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工作日志摘抄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网格员的一天作文

  今天,我们少通社小记者来到了莆田市荔城区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来参观网格员的日常工作,零距离了解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

  这次带我们参观网格化治理中心的是这里工作的一位主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条街道的监控影像,顿时觉得和警察一样,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各条街道的一举一动。接着,我们听着主任的介绍,原来网格员可以将马路上看到的一些事故报告给警方,就能让警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协助警方工作。

  网格员不仅仅只是帮助警方,还会去帮助一些独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及时给他们一些关心。同时,主任通过幻灯片给我们播放一些网格员去走访各家各户的图片。你以为网格员的工作就这些吗?那就大错特错了,就比如,哪里的河水受污染了,网格员会去实地了解情况,拍摄相应的图片,反映给环保局。又或者,如果有哪家人发生了纠纷,网格员会从数据库找到相应的信息,从而定位,然后去帮助和解。如果你对路边的商铺不放心,可以找网格员去查访,网格员可以去查看一些商铺有没有营业执照,有没有合格证,健康证。网格员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无时无刻地保障人们的安全。

  网格员就像人民坚实的后盾,但是很少人知道他们的存在,只知道警察,消防员在维护社会治安。网格员却不计较名利,即使鲜为人知,默默无闻,也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

  哦,对了,如果你在马路上看到有穿蓝马夹上面有妈祖图案的,就是网格员,有困难可以去找网格员哦。

网格员工作日志摘抄

网格员民情日记

  近几天滨河第三网格的居民不顾严寒,积极主动的到社区配合我们进行登记信息,工作能顺利地开展,真心感到快乐!回想起刚上班时入户走访的艰难,居民对我们的工作冷言冷语,到现在能主动配合我们工作,闲下来还能坐在一起拉家常,心里那叫一个字“美”。

  20xx年11月16日,我们到所负责网格张贴通知,对转业、退伍、复原、现役军人等进行排查,看到闻讯来登记的许多人都年过七旬, 我们细心提醒他们,天气不好不要出门,资料不全的等天晴了再过来,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更是一一耐心解答。

  由于填写的内容较多,老人们都细心的一一说明,有的居民带的资料不全,他们都会主动地说:“我回家去取,一会儿送来,就当锻炼身体了。”听到这些支持网格工作的话干起工作也更有劲儿了!

  短短几天的忙碌已登记有70余人,居民们热情的配合网格工作,听到他们句句的贴心话,心里真叫一个暖和。

  想想这段时间来天天帮他们跑腿、办身份证、换煤气罐,没有白干。看来只有多为居民们办实事,把网格各项工作做扎实,得到大多数居民的认可,相信一定能换来居民们的信任与理解!

社区网格员民情日记

  今天我在辖区内十六委成功的调解了一起因菜地引起的邻里纠纷,及时的避免了一场争吵,使双方当事人重归于好。

  辖区内的苏桂芹和蒋廷秀两家是三十多年的邻居,平时关系较好,可是苏桂芹的儿子许子金他把蒋廷秀家房后的菜地占用了三垄,蒋廷秀找苏桂芹讨个说法,双方话不投机,发生激烈争吵,造成苏桂芹老人心脏病发作,我在辖区内走户闻听此事后,赶紧过去,劝阻双方不要争吵,大家都是邻居各让一步以和为贵,许子金向蒋廷秀道了歉,双方最终和好。

网格员工作日志摘抄

网格员民情日记

  谁家有“空巢老人”,谁家下水道堵塞急需疏通,谁家邻里矛盾纠纷需要调解……凤凰街办大桥社区3名网格员人人有一本“民情日记”,上面记录着社区里的大小事情。

  翻开第二网格网格员吕司琪同志的民情日记,有这样一篇记录:20xx年5月13日,第二网格网格员周春江到金色港湾小区5栋2单元1103室居民谈秀平家,了解物业把他家自来水停了一事,原因是该居民购房时开发商欠她钱没还,她要用物业费来抵。了解情况后,网格员通过对双方负责人协商、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物业答应送水,谈师傅也答应补交物业费…….

