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诗歌的写作技巧

  写人看似简单,实际很难。因为要写一个人容易,但要突出他的个性特点,让他在自己的笔下与众不同,就不那么容易了。加之中考时往往可以避开,同学们平时自然就对这类作文少了关注。其实,写的技巧往往是相通的,只要你做有心人,在你的心中、笔下,一定会有一个个神采奕奕的面孔诞生的。正如我们读名著往往记得最牢的是人物形象,写好人物,也将使你的文笔生辉。这里就介绍几个写好人物的方法,或许对你会有一点儿帮助。

  一、表里如一,细节激活。要写好人,就不能光注意外表,还要善于通过外表展现内心世界。因为一个人外在的言行往往流露着内在的心理,所以在写人物的言行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我们都应时刻想着人物与之相应的心理。言为心声,行即神形,一个细节,或许足以激活一个人物,激出一段往事,激发一篇美文。西施的一笑一颦,美就美在那是真情的流露;东施仿效,则一定反为不美了。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写也正是这个理儿。

  二、烘云托月,对比增效。烘云托月是名家写人常用的一种方法。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产生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增强表达的效果。“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对联表现的是岳王祠里岳飞和秦桧的塑像。在人物的对比下,青山当然“有幸”,白铁自然“无辜”了——这就是对比方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三、张冠李戴,组材得法。有的同学知道“写作之道,贵在真实”,所以不敢越雷池一步,自然要完完全全按事实去写,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有一种创作的方法叫张冠李戴,即将某人的事儿转写到别人身上。张冠李戴,从生活和社会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真实。鲁迅创作人物形象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他说:“……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这种方法出叫嫁接法,便于集中表现人物的某一特征。但在行文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胡乱拼凑,嫁接的事儿要符合人的特点,符合人物身份,符合地域特征。

  四、借物喻人,物化生变。写人而不局限于人,是一种扩大视野的表达。使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来表现人的特点,有时反而效果更好。杨朔写《荔枝蜜》,借蜜蜂赞颂劳动人民,就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也有人干脆将物当成人来写,借物的特点来呈现人的性格。

  五、妙笔生花,语言求靓。是作者智慧的结晶,语言就是智慧的闪光,好的往往都具有智慧的一面,尤其是在语言方面,仿写广告词,妙用歌词,化用成语熟语等,语言靓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代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妙法自如现代诗歌

  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

  世界上,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叶子。

  树是“向上”的,

  她需要阳光。

  树又是“向下”的,

  她需要水,

  她需要土壤。

  树更是“发散”的,

  往各个方向。

  树在寻找一个时空,

  在那里,

  有水,有阳光,也有土壤。

  不妨,

  作个大胆的想象,

  让思想自由驰骋。

  因为,

  树是自由的,

  树随风而动,

  不懂自由便不懂她。

  如果,

  用各种方法,

  树能“悬浮”在空中,

  她一定像“金箍棒”。

  它要找到根本,

  自己的根本。

诗歌的写作方法

  写作手法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表达方法,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修辞手法(修辞格):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表现手法: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诗歌写作的小技巧

  说起诗歌,不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你并不陌生。因为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诗的民族。在唐代,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多少伟大的作品,至今仍脍炙人口,成了我们的精神食粮。

  诗歌有古代诗,有现代诗。这既是从时间上分的,也是从形式上分的。古代诗大多是格律诗,讲柙韵,讲平仄。现代诗,形式自由得多,大致押韵就可以了。

  押韵就是上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下句的最后一个字属同韵或近韵。有隔句押韵的,也有句句柙韵的。当然,也有不押韵的,像散文诗

  分行分节书写,是诗歌的另一个特点。多少行为一节,也没有什么统一规定,有四句?-节的,八句一节的,也有三句或六句一节的。根据作品的节奏,可由自己决定。

  根据内容,诗歌还有抒情诗与叙事诗之分。抒情诗是以感情为线索,从篇幅上讲较短;叙事诗是以事件为线索,篇幅较长。当然,抒情诗中也有事,叙事诗中也有情。情感是诗歌最重要的特点。现在的流行歌曲,同学们可能都是比较喜欢的,去掉曲谱以后,每首歌词实际上部是…首诗。《常回家看看》就应是叙事成分比较多的抒情诗。毛泽东的《长征》是抒情诗。我们的《国歌》当然是抒情诗。当你的感情处于一种高亢兴奋的激动状态时,就适合用诗歌这种形式来写作了。

