们的脸庞或许平凡或许美丽或许老陋或许青春;纵然,她们的身躯或许健康或许残缺或许畸形或许寻常,但她们都拥有——对,都拥有一双纯洁的羽翅都拥有一颗单纯的内心。...

  初夏清晨曦和飞舞照亮薄荷的叶尖叶光环绕如梦如幻醉在茫茫叶海少顷光散叶即孤伴宛若银河间之星系永隔透明的墙...

  老师,您的事业让上千万的人崇拜!您慷慨激昂,就像妙语连珠的散文诗篇;您灵活多变,就像奇妙活泼的英文单词。感谢您,让我们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每当看到发明家的创造,我就情不自禁的说道:感谢您,老师!...

  遗忘过去,全副武装,拿上武器,这就是杀手的宿命。被封尘的记忆,印象中的老照片,遗忘吧,你要接受脑的洗礼。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忘记亲情,战场上没有朋友。...

  墨韵留香,字里行间却是蚀骨香气。平铺的信笺没有沉淀的书香,弥漫的是久违的软筋散,再也握不住心爱的笔,无力散落,一泓泪眼清泉……东厢月,花影吹萧,一丝残照惊袖冷。画楼月,灯花不解春愁。夜更漏,丝竹幽咽,和而歌之,清泪不断。...

  叹人世,藕断丝连多少悲欢离别生死轮回难灭,狐界一日凡尘千年。念人世,缠绵若仙销魂春宵一夜情丝百结难断,三界乱离前缘线牵。妾本来自茫茫深山间。修行千年谁品诸般滋味。孑影相随日暮余辉,孤身坐看千年飘雪。...

我拥有,我快乐

  也许“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让你拥有曲径通幽的快乐,也许“草色遥看近却无”让你拥有生机勃勃的快乐,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我拥有了名言警人的快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意思是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最开始读到这回句话,是我在上小学时。那时,我的作文不太好,就想怎么把它写好。一天,我跑去书店看书,在一本书里读到了这句话。开始,我以为它的意思就是把书读“破”了,才能写好作文。就想,读“破”一本书,那要多长时间啊。但为了写好作文,我想就看看多长时间能把书读“破”,我把这本书买回家,有事没事就拿出来读。渐渐地,书皮破了,书页也卷了,呀!果真读“破”书了,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是不是我能写好作文了?在一次作文点评中,老师说我的文采特别好。我心理美滋滋的,读书破万卷真好。

  于是我又买来许多书读有文学的,有百科的,有学习的……不管哪一个,我都抱着读破的念头去看,真的,我快乐极了!从《白雪公主》里我感受到善良的快乐,从《鲁滨逊漂流记》里我感受到勇敢的快乐,从《十万个为什么》里我知道了自然的快乐……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已经在我的心底扎根,在我的生活发芽。名言警人,它让我像蜜蜂一样辛勤地酿蜜,博览群书,写出一篇篇美文,得到老师、同学、父母的夸奖,而且,我还在网上投稿,也有发表呢!

  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带给我作文的快乐,也带给我自信的快乐,我拥有,我快乐。

悦诗风吟

  屈原传世的不朽之作《离骚》、杜甫的名句等,哪一个不与情挂钩。当我们沉浸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中,品悟诗句中的境界,你会发现你渐渐地喜欢上了诗词,这就是“悦诗”。当我们抑制不住情感,把诗歌编成歌曲的时候,这时吟诵就会产生了,这就是“风吟”。

  为文重在一个“情”字,要“激动”,要首先激发作者本人的感情,让自己为之所动,然后才能感染读者,特别是诗词创作更是如此,屈原传世的不朽之作《离骚》、杜甫的名句等,哪一个不与情挂钩。当我们沉浸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中,品悟诗句中的境界,你会发现你渐渐地喜欢上了诗词,这就是“悦诗”。

