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自己的家族史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家族史

  时间不断前进书写不尽历史。但并非只有英雄的生平,朝代的更迭才能称之为历史。每一个小家的变化,每一个家庭的过去,那属于每个家族的家族史也都是历史,是最靠近你的,对于你最有实感的历史。

  而我的家族史,是这样的。

  从我父亲的口中得知,我们家的祖籍并不在上海,而是在江苏南通市的一个名为张芝山镇的小镇那里。但张芝山镇也实际上并非我们家族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那只是我太爷爷定居的地方,更早的祖先所生活的地方并非那里,他们生活的地方到底是哪里,也实在是无人得知了。我的太爷爷在曾是小刀会的一员,小刀会是清朝时的一个民间秘密组织,承袭“反清复明”的口号。在1853年我太爷爷所参加的小刀会起义失败之后,太爷爷独自一人离开家逃亡。听父亲说,那时如果没逃走,被抓到了是要杀头的。于是,太爷爷就独自逃到了张芝山镇,这个当时人烟稀少,颇为偏僻的小镇上。走出镇几百米全都是芦苇塘,可见其偏僻程度。逃到镇上后,太爷爷便在那里定居下来了。

  因为并非镇上的本地人,所以没有田也没有地,他并非地主也不是农民,他是一个商人。他先是在镇上开了一家豆腐店,后又开了肉庄,后又开了绸缎庄。镇上的店不多,方圆几里的其他村庄也没几家店,所以太爷爷当时可谓是十分富裕的,附近几个村的都要跑到他这里来买豆腐买肉买绸缎。虽然开肉庄,但他自己却不养猪养牛养羊,肉庄上的肉全部都是从农民那里收的,而后来开的绸缎庄,听父亲说,是十分费钱的,但收入也很大。

  定居在镇上不久后,太爷爷便遇到了身为当地人的太奶奶,而后便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在六个孩子之中,我的爷爷,是最小的。太奶奶在生下爷爷两个月后便离世了,因此,爷爷对母亲的印象几乎为零,为数不多的都是听哥哥姐姐说的。爷爷九岁时,太爷爷也离世了,此时,也是清政府垮台之时。此后,家族便逐渐没落。家中的二儿子担起了家业做生意,家中的老大则独自前往了上海,找到一份在邮政总局上班的工作,有着极其可观的收入,发工资都是发金条的。而家中的三儿子正是十七八岁的年纪,他跟着学校先是流亡到了福建,后又流亡到了台湾。年龄最小的爷爷当时已经在当地读了两年私塾,家族的没落这件事,他是最无措的,只能跟着街坊邻居乘船到上海去投奔大哥读书。

  爷爷到上海后,在外国人开的教会学校里读初中,直至初中毕业,他都是学校一等一的学生,可是他却没有读高中。当时读高中虽然十分费钱,但凭着老大发金条的工作,是完全负担得起的,可是老大却因为小气不愿意再供爷爷读书了,于是爷爷只能去工作。他独自在周浦找了一份在银行里的工作,当时上海还未解放。上海解放后,银行被军管会接手,所以后来爷爷退休之后是离休干部。(离休干部退休后一年拿十三个月的工资,每年还有一次公费旅游。)但这些福利都是后来的事了,在银行被军管会接手后,有先后尽力了土地改革,大跃进等近代重要事件。作为一名上班族,爷爷因这些事件受到的影响并非像地主一样的被打倒,像农民一样的进入人民公社,他受到的影响就是,银行里天天开会,真的是每天都开会。当时爷爷的三哥在台湾的农科院里工作,因为爷爷跟三哥通过信,所以受到了牵连。当时台湾与大陆敌对,因为与台湾通过信,爷爷被怀疑身份,又让他写检查又让他交代的,此后,爷爷不得已与台湾的三哥断绝了联系。后来文革又开始了,银行再次开启了天天开会的模式。当时银行提倡内部互相监督互相告发,因此每个人都过的小心又谨慎。文革结束后,爷爷被升为了老港银行的行长,也就是农业银行支行的行长,至此以后,生活便变得正常起来了。

  改革开放,中国开始搞经济搞建设,爷爷作为行长经常四处跑企业,忙得很。而到了我爸,与先前我爷爷的成绩优良截然相反。因为家中条件好,小时候便和爷爷奶奶和妹妹一起住在银行分配的房子里。五十平方的房子四个人住,我爸爸说他觉得条件还是不错的。他小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鱼,什么黄鱼啊,带鱼啊,家里多到塞不下。因为爷爷经常跑企业的原因,一到春节或者平时什么丰收的节气,好多企业就送来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和肉。这就是为什么我爷爷奶奶个子都不高但我爸一米八五的原因,的确看着就不像小时候吃苦的类型。我爸小时候在市里读书,但是成绩一般,因为家里条件好反而更爱玩,导致他最后只能去读个化工专科。专科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化工局上班,但我爸说他嫌那里工资少还无聊,上了一年半的班就辞职了。辞职后他自己开企业,凭借着他的聪明才干(他自己不要脸说的,但我觉得他就是运气好……)成功了,当时浦东开始开发开放,国家这一举措为我爸的化工企业带来的很好的前景。