  写诗歌,不像写散文。诗歌的语言跳跃性很强,概括性很强。一句话就可以十万八千里,一个词就可以上下五千年。正因为诗歌具有这样的特点,诗歌的语言就要特别精炼,不能像说话一样哼哼哈哈,也不能像写文章-样,洋洋洒洒。要特别用心锤炼语言,用尽可能短的句子,尽可能少的词语,包含尽可能丰富的意思。要不,一说谁的文章好,就说那真是诗一般的语言,说的就是语言要精炼。这叫言简意丰。

  诗歌除了语言精炼外,还有个特点就是美。能给人以享觉,给人以启发。要不,我们今天的警句怎么大都是从诗歌中来的呢?想写诗的人,就要力求使自己的语言美起来。

  写人物时,人的心灵美;写景物时,乌语花香,环境美。这些又都是形象美。诗歌比起散文来更重视形象美。干巴巴地说白话不行,那样的形象只能是“三根筋挑着一个头”的骨头架子。而诗歌塑造的形象要有血有肉,血肉丰满。白居易的《琵琶行》,你可能读过,你看诗人把琵琶的声音比喻得多么真切、形象,多么美丽动听。形象真美!你写诗时,也要注意到这一点。

  看了上边的介绍,你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就行了。一时能不能做到这些,并不要紧。关键的是你要喜欢诗,爱诗,悟诗,多实践。时间久了,就能写出诗了。眼下刚开始,只要有点“像”就可以了。

  可爱的小鱼

  江西省庐山 王妍雅

  小河中有一群小鱼,

  在快活地玩耍着;

  我逗着,跳起大喊了一声,

  它们便纷纷躲了迷藏。

  燕子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 虞婉君

  燕子带着剪刀咔嚓咔嚓

  在树上剪出了绿叶红花

  节曰的公园里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 赵宵債

  女孩提着扫把,

  男孩拿着畚箕。

  他们走过的地方,

  留下一片整洁和美丽。

  他们是最美丽的花呀,

  开放在节日的公园里。

  种子

  浙江省宁海县竹口小学小浪花诗社

  钻出地的牙芽儿,

  是种子。

  伸出的头,

  王晓械

  就像早晨,

  我从被窝.刚探出身子。

现代散文诗怎么写

  高原与大海

  大山隆起的力量

  穿越你奔流天际的雄厚绘画

  笔尖上舞蹈

  高原天穹的白云与牧歌

  感怀唐古拉的琴弦

  马背着巴山、蜀道

  清唱着大地南北的那条天虹

  而你,微笑

  笔尖上的穿越

  与炎黄大地一样古朴、勤劳

  与黄河的怒涛见证岁月的沧桑

  与泥巴、水稻、彩陶

  雕刻了华夏文明东方明珠的灿烂

  与你一样源源流长

  你以笔的逗号

  续写龙人的传奇篇章

  以笔的感号

  感叹民族复兴的梦想

  悄悄地

  在你激情奔放的笔划上走来。

诗的写作技巧和欣赏方法

  【导读】: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现在看见很多人喜欢和读散文诗,但是有的人对散文诗的基本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所以造成了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现就仅仅个人来谈谈散文诗的写作和欣赏的方法。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散文诗是一种近代文体,是适应近、现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汤,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1915年2卷7期的中华小说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当时列入小说栏,译者刘半农),是外国散文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1918年4卷5期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译文,文末所附的说明指出它是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散文诗这一名称从此开始在中国报刊上出现。对於这一文体的性质和特点,文学旬刊在1922年曾有过理论探讨,西谛(郑振铎)、滕固、王平陵等人都发表了意见。

  关于散文诗的定义

  一、散文诗,必须有两个特点:

  其一,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出来的品种,这是没有疑问的。散文诗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可以说不熟悉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散文诗。但是散文诗究竟是一种新的文体,还是如有人说的: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关键要看散文诗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散文诗区别与诗和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其二,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最初创造者之一。他说过:当我们人类野心滋长的时候,谁没有梦想到那散文诗的神秘,--声律和谐,而没有节奏,那立意的精辟辞章的跌宕,足以应付那心灵的情绪、思想的起伏和知觉的变幻。他还说:散文诗这种形式,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动荡、波动、惊跳,这说出了散文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要说明上述两点,必须进一步区别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不同之处。