  诗词的激情源于作者主观世界的感受,而诗词的境界则是作者观察客观世界立足的高度。激情的产生,与作者的阅历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而境界的形成,则与作者的阅历密切相关。所以王国维先生说:“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细加品味,信哉斯言。纵观古今诗词大家的经典之作,我们不难发现,诗词的完美境界是“情”与“景”之境界浑然天成的自然融合。按诗词境界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理想写意的“造境”和求真务实的“写境”。王国维对诗词的激情和境界的见解是:“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当我们抑制不住情感,把诗歌编成歌曲的时候,这时吟诵就会产生了,这就是“风吟”。正如《毛诗序》所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吟诵当使用腹式呼吸,以丹田气发声,因而气度平和,意蕴深广,有彬彬君子之风。吟诵的唱法,在原则上是中国式的腔音,即音高、音强、音长不固定,始终以情而定,随时在飘动。摇头摆身。吟诵者不可僵立不动,感情到处,自然有体态。摇摆不是匀速的,而是体现着吟诵者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疾徐、曲直的控制,如声音大时向后,声音小时向前。因为是腔音唱法,所以体态的变化多是柔和的,因而以摇为主。做到这三条,其吟诵方有味道。

  吟诵的高级要求为:

  1、情通古人。吟诵就是反复琢磨作者的原意,体会诗文的涵义。终有一天,豁然贯通,与作者之心越千百年而相通,此篇之吟诵始成。

  2、自成曲调。某些特别有感觉的篇目,才会反复吟诵,终至情通古人,而此时此篇的吟诵调,定与基本调有了比较多的差异,而只适用于此篇。

  3、修身养性。吟诵者把吟诵作为自娱、学习、健身的手段,成为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时吟诵对于身心健康、养气养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做到这三条,吟诵方至化境,为人生一大乐事也。

  吟诵的概念历来不甚统一,没有固定的指称,有吟唱、吟咏、吟哦等多种说法。我们根据文献考证和采访调研,得出如下结论:吟诵是吟和诵的合称。在古代人的概念里,吟,即吟咏;诵,即诵读。诗词文赋皆可进行吟咏和诵读。吟诵的语音,与当地方言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没有全部用方言口语语音吟诵的。吟诵使用的是文读系统的语音。在北方,更接近官话,在南方,更接近当地方言。文读与方言口语的差异,在北方可在10%—30%左右,在南方更大,最多者甚至可达到80%。吟诵的腔调,旧称为吟诗调、读书调等,我们统称吟诵调,在音乐学上的分类属于民歌的小调类。此前学界的关注极少。吟诵调与当地的音乐体系相近,与当地的宗教音乐、民歌、琴歌、戏曲、说唱等都可能有互相影响的关系。吟诵调各地都不一样。一片地区也有相对固定流行的吟诗调,但是细究起来,则代代不同、人人不同、次次不同。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之不足故有咏歌。文学本来就是通过非口语的形式来表达口语不能“尽”之“意”。诗词文赋,哪里有用口语形式写成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本是一种声音。文字只能反映语音的音质,却不能说明语音的音长、音强、音高。把文学当作文字来解释,或当作口语来阅读,又怎能体会文学的涵义?用什么声音形式创作,就当用什么声音形式欣赏。古代的诗词文赋,是用唱、吟、诵三种形式创作的。昆腔之前的唱已基本不存,所以唯有吟诵的形式最能接近原貌,最可体会涵义。古代的诗词文赋,皆可吟诵。

  吟诵调和吟诵的方法,对于中国音乐,尤其是声乐的影响非常大。中国音乐体系的很多特点,都与吟诵有密切的关系。吟诵是自娱的,不是表演艺术。更重要的是,吟诵是学习方法。怎样去吟诵一篇诗文,实际上就是怎样理解这篇诗文。学习者往往通过反复吟诵,不断修正,达到对诗文的记忆和理解。吟诵又是即兴的,因为每次吟诵,吟诵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感情都会有变化,所以吟诵每次也有不同。、古代的吟诵,还具有文人的特点。其审美趣味也是文人的。

  各地的吟诵有各种发声特点,与汉族其他声乐有同有异,但总的来说,是汉语式的自然和自由地发声。它和汉语的特点结合非常紧密,是适合汉语特点并且放大汉语特点的。吟诵讲究以气驭声,依字行腔,腔音特征比较明显。吟诵原则上没有节拍,不是均分律动的节奏。因为吟诵跟着感情走,感情的变化是没有节拍的。有节拍的吟诵是特殊情况。吟诵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始终控制着声音的高低、强弱、疾徐、曲直,变化分明。一般吟诵是拖长腔的,所谓曼声长吟。古代的诗词文赋,本来每个字之间的间隔就是比较长的,并非如今口语的快速读过。音长超过口语常规,自然会让人联想其深意,是为言外之意。诗词文赋的涵义,就是建立在每个字拖长的语音形式之上的。这就是吟诵的创作方式。所以也用吟诵来欣赏之。

