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考试题库1000题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金融衍生工具全套试题

  总分:100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美国某银行外汇标价为USD/GBP=1.5550/60,远期汇差为20/30,则远期汇率为。(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USD/GBP=1.5570/30B、USD/GBP=1.5570/90C、USD/GBP=1.5530/90D、USD/GBP=1.5530/30

  2、如果一年期的即期利率为10%,两年期的即期利率为10.5%,那么一年到两年的远期利率为。(正确答案:C,答题答案:)

  A、0.1B、0.105C、0.11D、0.115

  3、假设美国某银行外汇标价为USD/GBP=1.5550/60,远期汇差为40/30,则远期汇率为。(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USD/GBP=1.5510/30B、USD/GBP=1.5510/90C、USD/GBP=1.5590/90D、USD/GBP=1.5590/30

  4、假设本金1000元以年名义利率10%投资5年,每年计4次复利,则终值为。(正确答案:D,答题答案:)

  A、1633.67美元B、1634.62美元C、1638.64美元D、1638.62美元

  5、A公司预计3个月后的5月4日将借入一笔1000万美元的资金,期限为6个月,借款利率为6个月的LIBOR加上100个基点,目前,3个月后的远期利率为6.5%。A公司从银行买入一份3个月到期的远期利率协议,协议利率为6.5%,参照利率为6个月LIBOR,远期利率协议将公司的借款成本固定为每年(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0.065B、0.075C、0.06D、0.07

  6、一公司认为6个月后的3个月中市场利率上升的可能性很大,准备利用远期合约进行投机。假设合约的名义本金为5000000美元,现在,银行对该公司的标价如下:远期利率协议(6×9),银行A(6.15-6.21),公以6.21的价格购买了银行A的远期利率协议。如果利率上升为7%公司将在远期利率协议中(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获得现金98111.20美元B、支付现金98111.20美元C、获得现金15102.18美元D、支出现金15102.18美元

  7、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是于1997年4月起在国内首家推出的外汇业务。(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中国工商银行B、中国银行C、中国农业银行D、中国建设银行

  8、甲银行3个月后要拆进一笔1000万美元的3个月存款,该银行预测利率在短期内将会上升,为了不使利息支出增加,甲银行决定按现行3个月LIBOR,年利率7.5%向乙银行买进1000万美元的远期利率协议(3个月对6个月),3个月后LIBOR上升为8.5%,则本笔远期利率协议交易的支付利息结算金是(正确答案:C,答题答案:)

  A、24379.8美元B、24378.9美元C、24479.8美元D、24478.9美元

  9、假定你签署了一个对于无股息股票的6个月期限的远期合约,股票当期价格为30美元,无风险利率为12%(连续复利),合约远期价格为(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30.86美元B、31.86美元C、32.75美元D、31.75美元

  10、下面采用间接标价法。(正确答案:D,答题答案:)

  A、中国B、日本C、加拿大D、美国

  11、交割日期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大,更适合于进出口上的需要。(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固定交割日的远期外汇交易B、择期远期外汇交易C、金融性远期外汇交易D、投机性远期外汇交易

  二、多项选择题

  1、远期外汇合约按照合约中对未来交割时间的不同规定分为(正确答案:ABC,答题答案:)

  A、固定交割日期的远期外汇交易B、择期远期外汇交易C、掉期交易D、远期外汇综合协议

  2、远期外汇合约的特点有(正确答案:ABCD,答题答案:)

  A、非标准化合约B、通常用现金和实物进行交割C、流动性较差D、信用风险大

  3、金融远期合约包括(正确答案:BCD,答题答案:)

  A、商品远期交易B、远期利率协议C、远期外汇协议D、远期股票合约

  4、远期外汇合约按照交易目的不同分为(正确答案:BCD,答题答案:)

  A、掉期交易B、商品性远期外汇合约C、金融性远期外汇交易D、投机性远期外汇交易

  三、判断题

  1、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签订的在将来某一日期,按照约定的价格对某种商品、证券或外汇等基础资产进行结算或交割的协议。(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是B、否