  二、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区别。比如结构、语体、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诗与抒情诗的区别。抒情诗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因此,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于是才有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诞生。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诗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体,但散文诗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

  承认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究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不过这印象很少变形很少对现实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罢了。

  在结构上,有人说,诗是以线抒写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诗是以点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时空长度,都有线索;散文诗无需线索,篇幅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烧的那一点辐射开来,而内在情绪则形成环环相扣的情感冲击波,冲动读者的心弦,进入诗的境界。

  在语体上,散文诗的语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是叙事性的现实的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具有散文语言无法比拟的弹性美、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较大。散文为文,语言要求简洁洒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谈,写清作者情之所系的来龙去脉,抒情也更细腻,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衔接较紧密。散文诗为诗,语言要求浓缩、跳跃,一般是跳跃式地联结意象,句与句之间,尤其是段与段之间,往往是似断实连的关系,这就留下较多的可供读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诗既不是散文的诗,也不是诗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独立性的文体形式。

  关于散文诗的结构

  散文诗结构的基本方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

  1、纪实性(直抒式),即意在象表,比较外露。比如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或者说是心灵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么就在心灵投影什么,很少变化。直抒胸臆的散文诗通常用此种方式。

现代诗歌写作

  没有风和云的天地

  空间虽小却又很静

  有春光明媚

  亦有万紫千红

  有大海澎湃

  还有虎跃龙腾!

  爱恨从此处萌发

  理想在这里驰骋

  不论酸辣苦甜咸

  生命之树却永远长青……

  【思索】

  瞬间的一个闪念

  都汇聚至眉宇间

  一种追求、一个观点

  尽在这里绎演……

  从大千世界的复制

  到人间万象的盘点

  皆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真理和良知的发现!

  岁月如风笔墨似雨

  总是搅扰这静谧的港湾

  待思虑的经纬刻满额头

  生活的五味尽藏其间……

  【写作】

  这是无声地耕耘

  这是心灵的播种

  一片圣洁的土壤

  播下的是精神食粮

  于人生的轨迹中

  抛露出一片霞光……

  摘取春的温馨

  携来夏的激昂

  收获秋的沉实

  添上冬的严霜

  酿造一杯人间“天国”的酒

  浓厚的意既醇又香!

如何写好现代诗

  一、现代诗的定义

  现代诗要求诗人以饱和激情的想象创造出赋予典型化的意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不讲究格律,诗的分段建行、每行的字数没有固定要求。主要以诗意和语言的内在音乐动感取胜。

  二、现代诗的形式和要求

  诗是诗人灵魂的剖白,呈现着诗人的全部心灵感受、内心独白。

  就其意识归属分析:有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人生的……就其情绪状态看:有愉悦的、哀伤的、昂奋的、低调的、爱的、憎的、愤怒的、恬适的、抑郁的……

  一首诗的最佳动情点在哪里?从艺术欣赏看:在你的认同里;以创作实践论,在你的体验里。就上面两点,现代诗要求:①使用日常口语,务求准确,扬弃藻饰。②创造新的节奏。③要求绝对自由取材。④推陈意象、摈除含糊的泛论,把握具体的细节。⑤追求诗的坚定与清晰、放逐混淆与笼统。⑥诗的本质要求高度集中。

  三、感知

  先谈谈灵感。所谓灵感是诗人、艺术家创作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创作者在丰富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时,由于某种事物的启示,思想豁然开朗,捕捉住富有创造性的构思,伴之而来的是创造力和创作激情的爆发。诗人艾青认为:“灵感是诗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无比协调、无比欢快的遇合,是诗人对事物的禁闭之门的开启。灵感是诗的受孕。“可见诗的灵感的产生,虽然具有很大的偶尔性,但归根结底是诗人、艺术家长期生活积累和艺术准备的结果。

  感知即直接、间接的生活感受与认识,是诗歌写作活动的基础,也是写作过程的起点。没有对生活的感知,绝不可能进入诗歌写作过程和进行诗歌写作活动。即如一个从未见过葡萄尤其是没有吃过葡萄的人,绝不可能向人们道出葡萄的甜美或酸涩。严格地说,一切诗歌写作,成败得失的关键在对于生活感知的广狭、深浅、新旧、精粗。作家赵树理说:“有了生活,就有了主题和人物。”不过那有了生活的“有”就颇值得人们玩味与研究。说透了就是感知生活的广博、深厚、新颖、精神。毫无疑问,感知生活,是诗歌写作的第一道铁门槛。是有志于写作的人必须用心地去跨越的基础。