  而我妈妈,是农民家庭里的孩子,我本以为会听到些什么又苦又累的生活,但实际上到了她这一代也不苦了,又因为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家里的活她连忙都只帮过十个手指头数的过来的次数。她小时候住在家里自己建的瓦房里,地方倒也不小,但碰上大雨天,家里有几处的确会漏雨。

  我妈遇上我爸之后,就到了我和我哥哥这一代了。我们这一代,生活不用我提,相信大家也都有体会。早就不只是追求吃饱喝足这一物质要求了。在物质上,我们不只限于吃饱,更要吃好,而不只是物质方面,生活的其他各个方面都丰富多样有趣。

  国家为大家,家为小家,小家和睦,大家和谐,小家是大家的重要成分和元素,这两者是相互联系分不开的。如今的中国发展迅速,为新一代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多样的平台去大展身手,不用再为生计担忧的我们,从小生活在优良条件下的我们,有着充分的空间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自己的未来。而在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肩上更是担了一份中国梦的责任,不久后的我们将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执行者与领航者,成为新一代中流砥柱。我们的追求,必然是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在梦想里或发展或创新有利于实现中国梦的一切事物,获得一个比现在更多彩,更现代化的未来。

介绍自己的家族史

我的家史作文

  我的老姥爷,也就是妈妈的姥爷,他生于1898年,是湖南湘潭人。14岁那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和通信员。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后来想办法和当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并彼此取得信任,参加当地党组织的地下活动,长期工作在地方,为当地开展抗日活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姥姥是老姥爷四十五岁时生的,她是家里最小的一个。老姥爷共有六个孩子,因为当时生活医疗条件不好,得不到医治所以死去两个孩子,现在在世的只有四个孩子。

  1992年,在老姥爷94岁高龄那年的时候,经检查他老人家得了食道癌,医生说他只能活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时候,实际上连咽口唾沫喝口米汤都非常疼痛,可他尽可能的强忍着多喝两口,为了让姥姥得到些安慰。四个月后,老姥爷离开了家人。

  我的爸爸出生于1968年,妈妈比爸爸小三岁。爸爸是在14岁那年,因体育特长被自治区体训大队录用成为男篮队员。他和妈妈是在建行工作时认识并在1994年结婚。爸爸、妈妈在单位工作非常敬业,也很辛苦,他们俩共获过大小31个奖项。

  1996年我出生啦!刚出生的我体重3960克,身高50厘米,不算很胖。我在三个多月的时候,就开始长牙啦!10个多月的我已经可以走的很稳。现在在家人、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长大了。我还有一个表妹今年8岁半,上三年级,我憨厚老实可妹妹却很调皮。

  了解了我的家史,我感到很荣幸能出生在这个家庭。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老姥爷一样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家搬新家啦!

  这是现在我发自肺腑说出的最开心的话了。我之所以对我们的新家这么激动,是源于我们那一段“家史”...

  我的父母可以说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来到城市的,他们都不是天生的新乡市区人,而是从城市的边缘农村来到城市的,尽管现在市区与周边农村的界限已不是那么清晰,农村都在渐渐的融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我还没出生的那个年月,从周边农村来到城市还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在当时,来到城市的一大障碍,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住所。母亲曾经给我讲过他们刚结婚时候的日子:刚到城市,没有住所,就在亲戚家里借住。而借住的日子很不稳定,既要看别人“脸色”,还经常要搬家,今天去这儿住,明天去那儿住,以前在家里没有怎么吃过苦的妈妈,刚结婚不久,就要过这种“居无定所”的日子,她心情的低落可想而知,直到现在,每当回忆起以前的不易时,还总是将那段风雨飘渺的日子拿出来念叨。后来,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我们一住就是17年,直到现在。

  我家现在住的房子可以说是一套“旧宅”了,这里先后住了我表姐一家和我们一家,算起来,它可比我的年龄大多了,它的外观也比现在大多数城市里的房子要“复古”——一幢两层的独院。这幢房子与城市接壤,骑车不过几分钟就能到市中心,但是因为城市的发展方向正好与我家的位置“背道而驰”,所以我们这里一直保留着刚盖房子时的郊区式环境。

  说实在话,我是挺喜欢这幢房子的:独院,这可是现在只有别墅才有的附属设施啊,比起那些楼房,有个院子可是方便多啦,在这个院子里,分明写满了我童年的美好时光,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是我的第一个家,我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是,妈妈却不能把这里当做她真正意义上感情上的家,因为她总觉得她并不是这幢房子的第一任主人,而还是住在别人的家里,她不是属于这里的;再加之2008年房价的不断上涨,所以我们在想:买一套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新房子——一个新家。

  这就说到我们的新家啦,它的位置几乎可以确定是未来几年内的城市中心地带,良好的位置,户型,以及正好适合我们一家3口的大小,最终使我们决定:不再犹豫,就是它啦!