  2、升水表明远期价格低于即期价格(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是B、否

  3、远期价格会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远期交割价格却是保持不变的。(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是B、否

  4、远期合约双方需要交纳保证金。(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是B、否

  5、掉期是指同时买卖相同金额、相同币种,但不同交割日货币的外汇交易。(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是B、否

  6、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是B、否

  7、在远期外汇综合协议中,交易双方只进行名义上的远期-远期外汇互换,并不涉及实际本金的兑换。(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是B、否

  8、远期利率协议中“3×9”的LIBOR意味着一项在3个月后开始的、并且在9个月后结束的6个月期的LIBOR。(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是B、否

  9、我国采用直接标价法。(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是B、否

  10、在签署远期合约协议的时刻,交割价格与远期价格是相同的,远期合约价值为零。(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是B、否

  11、远期外汇综合协议时资产负债表外工具。(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是B、否

  12、在远期利率协议中,当参照利率大于合同利率时,结算金为负值,由协议的买方向卖方支付利息差额的现值。(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是B、否

  在线练习

银行考试题库1000题

金融概论预测试题

  -----------------------日期:

  名词解释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格雷欣法则: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就是指在两种实际价值(即市场比价)不同而名义价值(即法定比价)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称为良币,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称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铸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即劣币却充斥流通界,或充斥市场。

  国际储备:指一国政府及货币当局所拥有的、可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所有金融资产,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货币政策一般由三要素构成,即政策工具(手段)、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

  金融资产:是实物资产抽象为货币形态或价值形态的结果,通常表现为债券、股权、保险赔付责任等,现金货币也是金融资产。

  利息: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的超过所借本金的那一部分金额。即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所得的报酬,也是债务人取得资金使用权而付出的代价。

  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上据以进行交易的合法凭证,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

  基础货币:是指商业银行存入央行的资本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央行直接控制的变量,是货币供给创造的基础。

  汇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汇票:由债权对债务人发出的、命令付款人按照指定日期、金额向债权人或受款人无条件支付的凭证。

  债券: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于指定时间还本付利的有价债券。

  简答题

  Q:比较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与支付手段职能。

  A:①流通手段主要用于商品流通领域,支付手段则扩充到其他经济领域。

  ②作为购买手段,流通手段只能即期付款,支付手段职能是延期付款。

  ③流通手段是交换行为,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支付手段是借用行为;必然有债权债务关系。

  Q:简答一般国家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

  A:主要包括:

  ①贷款利率②补偿性余额③客户的获利能力④防违约的条款④贷款的偿还计划

  Q:简述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A:①银行业务全能化、综合化②银行资产证券化③银行资本合并集中,资产规模扩大

  ④金融工具不断创新⑤经营手段现代化

  Q:简答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的主要种类。

  A:①企业存款。包括企业结算户存款和企业专用基金存款。前者是活期存款,后者主要是定期存款。

  ②城市居民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定活两便储蓄、华侨储蓄、外币储蓄.

  ③农村存款。主要包括农业企业存款、乡镇企业存款。

  ④外汇存款。是银行以外汇形式组织的外汇资金来源,以定期存款为主。

  Q:简述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

  A:①只向会员国政府、中央银行担保的机构提供贷款。③贷款期限较长,利率较低。

  ②贷款与预定项目联系,手续严格,必须专款专用。④借款国承担汇率风险。

  Q:简述从业务活动原则角度看,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企业的明显区别。

  A:①中央银行的金融活动主要是宏观调控活动,它是以国家干预国民经济、调节全国货币借用的金融机关的身份出现的。②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③中央银行不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竞争。④中央银行不对所吸收的存款支付利息。

  ★Q:商业信用有什么特点

  A:①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企业,是直接信用。

  ②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出于资金循环周转过程中的商品资金。

  ③商业信用主要依靠商业票据,包括本票、汇票④与产业动态基本一致。

  ★Q:金银复本位制主要分为哪几种

  A:①平行本位制②双本位制③跛行本位制

  ★Q:简述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联系

  A:①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②货币流通反作用于商品流通

  ★Q:简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A:①经济增长②币值稳定③充分就业④国际收支平衡