  四、提炼

  提炼包含动笔之前的得意、凝意、立意的完整过程。它是继感知之后接踵而来的第二步工作。尽管对于“提炼”这一术语,诗歌界尚无规范性的界定,但基本含义是明确的,它就是把来自直接、间接的生活的意,经过凝炼与加工,使之升华为诗的主旨。写诗最要紧的是立意。立意贯穿在诗人对生活的体验、思索以及命笔行文的全过程中,也反映诗人对生活的加工、改造的匠心与意趣。“意义高低决定诗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所以许多诗人都熬费苦心地在“意”上下功夫;同时诗的意在诗行中的体现,应是隐蔽而寓于形象中,多运用暗示、曲笔、远距离比喻、没有规定性的象征手法。卞之琳的《断章》是一首优美难懂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由于诗中象征意义的正确定性和诗人主观感觉的个体性,给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五、组合

  写诗除了要认真遣词用语,讲究文辞外,还必须十分讲究字与行、行与行之间的结合方式。

  诗是内视力特别强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求诗人用高度艺术的语言,抒发他在某种境遇里对某些事物的所见、所感、所思,用诗来袒露自己的心灵,传达自己的心灵信息,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感受。而感受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是对审美客体的直接把握。所以,我们应该在诗歌写作前,也就是说在诗还正在我们大脑里受孕前就要事先构思好写这首诗应怎样写,包括主题的确定,生活素材的选择、诗体形式的选取、章法层次的安排等。一般来说,构思是在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世界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等一系列对立统一规律的不断探索中,获得进展与成功。诗的主旨是开门见山还是平中见奇,是引而不发还是先设靶子,是凤冠猪肚还是一字经纬?下面简介几种组合方式的技巧:

  〈一〉过河架桥

  过河架桥,是诗歌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技法。一首诗的层次之间,如果无过渡性的文字,就不能衔接贯通、浑然一体,好比过河要架桥。诗的各部分就要靠过渡来联缀组合。

  〈二〉链式组合

  链式结构即顺序结构或层层递进、层层剥笋。论什么事,抒什么情,总有本末始终,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无论任何人,总有生长发育过程和生老病死的变化,因而,写这类事和人的诗,最一般的方法就是用这种客观地反映事和人的内在变化的链式组合。

  〈三〉意象组合

  所谓意象,是我国诗歌界批评传统用法,指诗歌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作者的情感和客观的物相感应而以文字描绘出来的图景,是一首诗中具体的单一的或片断的形象。庞得说:“意象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表现的是在一刹那时间里理智与感情的复合。”一个被描述的意象,可能是:任何一种内心冲动所获得最充分的表现或解释。意象又是一个辐射系……一个旋涡,从这里面产生观念,观念从意象中通过并且不断冲击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通过形容词不达意和传统的隐喻构成。如冷热感、音乐动感等。诗人看重表现自己瞬间的获得的印象,用暗示的手法传达感情,以描绘意象为目的,在寻求属于独创性的隐喻时,独意求新。

  现代诗在创作中使用这种技巧时,应表现为一种并置和叠加的组合。

  〈四〉出人意料

  事物的好坏、变化、情状等等,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也叫出人意外,出人意表。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事情的发展有波澜起伏,使读诗者有始料不及的结果,这样就能引起读诗者的兴趣。

  〈五〉绕山绕水写内心

  在很多情况下,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而有损于诗的余味,也难于表现出细腻复杂的感情来,于是写诗常常不要正面进攻,而应采取迂回手法,通过一些似乎关系不大的细节,来进一步暗示、提示自我深层的心理活动,从而收到“传难尽之意于字行间”之效,使心理描写更有余味。