  对这套房子,我们全家都很期待,可是最兴奋的就是妈妈啦。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妈妈对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的在意。哪个装修队干的质量最好啦,哪个牌子的装修材料最好啦,哪个材料怎样用的效果最好啦,等等这些,还有一些很专业的知识,妈妈几乎都搞明白了。在妈妈去逛和装修有关的商店时,那些商店的店员都对妈妈对装修材料的认识之专业感到吃惊,孰不知妈妈已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网上把各种东西的各个品牌的各种特点给搞的一清二楚,再下店只是为了再实地考察一下实物,毕竟眼见为实嘛。和我们买一幢楼的姨妈一家,只用了2个多月就装修完毕入住了,而妈妈只是准备就准备了3个月,到真正装修时,妈妈又亲自监工所有的环节。可以说,妈妈对新家可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好不容易,在交房将近大半年后,总算是装修完毕可以入住了,我们这才将要入住我们的新家。

  站在崭新的房子里,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房子、新的家具、以及我们喜悦的心情,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全家人的真心在里面,这是倾注了我们全家人心血的新家,也是只属于我们的家。

  我的父母,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在城市里站稳脚跟,安家落户,不懈奋斗了十几个岁月,我家的这段经历,与《闯关东》中主人公的经历很有神似之处,其生活的动力都在于一个“闯”字的精神,对生活的闯,对未来的闯,和对自己的“闯”。而我们的经历,也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滴小水珠,从小见大,和我们一样有类似经历或类似追求的人,有很多很多。大山里那些用功读书的孩子,不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闯出大山嚒;办公室里那些努力工作的员工,不就是为了闯出自己的价值嚒。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物质享受,可以说,人人都在努力闯,闯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他们这种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也代表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我们不断的努力,只是为了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而我也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滚滚历史长河中,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一本本厚厚的史书,一处处风景宜人的名胜古迹,都写着它们的独特之处,它们的高大,雄伟,深奥,大概让你感觉到可望不可即,但是,其实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就是我们的过去,家里的一段段故事就是美好的见证,在我平平凡凡的家庭里,有那美好的故事。

  白发苍苍的奶奶谈起那过去的历史总是充满笑意,过去的一切切似乎给奶奶留下太多,倚在奶奶身上,静静倾听那引人入胜的故事:

  1960年左右是个些充满灾难的年月,除了自然灾害,还有全国上下实行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的政策折腾而造成人为社会灾害。当时,全国因饥饿而死亡的人达三千多万,山东省死人也数百万。说到这可怕的数字,奶奶的眉头紧皱,像身临其境,又处在那年头一般,不忍心打破这寂静,等了一会,奶奶接着说起来当时的市民就是百万饥民,那时的年代由于物资奇缺,没东西不仅需要钱,还需要“票”人们每月去领,数量有限,副食品奇缺,凭“票”领的食品根本饱不了,有些家庭孩子多,那更是困难,就像奶奶家,一共有五个孩子,最大的才19岁,那就是奶奶,最苦的时候,全家人看着一丁点菜汤发呆,全部的孩子都啃一个地瓜,那该是多么无助啊!

  求生的欲望把大家逼出门,去找吃的,大自然成了取之不尽的源头,真的取之不尽吗?不是的,当时真的能吃的都吃了:开始是野菜,后来是普通的草,最后是所有的绿色统统吃光,灾难还在~大家的肚子还在叫,怎么办?人们开始吃树皮,时间一点点过去,身体终于坚持不住,奶奶的邻居得了浮肿病,手腕像腿一样粗,一捏就白,凸下去,好久才反弹上来,腿呢,比腰还粗,很残忍,完全靠白开水维持生命。还好,奶奶一家很勤劳,在大灾难没来的时候就准备了一些粮食,挖了很多野菜,在灾难时刻,用信念,用行动,计划着,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度过了,奶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丝的笑容,带着小小的骄傲。

  奶奶说他的妈妈还见过共产党和日本鬼子,先见到的是日本鬼子,那天在瓜地里,日本鬼子还开了几枪,但是没打中,就跑了,至于共产党,是他们共党的一次行动,住到了奶奶家,奶奶家韭菜长得很大,像小葱一样,共党叔叔还吃了几根,在旁边的奶奶站着也想吃,共党叔叔还给了奶奶几根,奶奶的妈妈不让奶奶要,共党叔叔还和蔼的说,没关系,吃吧吃吧,奶奶幼小的心灵就刻上共党叔叔的笑,对共产党有着深深的敬仰。

  “那爷爷呢,什么时候有的爷爷。”我焦急地问道,奶奶依然充满着笑,还带着幸福,奶奶与爷爷的故事,似乎很精彩,奶奶一偏头,还有点年轻不好意思地说他们是奶奶21岁时认识,村里人介绍在一起出去玩了几次,他人很好,也很勤劳那时的婚姻没有自由,双方家长说好,差不多就可以了,于是,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爷爷,但是,奶奶说她很幸运会遇到爷爷,爷爷为人很善良,当时他去山里找草药给他姐姐治病,村里还有患者,爷爷就把草药分成两半,白白给别人用,要是自家的菜长得好,爷爷还会给别人一些,因此,爷爷奶奶和邻居的关系特别好听奶奶讲述完这段历史,不禁使我思绪万千。当今的人们极少有爷爷这样的年轻人了。好心有好报!后来爷爷经人介绍还有了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虽然爷爷只是工人,但是厂子里工资第二高的,一个月20块钱,当时的20元十分珍贵,是现在的几十倍,就这样,过了几年,准备了一些钱,他们就要破土动工了“盖房子”奶奶说他们的房子才真正是一块砖一块瓦盖起来的,每一块,都积存着心血,灌溉着汗水,比如打房梁的竹子。