  ★Q: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

  A:①信用中介②支付中介③创造信用④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

  ★Q:试论影响和决定利率的主要因素

  A:①平均利润率②资金供求关系③社会再生产状况④物价水平⑤国家金融政策⑥国际利率水平

  ★Q:论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A:①负债业务:自有资本,存款,借款②资产业务:贷款,贴现,投资。

  ③中间业务:结算业务、信汇业务、担保业务、代理业务、信息咨询

  Q:银行体系是如何向社会供给货币的

  A:银行体系向社会供给货币的过程可分为两个环节:①中央银行想社会及商业银行提供基础货币,这是流通中货币的最初源泉。②基础货币中的一部分称为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发挥信用创造能力,不断创造出原生存款,使其进入流通。

  论述题

  Q:试述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三性原则,对立统一)

  A: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盈利性原则,指商业银行作为经营性金融企业,以追求最大盈利为基本经营目标。

  流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应付客户提取现金和满足客户借贷的能力。

  安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避免各种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完好。

  三原则即统一,又有矛盾。一般来说,安全性与流动性成正相关,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风险较小,安全有保障。但它们与盈利性往往存在矛盾:流动性强,安全性好,盈利率一般往往较低;盈利性较高的资产,往往流动性较差,风险较大。

  因此,在经营中,只能从实际出发,统一协调,寻求最佳组合。

  Q:论述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A:(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银行券的发行是央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为中央银行调节金融提供了资金力量。具体表现在

  (2)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在:①集中存款准备。②最后贷款人③组织全国的清算

  (3)国家的银行:主要体现在:①代理国库②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③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

  ④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⑤制定并监督执行金融管理法规

  Q:试述货币政策的容及其相互关系

  A:货币政策目标,是指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期望达到的政策实施效果。从各国情况看,货币政策目标大致包括四个容: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各项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有的一直,有的矛盾则难以调和。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二者是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就业增长;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的关系是此消彼长,要控制失业率,就需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增加货币供给量,就会刺激社会总需求,就会引起物价上涨。要稳定物价,就需要抑制社会总需求,就必须减少货币供给量,避免造成经济衰退,最后导致失业率上升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复杂。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增加货币供给量,而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从而引起物价上涨。所以,从经济机制看,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是矛盾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也可以避免矛盾,共存共荣。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也是复杂的,促进经济增长就要增加货币供给量,就会刺激社会总需求,进而导致进口产品增加,引起国际收支增加,扩大逆差。此外,经济增长中的出口商品生产增加及出口贸易增长,会导致国际收支增加,扩大顺差。

  Q:简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其含义。

  A: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货币政策最终实施的效果,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经常要突出的最终目标之一,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物价水平保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

  (2)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即凡是有能力和愿意参加工作的人随时能找到合适工作的水平。

  (3)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西方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周期性经济危机带来的不景气,往往通过货币政策来实施,保持较好的投资率。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已过能够保持良好的外汇储备,保证对外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综合整理

  格雷欣法则: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就是指在两种实际价值(即市场比价)不同而名义价值(即法定比价)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称为良币,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称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铸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即劣币却充斥流通界,或充斥市场。

  金融机构的职能:①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②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③变货币收入和储蓄为资本;④创造各种信用工具;⑤提供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

  性质(地位):(1)发行的银行:是一国唯一有权发行货币的机构

  (2)银行的银行:①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的管理银行;②是票据清算中心;③是最后的贷款人

  (3)国家的银行:①代理国库;②直接对政府贷款;③为国家筹集资金;④成为财政部的顾问;⑤代表政府进行黄金、外汇的交易和储备;⑥代理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

  职能:政策调节职能: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实现稳定币值、保障高度就业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等政策目标。

  管理监督职能:维护金融组织体系的健全和稳定,防止金融混乱给社会经济发展带的动荡,对在国经营的所有金融机构负有监督和管理的职责。

  服务职能:⑴对政府:代理国库、充当出纳、融通资金、作为代表

  ⑵对商行:融通资金、票据交换、支付清算等

  国际合作职能:在国际贸易中,辅助国家、政府开展贸易活动,防止金融风险的出现

  经营业务的原则:

  1、不以盈利为目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

  2、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备商业银行和政府之需,不需要时,过多发行货币会破坏正常的货币、信用秩序

  3、保持业务的公开性:影响公众,以便形成合理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效应使其活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增强央行业务活动的透明度

  4、保持业务的主动性:中央银行开展资产负债业务需保持主动性,才能通过业务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进行宏观调控。

  制度分类: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业务分类:(1)银行性业务:①形成中央银行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资产负债业务。

  ②与货币资金运动相关但不进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性业务。

  (2)管理型业务:要服务于中央银行履行宏观金融管理的职责。

  商业银行

  性质:①是一种企业: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②是一种金融企业: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的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除了对股东和客户负责之外,还必须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安定负责。(特殊性)商业银行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大。由于其经营对象、容、活动领域以及责任的特殊性,以至于商业银行对一个地区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资金供给直接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

  ③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金融百货公司”)

  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工具;金融服务。

  经营业务的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①盈利性原则,指商业银行作为经营性金融企业,以追求最大盈利为基本经营目标。

  ②流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应付客户提取现金和满足客户借贷的能力。

  ③安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避免各种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完好。

  制度分类:单元制、分支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业务分类: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负债业务:股本、资本盈余、未分配利润、补偿性准备金、从属债务

  存款、支票、借款、

  资产业务:贷款:活期、定期、透支、抵押、信用、票据贴现、联合、消费

  投资:商业银行的投资是指证券投资,即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主要通过证券市场买卖股票和债券。

  中间业务:含义:广义:凡是不构成商业银行表资产、表负债,形成银行非利

  息收入的业务。

  狭义:指金融服务类业务,是只为银行带来服务性收入,但却不

  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质量的业务。

  种类: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其他类中间业务

  三性原则,对立统一

  三原则即统一,又有矛盾。一般来说,安全性与流动性成正相关,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风险较小,安全有保障。但它们与盈利性往往存在矛盾:流动性强,安全性好,盈利率一般往往较低;盈利性较高的资产,往往流动性较差,风险较大。

  因此,在经营中,只能从实际出发,统一协调,寻求最佳组合。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

  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各自概念)

  课件后部分习题

  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有哪些

  答:(1)信用货币的发行客观上呼唤中央银行的出现

  (2)票据交换、清算的快速顺利完成客观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公正的权威性清算机构

  (3)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的不足要求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

  (4)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与协调客观上要求统一的有一定技术能力与手段的银行来完成

  (5)为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客观上要求产生一个与政府联系密切的银行的存在。

  2、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

  答:中央银行是惟一代表国家进行金融控制与金融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是特殊的机构,是特殊的国家机关。

  3、怎样认识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4、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哪些

  答:(1)负债业务。①货币发行业务。②代理国库业务。③集中存款准备金。

  (2)资产业务。①再贴现和存款。②证券买卖业务。③金银、外汇储备。

  (3)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和政府办理资金支付清算和其他委托的业务。行持有优等且有利息的证券是适宜的。中央银行持有证券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在于盈利。

  5、概述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答:货币发行业务、经理国库业务、准备金存款业务、再贴现及贷款业务、证券业务

  6、试述金融监管的主要容。

  答: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市场退出的监管。

  7、为什么说商业银行是“金融百货公司”和“万能银行”。

  答:1、商业银行是唯一能够经营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具有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

  2、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围极其广泛,具有综合性、多功能经营的特点。

  3、商业银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4、商业银行多采取股份制形式,在组织形式上多为分支行制,有众多的分支机构。

  8、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区别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表资产、表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比如代收电费、费,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代理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等。

  表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区别

  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与表业务有很大差异。

  表业务在损失体现和处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计提和损失本金的承担上;而表外业务需要通过合约的完备性体现风险管理,损失处理主要是依据合约的权利与义务而定,而约定容是独立的风险定价能力。

  一般认为贷款和存款涉及银行资产和负债为表业务,结算业务不涉及资产负债为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时期可以转化成资产负债表上的容的或有负债业务.比如,担保业务、承诺业务。表外业务也称为中间业务。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一套完整的室内设计方案

全国校园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