  〈六〉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依据现有材料和显示独立地创造出形象的过程,一般的想象它塑造出的形象只是记忆表象的复活,受着生活原型的制约。感情的投入也不那么强烈,形象也就无法谈得上崭新。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归”是靠新奇大胆,不受生活原型的约束而取胜的,从而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情共鸣。“黄河之水天上来”与生活经验是不相符的。但由于作者投入了强烈的感情,我们便感觉到那滚滚奔海的黄河之水,伴随着诗人那波翻云涌的感情狂潮,铺天盖地来,气魄何其宏大。如果局限于生活经验的限制,把诗句改成:“黄河之水青海来”,就只是措绘了一种现象,平淡无奇了。创造想象要以奇取胜,更要以饱满醇浓的感情取胜。三者缺一不可。

  〈七〉看似平常,实为合寡

  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人的思想感情也是丰富而复杂的。在生活中我们不时会看到“长歌当哭”、“喜极涕零”、“大智若遇”、“大巧若拙”等现象。这类现象我们初看起来似乎很反常,不在情理之中。但如果我们仔细地琢磨。就会发现其实是很正常的。这种反常之中富有正常的现象,为我们进行诗歌创作提供了一种表现生活的多彩色调的有效艺术手段。假如我们运用这种反常合寡的艺术手段,就会使我们的作品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使其作品新奇感人、趣味深厚、曲尽其妙的有着极强的艺术吸引力。

  〈八〉创造意境

  意境即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主客观和谐统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巧妙地运用,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艺术美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陶冶。

  诗的意境是情、理、形、神在一首诗里融合一致而引起读者联想和想象的境界。在诗歌美学中,它是一个关于艺术整体及其美学效果的专门术语。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突出生活图景的客观反映方面。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主观创造方面。同时要二者有机的统一、达到浑然交融、妙合无垠的境地,才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在创造意境时,首先要明确意境是由艺术形象的比喻、象征、暗示等作用的充分发挥而造成的一种艺术形象,它本身是更加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在这个境界里,我们创作的意念、情趣以及心中无用的语言、物象等是具体表达出来的感受、体会、认识都有会得到比艺术形象本身的内容更充分的呈现。

  其次要明确意境是实境地与虚境的结合而产生的融切之美。实境中的“实”是艺术的“真”,是经过我们深思熟虑地研究、分析、概括集中而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化了的“实”,而不是任一真实景象或情感所能奏效的。我们只有抓住了现实生活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生活图景,并对它作出真实而生动的描写之后,使“实境”与“虚境”有机结合才能构成意境。

  第三要明确创造意境是用典型的景物来抒写独特的情思,只有化景物为情思,才能形成生动的艺术意境。

  六、构思

  构思对于每一个诗人、每篇作品来说都绝对必要的,只是因其技巧的精粗,造成了作品的优劣,对此谢冕有一段话说得形象而在理,“超凡的构思可能造成华美的殿堂,平庸的构思只能产生千篇一律的火柴盒。这种“超凡”是指新颖、独特和深刻,是一种艰苦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其一是:平中见奇。就是说诗人要有洞幽擦微的感受与目光,在常人焉不察的平凡事物中去发现和挖掘那些新奇闪光的东西。

  其二是“同中寻异”。就是说处理其相同相似的题材时要寻求“不同”,要有人们意想不到的自己的发现。本来诗人在艺术构思中,用想象去补充,增添他所创新的甚至是幻想的结构来重组感情映象与记忆表象。由于有此增添和创造,题材到了不同诗人那里就会发生某种“质变”而出现审美意象物化成形象时的差异性。诗人的责任正在于这种发现,增添创造。

  其三是:“由表及里”。就是说在抓到有意义的题材时,不要只满足于浅尝辄止,而是要往深处开掘,以揭示更内在的东西。我们有些诗作,往往还套用一种“色点密集表现法”,以为诗的丰富和华彩只是各种表色的集合和相加,不去深入一步透视蕴藏其间的搏动着的有机的杂多化,这样,我们就得考虑抓到了题材,不马上“带热地”使用,而是想深、想通以后,真正找到了突破口才运思谋篇,写出新意来。

  四是:“独辟蹊径”。在别人尚未注意的地点,善于敏感锐地感受新生事物的潜滋暗长,开拓我们的想象域,包括提炼出深刻独到的真知灼见,艺术手段和艺术情感上戛戛独选的运用。

  七、意语言贫乏

  写诗,不论壮物抒情、言志,诗人对世界的体察和对心灵的揭示无一不是通过语言传递和显现的,很多学诗的人,并没有认识到语言在诗中的地位,他们很随便地、漫不经心地使用语言。