  那一天,工作完后的爷爷,推着小车,步行到李村去,这一段路程,大概有几个小时了,到了以后,天都黑了,把竹子装车,然后慢慢地往家推,在路上,看到了邻居,邻居想和爷爷一起推,爷爷连忙推脱,因为别人帮忙还要还情大礼···过了一会,遇到了上坡,怎么推都推不上去,结果,爷爷把它们卸了把竹子一点点运上去再推车然后装上,路,依然好长好长,汗如雨注,但爷爷没有放弃,艰难,一直走,凌晨几点钟,奶奶听到敲门声,爷爷终于回来了,望着爷爷像被雨淋透的样子,奶奶的眼角湿润了,讲述的时候,奶奶目光呆滞,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晚上,奶奶说,都是自家人忙来忙去,用的不是水泥,而是黄泥,顶棚用的是稻草,过了两个多月,房子才建好,从此,一家人有了小窝。

  我又去问了爸爸,他小时候的故事。

  他说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记忆中小时候最喜欢吃5分钱一根的冰棍,喜欢跟大人上街,羡慕坐在街边吃油凉粉的小伙伴,一家人最高兴的就是发了粮票肉票去买米买肉,那时每天放学一放下书包不学习,原因不是不想学,而是要帮助家里上山拾柴草,早晨的时候要先送羊奶再上学,那时候晚上还经常停电,有时都不能学习,不舍得点蜡烛,想要学习必须早起学,就这样,爸爸小时候一直品学兼优,当了六年班长,初中毕业后,家里不能供其上学了,当时爸爸的班主任还亲自上爸爸家里找过爸爸,可是,还是放弃了,就这样,浪费爸爸这爱好学习者的机会,但是,他说他已经很满足了,奶奶能够把他抚养到这么大。

  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几年前,爸爸终于盖起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一次,不像上一次,是好几十个人浩浩荡荡的在干活,有的和泥,有的搬砖,有的在盖,忙的有条不紊,这时的房子,用的是钢筋,水泥,两个星期,就完成了,这是多大的差异啊!

  许久,思绪终于从以往回到现在,奶奶经常说,你现在多么幸福啊,能吃上能喝上,还想要什么要什么,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啊,看你爸爸,想学没有机会学,而你,应该学啦,我总是点点头,有一次,我问奶奶,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奶奶说,当然满意,我又说,不羡慕那些高楼大厦,奶奶说,能在小屋里吃饱喝饱,看到下一代快乐的生活,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我笑笑。

  回头想想我们家的历程,都是爷爷奶奶用毕生精力换来的,爷爷奶奶的一生简简单单,都没有一双像样的衣服,当妈妈给奶奶买衣服时,奶奶还抱怨,不要乱花钱,以前的衣服还能够穿。而我呢,对一切一切似乎没有满足的时候,总是想要更多,看看奶奶,那颗追逐于荣华的心淡然了。

  前些日子,为了接着盖房子,把那爷爷奶奶的房子拆了,奶奶就坐在旁边看着,随着大锤一下一下,那堵墙,越来越矮,奶奶的脸上似乎很快乐的样子,难道心里真的快乐吗?那辛勤,不知吃了多少苦的结晶就这样缓缓地消失,奶奶真的不心疼吗?也许吧,会很难受,但是,旧的不去,新的又怎么会来呢,房子是总会要拆的,也许,在很久以后,新建的房子也会被拆,因为历史的长河,还在滚滚的流淌,历史,永无止步,会,一直持续下去。

  让我们乘着历史的航帆乘风破浪,谱写美丽的乐章!

我的家族史

  “文革”年代,政治动乱。谁把自己父母、兄弟都批斗了,谁混得就高人一头。那是对我爷爷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段时期。

  14岁那年,他从太原来到这里,成为了一名人民解放军。1976年,他来到广西,越战前线。所幸很快就回来了,并和奶奶(也是一名军人)组成了典型的革命家庭。1978年,我的爸爸出生了,同年,大姨奶也生下了我的大伯。两个表兄弟就要好地成长在一起。

  对了,我家是在孟良崮战役里,随军搬来的,爸爸和大伯在警备区长大。爸爸至今一些举止、作风都与这些影响分不开。

  在大伯和爸爸正值上学的年纪,爷爷奶奶转业了。奶奶被分配在远洋海运,而爷爷凭着在部队的职务,在港务局当了一个小领导。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一家人面对着新时代的滚滚铁轮,不知何去何从。只记得那天夜晚,天幕被月光晾地微凉。

  后来的故事更有意思,这也是我

  们和大姨奶两家命运的不同选择。

  大姨奶和大姨爹都在解放军第149医院当干部,一直在吃部队的这碗饭,觉得特别踏实有保障,因此也早早地给他们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大伯,规划好了这条路。同时,大姨奶也终于打通了当兵入伍的“最后一公里”,有了两个名额。她在那个梅雨时节的早晨终于下定了决心,想让我爸爸和大伯一起去当兵。但爷爷奶奶由于在部队里并不是什么大领导,并没有尝到部队生活的太多好处,并且转业后早已适应了大国企的生活,只希望孩子平安地陪在自己身边,因而拒绝了这个建议。后来我爸爸按部就班上了大学,但这是后话了。