  吟诵是中国汉语古诗文的活态。在吟诵中,包含了很多语言本身所没有的意义,这些意义也是附着诗文一起流传的。古人的心态、情态、意境,只有吟诵的时候最接近,最能体会。现在的古诗文只剩文字,意义已经和古代有很多的不同,现代人无法体会了。不吟诵的古诗文,已经不是古诗文的原貌。

  吟诵是高效的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仅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深。吟诵里,已经包含了句读、格律、结构、修辞等等一系列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寓教于乐。吟诵尤其对于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非常有效。吟诵还是培养创造力和个性的重要方法。吟诵是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吟诵里面,包含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无处不渗透着中国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吟诵的方法,以及经过吟诵以后的诗文内容,都把中国文化的精神本质表现出来,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吟诵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它是语言、音乐、诗歌结合最紧密的地方,可以揭示语言-音乐-诗歌的关系,从而证明诗歌的意义究竟与语言的意义有什么样的差异,为什么有差异,以及怎样确定这个差异。如果对每首诗歌的意义的解释都改变了,整个文学史、文学理论当然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吟诵是诗乐传统的核心。古代的传统是诗乐一家,即所谓诗乐传统。在诗乐传统中,最重要的就是吟诵传统。因为不是所有的诗都是唱的,但是所有的诗文在吟诵这里,都是入乐的。因此,在古代,文人即诗人,诗人即音乐家。人人都会用自己的音乐抒发自己的感情。现代西方文化把音乐变成了职业化的东西,大众只能欣赏,不能创作。大家都只能唱别人的歌。抢救和恢复吟诵传统,也可以恢复中国古代的诗乐、吟唱的优秀传统,让人人都敢张口唱,人人都敢唱自己的曲调。吟诵是培养道德情操的有效方法。吟诵的方法和内容,都包含着中国传统的文人品格,其正直、高尚、关注生命、投身社会,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的精神,都是今日青少年非常需要学习的。吟诵也是健身手段。日本在这方面颇有发展,因此吟诵在日本也很兴盛。

  我们一边吟诵着诗词,一边体味其中的情感和境界,悦诗风吟,不过如斯而已。

放松心情的诗歌

  放松你的心灵

  让阳光洒满旅程

  让花儿开得从容

  让梦想自由飞行

  随意的感觉真好

  充分展示潇洒神情

  你会舒缓地呼吸

  你会优雅地旅行

  言谈举止妙趣横生

  这是健康的发源地

  这是快乐的集中营

  放松你的心灵

  放松你的心灵

  你的未来不是梦

  脚步会铺出锦绣路

  身体会激发你的潜能

  自信会打开未来的大门

  思想会点燃理想的火种

  放松你的心灵

  你的世界将会海阔天空

  你的境界将会步步攀升

快乐的诗歌

  表达心情愉快的诗句

  白日放歌需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 (一说秦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 (春夜喜雨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放开心月照金莲

古代诗中快乐多

  在温暖的阳光下,沐浴着缕缕清风,伴着声声虫鸣,身旁是一盏香气腾腾的热茶,捧一卷唐诗宋词忘我地沉醉于其中……试想一下这幅画面,那沁人心脾的愉悦,那飘飘欲仙的意境,沉醉于浓浓的墨香中,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文墨客高雅的抒情方式。它以严谨又富有韵律的句式为筋骨,以凝练华美的辞藻为血肉,以高尚动人的立意为灵魂,独自捧读,满口浓郁的清香,让人感到跨越时空的快乐。

  读着诗词,操劳疲惫的身心获得了解放,忧郁焦虑的心灵得到了抚慰。跟着李白领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自然美景,随着杜甫感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之情,肆意遨游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古诗海洋……这些字里行间的真情,有欢喜,有悲伤,有得意,有离愁,始终触动着我们的心弦,给予我们内心世界的快乐。

  诗词还可以带给我们精神的依靠和寄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在自然之中懂得了感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我们做学问的真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又使我们领会到读书的重要性和灵活性……这些难得的真理,这份收获将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感到快乐!

  现在的我们总无所事事,放松娱乐的方式就是沉浸于各种电子产品中。与其这样碌碌无为、用虚拟的方式得过且过,倒不如趁早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汲取高雅的生活情趣。就让我们一起捧起诗书吧,在古人的世界中遨游,在获得启迪的同时,也获得了返璞归真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分手后写给女朋友的挽回信

生命的力量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