  在语言运用上,常见的有两面三种通病,一种是大量捡拾现成的、陈旧的、乏味的词汇、词组或句子,另一种是扭捏作态、滥用词藻、搞出许多“学生腔”来。

  先说前一种,此种是语言贫乏,心中无词,他们的表现是思想上的懒汉,爱坐享其成,以写雨为例子,他们总喜欢用“淋淋沥沥、淅淅沥沥“这样陈旧的象声词,真不明白,离开了这种原本就让人很难体味出是什么声音的词,就不可能有什么办法告诉人们下雨了吗?他们的不幸,恰恰相反在于忘记了诗人的义务和要把对雨的感受生动细腻地用高尔基说过的那种“几乎是肉体可以感触到的语言艺术表现出来”。我想到一位诗人写雨的诗句与之对比一下,不仅可以和“淅淅沥沥”之类作个对比,而且是希望有志者从诗中悟出一些写诗(当然包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奥秘。

  微雨是胆怯的/甚至不敢惊动一粒尘埃/当它凑近你的耳轮时/它没有鲁莽的舌头/没有暴雨的雄辩/(绿原《微雨》)

  我们在欣赏这些新鲜、生动的诗句时,大概不会仅仅停留在“写得好”这样的赞叹中,透过诗句,我们不能不叹服诗人真切、细致的体察和灵性、独到的感悟,也是这种体察和感悟,使他的诗句具有了生命;再说第二种,即语言中的“学生腔”,当然所指并非是指学生的语气,它是指那些不是来自生活、拿腔拿调、生编硬凑、故弄玄虚的语言。这类语言,大都词不达意、含混艰涩、不合语法修辞。诗的语言,不论明朗朴实、还是含蓄华丽,起码应该把意思表达清楚,你让别人百思不得其解总不能说是成功的吧!一位同学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八小时以内浑圆的疲乏”的“浑圆”来修饰“疲乏”不能说想得不奇,但谁知“疲乏”“浑圆”以后是个什么样子。对于爱用“学生腔”写诗的人,希望能够记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对我们的告诫。

  写诗所犯的这类毛病,当然不止上述两种,常见的还有:不精炼、缺少形象、空泛、爱用怪字冷词、不注意节奏感和韵律美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丰富的语言,产生于丰富的生活经验。语言贫乏,是生活和知识贫乏的必然反映。所以,我们不能把诗的语言艺术仅仅理解为一个遣词用句的表达问题,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深思熟虑、没有超群的想象力和善于发发现的创造力、没有从群众口语中采集、提炼生动语言的功能、没有斡天觅地博取语言精英的习惯。便无字可遣、无句可用。中华民族的语言是世界文化的宝库,我们应该继承这笔财富,为纯洁和发展祖国语言而奋斗。

  马雅可夫斯基说过:“开采一克镭需要终年劳动,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石。

写作基础:怎样写现代诗歌

  一、什么是立意:

  1、首先是个名词,狭义上是诗的主题、中心思想。

  2、其次是个动词,指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小活动,即确立和表现诗的主题、中心思想。

  二、立意在诗中出现的时机或位置

  1、写诗之前;

  2、写诗之中;

  3、写诗之后,改诗中。

  4、无立意的诗(本文不讲)

  三、根据立意来写诗的优缺点

  1、优点:诗的方向感、目的、目标明确,主题集中鲜明,便于读者立解诗意。

  2、缺点:易让诗成为艺术性的说明文字,比较机械地图解某种观念,解说某种思想。以前的中国诗就有主题先行的问题;限制了诗歌的功能和表现范围。

  四、立意诗的适用范围

  征文诗,广告诗,社交诗,政策宣传诗,哲理诗,报纸副刊诗等

  五、立意的数量

  一首短诗,立意不易太多,一般不超过二个,立易太多,让读者感到发昏、混乱。

  六、立意的深浅,隐显。

  各有好处,不是决定一首诗成败的关键。

  七、立意的新鲜感

  好的立意是新鲜的、创意的、个性的。

  如:劳动创造幸福;我爱故乡。这类立意就不好。

  八、如何让立意具有新鲜感

  1、改良传统的立意:我爱故乡——我同故乡互爱。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带来苦难

  2、细化一般性的立意:我爱你,将爱细化成深爱、浅爱、痛苦的爱等。

  3、引入诗歌中还没有出现过的哲学、宗教思想、人生道理、人文文化。这个最难也最重要,可以拓展诗歌的表现领域。

  4、改变立意的层级,A把个人的思想,升格成一批人的思想。也就是走出自我。B、把大家的思想,变成个人性的理解,也许这种个人性的理解是错,但在某种条件下能自圆其说就好。