  大伯当了兵,随部队去了南京,考了军校,留在了部队。后来他遇到了伯母,他们结了婚。这又另一段故事了。

  命运这条适合放手搏一搏、冲个浪的激流里,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命运,四十年后的花火,四十年前的火花。

我给我家写家史

  每个人的家史和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要说我家的家史,那还得从爷爷那代说起。

  爷爷出生在30年代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因为穷,所以爷12岁才就读一年级。小学毕业后,爷爷到晋江县城的一中读初中,爷爷他每天步行上学,风雨无阻。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爷爷他后来当上了一名教师。由于工作突出,爷爷又成了人民公社教革组的领导,那时的爷爷是村里的骄傲。

  好了说完了爷爷我来说说我的爸爸。

  因为爷爷是一名教师,所以爷爷在那,爸爸就在那读。后来由于兄弟姐妹多,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参加了农民劳动,成了家里重要劳力。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减少爷爷奶奶的负担,后来爸爸又学习了驾车,刚开始开三轮摩托来载客。经过不分日夜地奔波他终于当上了出租车司机。1993年爸爸和从事服装印花设计的妈妈结婚了。我的妈妈小的时候家里也很穷,8岁开始读书,16岁就开始在石狮打工了,18岁离开家,远到深圳打工,赚钱养家。1994年时我姐姐岀生了。到了我出生后的一年,也就是2000年,爸爸和妈妈开始创业。爸爸和妈妈创办了一个服装加工厂。经过爸爸妈妈的拼博,服装厂从一个小厂一直到现在成了石狮市市里一家中型的服装企业。那里面饱含了爸爸妈妈多少的汗水啊!

  虽然我现在过上了幸福快乐所日子,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是父母辛辛苦苦挥洒汗水得来的,我会好好珍惜这美好生生。更学习父辈们这种勤、拼博的精神。

我家的“家史”

  我家搬新家啦!

  这是现在我发自肺腑说出的最开心的话了。我之所以对我们的新家这么激动,是源于我们那一段“家史”...

  我的父母可以说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来到城市的,他们都不是天生的新乡市区人,而是从城市的边缘农村来到城市的,尽管现在市区与周边农村的界限已不是那么清晰,农村都在渐渐的融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我还没出生的那个年月,从周边农村来到城市还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在当时,来到城市的一大障碍,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住所。母亲曾经给我讲过他们刚结婚时候的日子:刚到城市,没有住所,就在亲戚家里借住。而借住的日子很不稳定,既要看别人“脸色”,还经常要搬家,今天去这儿住,明天去那儿住,以前在家里没有怎么吃过苦的妈妈,刚结婚不久,就要过这种“居无定所”的日子,她心情的低落可想而知,直到现在,每当回忆起以前的不易时,还总是将那段风雨飘渺的日子拿出来念叨。后来,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我们一住就是17年,直到现在。

  我家现在住的房子可以说是一套“旧宅”了,这里先后住了我表姐一家和我们一家,算起来,它可比我的年龄大多了,它的外观也比现在大多数城市里的房子要“复古”——一幢两层的独院。这幢房子与城市接壤,骑车不过几分钟就能到市中心,但是因为城市的发展方向正好与我家的位置“背道而驰”,所以我们这里一直保留着刚盖房子时的郊区式环境。

  说实在话,我是挺喜欢这幢房子的:独院,这可是现在只有别墅才有的附属设施啊,比起那些楼房,有个院子可是方便多啦,在这个院子里,分明写满了我童年的美好时光,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是我的第一个家,我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是,妈妈却不能把这里当做她真正意义上感情上的家,因为她总觉得她并不是这幢房子的第一任主人,而还是住在别人的家里,她不是属于这里的;再加之2008年房价的不断上涨,所以我们在想:买一套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新房子——一个新家。

  这就说到我们的新家啦,它的位置几乎可以确定是未来几年内的城市中心地带,良好的位置,户型,以及正好适合我们一家3口的大小,最终使我们决定:不再犹豫,就是它啦!

  对这套房子,我们全家都很期待,可是最兴奋的就是妈妈啦。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妈妈对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的在意。哪个装修队干的质量最好啦,哪个牌子的装修材料最好啦,哪个材料怎样用的效果最好啦,等等这些,还有一些很专业的知识,妈妈几乎都搞明白了。在妈妈去逛和装修有关的商店时,那些商店的店员都对妈妈对装修材料的认识之专业感到吃惊,孰不知妈妈已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网上把各种东西的各个品牌的各种特点给搞的一清二楚,再下店只是为了再实地考察一下实物,毕竟眼见为实嘛。和我们买一幢楼的姨妈一家,只用了2个多月就装修完毕入住了,而妈妈只是准备就准备了3个月,到真正装修时,妈妈又亲自监工所有的环节。可以说,妈妈对新家可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好不容易,在交房将近大半年后,总算是装修完毕可以入住了,我们这才将要入住我们的新家。