  一本本“民情日记”,上面清清楚楚地记载着网格内方方面面的情况,这些来自网格里的第一手资料,成了社区网格员们工作的指向标。“居民们把我们称作‘贴心管家’,这是一种信任。通过记录‘民情日记’,工作更有了针对性,居民反映的问题也能尽快得到解决,这是一种快乐”,大桥社区主任吕司琪这样说道。

社区网格员民情日记

  我是创新街道坤隆社区的一名网格员,我叫韩东梅,很多人也亲切地叫我 “格格”。作为“格格”的一员,我希望能把我所经历的、所感悟的网格工作说一说。

  坦白地讲,我是一个扎实勤奋大于机灵圆润的人,很多事情我只是在我能力范围以内脚踏实地的完成的。自今年上岗担任网格员以来,我担负坤隆社区第四网格的网格员已接近5个月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使用网格员手持终端进行了人口、房屋、住户等基础信息的收集录入,录入率到达95%,排查矛盾纠纷8起,上传网格信息1000余件,现在的重点工作是进户核对活动人口信息,保证人、房、户数据的动态更新。

  随着网格工作的逐渐深进,我对网格工作从模糊又抽象的感知转变成了细微而具体的认知,我常在想,成为网格员以后,由“被动”接受社区服务到“主动”服务于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最直观的感慨是什么?在我看来,“社会管理、政策法规”已不再是报纸上一条条醒目的大标题,也不但是道路两旁悬挂的标语横幅,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亲身实践者,社区在我心里由“陌生”变得“亲切”,“社会管理”从“静态”愈来愈“动态”,我明白每条矛盾纠纷的排查之于社会和谐稳定的意义。很多人问我,网格员究竟是干什么的,我想借用前不久创新街道网格员培训会上一名街道领导的话:网格员就是一群专门负责核对录入各类社会信息,发现问题,催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人。网格员像是一枚小小的听诊器,深入基层,以最近的距离感受人民生活,聆听城市发展的脉搏;网格员又像是城市改革的风向标,传达重要信息,引导居民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网格员还像一个调和的端口,一头牵着居民生活的家长里短,一头牵着政府职能的“应办”“实办”。

  正如植物需要深深扎根于土地才能汲取营养生长一般,我认为,网格工作假如脱离了居民生活,那一定是失败的社区网格长。所以说平常巡查、进户调查很关键,工作经验和办事能力就是在与居民不断地接触与沟通中渐渐构成的。为居民服务,有可为有可不为,假如居民反映的问题,我们无权办理或是居民本身没有到达可以办理的条件,一定不能够做出什么承诺。比如11月7日,我来到果菜楼巡查,询问到一名叫于丽娜的女士想申请低保,我问她家里有什么困难,于女士说08年的时候丈夫出车祸死亡之后家里就没有了生活来源,孩子正在上初中,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自己的身体又不好,没有工作能力,所以家里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希望能得到政府的帮助,我把于女士反映的情况逐一记下,回到社区请教了负责民政的社区干部吕玉荣,吕玉荣向我耐心讲授了低保的申办条件。像于女士的这种情况,因为于女士的丈夫死亡后,得到了一笔补偿款,就是这笔补偿款使她的低保申请没有达到申请要求,所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更好的选择。第二天,我就把于女士不符合办理低保的缘由向她做了反馈和解释,并且把辖区内商户在招聘信息告诉了她,希望能够为她找到满意的工作提供一点帮助。

  11月的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开始巡逻,每次巡逻的时候,我都会特别留意一位叫李长印的老人,因为这位老人从去年6月到现在,已经走丢了6次。老人身体很好,吐字也很清晰,每次把老人送回家的时候,我都会多唠叨几句给老人家人。老人的儿女平时工作忙,加上老人一直比较疼爱自己的孙子,就选择和孙子住在一起。“爷爷患老年痴呆症,有时候我上班忙了,只能让爷爷一人留在家里,老人年龄大了,一个人在家难免有些寂寞,就想出去走走,每次爷爷走失我也感觉很难受,希望能多抽出一些时间照顾爷爷。”李长印老人的孙子李桐说。

  我在了解老人情况后,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看望老人,同时也发动社区的其他同事多关注老人,社区书记赵宇波常说:“吃水不忘打井人,老人毕竟年岁大了,身体的各项机能也都在退化,这时候正是他们需要关心的时候,老人为国家贡献了一辈子的青春,接下来就让我们也为他们做些什么吧!”

  进社区以后,不管是碰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的时候还是不被居民理解的时候,我都强烈地意想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身后,有陪伴我的生气蓬勃的“格格”们,有帮带我的热忱繁忙的社区干部们,还有关心关怀我们网格员成长的市、区、街道三级党政部的领导们。

  《中庸》里有一句古语: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意思是人不断进步本身的水准,真心实意地投进和作为,就能够到达你预期的目标。作为网格员,要善于排查问题,把危险、危机在爆发之前有效停息,这样人人都可以成为“最美的自己”。我致力于维系居民与社区的关系,使居民生活在社区里有良好的认同感,能够把党和政府的方针线路传达给居民,又能把群众的意见要求反映给人民政府,总结起来,“扎根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社会”,这就是我的职业之“道”了。