现代诗的写作技巧

  诗是隶属于青春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我们作为诗性民族中的一员,和诗一定有着不解之缘。然而什么是诗?如何去写诗?却成了我们一个打不开的谜团,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对诗充满向往却又常常被它拒之门外。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走近诗歌,怎样让诗歌为青春点缀光彩?这正是我下面所要讲的问题。

  一、什么是诗

  假如现在有人问起我什么是诗?也许我只有这样回答:“我知道什么样的文字可以算得上是诗,也知道什么样的文字不是诗,但我却不知道什么是诗。”诗歌是没有定义的。但起码得有个大概吧!是的,其实诗歌也并不神秘,凡有情而美的东西便是诗。简单地说,心象(情)+物象(美)=诗。如:

  细细的枝条,

  像一根根电线;

  小小的黄花,

  像一盏盏发亮的电灯;

  大地,像一个

  春天的发电厂。(张诗筠《迎春花》)

  这首诗中,“枝条”、“黄花”、“大地”是心象,而“电线”、“电灯”、“发电厂”是物象,这样美妙的诗句,是因为看到了春天里绿色的枝条和黄色的花儿后心里产生对大地之春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想象,把心象比喻为物象,使情与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的。

  当然这不是诗固定的模式,诗是自由的,诗也是多样的。而要真正地认识和了解诗,仍需我们在长期的阅读和创作中去领会。

  二、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对于现代诗的创作,首先必须了解一下现代诗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学习创作现代诗显得异常重要,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

  所以,现代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此外,相对于初中生来说,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通过对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尝试创作了,那么在创作中我们又必须注意些什么

  三、怎样写诗

  诗歌是美的,要让平凡的事物放发出美的光彩,就要通过想象。想象是美的源泉,也是诗意的仓库。

  一个好的想象,它本身就是一首诗。如:

  张开你的大嘴巴,

  为人民服务。(何舟《剪刀》)。

  只有发挥想象才能创造出鲜明的形象,诗歌的生命力是想象赋予的,没有想象,写出来的诗歌是干涩的。想象能使一件细小的事物显示出惊人的魅力。如: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冰心《繁星》)

  花儿长在墙角本来就平凡,且容易被人们忽视,倘若只欣赏自己的美貌,它便变得更加渺小了。诗人在这里通过想像,以花喻人,从一件平凡的事物得出了不平凡的道理。没有想象,是写不出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诗句的。

  其次,诗的情必真,只有真的东西它才可能是美。要能从生活中找到能打动自己的内容,然后再以诗的语言,诗的形式去抒写它。这样才能让人产心灵的共鸣,也使诗变得有意义。如:

  你是那么渺小

  在黑夜里奔跑

  ……

  可尽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虫

  也要让黑夜多一点亮光(卜聪《萤火虫》)

  小诗人在诗的最后感情饱满的一句“可尽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虫/也要让黑夜多一点亮光”——对奉献者发出了深情的讴歌。但这样的诗句是需要从心去体验才能得出来的。如果小诗人对萤火虫没有进行仔细的观察,没有用心灵与萤火虫进行对话,没有把自己换位成萤火虫来体验萤火虫的生命和生活,他是不能写出这样精警的诗句来的。

  有想象这张翅膀,情感的力量,诗的美也会应运而生。

  但我们要清楚,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下面这几种物体的常用象征意义你知道吗?太阳、蜜蜂、苍蝇、蚊子、雪花?(光明、无私奉献、肮脏、剥削、纯洁)。

  其它手法的运用,就不一一举例详谈了,有待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去学会运用。

  我们上面还提到诗在语言的组织上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打破常规的组合,这种组合有时能使诗歌语言,使诗意达到跳跃性的效果。

  诗的语言超越一般的语法规律,它具有跳跃性、显著性和超常性的特点。它组合灵活,比如我们可以把不同官能的修饰语进行交错搭配,可以说“乌黑的叹息”“浮着油沫的梦”“粉红的回忆”“温暖的寂静”“乳白色的歌声”等等,用这种常规上不可思议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现代人复杂的情绪(当然这也是修辞中的一种叫做通感的手法)。