  站在崭新的房子里,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房子、新的家具、以及我们喜悦的心情,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全家人的真心在里面,这是倾注了我们全家人心血的新家,也是只属于我们的家。

  我的父母,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在城市里站稳脚跟,安家落户,不懈奋斗了十几个岁月,我家的这段经历,与《闯关东》中主人公的经历很有神似之处,其生活的动力都在于一个“闯”字的精神,对生活的闯,对未来的闯,和对自己的“闯”。而我们的经历,也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滴小水珠,从小见大,和我们一样有类似经历或类似追求的人,有很多很多。大山里那些用功读书的孩子,不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闯出大山嚒;办公室里那些努力工作的员工,不就是为了闯出自己的价值嚒。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物质享受,可以说,人人都在努力闯,闯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他们这种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也代表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我们不断的努力,只是为了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而我也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说说我家的家史

  1947年2月8日爷爷出生。爷爷出生在一户贫穷的农家,爷爷11岁就到生产队里工作,以求维持生计。因为家里非常贫困,所以,爷爷一家三餐很简单不是白粥配萝卜干,就是番薯丝煮粥。

  1954年1月22日奶奶出生。奶奶也是一户农家的子女。家里也不怎么景气,奶奶12岁也到生产队里工作,才勉强能维持家里每个人的生活。

  爷爷、奶奶小时候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轻松,他(她)们每天上学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羊,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上山砍“柴”,回到家还要帮忙做家务,等到三更半夜,再到房前借助路边路灯的灯光学习。

  爷爷和奶奶在生产队里认识,认识15年结婚。

  1976年9月17日爸爸出生。爷爷、奶奶对爸爸无微不至,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给爸爸用,他(她)们自己却用剩下的。

  1980年3月4日妈妈出生。妈妈也是出生在农家里,家里也是贫困得很。

  爸爸26岁与妈妈结婚。1999年6月21日我出生,2001年7月2日弟弟出生。

家族史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国历尽风雨,一代代前辈们的拼搏换来了现如今的繁荣昌盛,在近百年间我的家族也经历了时间的磨砺,走过了好几代。我要感谢任姐,借此机会让我了解到我家的前世今身。

  我想主要说我爷爷,从我爷爷的曾祖父起就是地主,但到了我的曾祖父那一代因为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打地主分土地的农民起义进行的热火朝天,但由于我的曾祖父是个明理人,主动妥协上交了土地,并自愿加入了八路军,成了一名游击队战士,并于我的曾祖母结婚,抗战胜利后生下了我的爷爷。爷爷是山西人,出身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经历了一系列事之后与奶奶结婚定居上海,他对我说,那时候家里到处印着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他的成长是伴随着军号与标语的,爷爷的背景堪称传奇。

  他是一名越战老兵,十八岁的时候在他父亲的支持下参军,凭着出色的身体素质与吃苦耐劳的精神,爷爷被分到野战部队侦察联队,从此背井离乡,进入深山老林,我问爷爷对此后悔吗,那期间一年甚至一次都回不了家,每天都要进行繁重的训练,就没有退缩吗?爷爷没直接回答,他讲了一个故事,刚进部队的时候练铁脚板,这是基本功,天天背着几十公斤的负重在山里十几二十几公里的跑,鞋袜一脱下来,那脚上的水泡跟拇指般的大,滋滋的冒着血丝,他们一个班的新兵蛋子天天哭,一边哭一边用针把水泡挑破,第二天又要练怎么办,就拿破布棉条死死地裹住,然后咬着牙用力地跺脚来让自己的身体麻木,就这样疼了又疼,几个月下来脚底就长了一层厚茧。我嬉笑得打断他说,那到底为了什么要做到这个地步,爷爷他一下子喝住我,中国的军人就没有退缩的,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恨不得往行军包里装石头加分量,为得就是打仗了,能一夜走一百里,再难的情况都能打赢。这一句话,听上去是大话,但爷爷真的亲身验证了,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爷爷所在的侦察部队作为第一批进攻部队挺进了中越边境的密林深处,那一场战役是爷爷的光辉史,却也是爷爷最不愿提起的一段历史,但为了这次家族史,爷爷倾诉出了多年的愧疚。

  由于先头部队的充足情报与敌后破坏,战事进展之快快到所有人都未料及,爷爷带着一个班的精锐负责打探越军的战略部署,再搜集情报后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情报运送,他们再一次冲进密林,但爷爷选择铤而走险,带着队伍与无返顾地踏进了方圆60多平方公里的雷区,这一片雷区至今还存在着大量被遗弃的挂雷,拌雷,而在当时则被称之为生命禁区,爷爷哭着告诉我,当时几百个人追他们11个人,怎么躲也躲不掉,但后方主力马上就要总攻,就是只剩一个人也要送回去,才只好决定这么做,结果确实让越军减慢了追击速度,但爷爷付出的是战友一个接一个的牺牲的代价,爷爷回忆,刚做决定时,所有人脸色都阴沉至极,但仍抱着一颗不计生死的心接受了现实,在太阳下山前,他们趁着日光尚存与强硬的判断能力快速推进,甩开了越军,越军不敢前进但疯狂的敌人对那一小片区域进行了覆盖式炮击,伴随着炮击的还有被强制引爆的地雷,那一轮炮击让爷爷失去了三名兄弟,他们剩下的九人靠发了疯的挖地坑而免遭于难,爷爷说到这动了动他的左手,那根食指是严重畸形的,我一下子闪过爷爷刨坑刨断手指的情形,爷爷直接的告诉我,他那时知道已经骨折了,但生死之前不容他停下来,他曾有把它切掉的念头,是队友强行制止的,这时候我再也笑不起来,所做的只是默默地听着,爷爷不停的用那套老式棉服的衣袖抹眼睛,我被父亲制止,不要继续谈论这个话题,爷爷推开父亲说都这么多年了是该让后人知道中国的来之不易啊。