网格员工作日志摘抄

网格员民情日记

  网格员的工作量大繁杂,网格员们不仅需要身在岗,还需要心到位,真真切切地“身”入网格,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及时解决力所能及的难点。网格员们谈起写日记的感受时,社区第一次将民情日记本发放到他们的手里时,他们对这个日记本并不在意,每天只是简单的记录工作情况,最后成为了“流水账”。但是,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简单的日记内容越来越丰满了,走街串户,群众家里的大务小事,生活冷暖都在日记里,帮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我辖区的一户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丈夫一直做一些零时工,自己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的网格员在下网格走访入户的时候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将她的实际困难和需求详细记录在自己的“民情日记本”上。就在近日我辖区中天印染厂需要招聘一名保洁员,网格员得知后第一时间通知这户居民,告知她这个岗位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主动与工厂工作人员联系,很快解决了就业难题。

  “多跑、多问、多记、多想”,掌握社情民意——通过“民情日记本”和便民联系卡,使社区网格员能够第一时间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社区能及时掌握动态、解决问题。

社区网格员民情日记

  5.网格民情日记

  6.网络公司实习日记格式9篇

  7.关于网络的日记400字

  8.网页制作实习日记

  9.互联网公司实习工作日记

  10.网络工作日记

网格管理员民情日记

  今天,我们青山湖社区网格员为了美化群生小区的环境搬来了许多砖,为这个小区铺地做准备。虽然,我们搬不动,三个同事才能搬动一块,但是能为居民干点实事,我们很开心。

  感悟:深受居民的赞扬,我们很开心。

农村网格员日记

  随叫随到 甘当居民的服务员

  早上七点半,缕缕阳光穿过蓝色的玻璃照在我的脸上。今天是周六,准备睡个懒觉,手机确响了起来,王阿姨打来电话,问我有时间没,家里电脑突然连不上网了,想让我过去帮忙看下什么毛病。无奈,很想再睡一会儿,可想要让群众接纳我、认可我,就必须对他们的诉求有求必应,帮助办实事,哪怕是点滴的小事。想到这里,我立即从床上跃起来,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随便扒了几口饭就走,走到门外心里感叹,网格员不好当呀,工资又低,周末还要随叫随到,为群众做好服务。帮王阿姨修完电脑,走在回来的路上碰到肖姐抱着孩子神色匆匆的赶时间,走上前一问,原来是她妈妈冠心病犯了正在医院抢救,我赶紧接过孩子帮忙照看着,让她去忙自己的事。周六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虽然照顾小孩很累,但看到王阿姨和肖姐真心实意、热情的招待,心里的不快马上烟消云散,这何尝不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和认可呢。

  我负责8号网格快一年了,虽然为居民做的都是小事、平凡的事,但如今当我走进居民楼,总能听到很朴实的话语,闺女,进来喝点水,到这吃完饭再走,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就很感动,这是对我的信任、接纳和褒奖,群众就是这样朴实,你对他们好,把他们当亲人,他们就会记住你。

农村网格员日记

  我来金川社区工作已有5年,是众多网格管理员中的一位。工作中的喜悦常会给我带来享受,而其中的委屈也会给我带来烦恼。但我想,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做到为居民服务,情况一定会好转,居民也一定会理解的。

  今天,就让大家和我一起,通过我们作为网格管理员的工作片段,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

  2月5日上午

  这次来到孙承亮家,已是第8次了。“生活还好吗?有什么困难?”门刚打开,我就关切地问到,并将带来的米和油递了过去。孙承亮老伴魏改肖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语言表达受限。看到熟悉的面孔,虽然说不出话来,脸上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年底了,我们代表社区来看望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说出来,我们会尽力帮助解决。”魏改肖老人拉着我的手,连声说:“我们现在的生活还过得去,谢谢,谢谢你们的关心。”

  3月9日晚8:50

  “有人在家吗?我是金川社区的,今天来复核住户的相关信息。”“怎么又来了,前段时间不是登记过了吗?”“按照规定,对流动户是每月走访一次,对常住户是每季走访一次。”“我不管你是月还是季,这么晚了,你们烦不烦呀,现在休息。以后再说吧。”“不会耽误你很长时间,只要……”,话音未落,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类似这样不配合工作的情况,还算是好的,有的住户连门都不开,甚至恶语相加,蛮不讲理。直接赶人走。”

  这只是我们网格管理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缩影,受委屈、不被理解、不配合是常有的事。

  类似这样的委屈,对于一名网格员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了。受了委屈之后,我还是不离不弃,继续满怀热心地工作,我爱这个岗位,我也珍惜这份工作。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申论万能开头和结尾

日常生活中的广告