  词性的转用也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常规手法。如洛夫的诗中“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小雪》)“我们风过霜过”(《湖南大雪》),这儿就是把名词用作了动词,不仅能激起读者相应的形象感觉,而且包含着丰富的经验体会。“荷”字给人以热烈与衰败的感觉,“蝉”字给人以浮躁与凄凉的形象,“风”“霜”二字,给人磨难与成熟的人生体验。

  掌握了一些创作之后,我们还得有“锤字炼句”的功夫,也是我们平时作文中的修改。这一点对我们初学者显得尤为重要。杜甫一生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则被人称为“才大语终奇”,诗人们大多都是锤字炼句的能手。如: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这些“看”、“风景”、“装饰”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令人深思。另外,如一首中学生的诗歌《教室的窗》(田欣)中有这么一节:

  教室的窗

  内外两个样

  它不允许(我那么)迷茫

  我要远航

  在滚滚长江(中)逆流而上

  括号中的字是未发表前存在的,发表时被编辑删去。小诗人为了追求形式美而损害了诗意,但删去括号中的字之后,变得精炼优美,读起来琅琅上上口。

  我们写诗,在驾驭语言、推敲字词上既要着重修辞学意义上的准确生动,也要努力站在精神体验的高度,寻找最能体现人们情绪的字句,营造和谐的、诗意的氛围。

  其实语言也是为诗的思想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突出物象和事象,为了营造诗的意境,也就是为了表情达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诗歌要写诗必须具备三个元素:想象、情感、语言。可以这么说,想象是蓝图,情感是方向,语言是方法。

  四、诗的写法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常常忘了回家

  2.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每天早晨叫我起床/妈妈的手/妈妈的手/可以把白净的米/变成香喷喷的饭

  3.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树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4.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风

  风儿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5.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汽水

  罗青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还

  神不神气

  6.摹声法──增加趣味。

  风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地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7.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8.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9.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皱纹

  老人的脸上,

  有一条一条的皱纹;

  大海的脸上,

  也有一波一波的皱纹;

  大海是不是也老了呢

  10重叠法──诗的“心跳”,节奏更明显。

  白鹭鸶

  飞飞飞

  飞到牛背上,

  歇歇脚

  飞飞飞

  飞到田野上

  泡泡水

  飞飞飞

  飞到稻草边

  捉迷藏

  11.故事诗──将故事写成诗。

  葡萄架

  葡萄架,高又高,

  上边吊着紫葡萄。

  紫葡萄,大又圆,

  个顶个儿,香又甜。

  狐狸看见往上跳,

  跳了半天够不到。

  够不到,心不甘,

  不说自己笨,

  倒说葡萄酸。

  12.图象诗──借图增添趣味,加深印象。

  湖畔之梦

  我是山我才是山

  你有我的倒影你是我的幻影

  绿树是我的秀发绿树是我的罗裙

  白云从我头上飘过白云从我脚下掠过

  鸟儿在我身上跳跃鸟儿在我身上倒立

  我是雄伟的山我是神奇的山

  你是骗子你才是骗子

  13.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换新装

  妈!

  花园更换了

  彩色鲜美的春装;

  树木也换了

  淡绿色的新衣裳;

  远山脱去灰色的外套,

  穿上浅绿色的衬衫;

  小草也穿着新的绿裙子,

  在春风里摆动着呢!

  妈!您看看,

  都换了新装啦!

  妈!人家都换了新装啦!

  14.对话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游戏

  小弟弟

  我们来游戏

  姊姊当老师

  你当学生

  那么妹妹呢

  小妹妹太小了

  她什么也不会做。

  我看──

  让她当校长算了

  15.对比法──凸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

  路灯

  白天

  路灯是一棵棵的树

  晚上

  就变成一朵朵的花

  五、功夫在诗外

  学写诗者,掌握诗歌写作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必不可少的,然而,要真正要把诗歌写好,仍需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新鲜事物,不断积累经验寻找灵感,方能写出至情至美的诗歌来。

  青春需要诗歌,写诗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一位诗人曾说过: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去写诗,他便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现在,你可以拿起笔,用诗歌托起青春的太阳。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先进优秀青年事迹材料

女婿写给母亲的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