  至此时,才得以继续,爷爷记得很清楚,到了夜里漆黑一片,仅有的照明是个老式行军手电,远比不上如今人手一个夜视仪,在这种极端情况下采取每人间隔五到六米围成一个圆形的方式前进,爷爷说夜里很难分辨雷的位置,只能通过这种方式防止被连带的风险,他哭诉这就是在赌博,在赌谁的运气号,痛骂自己是在拿所有人的命碰运气,爷爷捂着脸说,那一夜爆炸声想了两次,五个人没了,身边的兄弟直接用身体扑下了一颗跳雷,挡下了上百颗的钢珠,那年英勇就义时,19岁,爷爷扇自己巴掌吼着为什么不是自己这个老兵,但他意识到,情报一定要送下去,不能停在这,他说那一刻所有人默默的整了整衣服,然后敬礼,之后便离去了,那些死去的战友仍长久地躺在他们离开的地方,因为是禁区,即使胜利后也没能带回他们,虽然情报在黎明之前送抵了指挥所,但在那之后的路依然凶险,爷爷有些感慨地说,快突破雷区的时候终于轮到我了,老天爷来找我了,自己的背包锁扣勾到了一颗放在约一米高的小树上的挂雷,爷爷抱着侥幸又悔恨的心情回忆当时的情况,在插销被勾出的刹那感受到了这一微小的力,猛得向前扑去,多亏了厚实的背包免于一死,但手脚上的的弹片却完全限制了行动能力,爷爷说着边撸起裤腿,小腿后侧是横一条竖一条的疤,他说当时要是死在那了说不定也是一种解脱,不过但就不会有我和我爸了,最后的结局是另三位战友完成任务后带着部队救回了爷爷,胜利后,爷爷和他的战友们被授予集体一等功一次,个人二等功一次,并追授牺牲的七名烈士战斗英雄称号,再之后,爷爷因为受伤严重被迫退役,经部队介绍认识了我的奶奶,便有了我爸,随后就有了我。

  我问爷爷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爷爷说,他希望中国一辈子都不要打仗,战场的残酷是永远无法从影像资料中体会的,那种经历生死最终仍失去的痛苦与悔恨永远也平息不了,爷爷说,他感谢那些逝去的战友,换来了如今强大的中国,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枪没有炮,不用步兵冲锋陷阵,如今的盛世是数千万的性命拼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国家,尊重烈士尊重军人!

我的家族史作文

  四世同堂并不常见,我为我的家族是其中之一而骄傲。

  我的太姥姥今年已经九十九岁了,她是曲阜孔氏家族之后。她家祖上还算富庶,由于父亲好吃喝挥霍,至土改前,家产已被挥霍得差不多。后来嫁到太姥爷家,养了一大堆娃,艰难地与命运搏斗,饱尝人世间的冷暖。她经历了民国,迎来新中国,最终赢得幸福晚年。读她的人生,跃然于前的便是一个传统社会的母亲的缩影,而时间在此际也泛起了引人入胜的柔光。人所惊讶其长寿,亦为其友善、勤劳、豁达等德行所敬慕。

  爷爷今年七十二岁,他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父亲早逝,靠着母亲独自抚养着整个家庭。爷爷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吃苦耐劳、坚韧不屈的性格就是在这样一个苦难的环境里塑造的。他十六岁就响应招兵,离家参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队伍,开始了近二十年的军旅生活。

  上世纪60年代后期,经人介绍,奶奶认识了尚在军营中的爷爷,并很快组建了家庭,她生了我的爸爸和大爷,在当时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把两个儿子培养成人。我的奶奶是个很能干的人,爷爷早期在外当兵,她一个人从怀孕到生产,边工作边伺候两个孩子,还年年是厂里的三八红旗手,着实不简单。这中间的酸甜苦辣,含辛茹苦,我实在感慨万分。

  爸爸出生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正是中国完成了历史巨变,转入了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小时候没有电脑和手机,家里只有个12寸的黑白电视。他喜欢边看连环画,边听小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或流行歌曲。爸爸和大爷读过很多书,小学和中学的假期几乎都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大学毕业后,他俩都考研读博,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广州工作。爸爸是做科研的,他梦想研制出新的抗癌药物,常常在实验室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家族之人薪火相传、繁衍生息,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与经历,大都平淡无奇、默默无闻,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正是他们的平凡琐事谱写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

我的家族史

  先讲讲我爷爷吧。解放前,他老人家是非常要强和有能力的人。年轻时,凭借自己的信誉和惊人的口才通过用很少的钱从吉林贩马到黑龙江卖淘到了第一桶金。然后,在黑龙江宝清县购置土地。逐渐做大成为宝清县富贾一方的地主。为了防范地方土匪,家里围墙的四角建有堡垒,有一支洋枪队看家护院。抗日战争后期苏联红军进东北,太爷爷家曾被征用作为驻军的司令部。为了了解他,我曾去了宝清县。到了那里我才明白,为什么他在那里置地。因为宝清县幅员辽阔,水土条件太好了,解放后,王震将军成功开垦北大荒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至今,宝清县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那里现在是农场集约化管理。行车时,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各农场分部的标牌。可以肯定,爷爷在立业上做到了去下几点:一是精打细算、二是吃苦耐劳,三是自力更生,四是勤俭节约,五是独具慧眼。他老人家是我们家族的骄傲。

  接下来再聊聊小爷爷和二爷爷吧(大爷爷由于家里有钱染上大烟后,被太爷爷扫地出门下落不明。太爷爷好严厉呦)。小爷爷在家排行最小,从小倍受太奶奶娇惯。因为有人遮风挡雨,家里条件又好,在一面坡中学毕业后,被二爷爷送到牡丹江公安学校学习。生平没什么大的作为。可以说小爷爷一生都是在是在二爷爷的关照下生活。不过,小爷爷的字写的非常漂亮,多数是繁体字。这一点我很敬佩他。他一辈子行走在公检法部门,也算是被外界人羡慕过的。而二爷爷则不然,由于太爷爷不同寻常的眼界,他的子女除了我老姑以外都被送到学堂读书。其中,二爷爷最优秀。二爷爷解放前就是中共地下党。土改前,由于二爷爷是共产党,先知先觉要土改了,掌握政策的他回到宝清不顾太爷爷和他拼命,把家里的土地分别卖掉和送了人,处理完这些事,将全家转移到距哈尔滨很近的黑龙江的亚布力。解放后定成分时,我们家被定成了贫农。太爷爷躲过了被打土豪分天地要命的一劫。建国后,二爷爷从公安局侦查员做起。在哈尔滨是破获众多国民党敌特案件主要办案人之一。在当时,也是小有名气了。后来,由于有文化和自身的聪明与能力,被黑龙江省省长李范武和省委书记欧阳钦看中,曾做过二人的秘书。经过秘书时期的镀金,又回到了省公安厅做副厅长。受文化大革命砸烂公检法波及,被下放五七干校。文革结束后,下海经商。曾是黑龙江三江集团的股东。1995年,撤股举家前往美国。至此,也断了和二爷爷家的联系。

  到了我这一代,最有能力的是二爷爷家的大姑姑,她是哈医大的眼科医生,1990年公派前往澳大利亚留学(我1974年去二爷爷家时就看见大姑姑在学英语)。学业有成后,费尽周折转道美国。后来,陆续带走了全家(爸妈,两个弟弟,一侄子,一侄女)。二爷爷和他的女儿也是我们家族的骄傲。我虽然也很努力,与二爷爷家的大姑姑相比相差甚远呦。其实,我懂事后,二爷爷一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现在想来,二爷爷之所以能影响我,那是他对家人的亲情和勤奋上进所致。我所经历二爷爷对家人很多事情,他都是只有付出没有索取的。

我的家族简史

  四世同堂是不常见的,但是也有,我就是其中一个,因此我很骄傲。

  我的太太今年已经九十六岁了。因为他出生在抗日时期,生活很艰苦。10岁就开始做工,种田。最厉害的是,太太曾挑动过一百二十六斤的东西。想一想当时经常没肉吃,哪有像现在的食品丰富啊。就算太太是126斤,也不一定挑得动,何况不是呢?当时的社会没钱读书,所以我一定要珍惜读书的时间。

  我的婆婆今年六十八岁。她出生时还有几年就共产党解放了。所以我婆婆读过《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婆婆十八岁开始工作,当过厨师和劳动工人。她也继承了太太的性格,天天很早出去买菜,洗衣服、拖地等活不在话下。她生了四个女儿,在当时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也能把四个女儿培养成人,我实在感慨万分。

  我的妈妈今年四十二岁,他出生的时候,正是温饱的时代。想一想,当时没有电脑,她不也是很快乐吗?妈妈读过《红楼梦》和《水浒传》。她当过旅游公司服务长,现在是个体。她也继承了太太和婆婆的性格,每天最早起的就是她,还不辞辛苦的劳作。有时看到妈妈太劳累,想帮一帮她。可我有继承了爸爸的性格,还是有点懒。

  我出生在小康生活的时代里,今年十二岁。正如大人所说:“现在的小孩啊,真是想要什么有什么啊。”的确,现在科技发达了,电视电脑等新花样层出不穷,我也因此戴上了一副眼镜。我读过《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等。正如上文所说,我继承了爸爸有点懒的性格,体育不怎么好,成绩还不错。

  这就是我的家族史,记述了三代人的艰苦劳作和一代人的幸福生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智能

怎样写自己的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